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要捨得給員工工資,曹德旺:給員工工資不能打破行業規則,誰對誰錯?

行走中的錦鯉


在解讀別人的語言時,最怕斷章取義,因為斷章取義會歪曲說話人的意思。如果我們瞭解任正非先生與曹德旺先生當時說話的背景,瞭解了他們說話時的語境、上下文,就不會對兩位企業家所說的“半句話”有什麼誤解了。

任正非:要捨得給員工工資。

任正非能夠說出“要捨得給員工工資”的思想,來源於當年自己創業遇到困惑時其父親給他講過的中國舊時的一些掌櫃的激勵機制。公司剛剛起步時,任老爺子也遇到了所有企業都遇到的問題:員工幹活不積極,而且因為這樣的問題任正非也非常苦惱。當任正非把自己的苦惱說給自己的父親任摩遜時,任摩遜給他講解了中國舊時一些商行的激勵方法:乾股激勵。舊時商行,一般是老闆出資成立商行,或者“連鎖商行”,然後聘請有經驗的人來做“掌櫃”。掌櫃的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說的董事會聘請的“總經理”。儘管“掌櫃”的工資給的很高,但為了能夠拴住他們的心,老闆往往會承諾“掌櫃”的乾股,類似於我們現在說的“技術入股”。

任正非先生在聽完父親任摩遜對舊時商行的乾股做法後,似乎找到了激勵員工的法寶,要敢於給員工分股、分錢。這是任正非“要捨得給員工工資”的思想的起端,也是在運用了“乾股”這一方法後,嚐到了“乾股”的甜頭,看到了“乾股”的威力,最後從實踐中得出的結論。

但是,你要明白任正非這句話的後半句:要捨得給員工工資,而仍然若這裡所說的員工必須是“奮鬥者”,是以客戶為中心的“奮鬥者”,而不是任何員工。如果對任何員工都捨得給工資,那和大鍋飯沒有什麼區別,而以任老爺子的智慧,是不可能用大鍋飯來造就華為的,因為他對人性的善惡理解極其透徹。高工資,對於員工來說是最大的誘惑,沒有之一。為了年收入七八十萬,為了年收入上百萬、千萬,員工願意付出自己的時間、精力,哪怕是每天從九點幹到晚上十一點也在所不惜。而任正非先生的“乾股”做法、高工資做法,正好滿足了人的這一需求。而員工為了拿到自己的乾股,為了拿到百萬、千萬的年薪,積極地、毫無怨言地成為了自覺自願的“奮鬥者”。而正是因為這些奮鬥者,才成就了今天的華為,而正是因為任正非的“要捨得給員工工資”才成就了今天的員工成為“奮鬥者”。

而實踐也證明,任正非這句話的正確性。

從另一個方面說,華為屬於高科技企業,需要高科技人才來支撐,而高科技人才需要高收入來吸引和保留。這也是任正非不得不“捨得給員工工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面我們看一下華為的工資概況:

華為員工的薪酬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礎工資、績效獎金和股票分紅。外派海外的另有補助。

基礎工資這部分,華為設定的是13級到23級,每一級有A、B、C三個層次,不同級別的基礎工資相差4000元至5000元之間。一般來講,應屆本科碩士入職通常是13級,而博士則是14級,社招要看工作年限及所需崗位的重要性,其工資一般會在15級至19級的範圍,18級起便屬於管理層。

在華為入職10年,職級18級以上,考評中等以上,稅前年薪都超過了100萬。

有數據表明,華為員工的薪資平均是阿里巴巴員工的四倍,中興通訊的五倍,小米的六倍。

曹德旺:給員工工資不能打破行業規則。

我們先說一下曹德旺先生當時說這句話的背景。大家知道,從1983年開始,截止到2019年,曹德旺先生對社會的捐款已經達到80億元。看到曹德旺老先生捐款如此之多,有些員工就質問曹德旺先生:“你捐出去八十億,怎麼不給我漲工資?”

