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哥遲萬勝
對於農業轉型這個問題,作為農業科研工作者,我從糧食生產,特別是水稻生產的角度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品種是基礎。沒有好的品種,實現優質、高產、高效就失去了前提。這些年來,受到農村勞動力減少,種糧比較效益降低,加上農田休耕政策的實施,我國糧食種植總面積連續下降,卻基本保重了三太主糧98%的自給率,不可否認,品種的更新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二、技術須配套。糧食生產受自然、土壤、氣候、灌溉等多重因素的制約,良種、良田和良法三者缺一不可。一個水稻品種,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栽培管理情況下,畝畝量可以從400公斤到700公斤,甚至更少更多不等,這裡面的差距就是技術含量和技術應用。所以對於糧食生產,我們在提供優質優良品種的同時,必須配套技術,而且要把這些技術推廣普及到千家萬戶。
三、模式引未來。糧食生產一方面是要解決國人的吃飯問題,所謂米袋子問題,另一方面,要提升種糧積極性,還要增加農民收入和效益,所謂錢袋子問題。提升產量、品質靠品種,靠技術,提升效益則靠模式的改變,比如,種植結構的調整、規模化種植是種植模式的改變,病蟲害統防統治、糧食收儲加工業興起、烘乾廠的建設、全產業鏈配套是服務模式的改變等。因此,我們談轉型,談未來,更重要的要放在綜合效益的提升上,更要重視模式的改變和創新。
以上觀點僅供大家參考。謝謝提問。
夏老師聊農業
大家好,我是農村左手奶爸,我談談農業新技術,對我國農業實現高產高效產生重大影響。
1.轉基因技術培育農作物新品種
開展遠緣雜時利用轉基因技術,改良農物的豐產性,抗病性,抗蟲棉花,抗蟲玉米,抗稻飛蝨水稻。這些品種不斷推廣應用,可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促進農業高產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結合。
2.農作物內生工程菌
這項技術是利用農作物內生微生物做載體,由於微生物生長繁殖快,從改善農作物體內微生態。達到防治害蟲,隨著越來越多不同功能微生物開發應用將中國迅速形成。
3,農作物化控技術
使用特殊化學物質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廣泛應用果樹,蔬菜等農作物,如壯豐收,噴施寶,解決諸多農業難題。
4.高濃度控釋專用複合肥
這種肥料將有效解決化服利用率,養分平衡,生育期平衡等問題,提高化服使用效率,降低農產品成本。
5.生物防治技術
利用生物防治技術控制病蟲害,減少汙染。具體是破壞害蟲代謝,神經系統來殺滅害蟲,提高農作物品質,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6.節水保水技術
使用新農業節水措施,如土壤保水劑,幫助土壤儲水降水,這樣降低了生產中灌溉費用,擴大種植面積,解決農業可農業發展水的問題。
7.從我國農業現狀來看唯一選擇就是依靠科技,增加農業科技投入,加大我國農業生產潛力,以上就我的看法,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幫助,我是農村左手奶爸,關注我,謝謝
農民金鎖
農業轉型期,是新品種重要,還是新技術、新模式重要?
我們國家的農業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發展,一直沒有探索出一條適合我的國情的發展模式!外國的大農業,機械化,在我國看來是不現實的,而小農業在我們國家發展中已經證明了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我認為我們現在需要是新種植技術,新種植模式,而非新品種!
進入到2020年,農業也面臨了許多的弊端都是需要改革的;
首先,農業要從種植技術的改革
小農化種植是我國農業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源,種植的隨意化,沒有任何技術性,以前種地是靠經驗,現在種地是靠技術,用新的種植技術來提高我們農業種植的質量和產量;在未來誰能保證自己產品的質量就能保證銷量,以後人們更加註重的是農產的質量,如果種植的品種在新在好,沒有好的品質也是很難打動消費者的!
其次,農業及農產品的種植銷售模式要改變
如果還按照原來傳統的方式銷售,農民沒有話語權 議價權,只能是通過批發商或二道販子來收購銷售,這種方式受傷的大多數都是農民,往往是幹著最髒最累的活,卻拿著最低的收購價,如果我們能改變現在的這種銷售模式,讓我們農民的農產品能直接面對消費者,中間省去的環節讓利農戶和消費者,這難道不是雙贏嗎!
