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阿里巴巴——芝麻開門

一、“阿里”名稱的由來


品牌故事:阿里巴巴——芝麻開門

1998年年底,馬雲去美國出差。有一天,他正在一家西餐廳裡就餐,突然想到一個被眾人廣為傳誦的《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馬雲陷入了沉思:阿里巴巴一直希望讓別人擁有財富,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同馬雲團隊的夢想和使命如出一轍,而互聯網這筆無窮的財富也正等著人們去挖掘。於是,馬雲就問服務員:“你知道阿里巴巴的故事嗎?”“芝麻開門!”那個服務生笑著說道。馬雲快速走到大街上,接連問了好多不同年齡、不同閱歷的人是否知道阿里巴巴的故事。結果,所有人的答案都近乎一致,那就是“芝麻開門”!經過調查,馬雲最後決定就採用“alibaba.com”這個域名。神奇的是,這個詞在世界上的所有語言中的發音都是“a-li-ba-ba”這個音節,這也就意味著,全球所有的商人都能聽懂並記住這個名字!

事實上,阿里巴巴這個名字也得到了全球範圍內的一致好評。而給公司取了“阿里巴巴”這個名字,也是馬雲自己最得意的事情之一。首先,作為一個古老的阿拉伯神話,阿里巴巴的故事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流傳;其次,阿里巴巴作為互聯網的域名,很容易拼寫和記憶;最後一點也是最有意義的一點,阿里巴巴是一個關於財富和寶藏的故事。想到阿里巴巴,就聯想到芝麻開門;想到阿里巴巴的網站,就聯想到財富。而且,阿里巴巴誠實、奉獻的精神,也符合公司的定位。

二、阿里的蛻變之路


品牌故事:阿里巴巴——芝麻開門

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掛牌交易。開盤價報187港元,較176港元的發售價漲幅為6.25%,總市值約4萬億港元,超越騰訊控股的3.26萬億港元。這是阿里巴巴第三次上市,第二次在港股上市。2007年11月,阿里巴巴B2B業務曾在港股上市,後於2012年6月退市,2014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整體在紐交所上市。

從2007到2019,阿里巴巴再次登陸港股,它有哪些新的變化?投中網從業務版圖、業績數據、投資併購、高管變動四大方面梳理了阿里巴巴12年變革。

2007年上市時的阿里巴巴(當時僅集團旗下阿里B2B業務上市),已經具備了現在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雛形。上市前一年年底,阿里巴巴用三個月的時間,將旗下五個事業部獨立,形成五家子公司,分別是從事B2B業務的阿里巴巴、淘寶網、阿里軟件、支付寶和中國雅虎,被戲稱為“達摩五指”。彼時,B2B業務是老大哥,是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現金奶牛,負責為淘寶網、阿里軟件、支付寶和中國雅虎四個業務部門“輸血”。

淘寶網則剛剛取得C2C戰場的勝利——其競爭對手eBay於2006年底宣佈退出中國市場。互聯網觀察家Keso評論稱,“這是一家以市場規模為目標的公司,與一家以營收增長為目標的公司之間的競爭。某種程度上來說,淘寶網對eBay的勝利,也是後來中國互聯網公司先打市場,再談賺錢這種競爭方式的開端之一。戰勝eBay的淘寶網,幾乎看不到競爭對手。僅值得一提的是,騰訊運營的拍拍網藉助QQ彈窗等進行推廣,成為C2C領域僅次於淘寶的電商平臺,不過,其市場份額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艾瑞諮詢報告顯示,2007年的中國C2C電子商務市場,淘寶網交易份額佔比達到83.6%。最終,騰訊入股京東,拍拍隨之進入京東體系。

