疫情長假,學做精緻生活家,看看我的“三優”飲食法

從春節到現在,我和大多數人一樣經歷了50多天的疫情長假,除享受暑假的教師外,這應該算是大家的最長假期了。

對大部分人來說,擁有這種只能宅在家裡的長假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有些人甚至會感到鬱悶不適。我剛開始也有同樣的感受,不過很快我決定轉變心態,在自律和移情的基礎上,儘量把無聊變成有趣。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為了讓生活變得豐富有趣,我決定從飲食開始尋求一個精緻的生活。於是我制定了"三優"飲食法。

疫情長假,學做精緻生活家,看看我的“三優”飲食法

食材多樣,營養均衡

“一優”:食材優化

這是基礎,因為人體生長所需各種營養都要從食物中獲取,人體免疫力也主要來源於食物營養 。優化目標就是多樣均衡、營養全面,利於增強免疫力。

以前上班時,為了節省時間所選主食和蔬菜都顯單一,蔬菜主要是白菜、捲心菜、土豆、綠豆芽、西紅柿之類,基本都屬於免摘的,洗洗就能下鍋。

現在休長假了,有的是時間,不嫌麻煩,可以多樣採購了。在原來基礎上,增加了西蘭花、芹菜、胡蘿蔔、菠菜、青椒等。當然葷類食材也由雞、羊肉、雞蛋為主打變成雞、羊、牛、豬、魚蝦等並用。主食以前是饅頭、大米、小米、麵條、牛奶,現在增加豆漿、綠豆、八寶粥。地攤沒賣早餐的了,自已做,麵包加工三明治,主配生菜、黃瓜、雞蛋和火腿,牛奶和豆漿交替飲用。

疫情長假,學做精緻生活家,看看我的“三優”飲食法

營養早餐,能量之源

“二優”:飯時優化

以前上班時,早餐在外面吃,午餐在單位吃,只有晚餐在家中做。晚餐不是太準點,加班或堵車時就吃得晚些,有時到晚上8點兒多才開餐。現在好了,完全自己說了算。按時定點吃飯的好習慣也可以養成了。假期裡,基本上早餐7:00—7:30,不誤孩子8點上網課;午餐12:20—13:00,和上學上班時的飯點一致;晚餐19:00—19:30,可以順便看會兒新聞聯播。

“三優”:餐量優化

不管飯菜好或差,都要節制,定食定量,不貪多不暴飲。我和孩子飯量控制得還算好,早餐一般每人一份自制三明治加一杯牛奶或豆漿;午餐和晚餐定量求精準,以前通常一葷一素兩個菜,每人一個饅頭,兩碗粥。因為感覺體重有點兒超標,決定餐量上做個優化,晚餐的肉菜減量,隔一天吃一次肉,而且一餐最多2兩,其他晚餐都是素菜,饅頭由一個減為半個。期待餐量的優化能對控制體重有幫助。

“精緻生活”說白了就是生活得很講究,只有講究才能不斷髮現日常精彩,力求精緻才能不斷提高生活品質。精緻不僅包括飲食,也包括居家環境、生活情調、作息習慣等方面,所以熱愛生活的我們不僅要追求飲食的科學合理,還要尋求其他方面的舒適有度,如此才可能成為一個品位精緻的生活家。

疫情長假,學做精緻生活家,看看我的“三優”飲食法

定時定量,有益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