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經濟發展靠什麼來支撐?

五月古月


武漢是湖北的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經濟發達,其2018年GDP達到14847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產值分別是362億元、6377.75億元以及8107.54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2.4∶43.0∶54.6。由此可見,武漢經濟主要由第二和第三產業支撐起來的。

從行列來看,武漢的工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金融業、盈利性服務業、非盈利性服務業等六個行業增加值均超過千億,佔全市GDP的80%以上。

而從產業來看,武漢的主要支柱產業有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製造、裝備製造、食品菸草和能源及環保等。

武漢是一座很有發展前景的城市,它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在中國城市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擁有眾多政策支持。而且武漢區位優勢突出,“九省通衢”,擁有多家985、211高等院校,每年培育大批人才,另外武漢又得到了湖北省的大力扶持,因此這座城市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好。


錦繡中源


14年到現在接觸人進行劃分吧,可能比較大誤差。

第一,G企,漢陽的應該感受最深刻了,大把的,光谷這邊大把研究所,還有高校不要忘記,高校產業化不是玩笑話。

第二,房地產,在全國大浪潮中,武漢也是不甘人後,現在感覺武漢都是房地產,因為武漢之前房價實在爽,現在漲一倍基本要求,好點兩倍也是有的,所以感覺特別強烈,在一到兩年時間內完成的。

第三,金融類,軟件外包類。金融類不說了,武漢整鍋端金融傳銷不少,外包類不說都是辛苦錢

第四,服務人民類,1400萬人口的吃喝拉撒是需要很多人服務的


禾呈50


武漢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我沒有拔尖的但你不可小覷我。就像班級裡那個學習勤奮長相干淨待人溫和的男同學,總是在那裡很刻苦願意跟人交流學習熱心助人,誰都喜歡他,最終被他爆一個大冷門pk掉幾個尖子生奪得全班第一,是的就好像當年高三時的我一樣。

老一代的武漢優勢產業就是幾個武字頭撐起來。儘管如此,武漢經濟佔大頭的還是鋼鐵和紡織。

後來老魚頭來了,東風也來了,沌口成為武漢經濟的引擎之一。這裡要誇一下東風同學,很難想象漢陽沒有沌口沒有東風會是啥模樣,估計跟咱們漢川差不多吧。

後來東西湖設立臺商投資區,食品加工、顯示器、物流園撐起了武漢的小半片江山。

後來挖叔和老唐來了,80萬噸乙烯工程落地開花,石化工業成為武漢巨頭之一。08年到13年那會兒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還方興未艾。僅有的郵科院下轄的烽火和長飛也只是技術領先一些而已,並沒有形成產業優勢。

恰逢四萬億,武漢的房價那是蹭蹭地漲啊,武漢收穫第二波紅利,那就是財政收入,有錢了就能挖地鐵,修地鐵就能漲地皮,漲地皮賣地挖地鐵……反正跟國內很多城市一樣。武漢趁著沒有徹底沒落還能掙三倆面子,在挖地鐵上沒落下風。那時候挖叔頂著罵名硬是把街道口這種地方給擼順了。

現在的工業底子要感謝一個人,就是當年被BBC《How China Fool The World》欄目組擺一道的唐市長,現在我本人對BBC一生黑。他是一員猛將不解釋,武漢打下的工業基礎多虧有了他主導的工業倍增計劃。


90後設計獅


(#‵′)靠國企


maoniuga


個人感覺目前還是靠著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在支撐著大武漢的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