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令百萬之師作戰,不是每一個將軍都能做到的,歷史上哪些將軍擅長指揮大兵團?

史學達人


說到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號令百萬之師的將軍,就不得不說粟裕大將了。可以說粟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擅長用大兵團作戰的名將之一。

他打仗的特點就是十分的靈活,可以以少打多,也可以以多打少。還有,圍城打援戰、伏擊戰、圍殲戰、各個擊破.....,總之,各種各樣的戰役戰術,都是粟裕擅長的。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粟裕帶領的大兵團,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才能對國民黨造成重大的打擊。

在說粟裕帶領的大兵團作戰,取得了哪些勝利之前,我們先說一下,被粟裕挫敗過的國民黨高級將領都有哪些?

蔣介石比較倚重的國民黨高級將領有:陳誠、杜聿明、張靈甫、王耀武、黃百韜、胡璉、邱清泉、李天霞......。

他們都是粟裕大將的手下敗將。

說到蔣介石,大家最不陌生的一個人,應該就是陳誠了。

這個陳誠也就是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給蔣介石立下軍令狀,要用三到六個月的時間,全部殲滅共產黨的人。

很顯然陳誠的想法有點過於幼稚了,不要說全部的共產黨了,就是單單粟裕以及他帶領的華野軍這一關,他陳誠就逾越不過。

我們都知道,粟裕主要是帶領著華東野戰軍,在華東地區和國民黨做鬥爭。在這期間,粟裕取得了蘇中七戰七捷的佳績,對國民黨造成了重大的打擊。

這幾次粟裕取得了戰役的勝利,徹底的把蔣介石和陳誠給打醒了。他們知道自己想要在三到六個月裡打敗共產黨,是多麼的荒謬的計劃了。

陳誠不得不親自出兵,帶幾路大軍向粟裕的華野軍圍剿而去。當時的粟裕在臨沂,而且臨沂是國民黨必須要拿下的地方,此次戰役陳誠的目的,就是拿下臨沂。

正是因為粟裕想到了陳誠勢在必得,所以,粟裕利用了這一個特點打了一個完美的打勝戰。

我們都知道粟裕打仗十分的靈活,他看到陳誠大軍壓境而來之後,在得到黨中央毛澤東的允許下,粟裕帶領著華野軍,出其不意的到了魯東北,並且給予王耀武管轄的軍隊,以毀滅性的打擊。

陳誠被粟裕用的計策給誘騙過了,這時候陳誠不得不把臨沂的士兵給派出去,支援王耀武的部下。

最終,我們都知道王耀武是被粟裕的華野軍給捉了去的。陳誠連連吃敗仗,蔣介石不得不罷免他的職務。

可以說這樣的打擊,無論對陳誠還是王耀武來說,都是終身難忘的。

粟裕在華東戰場上,打的最為經典的一個戰役,就是孟良崮之戰了。這一次戰役粟裕的華野軍,不但殲滅了國民黨最為精銳的七十四師,還打死了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給國民黨以沉重的打擊。

淮海戰役,粟裕的華野軍先是殲滅了黃百韜的第七兵團,逼的黃百韜在逃跑的路上,自殺而亡。黃百韜兵團覆沒之後,粟裕又幫助中原野戰軍,穩住了黃維的第十二兵團。當杜聿明帶領的幾個大兵團來支援黃維兵團的時候,又是粟裕的華野軍把杜聿明的軍團給包圍,然後打敗了他們並且活著了杜聿明。

所以說歷史上最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的人,非粟裕將軍某屬。對於粟裕的軍事才能,毛澤東和林彪也都是十分的推崇的。

毛澤東很早的時候,就說粟裕是一個可以指揮百萬大軍作戰的人。林彪說粟裕是經常打神仙仗的這麼一個將領。


史學達人


這個問題的兩個必要條件很嚇人,首先是要“號令百萬之師”作戰,同時還要是“為將者”而非統帥。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只有三名將軍,分別是第三野戰軍司令員粟裕、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其它將領都沒有統領過真正的“百萬大軍”。