2006年,B2C的市場份額在逐漸擴大,因擔心對手從B2C業務入手,蠶食淘寶的C2C業務,馬雲開始嘗試B2C業務,這是天貓誕生的開端。2008年4月,淘寶網正式推出淘寶商城(也就是後來的天貓),進軍B2C行業。至此,阿里零售商業中最重要的兩大業務支柱都已誕生。如今,阿里巴巴的淘寶網已經演變成零售商業生態。包括中國業務淘寶、天貓、盒馬鮮生Freshippo、銀泰百貨、阿里健康,跨境及全球業務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 、東南亞電商Lazada、天貓國際、考拉海購。而零售商業也代替B2B業務,成為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現金奶牛,為阿里雲、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業務輸血。

此外,因淘寶網而誕生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也發展成一棵參天大樹“螞蟻金服”——從單純的支付工具延伸到理財、徵信、貸款、保險等服務,其於2018年6月完成140億美元的C輪融資,估值超過1500 億美元。

當然,阿里也並非一直立於不敗之地。阿里曾投入大量資金與精力做阿里軟件與中國雅虎,最終以失敗告終——阿里軟件於2008年被關閉,中國雅虎則於2013年被關閉。不過,正因為阿里軟件的失敗,才有了阿里雲的誕生。阿里軟件關閉後,王堅成為阿里IT重構的操盤手。《財經》評論稱,這次接棒令阿里巴巴得以完成從舊IT時代(軟件部署模式)向新IT時代(雲計算部署模式)的轉型。當阿里巴巴發展壯大時,其競爭對手名單也在不斷髮生變化,並加長。比如,在零售商業領域,當阿里發展B2C業務時,京東是其最大競爭對手,而近兩年,從“五環外”發展而來的拼多多成為阿里巴巴在下沉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在生活服務領域,阿里曾經投資過的美團成為阿里最大競爭對手;在數字媒體及娛樂領域,騰訊系的騰訊視頻、騰訊音樂、騰訊+企鵝影業、閱文集團都是阿里旗下業務的主要競爭對手。

三、阿里的“十二掌舵人”

品牌故事:阿里巴巴——芝麻開門


作為一家市值近4萬億港元的商業帝國,阿里是由哪些人在掌管?從阿里巴巴團隊變化來看,阿里巴巴並不是一家注重由創始人做管理團隊的公司。2007年,阿里巴巴B2B公司上市時,阿里巴巴集團旗下五大業務掌門人,僅淘寶網總裁孫彤宇一人是創始人之一,其他B2B業務、支付寶、雅虎中國、阿里軟件則分別由衛哲 、陸兆禧、曾鳴、王濤掌管。

而在阿里港股招股書披露的12位高管團隊中,僅戴珊一人是創始人之一,目前負責B2B業務,國際零售交易平臺速賣通以及農村淘寶和零售通等。即使是馬雲,也早在2013年便卸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今年則又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職位。現在的阿里帝國,是以逍遙子張勇為核心組成的領導班子。

武衛自2013年5月起擔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自2019年6月起兼任集團戰略投資部負責人。武衛曾兩次接班蔡崇信。第一次是2014年4月10日,蔡崇信出任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負責集團戰略投資,其所擔任的首席財務官(CFO)職務由武衛接任。第二次則是2019年6月,蔡崇信則再次卸任集團戰略投資部負責人,也是由武衛接任。

童文紅於2017年1月起擔任首席人才官,並自2013年起,牽頭組建菜鳥網絡,先後擔任過首席運營官、總裁、首席執行官及非執行董事長,管理菜鳥網絡的運營。張建鋒自2016年4月起擔任首席技術官,並自2018年11月起擔任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其他還有吳敏芝、Timothy A. STEINERT 、鄭俊芳、董本洪分別擔任首席客戶服務官、首席法務官兼公司秘書、首席風險官兼首席平臺治理官和首席市場官。

具體到各個業務板塊,阿里巴巴核心電商領域業務則由蔣凡領導,他是淘寶總裁兼天貓總裁;賺錢主要是張憶芬負責,她是阿里媽媽總裁,阿里媽媽的在線營銷服務收入是阿里巴巴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文娛板塊業務由樊路遠負責,他是阿里巴巴數字媒體及娛樂事業群總裁,旗下掌管阿里影業、優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