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與華為技術領域差距大嗎?

路邊的白兔


一、有差距,但沒有想象中的大

2018年中興事件爆發,然後中興就“跪”了,而2019年華為事件後,華為沒有“跪”,於是很多人看衰中興,覺得雙方並不是一個級別的公司。

當然,得承認雙方是有差距,但並沒有想象中的大,雙方更大的差距,其實主要體現在芯片方面。


華為有自己的芯片,所以才沒有“跪“,這個才是重點,而中興由於沒有自研的這些芯片,所以才”跪“了,但卻不能因此而看低中興。

二、中興有自己的芯片

中興是有自己的芯片的,只是不生產手機芯片、沒有什麼昇騰、麒麟、鯤鵬這些讓大家感興趣的芯片,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所以不為大家所知。

中興微電子,2018年在IC領域排名國內第四。主要研發通信系統芯片、比如光傳輸,承載,有線固網,固網終端到無線基帶,中頻,射頻等等、還有機頂盒、2/3/4/5G基帶芯片,還有基站芯片,並不差。


三、中興有自己的通信設備,全球四大巨頭之一

中興是全球僅有的能夠提供完整5G端到端解決方案的兩大廠商之一,另一家是華為。而按照2019年的市場數據,中興排名第三,華為排名第一。

而從5G專利來看,中興也並不弱,在5G廠商中,非常靠前,排名全球第三,華為第一,諾基亞第二。


三、中興有自己的操作系統

華為去年因為鴻蒙而火了一把,鴻蒙系統被人認為是國產系統的驕傲,但其實中興早就有自己和系統了,叫做新支點。

目前發貨量超2億套,用戶數不知道是鴻蒙的多少倍,連高鐵復興號用的也是中興的操作系統,但中興沒有過多宣傳,所以不如鴻蒙聞名。

所以綜合起來,中興的實力真的不弱,只是中興是國企,更低調,沒有過多的製造噱頭,沒有去營銷,所以被大家低估了。


互聯網亂侃秀


說到國內通訊行業的標杆,大家第一反應就是華為公司。然而瞭解科技圈早的網友們應該對中興公司也不陌生,曾經的中興和華為可謂是國內通訊行業的一對“神鵰俠侶”,構築了國內90%以上的通訊基站。

但是如今二者之間的差距,好像越拉越大,如今的中興節節敗退,幾乎被人們所遺忘,而反觀華為公司,則步步高昇,成為了大部分人心中的“明星企業”。那麼造成今天這個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小編來帶大家分析一下。

1、定位不同,一個是狼,一個是羊

首先要明確一點的是,中興是一家上市公司,而華為公司則是一家民營企業。前者既然上市了,那肯定有大批的股東支持,當然帶來的影響也很大——董事會會干涉公司的運營項目。說的好聽點,就是哪個項目值得發展就做什麼,說的難聽點,就是什麼賺錢就做什麼。以至於中興公司從上到下都變成了“溫順的小綿羊”,領導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從來不用擔心未來會怎樣,反正比起大部分公司來說,中興的待遇非常優厚。

而華為公司則背道而馳,在任正非的帶領下,華為人就像是一條條餓極了的狼,在華為你幾乎很少能看見怠惰的員工,每一個人都在儘自己的全力發光發熱。用任正非的話說:惶恐才能生存,偏執才能成功。當夜幕降臨,萬家燈火飄起的時候,華為人依舊在堅持著自己的崗位,奮發圖強。

2、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的品質不同

有人說,中興不是很少做手機了嗎?其實努比亞手機就是中興旗下的,但是和華為手機相比,努比亞太過小眾了,沒有屬於自己的處理器和不同產品的定位。反觀華為,不僅研發出了屬於自己的海思麒麟處理器,還獨立出了子品牌榮耀手機,主攻線上年輕群體市場。

而服務方面,二者的差距更大了,華為公司為了更好地傾聽消費者們的意見,還專門成立了“花粉俱樂部”,只要你願意,就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員。而線下門店更是數不勝數,一條街上出現了好幾家華為手機的旗艦店,都不足為奇。反觀努比亞手機,就連很多二線城市都找不到門店,那消費者又怎麼敢購買一個連售後點都沒有的手機品牌呢?


3、對人才渴求、對研發的付出不同

中興愛不愛財,小編不知道,但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愛“才”,是有目共睹的。對於人才的渴求,任正非從不掩飾,甚至公開喊話道歉,讓一位在華為受委屈選擇離開的老員工回來,而在這一點上中興就顯得有些“佛性”了。對於研發,任正非總是不計投入,甚至直言華為可能是世界上最窮的高科技公司,因為大部分的利潤都被重新放回了研發上,而中興沒有這樣做,也做不到,畢竟董事會也不允許在研發上投入那麼多。

這就是為何起點相近的華為公司和中興公司,如今的差距卻越來越大的原因了。大家覺得未來中興可能會“捲土重來”,追上華為嗎?


