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是怎麼做出來的?

單麯循還-------


那個年代,因為糧食短缺,挖野菜的人也多,所以,野菜也不是好找的。我又不是很認識。我在田地裡,跑了大半天,挖的野菜還沒蓋上筐底。堂姐他們到是挖了不少了。




回到家,大伯母讓我們各自挑菜,我因為挖的少,挑的也特別快。記得三姐還說我,讓我就吃我挖的那些,別吃別人挖的,吃別人挖的,就是剝削!

菜都挑好了,大伯母就把菜洗淨了,用熱水燙了,再切碎了,放一點鹽蔥,簡單的扮扮,就用手把菜團成一個個糰子,擺在盤子上,然後,在一個放麵粉的盤子裡滾上面粉,再用手捏實,擺在屜上,上鍋蒸二十分鐘,一鍋野菜糰子,就好了。我記得,那菜團不是很好吃,有點苦,還有點澀,我只免強吃了一個。還真沒吃別人的。但是,我看到堂姐他們吃的還是滿香的。



我前幾天,和同學去了下達河,在一家農家院,也有青菜糰子。可這菜糰子,就不是我記憶裡的那樣了,味道是絕對不一樣。很清香,軟軟的,有點滑膩,很好吃,比我們家裡包的肉餡餃子還好吃。他們是咋做的,我還真問了,做法,和我大伯母的差不多,就是菜和調料不一樣。那是你想吃啥口味的,啥餡的,都任你選了呦!


阿木98976533


青團的做法:

【麵糰材料】:艾青(也叫艾草,每到清明節市場裡可以買到) 200克、大米粉 80克、糯米粉 300克、油 30克、白糖 20克、熱水 200ml + 120ml、小蘇打粉少量

【餡】:豆沙餡 400克 或者其它餡料

【做法】

. 艾青先摘去老葉清理乾淨,稱量出200克漂洗乾淨瀝乾備用。這時候把粉類稱好備用。

. 取一個大鍋裡,放半鍋水煮開,往水裡加一點點小蘇打(作用是做出來顏色好看很綠,如果家裡沒有不加也可),融化後把洗淨的艾青放入鍋中 汆燙。

. 大概一分鐘後,把燙好的艾青撈出,馬上用冷水沖涼,然後擠幹水份備用

. 處理好的艾青,加200毫升溫水,放入攪拌機裡攪打成細膩的艾青糊。

. 把大米粉、糯米粉和白砂糖放入大盆中混合好,倒入剛才打好的艾青糊,用筷子攪拌一下。

. 慢慢往盆裡倒熱水,邊倒邊用筷子攪拌,直到麵糊比較厚,但是並不乾的狀態(這裡我用了120毫升熱水)。

. 往盆中倒入30克食用油,用筷子再次攪拌均勻。

. 取一個蒸鍋放足量水,放入一個蒸架,把攪拌好的麵糊盆擱在上面,蓋上蓋子用中大火蒸。

. 鍋裡水煮滾開始計時,5分鐘後打開鍋蓋,攪拌麵糊一次,然後繼續蓋上鍋蓋蒸。

. 再蒸5分鐘,重複上一個步驟把麵糊攪拌一次,每蒸5分鐘攪拌一次,這個步驟至少要重複兩次。

. 鍋中麵糊大概蒸了20分鐘後,基本全部熟了,這時候可以看到顏色變成均勻的深綠色,關火取出降溫。

. 蒸好的麵糊放涼到雙手可以承受的溫度,左手上攤一張保鮮膜,保鮮膜上可以稍微塗點油防粘,然後用勺子挖一勺麵糰(約40克)放在保鮮膜中間,右手蘸涼開水把麵糰按扁。 放20克搓圓的豆沙餡在麵糰中間。拎起保鮮膜四個角,收攏,擰緊包成包子樣,保鮮膜收口朝下放置。一個青團就 包好了,我這點食材的量大約能做20個青團。


【小貼士】:

1. 艾草焯水加大約2克小蘇打,作用是可以讓麵糰顏色更綠。家裡沒有就不加,問題也不大。

2. 揉麵團用熱水的量,要根據麵糊的狀態而定,記得不要把麵糊弄的太稀就行(太稀會導致後面不好包)。

3. 剛蒸好的麵糰比較粘不好操作,用手蘸涼水再揉捏麵糰,就不會粘手了。


月亮晶晶


粵鄉韻很高興為你解答。青團在廣東地區叫艾餈。清明前後是艾葉最嫩的時候,在我這邊農村艾葉通常用來做艾餈

第一:做艾餈準備的食材:艾葉,糯米粉2粉。粘米粉1粉,肉1斤,韭菜1斤,馬蹄半斤

做法:1、艾葉洗乾淨,把艾葉倒入鍋裡焯水。焯水後撈出來濾幹水。把艾葉剁碎備用。

2、把剁碎的艾葉倒入鍋裡煮。煮開的艾葉倒入2:1準備好的米粉裡面。艾汁和米粉攪拌均勻後,揉成麵糰。

3、把肉,韭菜,馬蹄切成小塊,把所有的餡料炒熟。

4、揉個小麵糰,把餡料包進去再揉成圓形就可以了

5、做好的艾餈冷水下鍋蒸20分鐘就可以了











粵鄉韻



現在介紹一下艾草團的做法

1、新鮮艾草洗乾淨,然後放到熱水中抄一兩分鐘,撈出晾涼,擠出水份。

2、艾草放到攪拌機裡,打碎,加入糯米粉,白糖,和成麵糰。

3、取適量麵糰,包入肉鬆和鹹蛋黃,搓成球形,放入鍋蒸熟就可以吃啦。


王大娘的電飯煲


青團一般都是清明節的時候做,下面娟子就來分享青團的製作方法;

艾草葉、糯米粉、粘米粉、豆沙餡

1;先將艾草葉清洗幾遍,鍋中加水燒開放入艾葉,焯燙一會撈出

2;放攪拌機中攪拌,過濾出艾草汁

3;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一起,少量多次倒入艾草汁

4;和成麵糰,醒20分鐘,取出麵糰

5;切成大小均勻的劑子

6;用手壓扁放入豆沙餡包起,搓圓

7;蒸鍋中加水放入青團蒸熟即可

您覺得娟子這樣做的青團如何?有什麼看法請留言?也可點贊與關注娟子美食記。


娟子美食記


清團我們是清明節時做,

材料,艾葉,糯米粉。

艾草1000克,糯米粉300克,糖根據自己的口感。

艾葉清洗好接下來開始做清團。

第一步,鍋中燒熱水,水開放入艾葉煮爛撈起放入盆中或菜板中用刀在剁碎點。

第二步,艾葉剁碎後加入糯米粉攪拌到光滑。

第三步,將揉好的面搓成小圓球放入鍋中蒸30分鐘就可以了,香噴噴清悠悠的清團就可以出鍋了。


木棉花9327


青團這個江南地區的傳統小吃,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火遍了整個吃播界,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糕點。打開吃播視頻,到處都可以看到漂亮的小哥哥和小姐姐們,拿著顏色豔麗的青團,津津有味的吃著,看著糯韌綿軟的青團、聽著主播吧唧吧唧的咀嚼聲,真是讓人慾罷不能、口水漣漣。

這個綠饅頭一樣的糕點是用艾草做的,把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然後裹進豆沙或是其他口味的餡兒。每年到了清明前後,江南地區的人就會做清明糰子來祭祖,除了祭祖的說法,因為“清明”和“聰明”是諧音,因此又有在那天生的孩子最聰明的說法,只要到了清明,家裡有孩子的都會抱著孩子給鄰居要青團吃,為的就是討個好彩頭,討個聰明。

在當地,這個從老一輩就傳下來的習俗,當然也流傳了很多的典故。傳說有一年的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的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老農為了幫助成太平把他化裝成農民模樣,逃過了清兵的追捕。於是清兵就在村裡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給陳太平帶吃的。農民在想給如何給陳太平帶吃的時,突然滑到,地上的艾草染得整個手和膝蓋都是綠色,於是它靈光一閃,採了些艾草回家,煮爛擠成汁後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個個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回到大本營後,李秀成下令太平軍每個人都要學會做青團自保,從此吃青團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別看這用艾草做的青團是糕點的一種,但它卻沒有糕點的膩,聞著就清香撲鼻,吃上去更是香糯可口。除了美味可以解饞外,這小小的青團其實也富含著滿滿的營養,青團中的艾草又名香艾,自古就有平喘、消火、抗菌的功效,並且在當下的寒冷冬天,它還可以起到散寒除溼,溫經止血的作用。而做青團用的糯米中,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B及澱粉等,可以起到溫暖脾胃,補益中氣的功效,是冬季溫補強壯之佳品。好吃的又美味的青團,是不是也想來學習製作一下啦?今天就教給大家青團的製作方法,感興趣的朋友趕緊學起來吧。