還有就是土地的經營模式
就拿我們這裡來說,一個村二千多畝三千畝地,分散在一個村的二三百戶的手中,光三千畝地其中的邊邊畦畦加上水渠就浪費了多少土地?單個農戶用肥收穫的價格都降不下來,如果統一進購,統一收穫,其中的價格差多少?打比方你去買肥料,買十袋是什麼價?買十噸是什麼價?收穫十畝是什麼價?而收穫一千畝又是什麼價?
總結
在我們現在的農業種植環境裡,我們需要的是新的技術來提高種植產品的質量和產量!需要新的種植模式和銷售模式來為我們農民增加利潤,提高收入,同時也讓消費都買到質優價廉的農產品!
農村小車哥
悟空,你問“農業轉型,是新品種重要,還是新技術、新模式重要?“
對於這個問題,本作者認為“農業轉型,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都重要。模式是主體行為的一般方式,實現一般性和特殊性的銜接並根據實際情況,因此,農業轉型這種新模式需要新品種、新技術等來銜接和支撐。就像湖北這個地方的農業轉型具有代表性。
科技星火,點亮農業轉型之路
當前,國內大宗農產品價格低迷,而農業生產成持續上升雙重擠壓下,農業增效、農業增收難度加大,傳統農業模式捉襟見肘。
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科技創新至關重要。近年來,就湖北而言,湖北農科院等農業科研部門,以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主線,與農業經營主體深度合作,駐村開展科技培訓和服,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推動傳統農業向高端、精緻、高效轉變。本作者深入湖北枝江、安陸、襄州等地,採訪了科技助力農業轉型增效幾個典形。
一片薯葉,鋪開致富之路
中國農科院、湖北農科院等單位甘薯專家深入到枝江市顧家店鎮人和村,考察“鄂菜薯1號”種植情況。
這種甘薯葉作菜用,收穫收薯葉,枝江人稱“苕尖子”。
人和村村民杜豔華籌集40多萬元自建27個大棚,應用“兩段法”甘薯種苗繁育技能,2012年採收薯葉4批次,預計還將採收10批多次。杜豔華介紹,每畝每次可採收800一1200斤,售價2元/斤,預計全年每畝可採8000斤,平均2元/斤計算,每畝收入高達1.6萬元。27個棚,全年毛收入40餘萬元。
馬家店街辦寶筏寺村村民姚志剛是枝江市種植菜薯第一人。姚志剛原本在武漢做裝修工程,看到家鄉多年來變化不大,迴歸創業,率先種苕尖孑,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過去,人們種紅薯(甘薯),是收穫其塊根,葉子用來餵豬。薯葉變身時尚蔬菜,離不開湖北省農科院楊新筍研究員等專家,他們於2010年培育出甘薯新品種“鄂菜薯1號”。
“這種菜薯,塊根長不-,只長葉子,和本地紅薯不一樣。本地紅薯葉子有毛,而菜薯葉子沒毛。吃起來脆嫩。”姚志剛說。
2012年,姚志剛得知農業部門在尋找試種“鄂菜薯1號”的合作戶,認識到這個機會。他到武漢找省農科院專家求購種苗,尋找技術合作。“我第一年扦插1分多地,賣50OO多元。第二年又到武漢找楊新筍專家要種苗,我栽種了1畝多地,賣了5000多元。種菜薯比種糧食和其他蔬菜賺錢多得多。”他回憶說。
菜薯種植迅速在當地傳播開來,成為農民脫貧致富支柱產業。枝江市農業局負責人介紹,如今,菜薯種植已經從馬家店發展到顧家店、安福寺、百里洲、董市等各個鄉鎮,產品遠銷廣東、北京等10多個省市區。今年,該市菜薯種植面積超過4000畝,年產值有望突破8000萬元。
一枝“苕尖子”,是湖北省農科院肋力枝江市農業提質增效,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縮影。
枝江市百里洲鎮,土壤適宜種植梨,曾經有梨園近10萬畝。但後來由於品種老化,銷售受阻,不少老百姓砍掉梨樹改種其他作物。
給百里洲砂梨產業帶來了轉機的正是湖北省農科院的專家團隊。
2012年,湖北省農科院果茶所專家到百里洲調研後,給出梨園改造路徑:棄種“黃花”、“湖南”等老品種,引進“豐水、“園黃”、“晚秀”等新品種,並採用寬行密株矮化“新型栽培模式。”
湖北省農科院和雙紅砂梨合作社簽訂協議,助力百里洲形成面積2萬畝,產量1億斤,產值5億元的優質砂梨產業。
三洲村種梨大戶李充榮在湖北省農科院專家指導下,高位嫁接“園黃”3畝,兩年後畝產量達到4000多斤,售價每斤達5元。百里洲砂梨走岀了“3斤梨子1斤米”的賤價窘境。
一粒藍莓,引來四方客
初夏時節,安陸市趙棚鎮伍欣甸園2000畝藍莓園,果實由綠轉紫,開始成熟。
5月18號,這裡迎來了首屆中國-安陸藍莓採摘節,遠近數千人前來觀光品嚐。一位美國留學生回家探親,一眼認岀這是從美國引進的品種,她品嚐後說味道比美國產的甜潤。
湖北省農科院藍莓專家,37歲的楊夫臣博士介紹,該院從美國阿拉巴馬州引進了47個品種藍莓,篩選岀10個,在趙棚基地種植8個,其中的南高叢藍莓適應性強,長勢旺,果實成熟早,每株產量到達7斤,是南方表現最好的品種之一。
