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老人攜手守護孩子的健康心靈

​​現在中國有很多家庭是父母和老人共同來養育孩子,換句話說,由於現代很多家庭都是雙職工,工作繁忙、節奏緊張,所以有很多家庭是老人來幫忙共同照顧孩子的。但是,在教育孩子上,常常會有很多矛盾和迷茫。有些家長由於存在爭議,於是就放任不管了,統統由老人來管教;也有的家長會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和老人爭執不休,埋怨不斷。今天,我們就對於

“如何與老人攜手守護孩子的健康心靈”這一話題進行一些探討。

如何與老人攜手守護孩子的健康心靈

要與老人攜手養育好孩子,那就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合作關係,並且在合作中明確自己的位置,這樣才能逐步達到合力最大化的效果。


如何與老人攜手守護孩子的健康心靈


首先,家長們要清楚自己的位置。一般情況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監護人,教育孩子的主要義務和責任在於家長,而老人們是輔助者。所以在思想教育、行為規範方面都要起到主要的作用。正因為家長們工作繁忙,所以在陪伴孩子方面更要是專心的、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體會到尊重以及親子互動的滿足感,從而瞭解孩子,有利於建立好良好的親子關係。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規範自己的言行,達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因為即使父母陪伴的時間有限,孩子們還是會“有樣學樣”,受父母的影響很大。

第二,老人是輔助者,是來幫助他們的子女的。因此,首先,要懂得尊重與感恩。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尊重和感恩也是身體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但有些家長把老人當作保姆一般,從而讓老人有了不良的情緒;其次,要懂得認可。老人們放棄自己的安逸的老年生活,來幫著帶孩子,他們付出來很多的心血,是渴望得到認可的。子女們的認可會帶給老人成就感與滿足感,有利於促進雙方的關係;另外,要去了解老人,學著換位思考。首先,人在每個階段的需求是不同的,關注點也會發生變化,隨著年紀的增加,身體的逐漸衰老,老人們更在意的是健康,不僅僅是自己的,還包括子女、孫輩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人會把對小朋友的關注點放在“吃的好不好”“有沒有受傷”等方面的原因之一。其次,換位思考,站在老人的角度也許會更能瞭解他們的一些做法。比如,很多老人對於孩子的替代多,限制多。有很多老人表示:“孩子的父母如果不小心讓孩子受傷了,他們也會心疼,但是小朋友的父母往往不會有隔閡,事情很快就過去了。但是如果是老人照顧孩子受傷了,小朋友的父母會有隔閡與指責。”這種會破壞關係的壓力讓他們難以承受。責任太大,以至於他們更願意選擇安全型的育兒方式。

第三,正確理解和靈活掌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各個專家都在呼籲家庭教育要一致。但是有一部分家長在實際執行的時候,有時候過於刻板。


如何與老人攜手守護孩子的健康心靈


很多家庭中會上演這樣一個情景:家長在一副嚴肅的教育孩子、甚至會打孩子。一旁的老人護著孩子,阻擾教育的繼續進行。繼而家長們內心產生很多不滿的情緒,有的人使勁壓制那種不滿,有的家庭可能就升級成一場“戰爭”。

其實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尤其是非常嚴格甚至打孩子的時候,老人們會忍不住心疼,會護著孩子。這一點我們可以試著站在老人的角度給予理解,不必總是在這一點上和老人爭辯和計較。更重要的著眼點是讓老人們溫柔而堅定的告訴孩子——雖然你的爸爸/媽媽剛才批評你了/打你了,我們很心疼,也覺得他們那樣做不好,但是,你剛才確實在哪些方面沒有做好。這樣既讓老人表達了對孩子的心疼,又告訴孩子一個明確的立場。其實,這樣既滿足了老人的訴求,又達到了教育的一致性。

另外,在對於孩子的教育上,沒有絕對的一致性,家長們要學著接納,不是原則性的問題,不必總上綱上線,要靈活運用。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非常重要,希望家長們能夠有原則而又靈活的和老人們共同攜手守護孩子的心靈。


文字|精神心理科 閆瑞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