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十八歲劫持犯現場被擊斃案件"隨記

18歲男子劫持人質被警方勸說無效而當場被擊斃——看了事件報道,心裡不是滋味,眾說紛紜。但個人心裡對該犯罪"男子"更多的是惋惜是心痛!

十八歲,是成人,但更是成熟的少年剛剛閃耀青春之光!

十八歲,剛綻出青春力量,

十八歲,是多麼風度翩翩的季節!是三月帶著青澀的春光

十八歲,也許正初入大學校門!

十八歲,美好的憧憬正在腦海裡無邊描繪!

十八歲,對生活的理解也許還沒有輪廓

十八歲,初生的夢想正欲放飛!

十八歲,似乎還可以在媽媽懷裡撒一撒嬌

十八歲,人生的座標點還在遊移

十八歲,人生的風向標還處於迷茫!

可是,十八歲青春的他

卻斃倒在狙擊槍下

有一股母親的眼淚,

盈上眼眶!

四月的季節

還有一些角落的花蕾

缺乏營養而無緣芬芳

誰來呵護,角落的幼苗

誰來振救,青澀季節的迷茫

特警穿著單薄的便衣匍匐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狙擊槍不定點不定時微移著瞄準劫持者,以在千鈞一髮之際救人質於刀下,終於在談判對峙兩小時左右,""砰""的一聲,還帶有一絲雛稚的生命倒下,警察迅速上前分離解救了被劫持女子。

閱

警察在千鈞之懸下果斷扣動扳機,挽救了人質,人們提著的心似乎放下了鬆弛了!不!其實並沒完全鬆弛!

有一種期盼——在善良人們的眼神中沉沒!

隨之,升起的是對瞄準位置的不解、抱怨、已經無濟於事的"支招"!似乎,還希望剛才的子彈只是讓劫持者沒有傷害能力!

我的心,同樣隨著報道中的"擊斃"二字——緊縮了,希望"擊斃"二字不是我們平常的理解,希望其有雙重意思!邊鬥爭著邊繼續尋找著該報道男孩被"擊斃"以後的文字報道,希望看到那被"擊斃"的孩子有生還的字眼!但是,一切均不可能了

——剛剛的劫持現場只有一種異樣的沉寂,挾持人質舉刀的孩子,已是"曾經"的景象,有一種千鈞之重壓在人們心底!

閱

警察通常緝捕嫌犯,不會便隨將對象擊斃,只是執行至對方沒有反抗暴力,在危及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無奈情況下才將緝捕嫌犯擊斃。

對於這次車站劫持案件中的嫌犯,警察陳述其躲在被劫持女子背後,左手環抱女子,右手握刀搭放在女子頸脖。如果打手臂,女子也有受牽連的子彈穿堂傷害!唯一可射擊的只有露出十五釐米左右的頭部。如果射擊露在外面腿部,男孩會依然有力氣舉刀割女子脖子嗎?

我想,可否為了保全男孩性命,讓女子大愛一點受一點輕傷?也許,這想法幼稚可笑!哪來的道理?

善良的網友們責問,為什麼不找一個專業的談判專家?聽說,男孩與一記者約好一點鐘見面,但沒等到記者來。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可憐的男孩越來越狂躁,最終,迎來冰冷的子彈!

有網友說,怎麼不為女子捏一把汗,反而惋惜劫持者!

其實,網友們知道,有警察在,根本不用擔心被劫持女子的身體安全!只是關心 警察如何兩者皆顧全!只是,事情結局令網友們大失所望,畢竟,還是一個剛剛步入進青春門檻的少年!

即或是女子父母,也應該是對劫持者有惋惜之感!

閱

我國隨著電子科技的發達,青少年各種他殺自殺的刑事案件愈來愈多。強烈呼籲有關青少年的心理課程納入主要教程,而不是作為附加課程的泛泛而談的普通思想政治課。舉辦心理課程疏導要講究有效的形式,讓正確的心理疏導知識點點滴滴培育兒童走向積極陽光的青年人生,成為對家庭、社會、國家有用的人才,也彰顯祖國教育的實質、彰顯中華人民共和國旗幟下的青少年美好的童年成長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