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數以萬計的醫護人員前往疫區支援抗疫,成為疫情中最美的逆行者,醫護人員也成為當下藝術界呈現最多的對象。

在古代書畫中,醫者和病人又是什麼樣的形象?“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推出的“600年故宮鑑賞”系列,本期關注的是兩岸故宮博物院藏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包括宋代李唐《灸艾圖》、李嵩《貨郎圖》以及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無名氏《雜劇眼藥酸圖》,都可以見出古代中國的醫患關係及藥鋪狀況等。有意味的是,《貨郎圖》中的醫者身份該如何解讀?古代看病兼營賣藥的藥鋪又是怎樣的建築樣式?

一、《灸艾圖》中的村醫和病人

宋代李唐筆下的《灸艾圖》直接描繪了走方郎中(即“村醫”)為貧苦百姓醫治疾病的情形,因此又稱《村醫圖》。畫面正中是聚集在一起的六個人物,作者用清淡的筆墨描繪了特定的場景:遠處一座小木橋架在清清的溪水上,一排村舍的土牆說明農村村頭的一角,兩株粗壯蔭翳的大樹佔據了幾乎一半畫面,樹根附近有幾塊石頭和幾叢花草。這是農村景象的生動寫照,給人一種靜謐、安寧、樸實無華的感受,彷彿事情發生在一個非常普通的時間和司空見慣的地點,一切都是真實的。這種平靜和緊張的治療情節有著鮮明對比。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李唐 《灸艾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樹蔭下,病人正經受著一場痛苦的折磨,他袒露著上身,雙臂被老農婦和一個少年緊緊地抓著,身邊另一少年牢牢地按住了他的身子,他雙目圓瞪、張著大嘴,聲嘶力竭地叫喊著,一條伸出的腿也被人死死踩住,這時的他,只能聽憑背上的瘡傷被艾火燻灼。那繃緊的肌肉、散亂的衣服、緊皺的眉頭,說明這痛苦已達到了極點。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李唐 《灸艾圖》中的患者與老農婦

老農婦手拽腳踩地協助著醫生,臉上顯露著對病人深情的憐憫和愁苦神色,衣著上的補丁和瘦削的面龐說明她的生活是貧困的。兩個少年對病人的叫喊和醫生的“狠手”難以經受,一個把臉隱到老婦背後,一個眯著一隻眼,像是既不敢看又關心治療過程。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李唐《灸艾圖》中的醫生

醫生的形象一望而知是一個走村串巷賣藥為生的窮郎中。行醫生涯的風風雨雨使他脊背變駝了,衣衫破舊,但職業素養從他聚精會神為病人灸艾的表情上流露無遺。他手中不停地操作著,嘴裡還喃喃作語,似乎說些安慰的話。醫生身後,一個小學徒正守著行醫的傢什,手裡捧著一大帖膏藥,向上呵著溼氣,準備灸艾一完便貼到病人的瘡口上去。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李唐《灸艾圖》中的小學徒

畫家用清淡的筆墨描繪了醫生、病人、觀者各不相同的心理狀態 此圖的藝術表現手法比較纖巧清秀,人物描繪用筆細勁精緻,毛髮暈染一絲不苟,造型特徵準確.土坡草葉等處以細筆碎點為之,疏密安排有致樹木表現稍見粗獷,大筆揮寫枝幹,密點層層合成茂葉,順應風勢而有徽風舞動之感。作品以緊張情節的樸實無華描寫,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農民的困苦生活,由此可見畫家的寓意。

二、《貨郎圖》中的醫者身份與《雜劇眼藥酸圖》的醫家幌子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貨郎圖》卷,南宋,李嵩作,絹本,設色,縱25.5釐米,橫70.4釐米。故宮博物院藏。本幅款署:“嘉定辛未李從順男嵩畫。”另有清乾隆帝御題七言詩一首。

《貨郎圖》是南宋時期的一幅人物風俗畫卷,畫面上貨郎肩挑雜貨擔,不堪重負的彎著腰,歡呼雀躍的兒童奔走相告,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貨擔上物品繁多,不勝枚舉,從鍋碗盤碟、兒童玩具到瓜果糕點,無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夠發達的南宋時期,貨郎們走街串巷,一副貨擔就是一個小小的百貨店,他們不僅為偏僻的鄉村帶來所需的貨物,也帶來各種新奇的見聞。畫家藉助這樣一幅場景,不僅概括地展示了鄉村貨郎的真實形象,也記錄了鄉村百姓的生活方式。畫面中人物的塑造主要依靠線描勾勒,細秀的筆劃輔以淡雅的設色,使畫面古樸沉著。人物動態鮮明,無一雷同,顯示出畫家的寫實功底。繁而不亂的貨物描繪得一絲不苟,更顯示了李嵩“尤長界畫”的技巧。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貨郎圖》中的貨郎形象

