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像大自然四季更迭一樣,娛樂圈的審美也在不停更新變換。

如果將不同時代爆紅的男演員們一字排列,觀眾們便能大致順出一條審美變化規律。

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流行國字臉,秦漢、周潤發、劉德華、郭富城等,都是這類有著國字臉、濃眉大眼的男星。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再比如後來流行奶油小生,也就是網友們所說的花美男類型,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新世紀初期,活躍在熒幕上的年輕男星們,無論是影視劇方面《流星花園》中走出的F4,還是流行組合中的代表小虎隊,大多屬於這個範疇。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近些年精緻高冷款長相則十分吃香,這是時代賦予的審美脈絡,不管觀眾喜歡亦或是不喜歡,在臺前幕後來來去去的,總也擺脫不了這些趨勢。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演員沙溢就曾經開玩笑說道,自己還是奶油小生的年紀,流行硬漢造型,他就可勁兒的給自己曬黑,怎麼糙怎麼來。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等到自己終於成為一枚糙漢後,花美男卻流行了起來……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聽上去是個幾分好笑幾分心酸的故事,但事實確實如此,能夠一直紅下去的明星,除了要有過硬的專業水平之外,時刻緊跟潮流,也是種必備的能力,如果不能做時代的弄潮兒,那麼,至少要能跟上時代的節奏。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在這裡,就引出了我們今天的主角,他就是明教教主張……不,劃掉,他就是被萬千網友以代稱“教主”稱呼了這麼多年的——黃曉明。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我們先來一個靈魂發問:黃曉明是帥哥嗎?

請臺下對教主“油膩”標籤過於在意的朋友們,剋制一下離開的腳步,我們秉持公正眼光來看看教主這張臉,毫無疑問,拿開所有他的這些標籤以後,大家得承認,他有著一張非常標準的“帥哥臉”。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什麼叫標準?

細看黃曉明的五官,他實際上並不屬於每個時代格外流行的那種長相,算不得濃眉大眼,也不是正正的國字臉,要說奶油小生,似乎又多了些稜角,近些年流行的“高冷臉”,他也放不進去,但五官就是傳統“好看”的體現,這就讓他即便帥的不太突出不太驚人,但無論扔到哪個時代,也都是能夠穩穩紅下去的男星,都當得起觀眾讚一句“帥”。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這也就讓他有了比較大的自由,能夠隨心所欲追隨潮水的方向——有些演員倒是想,長相真的不允許。

不是有這麼一個笑談嗎?說黃曉明當年去北京電影學院考試,考官老師讓他表演捉蛐蛐,黃曉明非常耿直地回了一句:“報告老師,我們青島沒有蛐蛐兒!”

被認定是塊木頭的少年教主,險些就這樣與舞臺無緣,然後另一位老師饒有興趣地開口道:“就算是木頭,也是根漂亮的木頭,我們要了!”

這位老師也就是他日後的班主任,崔新琴。由此可見,從一開始,我們教主就是靠顏值打卡上車的啊!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在此前提下,我們繼續今天的主題,有沒有發現,無論影視劇的風吹向哪裡,是演義類正劇向時代,還是臺偶遍地的時代,亦或是諜戰片風靡、硬漢遍地的時代,觀眾們都能看到黃曉明?

他也許不是第一個嘗試新事物的人,但他絕對是一個會嘗試新事物的人。

最近正在熱播的新劇《鬢邊不是海棠紅》,恰恰體現了黃曉明的這一特點。

當《鬢邊不是海棠紅》演員陣容官宣時,網友們曾敲鑼打鼓吶喊道:來了來了他來了!他帶著邪魅一笑駐紮耽改了!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在《上癮》《陳情令》等熱播,繼而帶火各種演員後,教主帶著自己大包小包的行李,及時登上耽美劇這趟列車,向觀眾們發出了“真香”的預警。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香不香,劇還沒播完,話得兩說,但至少可以看出,教主就是這麼一個勇於嘗試各種“螃蟹”的人,如果說時代是不同的容器,那麼他就是那坨努力將自己擠進各種容器的棉花。

