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大奇案(二)刺馬案

慈禧垂簾聽政的清末年,即同治、光緒之交,曾發生無數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最為轟動,統稱為清末四大奇案。而刺馬案則為四大奇案之首。這四個案件,案情複雜,過程曲折,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引人入勝,至今仍為世人所相爭論。我將分別給大家介紹這離奇的四個案件,有興趣的朋友請關注我。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四個案件中排名首位的張汶祥刺馬案。


清末四大奇案(二)刺馬案


1870年8月的一天,兩江總督馬新貽去校場閱武。接任兩江總督後,馬新貽規定每個月都要閱武,所有武職官員要演練武藝,由總督親臨評閱,以定等差。

據當時的一位目擊者回憶: 總督馬新貽閱武之後從演武廳後面步行至西角門回衙署。原先的兩江總督衙門,在湘軍與太平天國戰鬥時已損毀,至馬新貽任總督都未重建,他借駐首府衙署即江寧知府的衙署辦公。

到了西角門時,刺客張文祥清兵打扮,手裡拿著狀紙,一邊呼冤一邊飛一般到了馬新貽的面前。一個標準的打千問安,順勢從靴筒拔出一把短刀向馬新貽刺去。馬新貽右脅中刀。而張文祥倒也不跑。

馬新貽傷重之下次日不治而死。被刺時,他看到張文祥,說了句:原來是你!

這說明兩人是認識的。但張文祥殺人動機何在?歷來說法不一,中間摻雜太多的野語村言。這個案件,朝廷多次派出欽差幾次審理,但最終結案報告連審案官員都不滿,他們認為這個結案不實。

其實刺馬案有一種盛行的說法,認為此案的根源還要從湘軍攻克天京說起。


清末四大奇案(二)刺馬案


1864年,曾國荃終於攻陷了圍了兩年的天京。攻陷天京以後,湘軍開始搶奪天京城的金銀珠寶,為了掩蓋罪行,甚至一把火燒了天王府。天京的陷落開始了湘軍的狂歡盛宴,天京城女子據說無一倖免全被搶奪瓜分,甚至後來被賣到外地。而第一個攻進天京的大將李臣典也因為縱慾過度,在攻克南京不久就死在了女人身上。


清末四大奇案(二)刺馬案


據說,攻克南京以後,從南京到湖南的船隻絡繹不絕,都是湘軍將領們往家鄉拉金銀珠寶。而咸豐帝臨死的時候曾經有遺言“剿滅太平天國者可封王”。最後朝廷以異姓封王多不得好死為理由,勉強封了曾國藩侯爵。歷來狡兔死走狗烹,太平天國雖然被剿滅了,但是湘軍已成大勢,如果不裁撤,終究是朝廷的一大憂患。曾國藩當然懂得這些,於是請旨裁撤了湘軍,因為當時中國缺少水師戰隊,所以湘軍只剩下一個水師。


清末四大奇案(二)刺馬案


湘軍從起兵反抗太平軍,朝廷不撥餉銀,都是曾國藩自籌,雖然最後成立了厘金局,但這是旱地拔蔥,雁過拔毛式的權宜之計,打完仗,官不封了,也沒發了財,誰以後還跟你賣命?所以曾國荃帶頭瓜分了天京的財富,湘軍勢力大的時候,朝廷不敢說話。等湘軍被裁撤了,朝廷就想起國庫空虛,沒地方弄錢,要找回天京失落的金銀珠寶了。


清末四大奇案(二)刺馬案


於是,兩江總督曾國藩,被明升暗降提拔為直隸總督,而朝廷派馬新貽都督兩江。馬新貽接受任命以後,跪謝天恩完了要上任,對他的哥哥說我這一去就回不來了。看來馬新貽本身就有預感,自己是要死在任上的。為什麼呢?據說馬新貽拿到太后密旨要查天京財富的去向。馬新貽背後沒有大的靠山,如果能查到蛛絲馬跡甚至查到切實的證據,那最好。如果查不到,他就是一個可以捨棄的小卒子。否則也不能從一個浙江巡撫,一下就升到了兩江總督的位置。而馬新貽也明白自己處境,所以才會上任前悲嘆自己要死了。


清末四大奇案(二)刺馬案


天京到底有沒有財富?財富是不是被湘軍掠奪了呢?答案是肯定的,否則也不能解釋李秀成之死了。李秀成被抓到以後,朝廷明令解京,而曾國藩在抓到李秀成以後短短半個月就把他殺了,不就是害怕李秀成進京以後說出天京有多少財富嗎?要知道,李秀成當時可是天京事實上的一把手啊。


清末四大奇案(二)刺馬案


湘軍從開始剿太平軍,十幾年間死了多少子弟兵。現在仗打完了,官沒升到,還要把他們拿命換來的財富奪走,換誰估計也不幹。於是湘軍派人刺殺了馬新怡。朝廷一看,想查湘軍的底細,反彈太大了。兩江總督都敢明著殺,如果查的緊了,備不齊,湘軍就能再次聚起來造反。

湘軍用馬新貽之死警告朝廷,兩江是湘軍的兩江,第一別想著再查我們,第二,兩江不許外人當總督。於是後幾任的兩江總督都是湘軍出來的人,朝廷也沒有那麼大實力控制這個剛剛收復的地方,只有到了曾國荃他們這些湘軍頭領差不多死完了,才有張之洞總督兩江的機會。馬新貽這個過河卒子,其實死的很冤枉。


有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隨後會繼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