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少抱,別慣壞了”,專家:想要孩子人格健全,還真要多抱

堅持哭聲免疫法,只會養育灰心喪氣的孩子

這段時間,我家後面一棟樓總是時不時傳來嬰兒的啼哭。小寶寶一哭就是十來分鐘之久,而媽媽卻遲遲不肯上前安撫,一度讓我以為她是外出了,把小寶寶獨自留在家裡。

沒想到昨天卻聽到她在樓下,向別人傳授她的育兒經。她說:“孩子哭可千萬別去抱,越抱孩子越作怪越來勁,以後動不動就要抱,什麼事都做不了。而且抱多了,胳膊會廢掉,老了會得風溼病,陰雨天會痛得很厲害。”

“孩子要少抱,別慣壞了”,專家:想要孩子人格健全,還真要多抱

看著她畫了淡妝,打扮洋氣,別的幾個媽媽都紛紛後悔自己抱孩子太多,導致現在總是腰痠背痛。

這讓我想起前天晚上,我把沛沛哄睡著以後,在客廳看書。沛沛從睡夢中驚醒哭了起來,孩他爸怎麼哄都無濟於事,聽見爸爸的聲音,反而還哭得更厲害。

我連忙回到臥室,挨著沛沛重新躺下,只輕輕地說了一句“媽媽在這裡,放心睡吧”,佩佩頓時止住哭,安靜下來,不一會兒就重新入睡。因為每晚都是我哄孩子入睡,所以,發現媽媽不在身邊,沛沛就感到不安。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三歲之前的孩子是在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父母應該儘可能多地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

所以說,鄰居任由兩個月大的寶寶長時間哭這個做法真的不可取。這麼幼小的孩子,身體尚缺乏協調能力,無法獨立去做任何事,只能用哭來表達他們的需求。

“孩子要少抱,別慣壞了”,專家:想要孩子人格健全,還真要多抱

如果父母為了不慣壞孩子,而拒絕及時去擁抱安撫哭鬧的孩子,那孩子的請求信號沒有及時得到回應,需求沒有及時得到滿足,情緒沒有及時得到安撫,孩子會變得缺乏安全感,不能對人產生信任,最終變成一個灰心喪氣的孩子。我相信這是任何父母都不想看到的。

孩子為什麼喜歡被大人抱?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恆河猴實驗,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做過的一個著名實驗:把一隻剛出生的嬰猴從母后身邊抱走,放進一個隔離的鐵籠子裡養育。並且給嬰猴準備了兩個新媽媽,一個是用鐵絲纏繞而成的,24小時可以提供奶水的鐵絲“媽媽”,一個是用絨布做的柔軟又溫暖的絨布“媽媽”。

哈洛通過實驗發現,雖然鐵絲“媽媽”胸前掛著奶瓶,但嬰猴還是更長時間和絨布“媽媽”待在一起,抱著絨布“媽媽”,只有在飢餓的時候,因後才會到鐵絲“媽媽”那裡喝奶。

“孩子要少抱,別慣壞了”,專家:想要孩子人格健全,還真要多抱

相信說到這裡,大家都明白為什麼孩子總是希望大人抱了。因為就像嬰猴對柔軟而又溫暖的絨布“媽媽”產生依戀一樣,有體溫有媽媽氣息的懷抱,會讓孩子感到安全,從而獲得生理上的滿足。

我一個朋友,她的父母特別重男輕女。她出生不久,父母就把她扔給奶奶帶,從小到大她沒吃過一口母乳,也沒有得到過父母一個擁抱。長大後的她,特別膽小、自卑、孤僻,不喜歡和別人相處。奶奶過世之後,她始終一個人生活,不願意和父母住在一起。

美國著名育兒專家西爾斯指出:父母應該多抱孩子。他發現被抱著的孩子很少哭,幾乎沒有不滿和煩惱,除了表現得更加快樂,孩子也會發育得更好,因為孩子把需要用到哭鬧上的精力,都轉移到了自身的成長上。

爸爸媽媽,愛我你們就多多抱抱我

兒歌《愛我你就抱抱我》中唱到:爸爸媽媽,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陪伴我,如果你們愛我,就多多抱抱我……

“孩子要少抱,別慣壞了”,專家:想要孩子人格健全,還真要多抱

既然父母多抱孩子,會讓孩子更加快樂、自信、有安全感,會讓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那父母就應該重視起來,平時多抱抱孩子,多陪伴孩子。

一是針對小月齡寶寶,媽媽不妨用袋鼠育兒法擁抱孩子。

袋鼠育兒法,也叫母嬰肌膚相親法,具體做法是:讓母親平躺,讓寶寶俯臥在母親的雙乳之間。不僅有利於刺激嬰兒吃更多的母乳,母嬰肌膚直接接觸,還能起到很好的安撫作用。

這是因為媽媽熟悉而有規律的心跳,會讓寶寶回想起當初在子宮裡聽到的聲音,對寶寶身體系統有規律的節奏起到平衡的作用。

事實上,研究表明:母嬰肌膚相親法能夠促進寶寶大腦發育,減少寶寶哭鬧和煩躁的情緒,有助於情緒的穩定,並使得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要少抱,別慣壞了”,專家:想要孩子人格健全,還真要多抱

二是多用嬰兒背巾把寶寶貼在身上。

用背巾將寶寶背在身上或者抱在身上,這在過去農村是很常見的,媽媽要出門或者是幹農活,家裡孩子沒人照看,就把孩子兜在身上,隨身跟隨。

其實這種做法現在也很值得提倡。因為我們會發現被媽媽帶在身上的寶寶總是很安靜,很滿足,不哭不鬧。其實這種方式也就是西爾斯極力提倡的育兒方式。為了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家長不妨在孩子兩歲之前,經常使用嬰兒背巾,經常把孩子貼在身上。

三是多進行睡覺前的擁抱。

當孩子尚小,需要哄睡時。在進行完固定的睡眠程序後,不妨和孩子一起躺下,讓孩子枕著媽媽的一隻胳膊,並將孩子的身體側向自己,輕哼催眠曲或別的能讓孩子平靜的童謠,同時用手有節奏地輕拍孩子背部,讓孩子在滿足的狀態下安穩入睡。

“孩子要少抱,別慣壞了”,專家:想要孩子人格健全,還真要多抱

四是平時多擁抱孩子,孩子哭時要及時安撫。

很多時候,孩子哭鬧時大人並不需要做很多,只要給孩子一個關心地擁抱,就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心,從而迅速平靜下來。

繪本《大衛不可以》裡,大衛特別調皮,破壞能力極強,做了很多讓媽媽頭疼的事情,總是把家裡搞得一團糟。當他把花瓶打碎,被媽媽叫去牆角面壁思過後,媽媽及時給了他一個大擁抱,並告訴懷裡的大衛:“媽媽永遠愛你。”

“孩子要少抱,別慣壞了”,專家:想要孩子人格健全,還真要多抱

西爾斯說:寶寶在你床上的時間,在你懷裡吃奶的時間,在人的一生中都是非常短暫的,但是那些愛與信任的記憶卻會持續一生。

為了孩子更快樂、更自信、更健康的成長,讓我們每天都記得蹲下身子,張開懷抱,溫柔地對孩子多說幾次:“來,親愛的寶貝,讓媽媽抱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