比如抗日戰爭時期的武漢會戰,雖然中國軍隊的參戰總數達到了110萬人,但是被分為江南和江北兩大戰區。南岸是司令長官陳誠的第九戰區所屬部隊,北岸是司令長官李宗仁第五戰區的作戰區域,兩個戰區統由軍事委員會直接指揮,因此如果單個拆分的話,每個戰區兵力都不足百萬之數。

抗日戰爭勝利之前,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正規部隊總數才120萬人,因此任何一個戰略區都不可能擁有百萬大軍。最先到達這個數量的是東北野戰軍,截止1948年8月,他們已經發展到103萬人,其中包括野戰軍73萬人和地方部隊30萬人,統歸東北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林彪指揮。



經過遼瀋戰役、平津戰役之後,由東北野戰軍改稱的第四野戰軍主力,在河北和平津地區集結的兵力共有88萬餘人。在大軍南下的過程中,第四野戰軍通過渡江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的勝利,橫掃中南六省,到1950年底,由四野兼中南軍區司令部指揮的部隊,壯大到150萬人。

華東野戰軍在淮海戰役打響時主力約40餘萬人,由華東軍區指揮的地方部隊尚有30餘萬人,實際可動用的總兵力是74萬餘人(一些地方部隊要保衛解放區)。1949年4月渡江戰役之前,由華野改稱的第三野戰軍兵力達到58萬餘人,華東軍區指揮的地方部隊42萬餘人,首次達到了百萬之數。



從軍事指揮的層面而言,在大兵團作戰和戰略決戰中,粟裕司令員有權指揮和調動華東地區的所有解放軍部隊,因此粟裕將軍是第二個實現號令“百萬之師”的將軍。到第三野戰軍勝利結束上海戰役和華東沿海地區作戰時,三野兵力發展到825000人,連同地方部隊總兵力達到了120萬人。

人民解放軍其它三個戰略區的野戰部隊,最終都沒有突破百萬之數,第一野戰軍在1949年初,得到華北軍區兩個兵團的轉隸後,全部四個兵團的總兵力是34萬餘人,完成解放大西北的戰略任務後,總兵力達到約50萬人(含新疆起義部隊)。



而第二野戰軍在正式改稱的1949年2月,總兵力為九個軍28萬餘人,大西南戰役結束後,二野兼西南軍區作戰序列內的總兵力約58萬餘人,這也是峰值了。

而華北軍區的野戰部隊成立時有三個兵團25萬餘人,平津戰役結束後發展到30多萬人,但其第18和第19兩個兵團轉隸一野指揮後,野戰軍只剩下10餘萬人,即便加上地方部隊,也距離百萬之師相距甚遠。



到1951年7月,半島上的中朝軍隊總兵力為111萬餘人,其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力為77萬餘人,似乎沒有達到百萬之數。而實際上,志願軍參戰部隊是輪換制度,在高峰時期,作戰部隊和後勤部隊、防空部隊總數一度達到過120萬人,因此,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將軍(其它代司令員不計)成為第三個指揮百萬雄師的人選。

所以說,真正指揮過百萬大軍作戰的將軍,按時間順序只有林彪、粟裕和彭德懷三位,也都是大兵團作戰指揮的行家裡手,在1955年的全軍大授銜時,彭德懷和林彪被授予共和國元帥軍銜,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


度度狼gg


在中國古代史上,真正的大兵團作戰還真的不是特別多,很少有國家能聚集起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軍隊聯合作戰,但是近現代歷史上的大兵團作戰就比較多了,而且我軍歷史上就出現了三位擅長大兵團作戰的人。

