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買的國債,萬一賠了銀行給賠嗎?

理財迦


投資理財,我們一定要劃分好責任。

2018年,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明確:

金融機構應當加強投資者教育,不斷提高投資者的金融知識水平和風險意識,向投資者傳遞“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打破剛性兌付。

這一點實際上告訴大家,我們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銀行只承擔渠道責任,而不會承擔經營責任。為了理清這一切責任,各大銀行都在投資建立全資銀行理財子公司,用於開發和管理銀行理財產品。

如果我們通過銀行購買到假的理財產品,責任肯定是銀行的。

如果管理理財產品的經理或者公司,因管理不善導致理財產品收益達不到預期,那麼就跟銀行沒有關係了。

國債也是屬於廣義銀行理財產品的一種。

國債是有財政部發行的國家債券,跟國家信譽掛鉤,信用級別是最優的。

目前我們發行國債,都是通過銀行競標方式來進行解決渠道問題。首先,財政部發布公告披露發行計劃,各個銀行進行競標,中標的銀行會成為國債發行承銷團的成員之一。目前的國債發行承銷團,包括以工商銀行為代表的27家銀行。

我們去其他銀行是買不到國債的。如果我們要辦理國債提前兌現的話,也也必須通過承銷團銀行,它們還可以收取不超過1/1000的手續費。

我們去銀行購買的國債,一般都是儲蓄國債,一般又分為三年期和五年期,票面利率固定,分別是4%和4.27%,國家按年付息。一般不可能出現違約。即使國家資金緊張,完全也可以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發行新的國債來償還舊的國債。美國一直都是這麼幹,所以累計國債都超過了21萬億美元。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放心。我們國家的國債安全性非常高,跟銀行存款是一個檔次的,不可能出現購買後賠錢的情況。


暖心人社


長話短說吧,這個問題裡首先有認識偏差。


一,“誰”是國債發行主體?

請注意以下文字的關鍵詞:

“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推出儲蓄國債“隨到隨買”試點,今年4月全月,個人投資者可以去40家承銷團成員的約13萬個營業網點櫃檯辦理購買國債事宜。其中三年期票面年利率4%,五年期票面年利率4.27%。”

國債的發行主體到底是誰——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券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係。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各大銀行只是承銷渠道,所以萬一那啥啥了,是銀行賠不?又比如如火如荼的地方債,發債主體是地方政府,現在也放在很多城商行賣,那萬一啥啥了,是銀行賠不?



二,國債會不會“萬一賠了”?

如果對國債歷年的海報稍加註意,就會注意它的措辭還是很講分寸的:安全理財。

請注意,沒有“本息保障”字樣,著重強調的是公信力、國家背書帶來的安全性,購買國債本質上還是一種與國家建立債權債務關係的行為,您是債權人,國家是借債人,將你的資金用於國家建設和平衡財政開支等。借債人是否能履約,當然要看他的實力了……

比如大家熟門熟路的貨幣基金,也沒有“本息保障字樣”,嚴格意義上在銷售環節必須加上“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風險提醒,雖然它確實沒怎麼虧過。

我國從上世紀開始發行國庫券,客觀來說從未出現違約,國家信用不是隨便說說,這也就是為何二十多年來,銀行門口依然有許多人排隊購買國債的原因。可以發現這些人都是白髮蒼蒼的老者,他們從年輕時代就開始購買國債,這種信任維持了十幾年。所以哪怕現在有一種收益更高的新產品橫空出世,老人也未必輕易路轉粉。



第三個問題,什麼產品銀行“賠”?

存款!存款產品,是銀行為大家買了保險的,50萬以內享受本息保障。哪怕銀行自己都不存在了,這筆存款,保險公司也會賠付給你。


醒韭客


正常情況下國債是不會賠的,國債出現虧損的概率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除非你購買的是記賬式國債。

針對你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分4部分來回答。

第1部分,國債的安全性。

國債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可以說是目前我國安全等級最高的一種投資產品,甚至比銀行存款安全性還要高,因為銀行存款超過50萬是不是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的。