一、趕上大男主時代的尾巴

上世紀九十年代,古裝片特別喜歡演義劇、歷史正劇。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比如《三國演義》《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天下糧倉》《大唐情史》《大明宮詞》等。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很多老戲骨都是在這個時期留下了自己經典的角色,如道明叔的康熙大帝,即便如今在網上加入了鬼畜陣營,經典仍舊是經典,再比如唐國強的雍正皇帝、歸亞蕾的武則天……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黃曉明的《大漢天子》,就是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的。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這部讓他一炮而紅的影視劇,正是趕上了大男主時代的尾巴,在歷史大戲中,成功分了一杯羹。

當時的曉明哥青春年少,身上沒有一點兒油膩的痕跡,至今仍然是很多90後的白月光,其實拿掉媒體們常常說的各種噱頭來看,黃曉明實在是有紅的資本。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不同於陳寶國飾演的漢武帝那種霸氣側漏的氣質,《大漢天子》主要戲說了漢武帝劉徹少年時期的部分經歷,而黃曉明在劇中的表現則相當亮眼。

看這清新不做作的造型。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再看這毫無油膩感的表演,還是太子的劉徹,第一次偷溜出宮,表現的天真不諳世事,彼時的曉明哥尚且對帥氣不怎麼自知,笑起來不會刻意勾唇角,不會刻意找角度,極其富有感染力。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就這樣,教主搭上了人生第一趟通往“紅”的列車。

二、一頭扎進偶像天地

《大漢天子》之後,觀眾們的審美取向慢慢從歷史正劇中走了出來。

也許是新世紀之初《還珠格格》的影響,古裝片多了不少劇情歡樂、湊趣的輕喜劇愛情片,黃曉明跟隨大眾選擇,一頭扎進了古偶的世界。

比如《無敵縣令》中飾演太子。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風流少年唐伯虎》中飾演恣肆跳脫的唐伯虎。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這時候教主的帥氣還算是陽光正太,幾部劇中,不管是配角還是主角,面部表情管控都很成功,加上那個時期很流行面白如玉、模樣周正氣質暖向的男主角,黃曉明的臉在一眾男星中脫穎而出,當時同期紅起來的陸毅、佟大為,也多是這種端正長相。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大概是慢慢走紅對黃曉明的自信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還珠格格3》中,他開始慢慢展露出一定的“邪魅狷狂”氣質,這時候蕭劍的氣質已經不像前兩部中那樣溫潤穩重,被黃曉明演得有些疏離冷傲,多了一份刻意的感覺。

三、成也武俠“油”也武俠

當年的古偶總體還是“瓊瑤式”和“金庸式”的,武俠片風靡的21世紀之初,翻拍金庸經典是流行趨勢之一,《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的翻拍,讓張紀中在武俠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儘管當時和後來都存在不少對張紀中武俠的批判,但這並沒有阻礙他在這條路上繼續下去的決心。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聽到張紀中計劃翻拍《神鵰俠侶》的消息後,當時還是一枚奶油小生的黃曉明,再一次聞到了“轉型”的芳香,當即向張紀中自薦,張紀中當時見了教主,覺得他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種武俠片式演員,首先皮膚太白,長相也缺少一股硬氣。

黃曉明話沒多說,回去曬了兩個月太陽,給自己曬得黝黑,回來繼續向張紀中自薦,這才有了後來的黃曉明版楊過。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成功pk掉了聶遠,但黃曉明這次飾演楊過,卻是譭譽參半,多數人覺得他飾演的少年楊過太過瘋癲,尤其古天樂版已珠玉在前。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對比起來,教主確實像個只會大喊大叫的痴漢,且由於張紀中武俠劇中普遍追求那種江湖莽蒼的感覺,所以男演員的服化道一般並不精緻。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失去了顏值的加持,再加上表演的用力過猛,讓前半部劇的楊過看起來十分不盡如人意。