林彪

作為東北野戰軍的司令,林彪的指揮才能可以說是世上罕有。解放戰爭時期,林彪率領東北野戰軍作戰在東北的廣袤土地上,即使曾經有過小小的阻撓,但是都被我人民軍隊戰勝了。

林彪在東北發動的遼瀋戰役,基本肅清了東北的敵人,這可以說是當時首屈一指的大兵團作戰了,動不動就幾十萬軍隊作戰,這可不是每一個將軍都能指揮的了的。

林彪率領軍隊出關的時候,部隊已經超過了一百萬人,這是一支百萬之師,能指揮這支部隊,就能看出林彪的大兵團作戰才能。

粟裕

粟裕大將,據說當年憑他的功勞,足可以授予元帥軍銜的,但是粟裕拒絕了,最後被授予大將軍銜,而且是第一大將,足可見他的功勳卓著,而讓粟裕將軍聞名於世的,還得說淮海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國民黨軍隊超過八十萬,還大多都是國民黨的美械軍隊,而粟裕指揮的軍隊,只有差不多六十萬人,裝備跟國民黨沒法比。這樣一百四十萬軍隊交織在一起的大戰役,以我軍的勝利告終,殲敵55萬多人,真的是規模空前啊。

這樣的戰役,粟裕大將把國民黨裡那些所謂的名將一一打敗,張靈甫,王耀武,陳誠等人都失敗了,這樣的大兵團作戰,粟裕將軍是其中的佼佼者。

彭德懷

彭德懷元帥,可以說是我軍裡大兵團作戰裡最厲害的人之一了。就像毛主席說過的,“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元帥無愧於這句話。

如果說,指揮20多萬人對日軍的作戰的“百團大戰”只是彭德懷元帥的牛刀小試,那麼朝鮮戰爭就是彭德懷的榮耀時刻。

面對美國的來勢洶洶,彭德懷絲毫不怕,他用自己的指揮才能讓美國屈服,乖乖的坐到了談判桌上,並且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朝鮮戰爭中,五大戰役作為大兵團作戰,雖然我們裝備簡陋,但是我們還是贏了,彭德懷元帥的指揮才能可見一斑,絲毫不誇張,他的大兵團指揮能力,可以在我軍中名列前茅。


歷史還有哪些事


紫氣東來回答這一題:

解放戰爭史上莫過於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林彪元帥指揮了遼瀋,平津張戰役並取得重大勝利,粟裕大將指揮了淮海戰役,也取得了重大勝利,一戰定國,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在已毛主席為首的戰略家們的運籌帷幄下,直接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是林彪元帥及粟裕大將。

有事實證明,抗美援朝中央首選林彪元帥,因林彪援朝戰役沒有必勝的把握,或許有其它想法,二選粟裕大將,因粟裕大將身體欠佳,在青島療養,不適應在惡劣天氣環境下指揮作戰,是彭德懷元帥挺身而出,援朝指揮,軍隊基本是東野部隊,也就是林彪舊部,把美國西點軍挍校長,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指揮的美軍打得灰頭土臉,所以說在中國解放戰爭史上,指揮大兵團作戰史上林彪元帥,彭德懷元帥,粟裕大將是名揚天下的,這一點兒不誇張!





9紫氣東來


粟裕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於湖南會同。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

1947年1月,粟裕率華東野戰軍先後發起了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等,共殲國民黨7個軍(整編師)和1個快速縱隊。其中,1947年5月殲滅國民黨號稱“王牌軍”的整編第74師。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後,率華東野戰軍主力挺進魯西南,掩護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南下大別山,指揮沙土集戰役,殲國民黨整編第57師,迫使國民軍從山東和大別山區抽調4個整編師來援,實現了華東戰區由內線向外線、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的轉折,隨即挺進豫皖蘇邊區。

1948年5月,被任命為華東野戰軍司令兼政委,在其推辭後任代司令兼代政委。1948年6月兼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