而國債則不一樣,國債是由財政部發行的國家債券,以國家信用作為擔保,而目前我國主權安全評級是非常高的,所以國債基本上不可能出現賠本的情況。



第2部分,國債,銀行之間的關係。

首先你需要弄清一個概念,國債不是銀行發行的,是由財政部代表國家發行的,銀行只不過是國債的一個承銷商而已。而且目前並非所有銀行都能售賣國債,只有是財政部規定的承銷團成員才可以售賣。

比如2019年4月發行的儲蓄式國債電子式,有40家2018~2020年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通過其網點櫃檯代銷,而且每個銀行的銷售額度都不一樣,財政部在發行的時候就已經定好了各個銀行的額度比例。比如下圖是2019年4月份各大銀行承銷國債的比例。



由此可見,銀行只不過是國債的承銷商並不是發行商,所以銀行是不對國債的收益和安全負責的,除非銀行向客戶售賣的不是正規的國債,而是其他理財產品。

第3部分,國債的收益與安全

國債分為三種,第1種是憑證式國債,第2種是電子式國債,這兩種國債一般有三年期跟5年期,實行的是固定利率,也就是說大家在購買的時候,能獲得多少利息,已經可以計算出來,比如2019年4月份發行的國債,三年期的利率是4%,5年期的利率是百分之4.27%,如果大家購買的是10萬塊錢三年期的國債,到期之後總共的利息就是12,000塊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電子式國債和憑證式國債提前支取利息損失是相對比較大的。

比如持有當期國債不滿6個月提前兌取不計付利息,滿6個月不滿24個月按票面利率計息並扣除180天利息,滿24個月不滿36個月按票面利率計息並扣除90天利息;持有5年期滿36個月不滿60個月按票面利率計息並扣除60天利息。承銷團成員為投資者辦理提前兌取,可按照提前兌取本金的1‰向投資者收取手續費。

對於提前支取造成的收益損失,那就由個人自己承擔,跟國家,財政部或者銀行沒有關係,因為這種潛在的損失在你購買的時候國債相關協議已經規定得很清楚。

當然,除了電子式國債和憑證式國債之外,記賬式國債是有可能出現虧損的情況的

相比電子國債和憑證式國債來說,記賬式國債的風險就相對要大一些。目前,記賬式國債可以通過試點銀行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進行買賣。記賬式國債交易規則跟股票差不多,有漲有跌,通常情況下在銀行利率上浮的時候,大家對銀行存款需求會增加,然後對國債的需求會下降,那記賬式國債的收益就有可能出現下跌。相反銀行利率出現下降的時候,大家對銀行存款的需求就會降低,對國債的需求就可以增加,這時候國債的利率就有可能會上升。

所以購買記賬式國債是有可能獲得更高收益,也有可能出現虧損。比如參考03國債2019年前幾個月的收益表現。如果你在2月中旬的時候購買,當時的價格大概是101.37,但是到了3月初的時候你把它賣掉,賣出時的價格大概是100.99,這種情況下你就是虧損的。

這種虧損你在購買的時候就應該預測到風險,跟銀行其實也沒有多大的關係,就像股票市場一樣,不論是賺錢還是虧損都要自己承擔風險。

但即便是記賬式國債,虧損的也只是收益,本金肯定不會出現虧損。


貸款教授


我非常喜歡國債,但從來沒買過,不是我不想買,而是買不到。

在咱們國家國債是非常受歡迎的,每次發行大家都是排隊去購買。如果不是提前回購,國債是沒有虧損的可能的。

國債屬於債券,在發行時就約定了利息,和我們民間的借貸是非常相似的,相當於你把錢借給國家了。你借100元給國家,國家發行年底給你104元,那你的收益就是4%。收益是非常穩定的。

國債要虧損,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國家賴著不還。國債是用國家信用做背書的,國家成為“老賴”的情況是很少見的,翻遍世界地圖能找見的例子也處在個位數。

咱們國家沒有出過這類問題,在未來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也接近於零,所以不用擔心國債虧損。

假如真的出現虧損了,那肯定是國家出問題了。國家都沒有能力償還國債了,那銀行怎麼可能有錢彌補你的損失呢?那時大部分銀行應該都關門歇業了。

就算有一家銀行很幸運,沒有歇業,但它也沒有彌補虧損的義務,因為我看到的是銀行承銷,但沒見到銀行包賠損失的規定。


紅楓財俠


首先要知道國債的安全性比銀行定期還要高,銀行可以破產,國家破產就全沒了,所以要有絕對的信心,加上銀行只是國債的承銷單位,國債賠了,銀行是不給賠的,之前已經有例子,保險、理財等產品發生虧損的情況,銀行只是第三方銷售,一般是不給與賠付的。

