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員與司令有區別嗎?

張毓瑛


司令員與司令有區別嗎?

這兩種稱呼本質上沒有任何的區別,但是平時有的叫司令,有的叫司令員,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來自我們剛建黨時候對平等的認知。

我們決定推翻封建帝制、專制的時候,因為信奉的是馬克思的理論,而蘇聯又恰好在這個時候成功通過對該理論的研究,建立了紅軍的政權。我們的許多領袖,在那個時候正在各國刻苦學習,有的從法國學到了先進的東西,而像劉伯承等一批人,卻在蘇聯學習他們的成功起事的方法。30年代,劉伯承回到我國,開始著手建立軍隊,在軍隊將領的稱呼上頭,他幾乎都是從蘇聯引進來的,其中就有司令這個稱呼。


但是我們當時講究的是人人平等,都是在為中國的未來奮鬥,不存在壓迫的關係,而為了體現這種平等的關係,首先在稱呼上就有必要做一些文章。在以前,我們的官職名稱裡面就有著明顯的等級,所以為了體現平等,弱化軍銜帶來的等級分化,後來就決定我們的司令,要多添一個“員”。當時有炊事員等低等級的稱呼,那把司令也弄成了“員”,這就也把他歸入了這個“員”的團體,這樣就能體現我們平等的思想了。當然,不管實際作用如何,但是最起碼我們的想法是好的。

當然,司令員的叫法,只在我國存在,別的國家可沒有這個追求,在其他國家的軍隊裡,司令就是地位的象徵,沒人想讓自己掉價。


司令是幹啥的呢?這是一片軍事力量的最高長官,比如某地有一支駐軍,可能是一個大軍團,那這裡的最高長官就能叫司令。比如某地可能只是一個省的軍隊,但是它的最高長官,也能叫司令。當然,人太少了沒人好意思會叫司令。

雖然在我國,司令和司令員都是能夠隨便叫的,但是在2012年的時候,省武警總隊的隊長卻有了一個統一的稱號:司令員。這應該是唯一的將司令員規定為軍銜的情況了,別的地方司令和司令員都能叫。

哪種稱呼更加正規?

如果是別的國家的士兵,如果敢把司令叫成“司令員”,也許就會遭到處罰,所以在別的國家裡,司令是正規的稱呼,在正式的場合、書面彙報裡面,都是用司令的。但是在我國完全不同,我們國家有歷史淵源,因為叫司令員才能體現我們追求平等的想法,所以這個叫法才是最正規的。所以在一些正式的場合裡,在書面的報告中,涉及到這個稱呼,一定要說“司令員”。當然在平時的話,喊司令的情況是很常見的,畢竟少了一個字,叫起來簡潔多了不是?


所以,司令和司令員本身是沒有區別的,在國外更是沒有後者這種叫法。但是我國很特別,為了體現我們追求平等的理念,一直繼承了劉伯承的這一叫法,並且在正式的場合裡,是一定要稱呼司令員的。不過雖然平等,但是一旦當兵,可是要遵守長官的命令的,畢竟軍隊還是需要鐵一般的紀律的。


小鎮月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司令員就是司令。

這世界上本來不存在司令員,只有司令。

原則上,司令就是一個稱呼,也就是帶兵的軍人。

但司令究竟帶多少人?不一樣。

比如林彪是四野的老大,手下100多萬大軍,他叫做四野的司令。

但抗戰時期,有很多草頭王,隨便拉幾個人就自稱司令了。

比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沙家浜》的胡傳奎,起家的時候手下只有幾十個人,十幾條槍,也叫作胡司令。

這個稱呼之所以變為司令員,源自於上世紀30年代的劉伯承。

當時劉伯承在蘇聯伏龍芝軍校學成回國,同葉劍英等人一通翻譯蘇聯軍事資料和書籍。

翻譯到司令的時候,劉伯承認為要換個詞。

劉伯承自己是軍閥出生,認為紅軍的稱呼應該區別軍閥,所以改為司令員。

所同樣道理,,當兵的稱為“戰鬥員”,伙伕就稱為“炊事員”,馬伕、豬倌稱為“飼養員”,還有“警衛員”、“衛生員”等,號稱八大員。

這個稱呼的目的是體現紅軍官兵平等,都是革命軍隊一員,只是革命分工不同。

這些人還統稱指戰員,一些軍官被稱為指揮員,都是同一個道理。

其實就是稱呼不同。

實際上,無論是蘇聯,還是華約國家甚至朝鮮,軍隊都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不存在什麼官兵平等一說。

具體表現為官兵待遇不同,無論生活還是其他方面,差距很大。

在日常接觸上,蘇聯紅軍和美軍也沒有什麼區別,軍官下命令,士兵執行,士兵沒有爭論的權力。士兵沒有完全執行,叫做瀆職,可以坐牢;如果士兵拒絕執行,在蘇聯前線叫做叛國,可以就地槍決。