1948年6月16日,粟裕發起開封戰役(又稱豫東戰役第一階段),激戰5晝夜,22日攻克開封,全殲守敵及部分援敵共4萬餘人。6月27日發起睢杞戰役(又稱豫東戰役第二階段),激戰6天,共殲國民黨軍5萬餘人。7月12日發起兗州戰役,殲敵6.3萬餘人,使王耀武盤踞的濟南陷於孤立。豫東戰役中,華東野戰軍參戰兵力達20萬人,國民黨軍參戰的兵力達25萬餘人。經過20天連續作戰,華東野戰軍共殲敵9萬餘人,給了中原之敵以重創,為華東野戰軍進一步開展中原和華東戰局,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8年9月11日,被任命華東野戰軍總指揮。9月16日,發起濟南戰役,24日勝利結束,全殲濟南守敵10.4萬餘人(包括起義兩萬餘人),生俘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以下將領23名。在阻援打援戰場上,國民黨援軍遲遲不敢北上增援,華東野戰軍不戰而勝。

1948年11月6日,粟裕率華東野戰軍發起淮海戰役。該戰役共投入解放軍66萬,地方部隊40萬。在戰役中,粟裕指指揮華東野戰軍17個縱隊作戰,殲滅國民黨軍44萬餘人,解放軍傷亡13萬餘人。戰役過後,毛澤東說:“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花開水不流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古語說得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有過從軍經驗的人都知道,其實即便是班長、排長,都是不太容易當的。

以排長為例,全排幾十號人需要你來管理。

關鍵這還不是野營、拓展運動,而是要打仗,稍有不慎就會死人的。

一個優秀的排長,往往也需要多年才能培養出來。

二戰期間,廣西軍閥部隊戰鬥力很強,關鍵就在於他們的班排長很厲害。

桂軍非常重視軍士的作用,很多排長年近30歲。雖然體力有所下降,但經驗豐富,熟知戰場的一切。這樣的人帶領這個排,當然就厲害了。

然而,這種基層軍官同高級軍官相比,還是有巨大的差異。

如果林彪、彭德懷、粟裕這種指揮幾十萬人的將軍,需要有遠遠超過普通軍人的才能。

高級軍官需要想方設法發揮自己的優勢,隱藏自己的劣勢。

他面對的是敵人的高級軍官團。

這些高級軍官都不是泛泛之輩,是一個國家數萬甚至數十萬軍人中的精英人物,每一個都是很難對付的。

想要指揮自己的部隊打贏這些人,難度是非常大。

現在看來,我軍指揮兵力最多的將領,還是林彪。

眾所周知,林彪是四野,也就是東北野戰軍的指揮者。

早在1945年10月,林彪接手東北的時候,共有27萬人。

雖然表面上有27萬,但實際有戰鬥力的只有10多萬,其餘都是臨時徵召或者收編的士兵。

在隨後面對杜聿明精銳的美式遠征軍的作戰中,很多新兵直接丟下武器跑了。

雙方激烈交火,但從山海關開始一直打到四平,國軍連戰連勝。

其實這也不奇怪。

當時國軍東北部對的主力,是在緬甸將日軍精銳18師團等10萬人,殺得落花流水的駐印軍。

而我軍核心十多萬八路軍新四軍官兵,打了八年游擊戰,沒打過陣地戰,運動戰。部隊野戰化需要時間,此刻當然是打不過了。

在關鍵時刻,林彪果斷放棄四平決戰,將主力撤退到松花江以北地區。

而杜聿明追擊到松花江以後,因各種原因沒有繼續北上。

由此,林彪雖然戰敗,但主力元氣沒有大的損失。

隨後,僅僅1年時間,林彪遏制了東北國軍戰略進攻的勢頭,獲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

