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跌下神壇意味著當代人不再需要雞湯了嗎?

東方國學


于丹是古典文化的普及傳播者。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通過《論語心得》《莊子心得》《論語感悟》等系列講座普及、傳播傳統文化,以生動的語言激活了經典中的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因素,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廣泛影響。



但是近年來,逐漸開始有人說于丹"渾身正能量,滿血是雞湯",說明人們已經逐漸對於丹的雞湯感到乏味,于丹在北大更是被學生趕下了講臺。


為什麼于丹的心靈雞湯會跌下神壇?



小編認為,並不是雞湯跌下神壇,而是于丹的雞湯跌下了神壇。


在這個焦慮的、快節奏的時代,人們對雞湯的需要是永恆的,是雞湯讓人們一次又一次從傷心、失望甚至絕望中走出來,重新鼓起勇氣面對生活。

但問題是于丹的雞湯燒的不夠好:



第一,于丹的雞湯來自於古代經典。但是古代經典博大精深,于丹的學識與心性並不足以充分理解古人的思想,所以在內容上略顯淺薄;


第二,于丹個人的經歷十分平淡,在德性上還有一些劣跡。從於丹個人經歷來看,她並沒有經歷過什麼特殊的事情,她的出名完全是偶然的,她對當代人最痛苦、最焦慮的處境並不能做到感同身受,所以她寫的東西並不能最充分地貼近當代人的生活。


而且,于丹出名之後劣跡斑斑,到處耍大牌,於是就有很多人批評她“德不配位”。



東方國學


每個時代,每個人,學習的時期不一樣,做事也不一樣,都需要精神的支柱引導,他們都不會過時,只是會在某一個時間與地點遇上需要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