黃小峰在《貨賣天靈:宋畫中的頭骨與醫藥 》中認為,這可以從畫中幾個顯著的標誌中見出,第一,在貨郎的脖子上掛著一圈“項鍊”,上面掛著好幾個畫有眼睛的圓牌,這是醫生的標誌。第二, 在貨郎的貨物筐上有一個竹編的小斗笠帽,帽身上貼著一條細長的廣告招幌,上面寫著“攻醫牛馬小兒”或“專醫牛馬小兒”。如此看來,貨郎並非一般的醫生,他不但能治人,還能治牲畜。在治療人時專長於小兒科。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貨郎帽身上貼著的一條細長廣告招幌,上面寫有“攻醫牛馬小兒”或“專醫牛馬小兒”字樣。

在《貨郎圖》中,貨郎脖子上掛著的“項鍊”和其他一些古畫中“標準”的醫生形象相比還有明顯的不同。無論是《雜劇眼藥酸圖》中賣眼藥的郎中,還是明代寶寧寺水陸畫中的醫生形象,或者是《觀畫圖》中的醫生,身上或帽子上只有畫有眼睛的圓牌。而《貨郎圖》中這串“項鍊”, 懸掛的東西多種多樣,有眼睛圓牌,有牙齒、耳朵、鼻子和腳的模型,還有小葫蘆和類似小罐子一樣的物品。小葫蘆,既是象徵“懸壺濟世”的醫生,也是在具體表示醫生的藥葫蘆。類似小罐子的物品可能也有相似的含義,或許是暗示盛藥的罐子。眼睛圓牌,既可以是醫生形象的普遍象徵,也可以是眼科的暗示。那麼,牙齒、耳朵和鼻子模型就是元豐九科中的“口齒兼咽喉科”,或者是崇寧醫學“三科通十三事”中“針科”裡的口齒、耳,類似今天的“口腔科”和“耳鼻喉科”的結合。腳的模型相對更特別,因為它看起來胖乎乎的,像是嬰兒的腳。不過,仔細看的話,腳脖子上有明顯的好幾道不規則的線條,尤其以克利夫蘭本和臺北故宮本為突出。這或許是表示受傷腫脹的腳,對應的恰是瘡腫兼傷折,大概即今天所說的骨科。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貨郎圖》局部的項鍊有眼睛圓牌,有牙齒、耳朵、鼻子和腳的模型,還有小葫蘆和類似小罐子一樣的物品。

在醫學科目中,較少為人談及的是“書禁”,後來也稱之為“祝由書禁”。這類醫術大多並非通過藥物,而是通過符咒等形式來驅除病邪鬼怪,帶有巫術的性質。《貨郎圖》中其實也有對這一醫科的暗示。在貨郎身上掛著一個有“仙經” 字樣的裝飾物,在諸本中,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本畫得最完整。在這個裝飾物的上部,寫著“誦仙經”三個字,它的底部,有一個覆蓮形裝飾,上面懸掛著一個寫有“病”字的小圓牌。仙經是道教的經文。顯然,這是“唸誦仙經,消災祛病”之意,也屬於祝由書禁的範圍。換句話說,貨郎所攜帶的這些物品,可以看成是貨郎除了小兒和牛馬以外,所涉獵的醫學科目的廣告,構成了一個“醫”的寓言。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貨郎身上掛著的“仙經”

在辨識《貨郎圖》中的各種物品時,有學者認為《貨郎圖》中醫藥的內容十分豐富,基本上涵蓋了宋代的主要醫學分科。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貨郎頭上的幾種工具

在《貨郎圖》的擔架上,學者還在畫中辨析出了包括鱉甲、蛇蛻、穿山甲、牛角、獼猴頭骨在內的許多珍貴的藥材,認為這些藥材暗示出中國古代藥物學的幾個主要分類,並與畫中貨郎擔上的禽鳥,一隻喜鵲和一隻八哥,一起構成了人們對於自然世界的認識。