任何場合,只要雙方穿著軍裝,士兵就必須起立向軍官敬禮。


薩沙


司令和司令員從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說白了“司令”實際上就是“司令員”,兩個不同的名稱所說的都是一回事。

如果非要說“司令員”和司令有什麼區別的話,“司令”和“司令員”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我國各軍、兵種流傳下來的口語之稱,而司令員是一種正式的稱謂,是一種規範的叫法。特別是在正式的場合和行文以及著書中不應該使用“司令”,要以“司令員”為規範的稱呼。不過在國外大多隻稱呼“司令”而不是“司令員”。

“司令員”這個稱呼的由來,還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因為我國軍隊的很多軍銜制度和部隊的制度都是從蘇聯那演變而來的,當時很多開國元帥和部隊將領去蘇聯軍事學校進行深造,其中就包括劉伯承元帥。後來這些開國元帥及將領學成回國後,也把蘇聯的很多軍事條例帶回了國,加以修繕後,就變成了現在我國軍隊一直在沿用的軍銜和部隊制度。

一開始,紅軍中的最高指揮蘇聯稱之為“司令”,但是劉伯承元帥認為這個軍銜有等級之分,不符合我軍的“為人民服務”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宗旨,他認為司令也是部隊中普通一員,沒什麼特殊的,更不能有所謂的官僚主義,於是把司令改成了司令員,同時還把伙伕改為‘炊事員’,護兵改成了“警衛員”,方能體現人民軍隊的本質。

所以說,“司令”和“司令員”沒什麼區別,屬於同一職位,區別就在於規範和不規範。


四十五度歷史


司令員和司令並沒有區別,但是我們看電視經常能聽到這兩個稱呼,不瞭解的人還會以為這是兩種不同的級別和職務呢。今天就聽別酒流年說一說兩種稱呼的來龍去脈。

在我國,司令和司令員沒有區別,都是說的一個意思,但司令員是規範稱呼,司令只是口語,在行文和著作中,是不能稱呼司令的。

我國軍隊中軍、兵種、武警部隊、大軍區、省軍區、軍分區、衛戍區、警備區、海軍艦隊、軍區空軍、集團軍和各基地的軍事主官都被稱作司令員。

2012年10月28日開始,各省武警總隊總隊長也統一改稱為司令員。

其他國家軍隊是沒有司令員的叫法,一般都稱呼司令。這是我國和其他國家的區別。

司令一詞,古已有之,主要是官職名稱。

例如《北史·后妃傳序》:“司令三人,掌圖籍法式,糾察宣奏” 。《元史·百官志》:“﹝ 至元 ﹞三十年,悉罷所轄鹽司,以其屬置場官……鹽場二十九所,每場司令一員”。

司,是掌管、支配的意思;令,就是命令。所以字表意思就是掌管併發布命令。

民國時期,因為和外軍交流加深,於是有了當下意義的“司令”一詞。

那司令員是如何來的呢?這就要歸功於劉伯承元帥了。

1930年,劉伯承從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成回國,擔任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謀長。

為了規範軍隊條令,劉伯承組織左權、葉劍英等人一起翻譯由蘇聯帶回的各種蘇聯紅軍條令。

鑑於各軍閥軍隊司令多如牛毛,又以欺壓百姓為樂,加上舊軍隊的等級森嚴和對勤務人員的歧視,為了區別和舊軍隊的不同,劉伯承提議將“司令”改為“司令員”,“勤務兵”改為“警衛員”,將“伙伕”改為“炊事員”,以示大家都是革命隊伍中的“一員”。這種稱謂也就保留到了今天。


別酒流年


師長的上級叫軍長,軍長的上級叫司令員。司令員才是軍隊的最高官。

師部的師長又叫師部司令,軍部的軍長又叫軍部司令。

司令員大於司令,兩者有區別。

但是,一般情況下,師部的長官叫師長,軍部的長官叫軍長,極少有司令稱呼。

司令員與師軍部司令的稱呼,一般是指解放戰爭年代,現在只有司令員存在了。例如,華東野戰軍總指揮是司令員陳毅,而十縱(華東野戰軍第十軍)總指揮是司令宋時輪,宋時輪實際上是十軍軍長,又稱十縱司令,不稱司令員。

一些人搞不清這其中的道理,說司令員就是司令,兩者沒區別,有的說司令要比司令員大,要真的那麼簡單,悟空也不會問大家了!

看了本平臺其他一百餘人的回答,都沒解決問題!而他們的點贊量竟然上千,真是不可理解。



用戶創維


大家應該都看過一下關於行軍打仗的電視劇,在指揮作戰中,一個軍隊最高的指揮官就是司令,司令來了之後儘管是軍長還是師長都是要靠邊站的,可是在一些電視劇中也出現了一個司令員的名詞,那麼司令和司令員到底是有什麼區別呢?