用料:艾草200g、糯米粉300g、大米粉80g、白糖20g、食用油30g、熱水320ml

步驟:

1、艾草摘去老葉後,洗淨瀝乾,放入開水中焯水

2、焯好水後立刻撈出,用冷水沖涼後擠幹水份備用

3、在焯過水的艾草加入200ml的熱水,放入攪拌機中攪打成細膩的艾草糊

4、然後把糯米粉、大米粉、白糖放入大盆中,在倒入艾草糊,攪拌均勻

5、在盆中慢慢倒入熱水(差不多120ml),邊倒邊用筷子攪拌,直到麵糊變的比較厚,但又不幹的狀態,接著倒入30g食用油,攪拌均勻

6、在鍋中加入足量的水,把攪拌好的麵糊擱在蒸架上,開中大火,蓋上蓋子

7、鍋中水開後計時,五分鐘後打開蓋子,用筷子攪拌麵糊一次,然後在蓋上蓋子蒸,每隔五分鐘後攪拌麵糊一次,至少兩次

8、等麵糊蒸20分鐘熟後,看顏色變成均勻的深綠色,關火,取出放涼

9、等麵糊到手可以觸摸的溫度,取一張保鮮膜,挖一勺約40克的麵糰放在保鮮膜中間,手蘸涼開水把麵糰按扁,取20g豆沙餡,搓圓放在麵糰中間

10、拎起保鮮膜四個角,收攏,包成糰子的樣子,把保鮮膜紮緊後,口朝下放置,現在的青團就已經可以保存和食用了

美味的青團就做好了,是不是吃著自己的成果,感覺味道也會更棒呢?不過在這裡小編也為那些想吃但可能沒空做的朋友們收集了一點福利,路邊賣青團的這麼做,教大家如何老購買到健康美味的青團。首先是看,如果顏色偏綠的那就是可以放心的買了,通常發青發黑有肯那個是人工色素合成,第二是輕捏,特別軟的很有可能是添加了防止變硬的防腐劑,並且太軟的青團也會沒有嚼勁。最後就是聞,有濃郁清香味的都是比較可靠的。好了寒冷的冬天,大家都買來青團驅驅寒吧,關於青團,大家有什麼想討論的,歡迎在下面的評論去裡交流哦。


七妹下廚房


吃青團的食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現在,青團有的是採用青艾,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當作春遊小吃。



製作方法:

1.艾葉採新鮮的尖端,洗淨,開水焯熟,撈起,放涼後切碎,揉成團,備用。

2.在艾葉團中加入適量糯米粉,加溫開水,揉到不黏手時停止加水,反覆揉搓,使艾草和糯米粉分佈均勻,成鮮綠色麵糰。

3.鹹菜、筍絲、肉絲切碎,快火翻炒。作為餡料,備用。

4.綠色麵糰搓成長條,切成劑子。搓圓劑子,在中間用大拇指按出一個坑,填入餡料,封口,做成圓球狀。

5.也可將劑子按成圓餅形,放入餡料,對摺後封口,用手指按出絞型花紋,成為菜餃。

6.上鍋蒸15-20分鐘即可。

青團的餡料可以隨意搭配,可以包入豆沙,可以是鹹蛋黃加豆沙,看個人愛好。


芋兒小廚



鹹蛋黃肉鬆青團

青團是我們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點心,每年清明前後,街頭小巷都可見賣青團的商家,一個個綠呦呦的糰子包上保鮮膜,再裝入竹篾子編制的小框裡,傳統味十足。那抹應季的青綠色,是在糯米粉裡添加了艾草汁,再包上豆沙、蓮蓉餡或者肉鬆,吃起來軟糯彈牙卻不甜膩,每一口都散發著青草的香氣。