倒是中年楊過的那種落拓蕭瑟的感覺,黃曉明把握得基本到位,除了偶爾出現的“我真帥”預警,總體比之前好上很多。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武俠片的開拓,讓黃曉明從歷史偶像劇中,成功轉移到了新的方向,藉著觀眾審美變化的風潮,他的“紅”,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也是教主緊跟潮流的回報之一。

這是教主油膩的分割線。

我們應該看到黃曉明為轉型付出的一系列努力,比如說拍神鵰期間曾經52個小時沒有睡覺,冬天毫不猶豫跳零下溫度的臭水河,這才有了他的名氣上升。

但我們也發現,恰恰是讓他成功的武俠劇,也給他帶來了油膩的標籤,而那部讓他榮升油膩教主的武俠劇,就是《鹿鼎記》。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韋小寶這種跳脫又不正經的角色,陳小春能演出一種憨厚感,張衛健能演出瀟灑少年感,黃曉明,他就能演出一種自戀油膩感……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你很難說清楚到底是哪個瞬間讓他貼上了油膩這個標籤,但自從這部劇播完,黃曉明就朝著油膩的康莊大道不停狂奔,彼岸,有《泡沫之夏》的洛溪在等他……

四、試圖敲開硬漢界的大門

如果說《新上海灘》讓黃曉明感受到了成為霸總的喜悅,那麼《泡沫之夏》大概培養了黃曉明對於顏值的自信。

這個在書中“眼底有著妖嬈霧氣”的美少年,從劇中活了過來,就這麼走入了黃曉明的心中……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當時還沒有“油膩”這個詞,觀眾們只是對教主這時不時的歪嘴微笑感到不適,卻找不到詞語來形容這種不適,再加上當時的演員熱衷於跨界,比如周迅紅了之後就出過專輯,所以黃曉明也去嘗試了歌手這條路,讓他在提升知名度的同時,也存下不少被黑的隱患。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如今流行的教主款油膩表情包,其實有相當一部分是那幾年流傳下來的,比如眾所周知的“捉蝨子”式耍帥……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然而黃曉明對此並不是一無所覺,他的英文被大家嘲笑,表演被大家否定,急於尋找下一個出口的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轉向新的道路,古裝正劇嘗試過了,武俠偶像劇嘗試過了,還有什麼呢?黃曉明將目光放到了硬漢這片淨土。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當時經常出現在硬漢電影中的,是甄子丹、張涵予等老牌演員,黃曉明乍一進去,是真的有點突兀,然而教主就是有這麼一顆樂意於嘗試的心。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抱著這樣的心態,他陸續出演了《葉問2》《風聲》和《趙氏孤兒》,這幾部電影,對於黃曉明的突破,還是有的,他沒別的要求,怎麼醜怎麼來,怎麼不帥怎麼來。

拍攝《風聲》時,造型師要給他把頭髮剃到非常短,當時還有洗髮水代言的黃曉明,其實有點排斥這樣的造型,但是想想自己是來轉型的,咬咬牙還是同意了。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當時媒體採訪黃曉明,他表示,儘管現在的自己看上去比奶油小生時期滄桑了不少,但他愛極了現在這幅“老去”的模樣,這種遊刃有餘的成熟感,是他現階段最想要追求的。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同理,《趙氏孤兒》中的韓厥一角,陳凱歌其實一開始並沒有給他安排毀容的造型,眼睛瞎掉被毀容,是黃曉明執意要求的,他不希望自己以一個帥氣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 。

教主硬漢的巔峰,大概就是《匹夫》和《血滴子》中的造型了。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看到現在極力保持盛世美顏的教主,大概很難讓人相信,他曾有一段時間是走這個路線的。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五、拿下影帝及時迴歸

說到底,黃曉明的每一次突破和嘗試,我們能很明顯的看到,是跟隨當時流行的方向來改變的,不管是投身偶像劇飾演那些年最火的“霸總式”人物,還是轉型成為糙漢,都是如此。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黃曉明確實是有貼合任意一種路線的本領,能夠不斷改變自己,適應當下的潮流,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藝術生命力的一種保證。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言情小說改編影視作品成了主流,好,我們如願以償的看到了教主快馬加鞭趕來,繼續分了一杯羹。