為宣傳雜劇《眼藥酸》而繪製的南宋無名氏《雜劇眼藥酸圖》中則表現了賣眼藥的郎中,高23.8釐米,寬24.5釐米,兩個穿戲裝的演員,一人用手指著右眼,另一人則扮眼科醫生形象,手拿一瓶眼藥酸。左方一個扮作眼科醫生:頭戴皂色奇特高帽和橙色大袖寬袍,身上掛著一大串畫有眼睛的藥葫蘆,斜背的藥包上更是畫著濃眉精眸的一隻大眼。眾多的眼睛幌子,顯示了他眼科郎中的身份,特別是而他高冠前那顆似戲臺英雄冠前的絨球一樣的大眼睛尤為奇特。帽子上至少有三隻眼睛,其中兩隻應該是繡在帽子上,還有一隻應該是用條狀物插在帽子上,形狀大小與藥葫蘆相仿。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雜劇眼藥酸圖》冊頁 故宮博物院藏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雜劇眼藥酸圖》冊頁局部

三、《清明上河圖》中的藥鋪與賣藥人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清明上河圖》局部 中段 故宮博物院藏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清明時節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東角子門內外和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全畫可分為三段:

首段寫市郊景色,茅簷低伏,阡陌縱橫,其間人物往來。

中段以“上土橋”為中心,另畫汴河及兩岸風光。中間那座規模宏敞、狀如飛虹的木結構橋樑,概稱“虹橋”,正名“上土橋”,為水陸交通的匯合點。橋上車馬來往如梭,商販密集,行人熙攘。橋下一艘漕船正放倒桅杆欲穿過橋孔,艄工們的緊張工作吸引了許多群眾圍觀。

後段描寫的是市區街道,城內商店鱗次櫛比,大店門首還紮結著綵樓歡門,小店鋪只是一個敞棚。此外還有公廨寺觀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車馬轎駝絡繹不絕。行人中有紳士、官吏、僕役、販夫、走卒、車轎伕、作坊工人、說書藝人、理髮匠、醫生、看相算命者、貴家婦女、行腳僧人、頑皮兒童,甚至還有乞丐。他們的身份不同,衣冠各異,同在街上,而忙閒不一,苦樂不均。城中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駝隊、牛、馬、驢車、人力車等。 車輛有串車、太平車、平頭車等諸種,再現了汴京城街市的繁榮景象。全卷畫面內容豐富生動,集中概括地再現了12世紀北宋全盛時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清明上河圖》後段末尾 “趙太丞家”藥鋪

倘若對《清明上河圖》做更細緻的觀察,不難發現畫中至少有3家掛著廣告招牌的藥鋪。如在後段末尾掛著橫額的“趙太丞家”藥鋪前,兩個婦人抱著一個孩子去看病,一個醫生正在診察孩子病情。在“趙太丞家”藥鋪兩側還掛有“五勞七傷”、“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的豎額文告牌,這些藥鋪“幾乎各科都有專門的醫生,各鋪各出賣其專門的專長的丸散等藥。”“太丞”是宋代醫生的官職稱號。宋代除“趙太丞”外,還有“孫太丞”和“能太丞”等稱號。因這些名醫和賣藥者,容易結交社會上層和接受醫官封號,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勢力。如宋太宗時,“布衣潘閡,常賣藥京師,好交結上左右......至道初,召對,賜進士出身,國子四門助教” 。又如 “醫師能太丞,居京師高頭街。藝術顯行,致家貨櫃萬。晚歲於城外買名園,畜姬妾十輩”。不僅如此,他們的藥鋪建築得也很有氣派。如《清明上河圖》中這家“趙太丞家” 藥鋪,其建築起碼可分為三進院,即門屋與倒座為一進,倒座與相向建築為一進,從右部廂房排列情況看,其後還應有一進院落和門屋與倒座相連。有兩座作勾連搭式連接的店鋪,店鋪簷下之五攢五鋪作斗拱, 則構成了他特有的“六品” 以上官僚的建築標誌。再加上店鋪前面臨街,作為營業部分,這種把建築軸線指向交通要道的朝向處理,可首先爭得顧客,無疑是一種符合經營規律的建築佈局方式。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趙太丞家” 藥鋪的院落

“國醫未必皆高手神”,元豐間,“太皇太后得水疾,御醫不能愈”之記載便是佐證。有些醫生雖為名流,但有時“須求面投藥為功病者不敢辭,偶病藥不相當,往往又為害。”如此之例,還有“祖母楚國夫人大觀庚寞在京師病累月醫藥莫效,雖名醫如石藏用皆謂難治”。由此,作為官辦醫藥鋪的一種重要補充的私人鋪席便發展起來。如在《清明上河圖》從“趙太丞家”向東走二、三十步再向北走十幾步,可以看到一個座西朝東的大店鋪。店鋪門前高高地豎著一個招牌,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劉家上色沉檀楝香”。門臉上方又橫著一塊招牌,由於是側面畫,上面字跡不甚清楚,但仍可辨認出“丸、散、膏、丹”等字樣。表明這是一座由姓劉的人開的中藥店。此外《清明上河圖》中的“李家輸賣......” 、“ 楊家應症......”等鋪店也應為此類。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劉家上色沉檀楝香”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清明上河圖》中的“李家輸賣......”