在那個我們中國正陷入一個硝煙四起的年代,整個國家都在一個被欺凌的狀態,可是由於國力太弱無力抗衡,很多的愛國之士也因此報國無門。亂世出英雄,一代元帥劉伯承出現在大家的眼前,中國這樣的現狀在他的眼中是非常的糟糕的,所以不滿現狀的他便去了蘇聯進修,之後他便帶著蘇聯的軍隊條令來整改中國的軍隊。

他知道軍隊當時的等級制度和封建制度下的等級制度也是相同的,高層的將領或者是士兵看不起一些炊事班的後勤兵。劉伯承深知這種制度的不行,所以他決定一改舊習。於是他便從這個稱呼開始下手,他在稱謂上都加上了員,比如護兵就被稱作為“警衛員”,炊事班的便被稱為“炊事員”,而司令也就順理成章的被稱之為“司令員”。

所以司令員和司令是一樣的存在,而劉伯承之所以這麼做,他的目的也是為了告訴大眾人人都是平等的,在前行的道路之中每個人都是集體中的一員,大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每個人所擔任的指責是不同的。自從那時候起至今,司令員的叫法也是一直存在的,現在司令員也是成為了我國軍人的正式的職位和稱呼。司令員這個叫法也是我們中國所特有的,而在外國是沒有的,外國還是叫做司令。



在2012年,我國規定各省武警總隊總隊長統一改稱為司令員。雖然看上去司令員是一個普遍的職位,可是能當上司令員也是非常的不簡單的。


人皆可為舜禹


司令和司令員有沒有區別?我的理解是既有相同又有區別。

相同點:

職責相同:

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

不管是叫司令,還是司令員,都是一軍的主將、最高統帥,掌握對屬下下達命令的權利,這是司令能夠建立威信的關鍵。只有掌握了兵權,司令才能充分進行戰場指揮,派兵佈陣,臨機決斷的權利,軍隊才能打勝仗,反之,則戰無可勝矣。

一軍的指揮員,必須有兵權,所以才有了歷史上僅有的兩次很特殊,但幾乎內容一樣的任命,一是唐高祖李淵對李靖任命,二是毛主席對粟裕的任命。

有時互相混用也沒多大問題:

如我們在歷史文獻、文學或者影視劇中可以看到,有時稱陳毅司令員、陳司令、劉伯承司令員、劉司令、粟裕司令員、粟司令等。

區別點:

司令員,是人民軍隊特有,員是為了表示官兵平等,雖然是司令,也是大家中的一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工作分工不同,就像司號員、炊事員等等一樣。

其實在其他軍隊也有類似的叫法,如國民黨,叫薛嶽較第九戰區司令長官、侵華日軍叫XXX司令官閣下。

是不是發現,一些不同了?那就是不管是叫司令員、司令長官還是叫XXX司令官,都是對職位比較高的長官才這麼叫的。

因為司令這個和排長、連長、營長、室長、軍長……不一樣,這些都是需要具有一定規模的才能這麼叫,相當於軍隊的正式職位,相當於古代的名號將軍一樣,是正式的;而司令,10幾人的游擊隊的隊長,我們可以叫司令,一隻一個營的先遣支隊的頭,也可以叫司令,全軍的軍隊最高長官也可以叫司令,如朱總司令。

所以,通常情況下,兩者還是有些區別的。

一般高級別的或者資深的司令才叫司令員;而臨時的,級別比較低的,一般叫司令。

這樣印證了創造【司令員】這一稱呼的初衷。你一個連長、營長與士兵也高不要哪裡去,帶只人馬去執行個特殊任務,掛了司令頭銜,就不用叫司令員了。

我是彈史遇見你,歡迎點評


彈史遇見你


司令員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軍官官銜稱呼,在外國武裝部隊指揮官中是沒有“司令員”這個叫法的。實際上“司令員”和“司令”這兩種稱呼在中國沒有任何區別,無非是“司令員”更正式,“司令”屬於口語化的稱呼。

關於“司令員”的叫法,據說在上世紀紅軍時期是劉伯承專門定下的“規矩”。當時劉伯承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回國後帶人翻譯從蘇聯帶回的各種蘇聯版軍事條例規定,從而用於中國紅軍內部的稱呼。