《何以笙簫默》中的何以琛、《上古情歌》中的赤雲,都能看到教主一顆蠢蠢欲動追趕潮流的心,很難想象,幾年前還在拼命證明自己不是奶油小生的黃曉明,能夠很快適應“美顏盛世”的市場環境,再次站到臺前。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同期的演員如鄧超,如佟大為,已經開始嘗試其他路線,家庭劇、現實題材影片等等,他們或許是意識到自己年齡的侷限,並沒有輕易去嘗試偶像劇,其他像教主一樣勇於嘗試偶像劇的如陸毅,並沒有取得很好的反響,但黃曉明卻能在一次次的改變中,輕易佔據話題中心,不得不說是一種得天獨厚的能力。

綜藝耽改兩開花

說到這裡,就能夠看出:哪裡紅,教主就在哪裡,哪裡有熱度,教主就不會放棄改變。這兩年綜藝的成功,讓無數明星嚐到了甜頭,相比於怎麼樣都不肯上真人秀的一些演員來說。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黃曉明絕對是樂意於嘗試的,《全員加速中》《中餐廳》《我們的挑戰》等等,都留下了黃曉明的身影。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甚至《中餐廳》還幫助曉明哥一度登上了“週五頂流”的位置,雖然笑罵並存,但至少他一直活躍在大家視線中,相比於走著走著就不見了的明星們,黃曉明的藝人生涯,不可謂不成功。

話說回如今,《鬢邊不是海棠紅》的熱播,是於正的一次機會,也是黃曉明的一次機會,同時也是後者在二十年的事業打拼中,無數次的嘗試之一。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緊跟潮流這幾個字,放在黃曉明身上絕對沒錯,一方面這是聰明藝人聞風而動的選擇,另一方面,是不是也能說明,他其實是個百折不撓勇於嘗試的演員呢?這點,相信每位觀眾都有自己的定位。

1998年出演第一部影視劇以來,黃曉明在娛樂圈已經走紅二十年左右,這二十年的成功,不可謂不艱辛。作為一個成功的“跟風者”,他將努力發揮到了極致。

更重要的是,作為中生代演員的支柱之一,儘管被吐槽油膩,但其實黃曉明在選對劇本的前提下,並不是沒有亮眼的表現。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琅琊榜》第一部的熱播,讓“緊隨風向明”看到了機會,於是二話不說參演了《琅琊榜2》,在班底和人物定位靠譜的情況下,蕭平章這個角色收穫了非常多的讚譽。

在電影方面,《中國合夥人》《太平輪》《無問西東》等,都是質量上乘的影片,可以說,只要別讓曉明哥覺得自己帥,他就有貢獻驚喜的實力。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最後,雖然《鬢邊不是海棠紅》這部雙男主人均中年的耽美劇還沒播完,但從一部分觀眾的反應來看,似乎黃曉明的油膩標籤,已經鬆動了不少,如果真能改變他在觀眾心目的固有印象,那麼,緊隨風向,未必不是教主的又一次成功投資。

大概這才是黃曉明“明學”的真相吧:敢於吃螃蟹,且會吃螃蟹,嘗試耽美劇,可能只是他走紅二十年來,其中一次的嘗試罷了,換言之,不妨稱其為又一隻螃蟹。

黃曉明“明學”真奧義:追趕潮流二十年,《鬢邊》只是又一個螃蟹

其實成功的人,大抵都有成功的原因,拿開那些固有標籤來說,誰能說他每一次的嘗試,不是在積蓄自己的力量呢?無論是轉型硬漢也好,迴歸盛世美顏也好,至少,有人在為熱愛的演藝事業不斷努力著,或許,這已經足夠是一種打動人心的正能量了。

#黃曉明#、#轉型#、#顏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