品種是基礎,配上栽培技術是關鍵。藍莓喜歡宮含有機質的酸性土壤,還有充足的微量元素補充。楊夫臣採用土壤改良,肥水一體化滴壤,配方施有機肥等技術,讓藍莓產量達到每畝2000斤以上。“這裡的土壤PH質原來是6.5,我們將其調低到5.5;有機質原來是0.9%,我們將其增高到3%,為藍莓營造最優質生長土壤環境。”楊博士說。
基地業主,鑫農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葉小伍回憶,當初專家幫他到進行土壤改良,公司農民工不認同,說他們種田一輩孑也沒有這樣眼折騰的,農民工不願拌土,當場對抗楊博士,搞的楊博士吃不下飯。反覆做工作,農業工才勉為其難動手。
事實證明,土壤改良到位,藍莓種植成活率高,第二年掛果品質好,每斤賣到百餘元。當地農民工電衷地感嘆說:“專家就是專家,水平高!”
2019年欣甸園藍莓產量達到15萬斤,保守估計收穫入在800萬元左右。基地與生態農業旅遊結合,帶動了55戶貧困戶脫貧。
該基地成為院企科技合作的典範吸引著孝昌、孝南等周邊縣市區老闆前來觀摩。
綜述上述,該地區通過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將農業轉型搞的有模有樣。
躍上人生新高度
1.農村發展缺少資金,人才,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缺失,農村人口的流失,需要完善鄉村,為農村經濟帶來新的發展和機遇,國家資金優先投入,加大財政力度傾斜,引進現代化人才,帶來機遇。
2.村莊基礎規劃建設 ,硬化路面,完善電網,規劃民房,推進互聯網益農服務站進村,建設物流網站。
3.做精當地特色農特產品,保品質,保服務,充分利用互聯網做好品牌推廣,做好現代化主義新農村。
鄉村李五媳婦
農業轉型期,是新品種重要,還是新技術、新模式重要?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弄請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這三者之間的關係。要弄清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首先要弄清什麼叫農業轉型期?題主所指的農業轉型期,我認為就是目前我國三農發展所要突破的瓶頸期,即我國目前三農發展的主要矛盾。我國三農發展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就是分散經營的小農經濟與集約經營、規模經營之間的矛盾。
分散經營的小農經濟的經營模式,明顯地落後當前的生產力發展水平。
第一、不能實行農業機械化。毛澤東主席幾十年前就曾指出: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就在於實現農業機械化。
第二、不利於抗禦自災害。這個自然災害主要指三災,即水災、旱災、蟲災。
第三、很難抵擋市場經濟帶來的風險,致使農民不知道種什麼好,你發展什麼,什麼就賣不出去。
第四,不能發揮整體優勢,形成規模效益。致使農業比較效益低、單位效益低。最終導致耕地荒蕪。
集約經營、規模經營是我國目前農業農村的一種先進的經營模式。它符合我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它必將替代舊的生產經營模式,它能夠解決舊生產經營模式所產生的四大問題。
毛澤東主席的矛盾學說早就告訴我們,不管什麼事情,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其它的次要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
為此,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三者之間的關係,就已經很清楚了。
當然,新模式中還有一個耕作模式的問題,那也是在實踐中探索不斷前進的。
新品種、新技術理所屬重要一環。這二者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國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在不斷更新和創新,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優質高效農業,工廠化農業,智能化農業,還尚待我國的科學家和人民去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
以上所述,是個人的一些蠢見,請各位批評。
鄭正宗
這個問題我覺著非常好,小象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為什麼中國現在的農業需要轉型?