現在的青團有使用艾草汁也有用漿麥草的,甚至有的蔬菜汁來做。商販和超市裡的成品青團多是購買專門的青團用青汁來做的,追溯下材料的源頭,總歸還是自己做的最安心。

灰用的是艾草粉,不瞞大家,做了三次並且參考了朋友做的青團,才有了以下的配方和滿意的顏色。艾草粉做的顏色沒有那麼翠,但綠的很自然,是很天然的顏色,若加多了顏色會很深,但不會影響口感。這是第三次做的,蒸好的糰子清晰可見少許的艾草纖維,涼了以後糰子也不會變硬,依舊口感,捏起來的手感很好哦。還是最喜歡用艾草粉做的青糰子,並且這艾草粉的香氣我實在是喜歡,淡淡的青草香, 彷彿真的吃到了春天的味道。


鹹蛋黃肉鬆青團(可做10-11個)

青團皮材料:

糯米粉180克、澄面30克、細砂糖30克、艾草粉6克、植物油20克、開水165克

蛋黃肉鬆餡(也可以用豆沙餡哦,大約18克左右一個):

鹹蛋黃5個、肉鬆75克、沙拉醬30克

這樣做:

1、 將180克糯米粉和30克澄面混合。

2、 再將6克艾草粉、30克細砂糖混合。

3、加入165克沸水攪拌調成艾草汁。

4、將調好的艾草汁衝入糯米粉和澄面中,再加入20克植物油。

5、攪拌均勻,待不燙手了再用手揉成一個光滑的麵糰,包上保鮮膜鬆弛15分鐘。

6、 鹹蛋黃放入鍋裡蒸熟,用勺子碾壓成蛋黃碎末。

7、 接著加入75克肉鬆和30克沙拉醬。

8、 拌勻。

9、將拌好的餡料和麵團材料分成10等份。

10、 取一份青團皮面團搓圓,用掌心壓扁,放入餡料。(我還包了些豆沙餡噠)

11、 包圓,捏緊收口處,將收口朝下襬放,依次包好所有的青團胚。


12、 放入蒸籠裡,大火蒸約15分鐘即可。蒸好的青團表面刷少許植物油防止表皮乾裂,稍放涼後用保鮮膜將每個青團包起來即可。


薄灰小貼士:

青團的餡料最經典的就是豆沙和肉鬆餡了,大家根據自己的喜歡來包入喜歡的餡料哦。

揉好的青團皮面團要注意及時蓋保鮮膜防止乾裂,如果包的時候感覺麵糰乾的話,可以在表面蘸一些水再揉捏一會就好包了。



薄灰


看來最近跟“青團”甚是有緣哈,前幾天剛應悟空邀答“揚州哪裡的青團最好吃?”,今天又巧遇“青團怎麼做?”這個問題,那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獨家”青團製作技巧和心得。

製作青團這個食譜的初心是之前清明節的時候用作“寒食“,紀念傳統節日的同時,也可以寄託對先人的思念。但是不得了的是,媽媽一嘗就說好吃,並得到了爸媽和外婆的一致認可,於是每次回家媽媽都囑咐我做些青團帶回家。

話說,近些年“杏花樓”出了一個網紅鹹蛋黃肉鬆青團,據說竟然需要排隊8小時去購買,可見其火爆程度。那Vivi做為一枚專注於烘焙的美食博主,自然不能錯過此等網紅,今天要分享的就是這款網紅青團,希望大家會喜歡!

