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燕宮城南門效果圖

前燕王在“柳城之北、龍山之西”建都為“龍城”,中國北方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北燕均曾定都於此(今遼寧省朝陽市),從公元342年慕容皝將都城由棘城遷到龍城,到公元436年北燕被北魏滅亡,中間去掉前秦佔據15年,三燕王朝以龍城為都城或留都,前後共計約80年。因此,朝陽素有“三燕古都 ”、“三燕故都”之稱。所謂“三燕文化”即指這一時期以慕容鮮卑遺存為主體的考古文化。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燕古都遺址

2003年開始,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中對朝陽北大街西側進行了勘探發掘,共勘探4萬多平方米,考古發掘10個地點,發現了城門遺址、建築址、道路、水渠和水井等重要遺蹟,出土遺物1000餘件.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燕龍城南門(弘光門)遺址

2004年11月6日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瀋陽舉行“朝陽市北大街改造工程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佈會”,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發現是位於朝陽老城區南北軸線上、坐北朝南的一座城門遺址。會上正式公佈了朝陽老城區北大街上的三門道城門址應是三燕時期龍城宮城的南門。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左側(西)門道

三燕龍城南門(弘光門)遺址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燕宮城——城門磚牆

根據遺蹟遺物,城門遺址可分為前後連續的五個時期。第一期門址有三個門道,按中國古代等級制度規定,只有都城城門才允許開設三門道,由此推斷出,這一期門址當為前燕始建龍城時所築,是龍城宮城的南門。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間(中)門道

三燕龍城南門(弘光門)遺址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門石板路

第二期在一期廢址之上改擴建而成,仍為三門道,建於後燕,毀於北燕滅亡時。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右側(東)門道

三燕龍城南門(弘光門)遺址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門路石板

第三期城門址形制發生較大變化,出土有北魏蓮花紋瓦當和隋五銖錢,推測為北魏時期所建,沿用隋代。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牆遺蹟

第四期城門址建於唐代,最後一期為遼代。這表明,遼寧朝陽800年間曾經五易城門。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燕龍城遺址——城門石頭

在我國城建史中,宮城建在北面,以南北中軸線貫通全城的規劃佈局,始於三國時期曹魏鄴城。從現存朝陽北塔、南塔和歷代城牆、道路等位置、方向看,隋唐營州、遼代中興府基本延續了三燕龍城佈局,很可能就是在龍城宮城的基礎上續建的。這次新發現的十六國時期燕朝古都到遼金元時期的遺蹟,無論門址、道路、牆體都基本保存完好,規模較大,規格較高,彌足珍貴。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7日國務院公佈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7日,三燕古都遺蹟——三燕龍城遺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列古遺址第20號,編號8-0020-1-020 。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燕古都遺蹟——四號基地

除了已經發現的三燕古都外,還在朝陽北塔東約55米處的四號基地,發現出土多組隋唐時期建築和一組平面呈“凸”字形的遼金時期建築,在隋唐建築之下還發現多條河卵石甬路。在佑順寺北側的十號地點,發現一處大型遼金時期建築舊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在朝陽北大街西側發現了以南北為主幹線的城市排水系統,時代不晚於遼代。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燕龍城遺址——城門石

公元3世紀初至5世紀中葉曾活動於今遼寧西部大淩河流域的慕容鮮卑族(通常簡稱慕容鮮卑或鮮卑慕容部)是一個頗值注目的中國北方地區古代少數民族。三燕,即前燕、後燕和北燕,是中國歷史上五胡十六國時期由慕容鮮卑和後來的鮮卑化的漢人先後建立的三個地方性割據政權。從公元337年慕容皝稱公時起,到公元436年鮮卑化的漢人馮氏北燕的滅亡,其間雖幾經興衰,但仍在以遼西地區為中心的中國北方進行了長達八十七年的王朝統治,在五胡紛爭、十六國林立的歷史舞臺上曾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傑出表現在當時的中國北方諸多少數民族中是不多見的。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開卻胡——秦開像

慕容鮮卑是東胡族的後裔。東胡,是自古以來一直活動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古老的民族。戰國時期,東胡居住在燕國東北,就是現在的內蒙古赤峰和遼寧朝陽及其周邊地區。燕昭王時期,大將秦開率軍攻打東胡,東胡大敗,北退千餘里,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秦開卻胡”。燕國在東胡居住地區設立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並且沿邊境修築了長城,朝陽地區屬於右北平郡和遼西郡。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燕古都遺蹟——城門基石

東胡族後來發展為烏桓和鮮卑兩個部族。東漢時期,烏桓和鮮卑兩個部族都先後居住在東北和北方沿邊諸郡。鮮卑族後又分為慕容、宇文、段氏三部。公元207年,曹操平定了遼西柳城的三郡烏桓之後,慕容鮮卑的首領莫護跋乘機率部入居遼西。公元238年魏司馬懿討伐割據遼東的公孫淵,莫護跋(mò hù bá )率部參加了攻打遼東的戰役。遼東公孫氏被滅之後,曹魏政權封莫護跋為率義王,莫護跋始定居於大棘城之北。莫護跋死後,經過其子木延、孫涉歸、耐幾代首領,後來共立涉歸子慕容廆(mù róng wěi)為首領。涉歸的另一個兒子吐谷渾則率部到現在的甘肅青海一帶,建立了吐谷渾國。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燕古都遺蹟——城門溝紋磚

