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的豪宅和梭羅的小木屋,有什麼不一樣?

這幾天都埋頭處理新屋的裝修垃圾的我,偷空吃了個瓜:李佳琦在上海雲錦東方二期買了一套1.3億的頂樓複式豪宅,和胡歌、唐嫣做了鄰居;李佳琦闢謠了,購買豪宅一事被“證偽”.......

李佳琦助理在官方粉絲群裡闢謠時,粉絲們紛紛遺憾自己沒有盡到力,腰痠背痛癱倒坐在地板上的我,笑得前仰後倒。

李佳琦購入豪宅這個熱點的背後,有不少的聲音在冷嘲熱諷,“姐妹們,你們買的每一支口紅,都成了內環線大平層的磚下之魂”......

李佳琦的豪宅和梭羅的小木屋,有什麼不一樣?


01.仇富=仇窮,是仗著弱者行混蛋邏輯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達克效應”:見不得別人好,更不願意承認別人比自己優秀。同時,我也看到更多的人發聲:“身窮不可怕,怕的是心窮”。“任何在自己行業裡有本事做到TOP的人,都值得得到更好地回報”。

春暖花開,和春風一起吹拂著的除了花香,還有公理和良俗。因疫情被隔離、“被宅家”60多天的我們,大多數人並沒有在集體的焦慮、恐懼中被帶走,失去冷靜、理解與同情。

仗著弱者的名義踐行“你比我好過就是不可以”的混蛋邏輯,沒有帶起一場網絡狂歡。

李佳琦的豪宅和梭羅的小木屋,有什麼不一樣?


我想起前幾天重讀《瓦爾登湖》,“我要的是一個人好比能開花結果,讓芳香從他那裡向我飄過來,成熟的果子就在我們的交往中芳香四溢。想必他的善良不是局部的、短暫的行為,而是持久的、綽綽有餘的,對他絲毫無損,但也是無意識的行為”。


2020年3月5日,網傳28歲的李佳琦購入1000平的豪宅;3月7日闢謠,歷時兩天零幾個小時.

1845年的3月,28歲的梭羅借了一把斧頭,在瓦爾登湖畔開始建造一座自己的小木屋;7月4日完工住下來,住了兩年零兩個月。

時隔175年,同是28歲的年輕人,他們在人群的探究的背後有怎麼樣的相似和不同?引發了我的深深的興趣。

李佳琦的豪宅和梭羅的小木屋,有什麼不一樣?


從湖南老家出來打拼,沒有背景沒有資源的李佳琦,在直播沒有流量的那些年裡一直堅持不放棄,做到如今的頂流。

一年365天,累計直播389場。從晚上7點到夜裡2點。

一天試色380支口紅,長期說話患上嚴重支氣管炎,隨身帶著救命藥......

當一個人通過努力賦能到夢想上,從這一基點出發,建立自己的生活。當他把想象最終轉為現實的時候,1.3億的豪宅買與不買,有什麼重要的呢?又有多少非議的聲音值得他受到干擾?

李佳琦的豪宅和梭羅的小木屋,有什麼不一樣?


02.清貧簡樸不等於偉大


梭羅也說過,要不是鎮上的人們曾多次詢問、探究他的生活方式,他是絕不會把個人私事拿出來,藉以引起讀者注意的。

畢竟一位作家,遲早都要對自己簡單、真實的生活加以記錄、描述。梭羅在湖邊五英畝半的沙地上種下蠶豆、土豆、玉米、豌豆和蘿蔔,他仔細的列出每一筆開支:

房子......28.125美元

農場一年的開支......14.72美元

8個月的食物......8.74美元

8個月的衣服等......8.4075美元

8個月的油等......2.00美元

共計......61.9975美元

賣掉的農產品......23.44美元

散工掙得的錢......13.34美元

共計......26.78美元

從總開支中扣除這個數字,差額是25.2175美元---恰恰是他開始時的所有的資金,原先就預備負擔和支出的。

梭羅愉快的寫下:“我得到了閒暇、獨立和健康,還有一座舒適的房屋,我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他確信他已經證實了,一個人要世間謀生,如果生活得簡樸而明智,那並不是件苦差事,而且還是一種消遣。

同時梭羅很明白自己是由於對某些事物有所偏愛,又特別珍視自由,並不希望花掉自己的時間在購買華麗的建築、講究的傢俱、美味的食物上面。

李佳琦的豪宅和梭羅的小木屋,有什麼不一樣?



03.讚賞梭羅,不必要貶低李佳琦


他在《瓦爾登湖》寫下這樣的話:“不管什麼原因,我都不希望人像我這樣生活;因為,也許他還沒有學會我的這一套方法,說不定我已經找到了另一種方式,我希望世界上的人們差異越大越好;但是我希望每個人都能謹慎地找到並追求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要採用他父親的、母親的或鄰居的方式。”

19世紀的梭羅,他說:“我很高興擺正自己的定位——不喜歡耍滑頭,擺譜,招搖過市,出足風頭,即使我可以跟宇宙的造物主走在一起,我也不樂意——不樂意生活在這個躁動不安、神經緊張、熙熙攘攘、瑣碎無聊的十九世紀,而是喜歡站著或者坐著冥思苦索,任憑這個十九世紀流逝而去”。

更加躁動不安,更加熙熙攘攘的21世紀,做到了行業TOP的李佳琦,面對非議向來很少回應,溫文爾雅。

時間的長河裡,亂石穿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也終於不過是流入長河裡的一滴水。

人們讚賞並被認為成功的生活,也只不過是生活的一種罷了,我們為何要誇大一種生活,貶低另一種生活呢?”我們簡單而安寧,如同一棵樹生長在自然裡,努力做值得生活在世界上的一個人。這才是我們生而為人不用抱歉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