由於劉伯承早前在舊軍閥任職,對等級森嚴和官兵的不平等性深惡痛絕,鑑於紅軍是人民的軍隊,倡導官兵平等,於是他就規定在紅軍的指揮人員“司令”稱呼後面加一個“員”字。


這種改法,實際上也是對舊稱呼中的勤務兵改“警衛員”、伙伕改“炊事員”相對應,體現了革命軍隊人人平等的理念,都是人民軍隊的一員,只是每個“員”的工作職責不同。


比如炊事員就解決部隊的伙食問題、警衛員就負責高級指揮官的安全問題、司令員就負責部隊的作戰指揮問題……


就這樣,司令員就逐漸出現在正式文書中,取代了司令的叫法,但是在平常口語中,仍習慣叫司令更順口。

那是不是出現司令員了,司令的正式稱呼就消失了呢?其實不然,在建國前後的一段時間內,仍有司令的正式稱呼,比如朱德總司令。


朱德元帥長期擔任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解放軍總司令一職,1949年建國後,朱德仍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這是人民軍隊歷史上唯一一位總司令。此時的總司令官銜並沒有帶“員”字,但總司令就是一種正式稱謂。


除了“總司令”一職外,其他的軍區、兵團、軍種等軍事主官已經全部稱呼為司令員,並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的人民軍隊高級指揮員中,已經沒有“司令”的正式稱謂了,全部改為司令員稱謂。現在一般是軍種、兵種、戰區、武警總部、省軍區、市軍分區、直轄市衛戍區、警備區、海軍艦隊、軍事基地、武警各省總隊等部隊的軍事主官全部稱呼為“司令員”。

比如陸軍司令員、海軍陸戰隊司令員、中部戰區司令員、武警總部司令員、湖北省軍區司令員、襄陽市軍分區司令員、北京衛戍區司令員、重慶警備區司令員、南海艦隊司令員、朱日和基地司令員、武警上海市總隊司令員等……一般而言是副軍級以上作戰單位的軍事主官稱呼為“司令員”。


中國的高級軍事主官稱呼為“司令員”,外國的高級軍事主官稱呼什麼呢?他們的正式稱呼就是“司令”。

比如美國的兵種——美軍海軍陸戰隊,海軍陸戰隊的軍事主官就叫海軍陸戰隊司令,而我們叫海軍陸戰隊司令員。比如越南的軍種——越南海軍,越南海軍的軍事主官就叫海軍司令,而我們叫海軍司令員。


所以,無論是“司令”還是“司令員”,稱呼不同,職責是相同的。無非是“司令員”的叫法是我國武裝部隊高級指揮員的特有稱謂罷了。


襄遇阿雨


只有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軍事主官才會有司令員的稱呼,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司令員,只有司令。

也就是說,司令員是黨領導的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獨有的稱呼。

從武裝部隊所屬的工作性質上來說,司令員和司令沒有本質區別,都是部隊的高級指揮官,負責帶兵打仗、行軍作戰的軍官。別的國家叫司令,我們中國叫司令員,如別國的戰區司令和中國的戰區司令員,別國的海軍艦隊司令和中國的海軍艦隊司令員,都是同一個意思。只是稱呼不同。

但是在我們中國,提倡官兵平等,不能因為你是高級指揮官就另眼相待。所以中國武裝部隊的高級指揮官,叫司令員,而非司令。如各大戰區司令員、空軍司令員、海軍司令員、武警部隊司令員等等。

司令員就是司令中的一員的意思。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中,有大量帶“員”的稱呼,如負責保衛的叫警衛員、負責交通的駕駛員、負責醫務的叫衛生員、負責聯絡的叫通訊員,所以負責指揮作戰叫司令員。

不管是警衛員還是司令員,都是革命軍隊一員,只是革命分工不同而已。

雖然司令和司令員一字之差,但內涵上有著巨大差別。司令員是共產黨領導人民武裝部隊的象徵體現,也是人民子弟兵為人民服務的意志體現。


袁衛宇


受影視劇的影響我們經常會聽到司令員和司令的說法。當然了無論是司令員還是司令,他們都是軍隊的最高統帥人。

比如一旦我們說到紅軍的司令員或者司令的時候,我們就想到了紅軍之父朱德。我們都知道,他就是新中國的締造人之一,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那麼,這個司令員和司令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嗎?

說實話司令員和司令儘管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他們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都是對最高長官的一種稱呼。

要說哪一個更正式一些?

當然是司令員更正式一些了,說到司令員的來源還涉及到一個小故事。

這個小故事還和劉伯承元帥有關。

大家都知道,1927年8月1日,周恩來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黨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從此中國誕生了一支為人民而戰的隊伍。

正是在這之後,劉伯承等人被選去蘇聯學習。

在劉伯承和葉劍英翻譯一些蘇聯的軍事資料和書籍的時候,他們就正式確定了司令員這一稱呼。

也就是說之前一直都是稱呼司令,到劉伯承翻譯資料確定之後,就開始稱作是司令員了。

總之,你知道司令員和司令就是一個意思就行了。

還有我們大家所熟知的炊事員、飼養員、警衛員和衛生員,包括現在十分炙手可熱的公務員,你看是不是都有一個員字。

其實這種叫法就是為了體現公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