對於這樣的質疑,曹德旺的反饋是:我給你加工資,還要考慮其他企業能不能承受能不能接受。如果其它企業不能承受,只有我一家企業這樣做,就會打破企業的行業規則。

與華為是一家高科技企業相比,曹德旺先生的福耀玻璃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的生產企業,儘管玻璃製造避免不了科技的存在,但從技術的角度來講,遠遠比不上華為公司。勞動密集型企業對於員工的要求並不那麼高,所以也不可能像華為那樣去大量招聘博士生、碩士生。如果曹德旺先生打破行業規則,把福耀玻璃員工的工資搞成高科技企業一樣的高工資,一是浪費了資源,二是會打破行業的平衡,三是與企業的收入不匹配,最後導致的就是上下游企業與之產生矛盾,在整個供應鏈條上就會出現問題,嚴重的是曹德旺先生還要在行業內背上罵名。畢竟,曹德旺先生先是一個商人,要企業盈利,才是一個企業家,否則就失去了企業生存的基礎。生存是第一位的。

反過來,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曹德旺先生的公司也是和“華為”一樣的、靠高科技生存的公司,我想他的做法和思想會和任正非一樣相類似;而如果任正非先生的華為公司也是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他也會持與曹德旺先生一樣的理念。

注意:在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這是社會規則。從員工的工資來講,任正非遵循了高科技企業的規則,否則就會被打趴下,被競爭打趴下,被美國打趴下;曹德旺先生遵循了傳統行業的規則,否則就會被把自己搞到破產。他們都是為了活著。

為了活著,所以只能“在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兩位尊敬的企業家都是高手,真正的高手。


耕然夫


沒有對錯。任正非說要捨得給工資,他的行業是高科技,需要頂尖人往前衝,去開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高科技領域的人才是稀缺的,必須要給出很高的代價才可能出成果。曹德旺的行業相對來講是比較傳統行業,有一個合適的行業人才價值,太高太低都不合適。


用戶9697127092182


按曹德旺的意思,工人掙八幾年工資最好!他眼見自己員工跳槽到高工資的房地產去了,自己招不到人了,就開始跳腳大罵房地產擠壓了他的實業!難道就應該讓工人永遠被你剝削才對?!可笑很多愚蠢的買不起房的窮人還在讚美他!真是窮有窮的原因!太蠢!


櫻桃花開了嗎


作為打工的一方來說肯定喜歡 任總的說法,畢竟出門打工無非就是為了一個錢子,同樣的工作付出的多拿到的多肯定願意去這樣的公司,反之,作為企業來說,適當的工作崗位開出適合的工資,做老闆的肯定贊同曹總的說法,當然這樣也無可厚非,綜合來說還是要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付出多少,給出的 和捨得給的高工資也要員工相對努力工作,但是,也不不能一味的不去打破常規的原則,給員工死工資或者過多的要求員工卻不願意給予更好的報酬,這樣的企業終歸還是留不住員工,就算是留下來的也不會真心的去付出,個人觀點……


steal_kiss


來了來了[捂臉]




DMC107


這本就是兩個不同行業和不同的管理方式,沒有對錯,一個是員工是資本,一個是產品是資本,華為的產品就是要考大量的科技人才創造價值的,而福耀更多是考產品創造價值的,你可以看看,福耀越是先進的生產線上越沒幾個人,而華為呢,滿辦公室全是專業的科技人才。本質不同,體現方式不同。


用戶9945520658457


其實,我想問一下任正非和曹德旺真的說過這句話嗎?


絕地趕圈人


福耀玻璃需要的大多是工人,華為需要的大多是狼一樣的隊員。能一樣嗎?


Antmuse


任總要的是員工創造性發揮,曹總要的是員工按部就班的工作,角度不同,當然方法就不同。


赤腳量地球


寧給洋人,不於家奴,這是從上到下的默契。[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