國軍被迫開始防禦,林彪的部隊吹氣球一般擴大到46萬人。

1947年開始,林彪主動出擊,開始攻勢防禦,一口口吃掉東北國軍。他明白,東北國軍是無法持續補充了,吃掉一股就少一股。

這樣打了1年多,到1948年三大戰役之前,林彪的部隊變為103萬人,控制了東北領土的97%,解放區人口占東北的86%。

而東北國軍只有60萬,龜縮在瀋陽、長春、錦州等幾個大城市,敗局已定。


隨後遼瀋戰役,歷時只有52天, 殲滅國軍47.2萬餘人,解放了東北全境。東北國軍僅有10多萬人分水路和陸路逃走,主力完全被殲滅,敗的徹徹底底。

隨後林彪繼續南下,平津戰役歷時64天,殲滅和改編國軍52萬餘人。


僅僅兩戰就殲滅國軍100萬兵力,由此國軍全線崩潰,敗局已經無法挽回了。

林彪指揮百萬大軍,得心應手,就像我們下棋一樣。他思維縝密,將敵人所有可能的應對戰略都分析清楚,還找到了剋制的辦法。

所以,林彪打仗總是波瀾不驚,根本沒有什麼冒險取勝一回事。

因為所有的都在林彪的預料之中。


薩沙


古代講究的是大兵團作戰,但是這需要指揮者有著特別高的能力才可以。不然的話根本就指揮不動這百萬之師,並不是每一個將軍都能夠做的到的。那麼歷史上那些將軍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呢?今天我就跟大家好好的聊聊這些能力超強的將軍們!

一、秦國的戰神白起

白起可以說是古今中外聞名的一位可以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將軍。他曾經指揮著秦國的65萬大軍,瘋狂的進攻戰國時期的六個國家。最終把其餘的幾個國家全部的滅掉,甚至還活活的坑殺了當時趙國的40萬大軍,通過這些大的戰爭可以發現其實白起這個將軍真的是可以稱為一位卓越的大兵團作戰指揮官!

二、國民黨高級將領薛嶽。

薛嶽將軍是一位愛國的將領,在抗日的過程當中從正面擊敗了日本軍隊。取得了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當時的薛嶽就是指揮了幾十萬的國名黨軍隊,以長沙這座城市為重要依託對來犯的日本軍隊造成了重創。薛嶽將軍可以稱的上是近代能夠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將領之一了。

三、彭德懷元帥指揮的百團大戰和朝鮮戰爭。

彭德懷元帥是我軍的締造者之一,他曾經在抗日時期指揮過著名的百團大戰,當時八路軍參與戰鬥的人數達到了40萬部隊,也是通過百團大戰對當時的侵華日軍造成了重創從而改變了整個抗日的戰局。在全國解放以後彭德懷元帥又指揮了當時著名的抗美援朝戰爭。當時我國參與朝鮮作戰的兵力,更是一度的達到了幾十萬人,可以這麼講彭德懷元帥是有著相當的豐富的作戰的經驗的,尤其是對大兵團的指揮作戰那是更加的胸有成竹!

四、還有一位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元帥那就是林彪。

當時的林彪元帥主要管理的部隊是第四野戰軍,該野戰軍的總兵力達到了80多萬人,遼瀋戰役還有平津戰役全部都是林彪元帥指揮第四野戰軍打贏的,林彪元帥大兵團的指揮能力那是相當之強的,也是公認的卓越軍師家。

其實我國曆史中能夠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將軍真的是特別的多。華夏幾千年的歷史洪流之中最不缺的就是各方面的人才,今天我大家介紹的幾位將軍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些代表而已。


凡塵了事


號令百萬之師作戰,不是每一個將軍都能做到的,歷史上哪些將軍擅長指揮大兵團?(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說到擅長指揮百萬雄師作戰的將軍,有人說“戰神”白起,有人說“點兵多多益善”韓信,有人說“神機妙算”諸葛亮,還有人推崇“巴頓”“隆美爾”“古德里安”“麥克阿瑟”等二戰名將。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其實,真正指揮過超過百萬之眾的將軍聊聊無幾,更別說擅長指揮百萬之師的了。古代號稱百萬都是虛張聲勢,以三國三大戰役為例,官渡之戰:演義裡面是曹操軍7萬,袁紹70萬。實際歷史上曹操2萬,袁紹11萬。赤壁之戰:演義裡面曹操83萬,孫劉聯軍5萬。歷史上曹操20萬,孫劉聯軍5萬。夷陵之戰:演義裡面劉備70萬,陸遜10萬,歷史上劉備5萬人,陸遜1萬人,為將者故意將雙方的兵力放大了,來達到嚇人的目的,其實根本沒有那麼多人。筆者細數了一下,近代以來指揮百萬雄師並常勝將軍的只有三位,其中兩位是中國人。