中國農業為什麼要轉型
任何一個行業需要轉型的原因我覺著都只有一個,落後的生產力與人們生活的水平或者社會進步速度以及科技的發展不相匹配的時候。
我們都知道,中國農業的主要模式依然是小農經濟,小農經濟的形成是從春秋時期開始,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了,雖然現在我們通過農藥化肥的使用,以及簡單機械工具的應用使得畝產翻了好幾倍,根據S曲線定理來說K值馬上就達到了,在不轉型的話,畝產的峰值馬上就會到來,所以中國農業的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中國農業該怎麼轉型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即使城鎮化到今天,中國農民的數量依然在七億以上,這麼大農民數量使得中國農業想要轉型變得困難重重,但即使是這樣,我們依然需要努力去轉型。
回到題主這個問題上,農業轉型時期,是新品種重要,是新技術重要,還是新模式重要呢?
小象認為,在轉型期一定是新模式重要,因為新品種和新技術都是在為新模式服務的。
剛才上文我也已經說過了,現在我們的畝產已經快達到峰值了,即使有在好的品種,收效也顯得沒有那麼大了,而且研發新品種的成本之高,週期之長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
我們再來說說新技術,新技術的普及以及應用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以及操作水平的。但是現在從事農業生產種植的都是我們老一輩人,由於社會環境的問題,他們普遍沒有接受很好的教育,現在讓他們去利用新技術去從事農業種植是不是太難為人了。
所以,中國農業的轉型一定要從建立新模式開始,新的模式誕生了以後,才可以讓新品種新技術為其服務,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農業的生產力。
寫在最後的話
中國農業的轉型目前來看還遙遙無期,究其原因有很多,老一輩人所遭受的苦難我們沒有經歷過,他們對於土地的那種情懷我們也無法理解,但是我相信,可能不久的將來,將是中國農業蓬勃發展的好時期。
小象愛農業
你好很樂意為你答題: 農業轉型的概念我的理解,傳統農業向新型農業快速正確發展的方向,近幾年新型農業已經顯現出明顯的成效,新型經營模式不斷出現。各種綠色有機農作物規模型撲面開來,各種網絡平臺電商、物流、農場品再加工,也為綠色農產品擴展銷售渠道,我國農業正在走向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1、新品種也很重要,舉個例子比如我國的葡萄酒行業,在以前我國葡萄釀酒技術不夠成熟、大部分依賴進口,現在我國也有完整的葡萄酒釀製技術,促進了我國各種新品種葡萄的種植規模。
2、新技術新品種也很重要,新型農業技術展現了農業運用的必要性,我們可以用手機或者電腦下達指令管理、信息採集系統、空氣溼度智能管理、土壤養分管理、保溫光照管理等等。讓我們體驗到了科技技術帶來的便利。
3、新模式的推出已經被我們農民認可、新型模式也為我們帶來了雙收入,林畜養殖、稻鴨共生、魚稻共生、魚菜共生等等,新模式改變了我們傳統農業方式、也提高了我們的收入、同時也解決了農村汙染嚴重問題,降低了化肥使用過量問題、也降低了我們的生產成本,有效的改善了水資源汙染問題。農業生態循環發展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利益。
農村書展
農業轉型升級是無非是為了追求產品競爭優秀或優品優價。
這個首先要看你種養的是什麼產品?目前產業發展或競爭狀態?能不能取得核心競爭優勢?
選擇新品種,相對傳統產品一般可以取得品種差異化優勢或產品稀缺優勢。
選擇新技術,相對傳播種養方式一般能夠降低成本、提高產量或產品標準化和質量水平。
選擇新模式,一般為二產三產升級或產業融合發展,跳出產品從加工或過程體驗求營利。
另外,農業競爭給大家推薦兩個模型,一個是農業產業價值微笑曲線。一個是農產品價值層級模型。
歡迎參考《產業升級|品牌農業如何引領農業產業化升級》
僅供大家參考。
區域品牌守護人劉鑫淼
農業轉型期,新品種固定重要,發展前要進行深入調查,一是調查氣候適應性,二是調查市場行情,價值太底就不要發展了,三是調查新品種是否能進行加工的。新技術是保障豐產穩產的重要措施,種植上特別要注重設置農業的建設,如農業大棚和滴灌設施,做到防雨保暖、防旱省工。新模式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經營上要做到一二三產業融合,銷售要做到線上線下結合,多種渠道進行銷售,確保產品及時銷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