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地三尺,挖出原生家庭的“羈絆”

最近《安家》大火,小助手一再要求我寫寫原生家庭的事情,我就看了些《安家》的片段,結合我對來訪者的成功療愈的經驗,寫寫我對原生家庭這個問題的認識。


01 電視劇的火熱題材


《歡樂頌》的樊勝美,《都挺好》的蘇明玉,再到《安家》的房似錦,都有一個重男輕女的媽媽。

剝削女兒,把女兒掙得的錢給兒子花。

我的來訪者中,這種情況的也非常多,即便嫁出去了,也是被要求貼補孃家。

不同的是,電視劇的最後,都是和解。

這種和解,是看到了母親對自己的愛,於是原諒。畢竟血濃於水,畢竟,親情難斷。

可是,現實中更多的人的際遇,是沒有電視劇劇本最後“和解“,原生家庭就是不斷剝削,做子女的就是不斷退後。

這種剝削,大致可以劃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重男輕女。生女兒補貼兒子,或者補貼原生家庭,女兒是工具。


第二,規劃孩子的人生,包括求學、擇業、婚姻,甚至是生育。

第一種情況,農村乃至三四線城市居多;第二種情況,一二線城市,三四線的“精英“家庭居多。


掘地三尺,挖出原生家庭的“羈絆”

02 家族的資源最優化


《安家》我沒怎麼看,我最近在複習《大宅門》《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這些官場上的事情,錯綜複雜的關係,讓我對原生家庭這個話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雍正王朝》裡佟國維和隆科多的叔叔,太子第一次被廢,要重新立儲君的時候,佟國維說“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為了佟家家族興旺的延續,佟家的叔叔和侄子要分別押寶,且劃清界限,這樣的話,無論是誰押對了,佟家的繁盛都會延續下去。

哈哈哈,真厲害,這就是典型的“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思維“。

果然第二天,隆科多就找康熙,把自己和叔叔劃清了界限。

年少時看著一段,感覺隆科多不是東西,叔叔提拔了自己,為了飛黃騰達轉眼就把叔叔給賣了。如今再回過頭來看才明白,家庭的利益高於一切。

從這個角度理解原生家庭,又多了深一層的厚度。

《唐山大地震》,媽媽在二選一的時候,為什麼選擇了弟弟。《都挺好》《安家》《歡樂頌》重男輕女的家庭,為什麼一再剝削女兒,都能夠講的通了。

為了家族的延續。

這是樸素的我們長久的民族基因,也是潛意識層面種族延續的規律遵循。

在古代、近代,民族大義,家族榮耀都是不容置疑的事情,而現在民智不斷覺醒,我們不斷在思考,這個“家族大義“和”個體價值“比起來,對於個體來講,究竟孰重孰輕?


掘地三尺,挖出原生家庭的“羈絆”

03 個體的抗爭、和解的階段


生命,往小了說是自己的,往大了說,是家族的、GUO家的。這個家族、GUO家就是一個系統,任何個體都是系統中的一份子。


系統發展和個體獨立發生不可避免的會發生衝突,而原生家庭的羈絆和個體覺醒的矛盾就是前述問題的縮影。


這個時候,劇情就出現了,有可能個體屈服於集體,比如孩子聽從於父母的擺佈,孩子的個體價值被磨滅,又或者孩子完全掙脫於家庭的束縛,那就會出現類似於“孫悟空大鬧天宮“的你死我活的爭鬥。


水深火熱。有沒有和平共處的解決的辦法?


有,但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因為有兩個過程:


第一, 有置換既得利益好處的能力。


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的來訪者中,很多是和婆婆或者和自己媽媽住在一起的新手媽媽,上一輩總是想嘮叨小一輩的生活習慣、花錢方式,想插手再生家庭的生活方式。


看起來,是原生家庭干預侵犯了再生家庭,但是再生家庭為什麼要忍受呢?


因為有了既得利益,這些既得利益往往是,老人做了免費的保姆給你帶孩子,老人一日三餐照顧了你們的起居,而有不少家庭,是老人貼補精力的同時也貼補了金錢。


這種情況下,小一輩“吃人家“的,自然很難獨立。


所以,如果有置換既得利益好處的能力,那就自然可以獨立。


物質的能力,是基礎。

掘地三尺,挖出原生家庭的“羈絆”


深陷於家庭糾葛的寶寶們,我給你們指一條明路,那就是好好賺錢吧!


第二,獨立承擔“負價值“評價的心智。


這是什麼意思呢?


不聽老人話其中的一個後果,有揹負各種“負評價“的風險,比如


“不孝順”


“翅膀硬了,翻臉不認人了”


也有一個後果,那就是情感綁架,父母有可能會一哭二鬧三上吊:


“你要氣死我”


“我活著還有什麼勁”


“我可都是為了你啊“


現實的錢好還,心理債壓死人。


這種情況,如果能夠看到,父母的價值、情感控制是依附於你才得以彰顯的,如果又能做到,把他們該承擔的責任還給他們。


你就真的獨立了。


這中間的獨立、和解之路,動輒以年為單位計算。


獨立之路大概3-5年,需要不斷的自我成長,在心理學的啟發下覺醒。


而和解,更是一個拉扯的過程,在你心智成熟後,又大概的3-5年,達到個體於家族的平衡。


以上是我結合臨床心理輔導的實戰經驗的總結,送給於原生家庭糾纏的你。


最後再說一句,深陷於原生家庭糾纏的媽媽們,如果沒有獨立的覺醒,大概率,也不要期望下一輩能夠精彩的活出他/她自己。


因為你的被剝削、壓抑的情緒一定是有個出口,這個釋放的出口,大概率就在孩子身上。


掘地三尺,挖出原生家庭的“羈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