第三位,“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

彭德懷(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抗日戰爭中發動百團大戰,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在正面戰場取得的最重大勝利。朝鮮戰爭中,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與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對決,迫使聯合國軍撤退至北緯38度線以南。

抗戰爆發後,彭德懷任國民革命軍第8路軍副總指揮,參與領導發動群眾,創建抗日根據地,擴大抗日武裝;指揮部隊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和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挫敗日軍多次“圍攻”和“掃蕩”,同時與製造磨擦的國民黨頑固派進行堅決鬥爭。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指揮僅2萬餘人的部隊同進攻陝甘寧解放區的23萬國民黨軍作戰,在一個半月內於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殲敵1.4萬餘人。

抗日戰爭時期彭德懷指揮了百團大戰,但談不上號令百萬,彭總指揮的朝鮮戰爭可謂是氣壯山河,用教科書話說: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朝鮮戰爭彭德懷是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是絕對統帥,把不可一世的聯軍趕回了三八線南。慘烈的朝鮮戰爭雙方投入總兵力300萬,聯合國軍120萬,中朝方面188萬,朝鮮45,志願軍130多萬,志願軍戰鬥傷亡36萬,非戰鬥傷亡41萬。朝鮮人民軍作戰傷亡26萬人,中朝方面共損失100萬。中國有14萬英雄兒女長眠在異國他鄉(在戰鬥中犧牲11.5萬餘人,事故死亡、運輸死亡和病故等非戰鬥死亡2.5萬餘人)。美軍傷亡失蹤被俘總計14萬2千(142091人),美軍和聯合國軍共計傷亡148萬人(1474269人)。

第二位,“軍事奇才”林彪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代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林彪年少成名,1930年6月,任紅1軍團第4軍軍長,時年23歲。抗日戰爭爆發後,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15師師長和該師軍政委員會書記,1937年9月25日與聶榮臻指揮所部設伏平型關,一舉殲滅日軍精銳第5師團21旅團一部1000餘人,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同時使他成為名噪一時的抗日名將。

1938年3月林彪因身穿繳獲來的日軍大衣並騎著洋馬,被當地駐軍閻錫山部第19軍警戒部隊的哨兵開槍誤傷,後赴蘇聯繼續就醫。此時的林彪,已有十二年軍旅歷史,北伐戰爭時期與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封建軍閥打過仗,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與蔣介石、何應欽、陳誠交過手,抗日戰爭時期與日軍少壯派將領較量過,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但是這些關於選兵、帶兵、練兵和進攻、防守、轉換的寶貴技巧和戰略戰術,像一串散亂的珍珠,從未歸納、整理,用一條金線把它們串接,上升到理論上來。利用在蘇養病的充裕時間,林彪進行了深刻的咀嚼和提煉,在軍事戰略理論上有了重要的突破和長足的進展,他很快成為一名理論與實踐兼擅的軍事戰略家。

林彪回國後,他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三大戰役”林彪指揮了兩個,指揮人數都過百萬,奠定了解放戰爭的勝局。

其中遼瀋戰役東北野戰軍的在東北有12個步兵縱隊、1個炮兵縱隊(特種兵)、1個鐵道縱隊、15個獨立師、3個騎兵師,共54個師,70萬人,另外還有地方部隊30多萬人,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和俘虜國軍47萬人,可謂這是真正的百萬人大戰。