物流觀察室


對於中興不能一味否定,這對它太不公平。通信設備領域,華為全球第一,中興第四。華為技術上大概領先中興6到12個月。要知道,華為和中興在市場競爭中是逼得北電破產,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合體,幾乎幹掉了市面上全部大拿的。同樣是落後100年,你見哪個中國車企逼得豐田本田寶馬奧迪合併,大眾福特特斯拉破產的?所以 中興看起來沒那麼牛完全是因為華為太牛了 掩蓋了它的光芒 中國其它的科技公司和他比真的都是弟弟 研發投入和專利都沒有中興多。


哥得八個猜想


凡是中國企業,我們都該支持,中國企業包括華為,但是不是隻有華為。



勞資就是喜歡搬磚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現在華為的研發成果開始逐年增加,中興和華為之間的技術領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是也沒有非常大,就中興而言,很多通信業外的還是看得太低了。

中興公司被很多通信業外人士看低,但是實際上在通信業內部中興也是一家巨頭。

中國的通信業是從3G時代開始崛起的,在通信製造業這塊的兩隻領頭羊,就是中興和華為。

目前全球的通信製造業是四強爭霸,分別是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中興。

要知道這個格局是一大批歐美的通信業巨頭倒閉、被合併之後形成的格局,而倒下的巨頭哪個都不可小視,當年也都是叱吒風雲的角色。算一下前後倒下的巨頭有摩托羅拉移動、西門子移動、阿爾卡特、朗訊、北電,而且被很多人認為很強大的三星在通信業運營商這塊也是被壓縮的非常厲害,到了5G時代才重新有一些起色。

這裡從側面也可以看到中興的技術實力。

其實大家可以想想,現在在全球的科技領域,有幾家中國的企業可以牢牢地佔據第四的位置呢?

中興就通信業的而言,也是一家通信製造業的全產品線公司。

現在就運營商業務這塊,中興也涉足了全部的運營商領域,包括數據、傳輸、接入、有線、無線,這些各個領域,中興都是非常強大的,而且也是華為在全球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

就技術實力而言,中興也掌握了海量的通信業專利。

中興的研發能力也是非常強大,從中興的專利數量就可以看到,甚至一度中興的專利數量還要超過華為。

現在華為近些年的商務推廣做的更好,積累了大量的資金進行研發,中興和華為之間的專利數量才開始逐漸的拉大。

不過即使是這樣,就在最新的5G標準必要專利之中,中興也是佔據了不少的比例。

中興近些年其實還是發展的不錯的,不過華為發展的更好,很大程度是由於華為太耀眼了,掩蓋了中興的光芒。

總而言之,華為近些年商務發展的更好,才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發展的更好一些,也逐步的開始拉開了和中興之間的技術差距,但是其實中興也是很強大的,也並不能太小看了。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EMUI9.1帶來了兩大黑科技突破,一是拿出了新的華為超級文件系統(EROFS),一是方舟編譯器帶來的全新系統及應用的編譯和運行機制。而華為EMUI9.1在系統層面的突破,或是它對下一階段的戰略破局做鋪墊。

華為對系統底層技術的研發也賦予到自家的EMUI優化。2016年的EMUI5.0中提出"天生快,一生快"是基於華為AI自學習系統,以及軟硬結合的精細化資源調度和安卓系統組件深入優化等一系列技術的組合,希望將Android系統變成"抽屜式可替換"架構。

2018年,華為EMUI8.1拿出了GPU Turbo技術,打通了EMUI操作系統以及GPU和CPU之間的處理瓶頸——針對GPU和CPU兩者搶奪TDP的功耗問題,在系統底層對傳統的圖形處理框架進行了重構,實現了軟硬件協同,使得圖形運算整體效率提升60%,芯片的功耗降低30%。當前在華為EMUI9.1中,GPU Turbo達成了接近滿幀高畫質的遊戲運行體驗,帶動了功耗節省等層面的性能提升。

其次是,華為方舟編譯器提供了全新的系統及應用的編譯和運行機制,從動態編譯變為靜態編譯,就是將高級語言直接編譯成機器碼,徹底消除了虛擬機動態編譯的額外開銷,實現了開發和運行效率的兼容並舉


搞機雷哥


中興乏獨立研發能力,更無所謂的先進技術。而華為依託國家大網通迅基礎上具備一定的自主能力。


ASdof


這差距很大,美國製裁中興慫,而華為立即去美國化,華為能擋住美國製裁,應該可以判斷該企業是世界上最強大企業,就連小米都要向華為捅一刀,可想而知華為有多強


青木信徒


差距非常的大,因為我是運營商的,高端設備有明顯的差距,中低端差距不大,但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就是中興的設備質量比華為差很多。特別是穩定性


小小儲蓄罐十貳生


中興確實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