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新“食”尚

公筷公勺新“食”尚

在米湯味道餐廳,一市民正用公勺舀菜。

公筷公勺新“食”尚

柳葉情酒店配置的公筷公勺。

公筷公勺新“食”尚

在悅來越好餐廳,顧客正用公筷夾菜。

3月上旬,我市發佈了《關於在我市全面推行“公筷公勺”的通知》,要求餐飲服務單位一律實行公筷公勺,倡導家庭用餐使用公筷公勺。3月24日至25日,記者走訪了市城區幾家餐飲服務單位,發現公筷公勺已成為餐桌上的“標配”,市民正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好習慣。

3月24日中午,走進位於市城區皂果路的米湯味道餐廳,記者看到,5個包廂已坐滿食客,大廳裡的人也不少。

餐桌上放置著尾端刻有“公筷”兩字的象牙白色筷子,筷子旁邊是一隻不鏽鋼勺子。“這是我們店的標配,每個桌子放兩副公筷公勺。公筷無論是長度還是顏色,都明顯區別於普通筷子。除了放兩副公筷公勺外,端上桌子的每份菜或者缽子上都放有一副一次性的筷子或者公勺。”該餐廳的負責人之一孫焱介紹,3月11日,他們看到我市多部門聯合下發的《關於在我市全面推行“公筷公勺”的通知》後,立馬採購了500副公筷公勺,在店內推行使用。“雖然增加了成本,但這是個好習慣。”孫焱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消費者能接受,吃飯時一筷夾菜、一筷入口,既健康衛生,又尊重他人。

在餐廳的一間包廂內,市第十一中學的七年級學生劉雅婷和家人在一起就餐。席間,她用公勺在缽缽裡舀了一勺土雞,再用一次性的筷子夾了一塊牛肉,放在自己的碗裡。“相比之前,使用公筷公勺是麻煩了些,但這也是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著想。”劉雅婷說,她是最近在父母的教育之下開始使用公筷公勺的,家人在外就餐都會互相提醒。

3月25日中午,在市城區龍港路上的悅來越好餐廳,記者看到,每上一道菜,碗內都放置有公筷或者公勺,桌上也有提醒市民使用公筷公勺的宣傳牌。

“我覺得挺好的,文明又健康。”在悅來越好餐廳,市民彭霞和朋友正在就餐。她說疫情發生之前沒有這個意識,疫情發生之後,無論是在家還是和朋友在外吃飯,她們都開始使用公筷。

湯豔波是悅來越好餐廳的廚師長。午餐過後,他和服務員忙著給公筷公勺消毒。“我們店內買了上百副公筷公勺,每天消毒3次,雖然程序上麻煩點,但為了顧客的健康,值得這麼做。”湯豔波說,大多數人能接受使用公筷公勺。他們也特別交代服務員,上菜前要提醒客人:“這是公筷和公勺,給您放在桌上了!”

“從2016年開始,柳葉情酒店德景園店就已推廣使用公筷公勺。2019年,我們風帆店也推行了公筷公勺。”柳葉情酒店風帆店前廳經理高文化帶著記者走進一間包廂,只見每位客人面前都放有兩雙筷子。兩雙筷子一長一短,顏色一深一淺。長的淺色的是公筷,短的深色的是私筷。兩雙筷子中間還放置有一隻湯勺。

目前,柳葉情酒店旗下的3家店有3000多副這樣的定製專用公筷公勺。高文化說,以前一些客人嫌麻煩,就餐前還會要求服務員撤走公筷。現在,客人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識明顯提高了,就餐時還會相互提醒、勸導使用公筷公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