平津戰役,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林彪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共110萬大軍,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52萬人。

第一位,“不敗戰神”朱可夫

朱可夫,蘇聯著名軍事家,戰略家,蘇聯元帥。1896年12月1日,朱可夫出生。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是蘇德戰爭中繼斯大林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勳,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

朱可夫指揮過多次百萬人大戰,只要朱可夫出馬,只要是朱可夫領導的和德國之間的戰役,或者是和其他國家之間的戰爭,每一場戰爭都是以朱可夫元帥獲勝為結局,朱可夫沒有打過一場敗仗。

從具體戰爭上來看,如庫爾斯克會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柏林戰役、莫斯科戰役等等,都是以朱可夫的勝利結束。

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朱可夫利用人海戰術,成功破解了曼施坦因的閃電戰。朱可夫更是讓德軍在這一場戰役中損失慘重,光傷亡人數就達到了出兵人數54.7%,達到50多萬人次。對於國民人數本就不多的德國來說,是一個致命打擊。

莫斯科戰役中,朱可夫帶領著蘇聯軍隊,成功抵禦了德國軍隊對莫斯科的入侵,除了防禦作戰之外,還發動了一系列進攻作戰,徹底粉碎了德軍進攻莫斯科的企圖。

列寧格勒保衛戰,列寧格勒是蘇聯第二大城市,更是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孕育之地,朱可夫在這場900天的戰役中,帶著蘇聯紅軍,成功抵禦了以德國為首的納粹聯軍,給了蘇聯人民以生的希望。

柏林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之間的最後一次重要戰役,是朱可夫帶領的蘇軍對德國實施的最後一次進攻戰役。柏林之戰朱可夫指揮250萬人、4萬多門火炮、6000多輛坦克、7000多架飛機之巨大兵力,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葛大小姐


我不太懂軍事,看見了很多人回答問題,基本上都彭德懷、林彪、粟裕三人最擅長指揮大兵團?

我內心總是感覺缺少了劉伯承元帥?從紅軍長征開始,到後來的千里躍進大別山,那是插入國民黨心臟的位置?最危險的位置起步,能做到指揮大兵團作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不太會表達,說的不好還請原諒


海波在路上


指揮大兵團作戰,需要整合能力,一不小心兵多將廣就是指揮混亂,例如彭城之戰的劉邦,昆陽之戰的王邑,赤壁之戰的曹操,淝水之戰的符堅,鄱陽湖之戰的陳友諒。古代通信技術落後更是難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統帥。不過也有幾人表示指揮大兵團不難,我就簡單列幾個。現代戰爭不一樣,指揮白萬大軍可以從容安排,尤其是主帥指揮幾個方面軍(集團軍群) 方面軍主將指揮幾個兵團(集團軍),以此類推。那種分路進攻的指揮官也就不談了,畢竟此時各兵團都是獨立作戰,例如曹魏滅蜀、西晉滅吳、隋朝滅陳。

1、白起,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趙軍損失45萬,秦軍能夠將其包圍,怎麼說也應該不低於50萬,白起的指揮能力還是不得不服。

2、王翦,滅楚之戰

王翦指揮60萬大軍攻滅楚國,秦始皇拿出傾國之兵,但王翦最終能夠擊殺項燕,也是大兵團作戰的老手。

3、韓信,垓下之戰

垓下之戰韓信指揮漢軍60萬圍毆項羽10萬大軍,比起當初韓信以少勝多消滅趙軍20萬甚至消滅龍且的楚軍20萬似乎更難,畢竟項羽太猛。但韓信能夠戰而勝之,兵仙名不虛傳。

4、衛青,漠北之戰

衛青指揮30萬大軍北擊匈奴,不僅面臨著匈奴人擅長騎射的壓力,而且面臨著後勤補給的壓力,甚至還有李廣那樣迷路的壓力,能夠戰而勝之不得不說大兵團作戰,衛青太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