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局?騙局!賭博粉是哪種毒?已有人中招!

賭博粉,又叫“殺豬粉”“打牌藥”,近幾年,這些新詞彙常常出現在公眾及媒體視線中,多地出現利用賭博粉作案的案例。這種白色粉末加入酒水、飲料中,一旦喝下就會精神恍惚,彷彿著了魔一般,之後又會被設局者拉去賭博並被“出千”,在賭博中大把輸錢。

這種當下用於賭博欺詐他人的新型工具,究竟為何物?本報記者將為你揭開賭博粉的神秘面紗。

賭局?騙局!賭博粉是哪種毒?已有人中招!


冰毒

賭局?騙局!賭博粉是哪種毒?已有人中招!


“啤酒”暗藏玄機——

興奮中輸個精光,恍惚中籤下欠條

“被害人報案的時候,人基本上是清醒的,但是對於昨天晚上發生的事情,記得卻很模糊。”時任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公安分局愛山派出所刑偵中隊中隊長陸俊向記者介紹了這起犯罪嫌疑人利用賭博粉作案的細節。

原來,2019年1月28日晚,戴先生接到“朋友”湯某的電話,相約一起去湖州市區泡浴。來到浴場後,又“恰巧”遇上了二人都認識的鄭某和吳某,鄭某還帶了另外兩個朋友商某和小偉。鄭某提議先去吃宵夜,最後幾人一起去了一家火鍋店。

其間,湯某讓戴先生去添加火鍋調料。事後,戴先生回憶說,他返回飯桌後,感覺啤酒的味道變了。而且,自己平時酒量還算不錯,這次卻很容易就醉了,直言“感覺很興奮,甚至不能控制自己”。

見“迷魂藥”起效,商某又向戴先生提議去洗浴、醒酒。其間,戴先生又在幾人的建議下在包廂內打起了牌。戴先生後來回憶說,他根本就記不住牌,記賬也是邊上的人操作的。最終,戴先生和湯某共輸了100多萬元。商某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借款協議,讓兩人簽字畫押。湯某爽快地簽了字,戴先生跟著湯某也簽下了欠條。

第二天,意識逐漸恢復的戴先生感到不對勁,遂來到愛山派出所報案,稱自己可能被“下藥”了。清醒後的戴先生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怎麼會參與賭注幾萬元的牌局,而且一晚上就輸掉了近100萬元,還簽了欠款金額為57萬元的欠條。

賭局?騙局!賭博粉是哪種毒?已有人中招!


精心設計的“鴻門宴”——

“朋友”組局,團伙作案

民警根據戴先生的講述,聯想到他的異常反應,決定對他進行尿樣檢測。果然,測出甲基苯丙胺(冰毒)呈陽性,這個結果不禁讓戴先生驚出一身冷汗。原來戴先生所喝的啤酒裡被偷下了賭博粉,而它的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

“當時我們讓被害人尿檢,尿檢結果呈陽性,說明其有吸食冰毒行為,但是他並沒有吸毒前科,同時通過對他的綜合分析來看,他又不像吸毒人員。我們結合他報警陳述的情況,認為他被人欺騙服下了毒品。”陸俊分析道。

愛山派出所迅速向吳興區公安分局彙報情況,經縝密偵查,吳興警方很快鎖定了嫌疑人的身份。1月31日,愛山派出所聯合吳興刑警大隊將湯某、鄭某、吳某、商某等人抓獲。

嫌疑人商某交代,他們一夥人是打檯球時認識的,沒有正當職業,長期混跡在浙江省桐鄉市,平時通過一些不正當手段弄錢來花。幾人物色對象的時候自然是從朋友身上先下手,於是戴先生成為目標。

幾人吃飯時,趁戴先生去取火鍋調料的空當,他們將一袋賭博粉一次性全部倒入戴先生的啤酒中。見賭博粉起了作用,幾人提出打牌,其間不停地偷牌,讓戴先生不停地輸錢。後來,商某又將事先準備好的借條拿出來,讓戴先生籤。

陸俊介紹,嫌疑人裡面沒有直接製造賭博粉的,他們是通過一個外地人購買的,雙方通過網上進行交易。之前幾人也有作案,但主要是通過設賭局出老千等方式進行詐騙,而這是他們第一次利用賭博粉作案。

賭局?騙局!賭博粉是哪種毒?已有人中招!


冰毒穿上“新衣”——

混入酒水飲料中,成新型賭博詐騙工具

賭局?騙局!賭博粉是哪種毒?已有人中招!