這種藥鋪在《東京夢華錄》中也有大量記載。如東京裡城的馬行街北,集中開設了很多的醫藥鋪席,如大骨傳藥鋪、金紫醫官杜金鈞家藥鋪;曹家的獨勝丸、山水李家口齒咽喉藥等。還有銀孩兒柏郎中家醫小兒,大鞋任家產科;皇城右掖門外有醜婆婆藥鋪, 西大街有荊筐兒藥鋪,西去又有防禦藥店;在相國寺東門外除孫殿丞藥鋪外,還有宋家生藥鋪。此外潘樓街有香藥鋪席,其中多有貨藥,相國寺內售有香藥等等。如此描述,《東京夢華錄》多達37處。孟元老在列舉上述藥鋪後,仍餘興未盡,又追述說,“其餘香藥鋪席,不欲遍記”。所以《鐵圍山叢談》卷四則有馬行街者……南北幾十 裡,“夾道皆藥肆”之載 。 這或有誇大之辭,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藥肆之盛況。

從《清明上河圖》中還可以看出這種藥鋪建築在佈局時, 已考慮到了交通環境在商品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把鋪席的中軸線與街道走向相垂直。它同“ 趙太丞家” 藥鋪一樣,店面臨街,也闢為主要營業部分。所不同的是沒施重拱及五色文采為飾。儘管如此,它同樣極大地方便了患者,繁榮了民間的醫藥活動。如果沒有如此眾多的藥鋪,是遠遠不能滿足東京城近160萬人療疾保健之需的。為了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招徠顧客,有的藥鋪還讓名家作畫,美化藥鋪。在《楓窗小牘》中即有記載:“李成以山水供奉禁中,不易為人落筆。惟性嗜香藥、名酒,人亦不知。獨相國寺東宋藥家最與相善,每往,醉必累日。不特楮素渾灑,盈滿箱篋,即鋪門兩壁,亦為淋漓潑染。識者謂‘畫壁’,最入神妙,惜在白堊上耳。 ”

宋畫中的醫生、患者、藥鋪及賣藥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清明上河圖》局部 老者正擺地攤賣草藥

《續資治通鑑長編》神宗熙寧九年載:“(五月己已)詔罷熟藥庫合藥所,其應御前諸處取索藥及所減吏人,並隸合賣藥所。 ” 可知,最遲在公元1076年,賣藥所已經存在了。“賣藥所” 的成立,制止了商人對藥材的投機,使得民間買賣發展起來。《清明上河圖》中就有兩處賣草藥的畫面:在汴河大橋左邊的一個街區,大車修理店對面,一位老者正擺地攤賣草藥,周圍圍滿了人,正在聽賣藥老人的宣傳介紹;一位行腳僧人,腳穿芒鞋,身揹著筐,不辭勞苦,雙手打板,似乎也正在叫賣著藥材。據文獻記載,當時四川成都和陝西等地的藥材也被人們轉運到東京交易。更有甚者,竟以此為生。如“ 陳靖,鉅野人, 徙家京師,賣藥自給”,說明藥材市場在東京確很興隆。

(本文以上部分圖文來自故宮博物院,同時參考引用黃小峰《貨賣天靈:宋畫中的頭骨與醫藥 》及劉順安 《從〈清明上河圖〉談北宋東京的藥鋪》等研究文章)。

1.若您需要引用、轉載本平臺發布的內容只需要註明來源及原文鏈接即可 ,如涉及大麵積轉載,請來信告知,獲取授權。

2.本平臺所提供的行業資訊等內容為第三方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部分報媒/平媒內容轉載自網絡合作媒體)僅供學習參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係我們,本平臺將在五個工作日內改正。

3.若您的網站或機構從本平臺獲取的一切資源進行商業使用,請先來信告知,獲取授權,否則“久仰不如親鑑”(簡稱“本平臺”)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久仰不如親鑑”特此鄭重法律聲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