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沂源:落單的“大鵝”找到了“家”

3月23日中午,沂源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田永峰在歷山動物園救護站再一次對眼前的“大鵝”進行檢查,他邊檢查邊回頭對同事說:“這次可以確認,它沒有任何傷病,但暫時不能放飛。”

無傷無病為啥不能放飛呢?事情要從幾天前說起。

3月17日下午3點多鐘,張家坡鎮野爐坡村村民孫昌發在農田幹活時發現一隻“鵝”。據老孫介紹,當時“大鵝”看見他,嚇得立起脖子就往遠處跑,村民們都不認識,有說是野鴨的,也有說是大鵝的,太陽快落山了,它還孤零零地在田裡轉悠。老孫懷疑是野生動物,就一直看護著它,聯繫村支書上報到了鎮林業站,林業站又聯繫了縣自然資源局的工作人員。

經縣自然資源局專業人士現場鑑定,“大鵝”為豆雁,體長約80釐米,體重8-10斤,屬三有保護動物,猜測在遷徙途中,因體力不支而掉隊。隨後,豆雁被送往歷山動物園救護站,接受進一步觀察和評估。

3月18日,沂源縣自然資源局、沂源縣森林公安局向野生動物愛心人士孫昌發頒發了“森林衛士”榮譽證書。

收到榮譽證書的老孫很激動,鄉鄰們紛紛鼓掌讓他講兩句,老實巴交的他搓著雙手說:“那俺就講兩句,豆雁願意在咱這停留、找食吃,說明咱這生態好,俺覺得愛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任,電視上老講加強生態建設,沒想到俺也為生態建設出了一份力。”

目前正值候鳥遷徙季節,而素有“山東屋脊”之稱的沂源縣系候鳥往東北亞主要遷徙路線之一,是鳥類的“生命通道”。沂源縣境內有名的山頭1983座,有野生動物陸棲脊椎動物約300種,全縣森林面積98662.68公頃,植物樹種56個科233種,建有省級自然保護區1處,省級森林公園2處,市級森林公園3處、國家級地質公園1處,省級溼地公園2處,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旅經和棲息此地的野生動物種類、數量逐年增多。沂源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田永峰說:“豆雁遷徙是群體行為,在天空中飛翔,會排成人字陣或一字斜陣,並定時交換左右位置,使飛行最快最省力,一隻豆雁是無法完成遷徙的。它們的停靠休息也是有規律的,通常會選擇固定地點覓食休整,所以只能等下一次雁群遷徙再經過野爐坡時,將這隻豆雁放飛,讓它重返遷徙之旅。在此之前,救護站就是它臨時的‘家’了。”

近年來,該縣在“生態立縣”理念的推動下,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通過在自然保護區建設野生動物救助站、鳥類放飛基地、野生動物補飼點和飲水點,開展物種普查、建設動植物標本展廳,組織志願者在“愛鳥周”、“地球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等節點開展宣傳活動,進一步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同時,該縣不斷加大野生動植物專項執法力度,沂源縣自然資源局、沂源縣森林公安局根據《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等有關法規精神,結合本地實際,聯合制定了相關公告、措施等,通過對候鳥遷徙地、野生動物集貿市場、花鳥市場、賓館飯店等場所進行統一的清查行動,有效地遏制了對野生動物的捕殺,和對珍稀樹種的保護。2020年1至3月份,沂源縣自然局救治保護動物8只,其中二級保護動物2只(雕鴞),三有保護動物3只(八哥、黑水鴨、豆雁)、瀕危物種3只(畫眉、灰椋鳥、斑鶇)。

通訊員 李寧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