貴州省安順強制隔離戒毒所 趙玉寶 繪

經湖州市吳興區檢察院批准,幾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先後被逮捕,2019年10月,相繼被判刑。被告人鄭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九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二萬元;吳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並處罰金十一萬元;被告人商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九個月,並處罰金八萬元;被告人湯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並處罰金六萬元……

“這在當時是一起較為經典的案例,之前派出所沒有碰到過類似的案件,這種作案手段不多,但危害性極大。”陸俊提醒,對於陌生人的邀約始終要提高警惕,當面對陌生人或者是“朋友”遞過來的香菸、飲品等,還是要注意防範。如果出現不良反應,要立刻就醫、報警。

而近年來,戴先生的案例並不是個案。

據《羊城晚報》報道,2019年3月,廣東省珠海市一男子赴女性朋友飯局,席間還有另兩名男子,其間他的酒中被下賭博粉,意識模糊後被引導到酒店進行賭博。其間,幾人使用老千騙術將受害人28600元現金“贏走”。

據貴陽晚報報道,2019年8月,一男子接到女性朋友邀請到KTV唱歌喝酒,不料酒中被下賭博粉,在隨後的“金花”賭局中,他稀裡糊塗“輸”了52500餘元。

…………

據悉,賭博粉原本流行於境外一些賭場,近年來開始在境內出現,成為一種新型賭博詐騙工具。賭博粉的主要成分為甲基苯丙胺,即冰毒。甲基苯丙胺鹼純品為無色、透明,常見的固體是甲基苯丙胺鹽酸鹽,為無色透明結晶體,形似冰,所以又名“冰毒”,濫用方式主要為燙吸、口服、鼻吸、靜脈注射。

犯罪分子通常會將賭博粉混入酒、茶或飲料中,受害者服用後會失去自我控制,變得恍惚、興奮、狂妄自大,對人放鬆警惕,極易被騙。

賭局?騙局!賭博粉是哪種毒?已有人中招!


應對“黃賭毒”交叉犯罪——

打防並舉,警惕新型作案手段

湖州這起賭博粉的案例屬於“賭毒”交叉的案例,而近年來“黃賭毒”結合在一起的案例並不鮮見。

據湖州市吳興區公安分局禁毒大隊副大隊長徐江舟介紹, “黃毒”結合,最常見的是“冰妹”陪吸,即一邊從事賣淫活動,一邊吸毒。背後的原因,離不開冰毒具有的一個重要特性:吸完冰毒之後,人會變得亢奮,感覺精力旺盛。還有“賭毒”結合,例如一些賭場裡面現場售賣冰毒,賭客邊賭邊吸。究其背後原因,主要因為冰毒能夠刺激人的中樞神經,讓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專心致志做一件事情,甚至可以幾天幾夜不睡覺,在賭場裡沒日沒夜地賭;另一方面,賭場裡資金流量大,會讓賭客覺得錢來得容易,從而不吝惜購買毒品。這種案件,“賭”和“毒”相互依賴,相互需要,一方面賭場需要用毒品留住這些賭客,另一方面販毒人員也需要來自賭場中的大量賭資。但區別於賭博粉的案例,這些賭客並不是被動吸毒, 而是主動攝入毒品。

徐江舟說,涉“黃賭毒”案件的偵辦,要做到同步推進,協同落地。例如,公安機關日常辦案中,可能出現這樣的場景:禁毒部門獲取一條涉毒線索時,會發現嫌疑人經常出入賭場;治安部門在排查一些賭場過程中,發現有毒品存在。“針對‘黃賭毒’案件,在防範和打擊方面,公安機關就要多部門協調、合作。例如,禁毒部門可以跟治安部門早協商,早制訂方案,爭取在打擊涉黃涉賭類犯罪的同時,把毒品犯罪一鍋端。不能打了‘黃’跑了‘毒’,或者打了‘賭’跑了‘毒’,只有協作才能使打擊精準,效果提升,也就是說要做到同一個時空範圍內打擊多種類型犯罪。”徐江舟說道。

同時,對於賭博粉這類比較新型的“黃賭毒”案例,公眾又往往很難識別。對此,徐江舟認為,當發現這種誘拐誘騙他人吸食毒品的案例苗頭,公安機關要進一步擴大宣傳,尤其是針對一些高危群體,像學生、未成年人等群體,要進一步加強他們對此類毒品陷阱的防範,比如可以拍攝一些禁毒微電影、公益視頻面向公眾進行宣傳,同時深入高校有針對性地開展禁毒講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