慕容廆(mù róng wěi)是位有作為的政治家,他繼位後於公元238年又率部遷回遼西,居於徒河之青山,公元294年定都大棘(jí)城。遼西地區自戰國以來漢文化一直處於主導地位,而且是東北與華北的咽喉地帶,大、小淩河流域有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宜農亦宜牧,這對慕容鮮卑以遼西為根據地,建立政權、逐鹿中原都具有重要意義。慕容鮮卑入居遼西之後,不斷吸收漢文化因素,逐漸改遊牧經濟為定居的農業經濟,中原的先進思想文化、農業生產技術及貨幣、日用雜物、生產工具、兵器也大量輸入遼西,為其所用,從而加速了慕容鮮卑的漢化過程。那些在中原無法生存的大批流民和漢族知識分子,為逃避戰亂,紛紛湧入遼西,受到慕容廆的尊重,成為座上嘉賓,為慕容廆出謀劃策,建立典章制度,創辦學校,為前燕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慕容皝(mù róng huàng)

公元333年,慕容廆(mù róng wěi)死,其第三子慕容皝以平北將軍、行平州刺史統帥慕容鮮卑。公元337年,慕容皝稱王,國號燕,都棘城,是為前燕。公元341年,慕容皝派陽裕、唐柱於柳城之北、龍山之西築龍城。公元342年,慕容皝將都城由棘城遷到龍城。東晉成帝遣使正式承認慕容皝為燕王。經過幾年的鏖戰,慕容皝消滅了段氏鮮卑和宇文鮮卑,又讓扶余和高句麗俯首稱臣,大大擴展了前燕政權的勢力範圍,成為東北地區的霸主。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步搖(朝陽南八家子鮮卑墓群出土,現藏於朝陽市博物館)

公元348年,慕容皝病死,兒子慕容儁(mù róng jùn)繼位。慕容儁 “博覽群書,有文武幹略。”慕容儁乘冉閔(rǎn mǐn)滅後趙、河北大亂的機會,率軍南伐,攻佔薊城,都城亦隨之遷薊。公元352年,冉閔(rǎn mǐn)的都城鄴城被慕容儁攻克,冉魏亡。慕容儁(mù róng jùn)在薊城正式稱皇帝,署置百官。薊城(jì chéng)在現在的北京西南,所以說,歷史上第一個在北京建都稱皇帝的,是前燕慕容儁(mù róng jùn)。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燕古都遺蹟——城門甬道石板

前燕政權成為南與東晉隔江對峙,西與前秦為鄰,以東北為後方,雄據華北的強大政權。公元357年,慕容儁將都城從薊城遷到鄴城。公元360年,慕容儁死,子慕容暐(mù róng wěi)繼位。公元370年,前秦苻堅、王猛率大軍圍攻鄴城。慕容暐率文武百官出城降秦,前燕滅亡。前秦在前燕故地設平州,以石越為平州刺史,領護鮮卑中郎將,鎮和龍(龍城)。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燕古都遺蹟——城門甬道石板

公元383年,前秦苻堅在淝水之戰中失利,那些投降前秦的慕容鮮卑貴族都趁機紛紛起兵復國。公元386年,慕容垂稱帝,置百官,立太子,定都中山,據有幽、冀、平三州,即今河北、遼西地區。公元397年,後燕慕容寶在中原被拓跋魏打的大敗,無法立足,將都城遷回龍城。慕容熙當後燕皇帝時,荒淫無道,窮奢極欲。公元407年,馮跋和高雲乘慕容熙出葬苻皇后之機,殺掉慕容熙,擁立高雲為天王。公元409年,高雲被豢養的爪牙離班、桃仁殺害,後燕亡。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燕古都遺蹟——城門基石

高雲被殺後,馮跋被擁立為王,國號仍為燕,建元太平,仍以龍城為都城,是為北燕。馮跋繼位後,吸取了後燕亡國教訓,採取了一些有利於社會穩定、發展的措施,使北燕國力得到恢復,政權亦較穩定。馮跋死後,其弟馮弘殺太子馮翼自立為王。公元436年四月,北魏又派大將古弼、鵝青率軍來攻,魏軍克白狼,兵臨龍城。尚書令郭生開城門招引魏軍,這時,高句麗援兵亦到達龍城,馮弘及龍城民戶均隨高句麗軍隊東遷。高句麗軍隊將龍城庫府虜掠一空,並縱火焚燬了龍城宮殿。北燕滅亡。馮弘到遼東後,被安置在平郭,兩年後為高句麗所殺。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朝陽北塔(三燕、北魏、隋、唐、遼)

自北燕滅國前後,拓跋(tuò bá)魏將燕國治下的鮮卑慕容氏和漢族等各族人民,大量分散地遷往今河北、山西等中原地區。上百萬的鮮卑慕容氏貴族和平民百姓,為了保全性命,大都更名改姓,或逃往遠方,或淹沒、融化在中原各族人民中間。昔日繁華興盛的龍城,頓時荒廢了。以龍城為中心的遼西廣大地區,漸漸荒寞無聞。繁榮一時的慕容鮮卑創造的三燕文化,也隨著燕國的滅亡、慕容氏的逃亡和時間的推移而消逝了。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庸題“慕容街”——南望朝陽南塔

遼寧省朝陽市有這樣一條長街,仿古的建築,對望的南塔、北塔,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味道。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龍八部

朝陽作為三燕故都(即前燕、後燕、北燕),和金庸先生有著不解之緣。他在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對姑蘇慕容家族著墨頗多,尤其是慕容復的形象更是鮮明深刻,金庸小說裡的至今為人盛傳的慕容家族,其故鄉就在遼寧朝陽。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慕容街——北望朝陽北塔

遼寧朝陽正是慕容復公子要恢復的大燕國的都城,是慕容家族曾經統治的要地,也是燕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

遼寧朝陽三燕龍城遺址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城朝陽,

三燕故都;

傳奇慕容,

華夏一脈。

——金庸 謹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