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鳥巢一代

今天故事的主題是

「世界已經在東京」

1

東京奧運延遲了。

雖然世界推遲了到東京的腳步,但日本已然將世界置於東京的新宿。

安倍宣佈東京奧運延遲消息的同一天,東京大學舉行了一場與以往不同的畢業典禮。如我們昨天在《東京不只有奧運》文章中介紹的,因為疫情的關係,東京大學縮減了畢業典禮的規模,每個學部僅派一名學生代表參加。久負盛名的東京大學醫學部將這個代表的資格給了一名中國留學生。

這名留學生來自“武漢”。

東大校長在給畢業生的演講寄語中提到,“新冠疫情的蔓延,讓人們看到了現代人的活動、經濟和社會制度如何超越國界。雖然祖國至上的觀念近年來變得流行,但全球化的滲透已然不可逆,僅僅關注一地之利益的行動是蒼白無力的。”

如果說在疫情蔓延之初,東京街頭武漢加油的照片、醫療援助物資上“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暖心寄語,給了我們日本是如何對待武漢人的直觀感受。那麼東京大學的這場畢業典禮,則更讓我們認識到了日本人如何對待這個變化的世界。

日本人這樣對待武漢,就是對待世界的態度。奧運延遲到東京,但世界已經在東京。

2

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日本人辦得不錯,被人稱為是“留下傳奇的一屆奧運”。日本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新形象。在電視臺的公益廣告中,2020東京奧運的宣傳口號是“敵人是1964”,“不要輸給那個時候的日本人,朝著2020想象日本”。

奧運是一個世界大舞臺,各個國家都在舞臺上秀自己。尤其是奧運舉辦國,秀體育,秀實力,秀文化的同時,其實是在秀自己的世界觀。日本人對待世界的態度值得玩味。疫情嚴峻的那段時期,我宅在家裡看了幾部日劇,其中有一部叫《東京大飯店》。

《東京大飯店》可以說一部勵志劇,但與一般勵志劇裡主角往往設定為年輕人不同,《東飯》的設定是——一對大叔和大嬸CP帶著個小年輕,一起為夢想窒息。男主木村拓哉生於1972,女主鈴木京香生於1968,可以說是非常“成熟”的“青春”劇了。

這部片子和奧運還有點關係,劇情將時間點設定在日本人迎接2020東京奧運的時間週期裡。這部劇的有趣之處,恰恰是劇情中無處不在的世界與日本的交織、日本與世界的接軌。

比如下面這種一連串的操作:

地道的日本人木村拓哉從前是日料小學徒後來是地道的法餐主廚,在巴黎偶然落魄遭到法國同行們輕視與排斥,然後遇到一樣懷抱米其林三星夢想卻在法國被潑冷水的鈴木京香,兩人惺惺相惜一見如故一起私奔回東京貸款創業開法國餐廳,既要征服來自法國的苛刻評論家還要突破同樣懷抱米其林三星夢想的東京同行們的圍剿,最終趕在東京奧運之前評上米其林三星,給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一種驚豔。

3

這種世界與日本交織的劇情裡,也有與世界的較量,也有日本人的覺醒,自信,但終究是將東京、將日本和巴黎、法國心平氣和水乳交融地並置在了一起。比如女主最終實現夢想的一道菜就是日本文化征服世界的套路,用法餐比較難處理的日本傳統食材三文魚創造了奇蹟。

我覺得這就是日本人理解的奧運,理解的世界。

1964年東京奧運會日本人拍攝了一部紀錄片《東京奧林匹克》。在這部記錄片裡,日本著名導演市川昆並沒有將膠片過多地浪費在日本人身上,而是將鏡頭投向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勝利者、失敗者均收錄無遺;將目光投向各種運動項目,起跑、划槳、肌肉顫動的瞬間,哪些不可複製、稍縱即逝的運動美。

1965年戛納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1966年的英國學院獎最佳紀錄片獎,都頒給了這部紀錄片。影評人普遍認為《東京奧林匹克》這種心態恰恰展示了正在崛起的日本民族的自信。

呼叫鳥巢一代

4

我們也經歷過08奧運,並且又要經歷22年冬奧。世界對於中國來說意味著什麼呢?2008年的北京奧運也是一屆世界交口稱讚一屆奧運會。韓國《朝鮮日報》曾用“鳥巢一代”形容那個時候的中國年輕人。

北京奧運的志願者有56萬之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大學生。《朝鮮日報》把他們稱作“鳥巢一代”,他們懂外語,受過高等教育,心態開放,富有愛國熱情。

“鳥巢一代”是中國年輕人在世界面前的集體亮相,他們給世界非常好的印象,有活力,有熱情。《中國青年報》曾做過一個調查,“鳥巢一代”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放,理性,對未來充滿自信。當時許多國際、國內媒體評論都覺得這一代人會帶來中國的變化,會加速中國融入世界的腳本。

12年過去了,中國又一個奧運主場即將到來。我們在市川昆的奧運紀錄片裡看到了1960年代日本人向世界敞開的心態,在木村拓哉、鈴木京香的勵志劇裡看到了70日本大叔征服世界的野心,在東京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看到了2020年代日本人對未來世界的關切。

那麼,我們呢?呼叫鳥巢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