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拿出一“反清復明”的罐子,若非皇上網開一面,後世看不到

馬未都拿出一“反清復明”的罐子,若非康熙網開一面,後世看不到

關注:鑑寶磚家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大國,也是一個文化大國,自古就有很多的精美的藝術品,每一件都是一個傳說,自華夏5000多年來,各類國寶,文物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馬未都有一件瓷器,原來跟罐子一模一樣顏色的蓋子在300年以來的某一天被打碎了,後來配了一個木頭的蓋子。

馬未都拿出一“反清復明”的罐子,若非皇上網開一面,後世看不到

罐子上有三個開光的地方,開光處分別畫著一尾鯉魚,一條龍和一堆字,畫面之間有一個關係,鯉魚跟龍的關係是鯉魚跳龍門,鯉魚只要跳過了龍門就成為了龍,這是古人望子成龍的意思。其實人們都望子成龍,希望孩子在社會上將來有所成就,對社會有用,這是我們中國人寄予美好願望的一個圖案。

馬未都拿出一“反清復明”的罐子,若非皇上網開一面,後世看不到

畫面上字的內容是“長月書於青雲居雅玩 偶墨”,通過這幾個文字就知道當時這東西就是拿來玩的,罐子有什麼好玩的呢?這東西叫藍上藍,罐子是用青花畫的,用青花畫完了還嫌不過癮,又重新罩了一層藍釉,形成了這種藍上藍。藍釉一般情況下只作為一種表達形式,就是單純的顏色,在這個顏色下一般情況下不再繪畫,因為繪畫後看著沒有白色襯底看得那麼清楚,那古人為什麼還要在繪畫中又罩上一層藍色,是因為覺得這樣比較收斂。

馬未都拿出一“反清復明”的罐子,若非皇上網開一面,後世看不到

罐子的底款寫的是著“大明嘉靖年制”,但實際上這個罐子是康熙時期的,款是寄託款。當時清初的人十分懷念明朝,尤其是漢族人非常懷念明朝,康熙皇帝就網開一面,允許漢人寫前朝款。按理說清政府非常怕“反清復明”,像這樣在清朝燒一個鯉魚跳龍門的罐子,落上前朝大明嘉靖年制的款,這不是典型的反清復明嗎?這不是氣清朝皇帝嗎?但是康熙皇帝比較大度,對這件事上的態度是隨便寫。這樣一來,讓清朝的漢人有機會寄託懷念對明朝的情思,那時候寫的最多的是大明成化,大明嘉靖,大明萬曆,大明宣德,其他幾朝相對都比較少。

馬未都拿出一“反清復明”的罐子,若非皇上網開一面,後世看不到

這個瓜稜罐摸著是有稜的,藍色的線不是畫出來的,而是一稜一稜的,藍釉沉積,所以看著像一條一條藍色的線,實際上不是。小罐做得非常飽滿,從文字上看當時是一個把玩之物,古人很講究把玩有字有畫的東西。底下畫的是雲紋,火珠,雲陽板,上面畫的是雙錢紋,方勝,都是傳統的雜寶。

馬未都拿出一“反清復明”的罐子,若非皇上網開一面,後世看不到

這個小罐是幹嘛用的馬未都還真不知道,什麼都有可能幹,從口徑上看不大容易儲物,口太小,裝點茶葉還行,這類東西都是當時文人放在案頭觀賞用的,人看慣了瓶子再看看罐子,就會覺得纖細的瓶子是一種美,敦實的罐子又是另外一種美。

馬未都拿出一“反清復明”的罐子,若非皇上網開一面,後世看不到

可以說要不是康熙皇帝網開一面,這樣的文物後世就沒有機會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