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行动力?可能不是拖延症,是因为害怕…

昨天和公司90后姑娘聊天,内容如图 ↓


没有行动力?可能不是拖延症,是因为害怕…

特别想对姑娘说,下次想加微信就赶紧张嘴,他和你应该都挺高兴,多个朋友聊两句,聊得来看看有没有机会,聊不来也踏实。

人和人相遇,能互相看得顺眼的机会其实挺少的。多给自己一个可能性吧!

我自己也是。

做公众号这个想法,涌动在内心好久了。

哪个文艺中青年不想着有一片自留地可以展示“才华”,以文会友呢!

直到一场疫情隔离了一切,想法又再次浮现的时候,才说动手就动手。可是距离上一次萌生念头,可能过去一年有余了吧!


还是觉得耽误了时光。

不想多说什么人为何会缺乏行动力,因为每个人批判起自己来都是不遗余力,恐怕比谁都清楚自己的惰性和拖沓。

作为一直与拖延为伍,刚开始有点儿醒悟的后知后觉者,分享点儿自己的行动力实操经验。

1、内驱力带动行动力

如果想着,下周我就开始减肥,1号我就开始写日记,那大半开始不了,或者坚持不住。


因为做一件事情假如需要凑一个整日子,后面肯定会冒出各种不愿意做的借口,使计划搁浅。

你想做什么?一定要调动内心深处的欲望。

减肥,会不会对外表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我能帅气/漂亮到什么程度?

学英语,更多展示空间?更宽广的眼界?还是最直接的,是不是能和薪水或者工作机会挂钩?


不吃辣不熬夜不吃甜食不吃油腻,皮肤一定可以光滑细嫩。

举个非常不恰当的例子,不顾法网和道德底线铤而走险谋取利益的人,哪个都是行动力满满的人啊!看看人家这个内驱力!


问问自己,你最想要什么?


2、分解可执行的计划


定下一个伟大的目标,也别忘了它仍然得从脚下这步开始迈起。

特斯拉的老板埃隆·马斯克,一生所做的事情都是围绕着一个巨大看似不可实现的目标:把100万人送上火星生活。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天方夜谭,美国政府曾统计过,把一个人送上火星,大约需要100亿美元。


于是,埃隆·马斯克将任务拆解成“人力成本提升20倍”“效率提升10倍”以及“通过火箭回收降低成本100倍”。


从2015年到现在,他成功回收火箭20多次。

这次疫情期间,汽车主机厂能够迅速腾笼换鸟,不产汽车产口罩,就是因为换了角度拆解了任务。


没有行动力?可能不是拖延症,是因为害怕…

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产品,依靠拆解任务可以迅速实施。

想写回忆录,先从记日记开始。

想减肥20斤,明天可以先运动20分钟。

越微小,越容易实施,越好。

3、减少自我否定的掣肘


最近正在看本书叫《被讨厌的勇气》,里面讲到内心的恐惧对行动的杀伤力。

哲人:我有一位年轻朋友,虽然梦想着成为小说家,但却总是写不出作品。他说是因为工作太忙、写小说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才写不出来作品,也从未参加过任何比赛。


但真是如此吗?实际上,他是想通过不去比赛这一方式来保留一种“如果做的话我也可以”的可能性。


其实他不愿出去被人评价,更不愿去面对因作品拙劣而落选的现实。


他只想活在“只要有时间我也可以、只要环境具备我也能写、自己有这种才能”的可能性中。


或许再过5年或者10年,他又会开始使用“已经不再年轻”或者“也已经有了家庭”之类的借口。

不敢去做,因为怕失败之后再没有借口。


如果从不行动,你只要随机应变地面对生活的变化,糊弄也好对付也罢,总能过去,毕竟那是熟悉的空间和领域。

可是行动,会带来改变,会带来不确定。


成功?失败?没人知道。


不知道减肥会不会成功,不知道换工作会不会适应,不知道出国会不会有新的生活和机会,也可能,还不如现在?会不会有人嘲笑?

行动,就是和内心的不安作斗争吧!

你愿意一直被不安和害怕支配吗?我也害怕,可我不愿意。


4、放弃追求“完美的计划”

先完成,再完美。


去做,哪怕过程有变化,调整计划也依然坚持。总会比不做有所收获!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了二八定律,即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20%,其余大部分的80%,就没那么重要。不要追求100%的完美。


想坚持写作,你手写你心就好,打磨的事儿交给时间。


如果每次都追求排比比喻到位,素材生动丰富,观点角度独特,写作成为一种绞尽脑汁的痛苦,那谈何坚持呢。

想跑第一个马拉松,就别等备齐了最好的球鞋和运动服,头带和手环,便携水壶和运动耳机。

今天下楼,先溜达一公里吧!


没有行动力?可能不是拖延症,是因为害怕…

5、寻找一样的人

最后,别让孤独打败你。


找到一样的人,结伴而行吧!互相鼓励,彼此竞争。

如果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就到网上找社群、打卡小组。

生活中,某个人的努力或许会显得格格不入,很容易听到猎奇、看热闹、打趣…这些让自己泄气的声音。

找一群三观一致或者兴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是会有能量场存在的,哪怕不说话,都会被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最终你还是放弃,说明还是与之不同。

最近我潜水豆瓣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吸引我的不是“200块钱一个月饭费”,而是“95年女生攒钱记录”“100w以前的每一天日”。

这些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积少成多,攒出人生的第一个10w、50w、100w。看看就兴奋。

一入小组深似海,共勉。

没有行动力?可能不是拖延症,是因为害怕…


#追光阿山

有了行动的心,早晚会迈出行动的步。

加油,我看好你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