在材料上的特別說明:

傳統的青團是用艾草製作的,但是艾草是個季節性產品,但是乾燥成粉的艾草粉卻是常年都有喲,這次在材料選擇上我就選擇了艾草粉,這樣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做咯,不受季節限制。當然夥伴們還可以替換成青汁粉、抹茶粉,也是各有特色,顏色會因所用材料略有變化。

艾草鹹蛋黃松青團(參考分量:50g/個,約14個)

青團皮材料:(30g/個,約14個)

艾草粉 8g

溫水(用於艾草粉):90g

糯米粉:150g

豬油:15g

澄粉(小麥澱粉) 45g

開水(用於澄粉):100g

溫水(用於調節麵糊軟硬程度):適量

Ps.青團皮分為30g/個的劑子,約可以做14個左右(具體視實際操作,有所出入)

鹹蛋黃黃肉鬆餡:(14個量)

鹹蛋黃 :12個(烤熟或蒸熟)

純肉鬆:105g

沙拉醬:適量(黏合用)

PS.鹹蛋黃肉鬆餡分成約20g/個,14個量。

如喜歡紅豆沙等餡料,直接將紅豆沙分成20g/個的劑子,搓圓備用即可。

製作步驟:

一、製作青團餡料:

1、 鹹鴨蛋12個敲開,只取蛋黃,用蒸鍋蒸熟或者入烤箱180度烘烤8分鐘(半熟狀態),趁熱用勺子壓成顆粒粗泥狀,不用太細。(怕腥的可以噴點朗姆酒/白酒在蛋黃表面再烤。)

2、 分次加入肉鬆和沙拉醬,沙拉醬的添加量以肉鬆和蛋黃泥能夠抱住不散為準,不用添加太多。

3、 肉鬆蛋黃餡稱重分成14份,每份大概20g左右,捏緊搓圓備用。 (下圖展示的是10個的量,14個同樣如此)

二、製作青團皮

1、 艾草粉中,慢慢加入90ml溫水攪拌均勻。

2、 一次性將100ml開水加入到澄粉中,同時不停攪拌,這一步稱之為燙麵,至澄粉全部燙熟,略顯半透明為止。這一步很重要!

3、 把澄粉糊倒入糯米粉中,先倒入一半的艾草汁,翻拌均勻。再慢慢倒入剩下的艾草汁,用手試著揉搓成麵糰。

4、 如果麵糰很乾不能成團,就加入適量的溫水,5g、5g加,加至能揉搓成一個不軟不硬的麵糰。

5、 將軟化的豬油(注意不要融化成液態!夏季氣溫高,可以到用之前再從冰箱拿出來)揉進艾草麵糰中。剛開始揉有點粘手,慢慢揉進去就好,直至一個不軟不硬的麵糰。

6、 將麵糰搓成長條,蓋上保鮮膜鬆弛20分鐘左右。

7、 麵糰鬆弛完畢,分成30g/個的劑子,搓圓備用。

三、包餡及蒸煮

1、取分好的青團皮面團,在掌心壓扁,調整到合適大小,包入一顆餡料,用虎口慢慢往上推,直至包好。注意把收口處捏緊,再用手搓圓,儘量修平青團的裂紋,否則可能蒸的時候就會開口笑啦。

2、蒸鍋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在青團表面塗一層薄油(色拉油,融化的豬油都可以),碼好放入蒸鍋中,大火蒸15-20分鐘即可(如果你做的青團比較大,就要增加時間)。

3、蒸完立即趁熱塗一層豬油/色拉油,略降溫以後可以用保鮮膜包裹好,這樣做出來的青團兩三天都不會變硬。

青團製作的注意點:

1、艾草粉某寶有售,不受季節影響。新鮮艾草只有一段時間有。

2、包的過程中,用保鮮膜蓋住餡料和麵團,防止乾燥!

3、調節麵糰軟硬程度用的溫水量,按照自己麵糰的實際情況來調節,最後面團是不硬不軟剛剛好的狀態,口感是軟糯不粘牙。

4、現在天氣熱了,吃不完短時間就冷藏,如果變硬,記得再蒸一下,軟了就和剛做的一樣了。如果一次做的比較多,吃不掉,冷凍即可。吃的時候還是蒸透即可,口感一樣超級棒!

這款美味的“鹹蛋黃肉鬆青團”做法就介紹到這裡了,小夥伴們get到了嗎?相信夥伴們都能比Vivi做的更好喲!

我是一枚專注於烘焙的美食博主,更多烘焙食譜和烘焙資訊都在Vivi的頭條號更新,歡迎關注!

純手工作答,友們可以點贊、轉發分享和關注Vivi來支持我喲!這是Vivi在悟空問答的第239個原創問答咯喲.

任何烘焙問題和心得,歡迎在評論區隨時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