當然,國債也有虧損的情況發生,就是提前贖回,不過虧損的是利息,購買國債後半年內贖回是沒有利息的,超過半年後才有利息,存入的時間越長,贖回時候的利息會越多,這個算是國債的靈活性。

今年4月國債開始改革,進行試點隨時隨買,4月1日到30日都可以隨時購買不限額,分成6期電子式國債發售,三年期利率4%,五年期利率4.27%,由於往年投資者都比較熱寵於購買國債,每當國債發售的時候都會發生銀行門口大排長龍的景象,往年限量發售日期只有10日,一般前幾日就已經售罄了,所以今年改革讓有興趣的投資者都可以買到國債。

國債被稱為金邊債券,代表國家的信譽,也是國債償還本息的保證,國債的安全性是市面上獨樹一幟的,收益率方面在市場平均的中上水平中,所以說國債是值得購買的,加上國債從未發生過賠付的情況,可以放心購買。


財經樂少



國債是指財政部代理國家發行的用以募集資金的借款憑證,國家作為債務人,而購買國債的個人或機構投資者則屬於債權人。在銀行購買國債,承銷銀行只是一個代理銷售平臺,並不負責資金的管理和運作,僅僅屬於銀行代理業務之一。所以,在銀行購買的國債,萬一賠了銀行是不會賠償的。

只有存款才是銀行償付的對象。2015年頒佈實施的存款保險條例明確規定,各家商業銀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必須對吸收的存款繳納存款保險基金,為其投保,且最高償付額為同一個人在同一家銀行50萬,含本金和利息。這是銀行所有的金融產品中,唯一受到保護的。而且這裡的存款,是特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且必須是一般性存款,包括單位和個人存款,本幣和外幣存款。其他非存款類產品,包括理財產品,國債,基金,貴金屬等理財類產品均不屬於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範圍,即銀行只履行代客理財義務,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國債有虧損風險嗎?要知道答案,我們有必要先了解國債類型。目前我國國債主要有兩大類,記賬式國債和儲蓄國債。通俗的說,記賬式國債以電腦記賬,沒有紙質憑證,是藉助證券賬戶從證券交易市場買入和賣出。這類債券確實存在虧損風險,因為它是隨時交易,就像股票一樣,如果高買低賣,再加扣除應得利息和支付交易佣金後,很可能會虧損。但如果持有到期,是會按照票面利率給付利息的,不會虧損。



而儲蓄國債又分為憑證式和電子式國債兩種。憑證式國債顧名思義有紙質憑證,客戶可用現金直接在櫃檯購買,銀行收款後即開具憑證式國債收款憑證,作為客戶持有和支取憑證。而電子式儲蓄國債卻沒有紙質憑證,用銀行卡購買,它存在於銀行卡債券託管子賬戶中,兌付時用銀行卡支取。但這兩種國債不是以二級市場實時交易價格為準,而是採用票面固定利率制以及靠檔計算利息規則計算實際收益,所以幾乎不會有虧損本金的風險。但儲蓄國債一般持有未滿6月不計利息,這時如果提前支取就會額外支付手續費0.1%。下面我們以實例測算,假如購買10萬3年期憑證式國債,票面利率4%,持有一年支取,實際靠檔利率為2.74%,應得利息為:

100000*2.74%=2740

支付手續費:100000*0.1%=100

最後實得利息為:2740-100=2640

這樣是不會虧損的。

如果是電子式國債,那計算利息規則又有所不同。電子式國債持有一年的,按票面利率計算利息,但需要扣除180天利息:

100000*4%/2=2000

手續費:100000*0.1%=100

實得利息:2000-100=1900

也不會虧損。

通過測算,我們知道只要儲蓄國債持有超過6月以上,即使提前支取也不會虧損。

至於到期違約風險,簡直就是多慮了。目前我國經濟經過近40年的高速發展,已經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安定而團結,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到期保證本息的全額兌付完全沒有任何壓力,足可以放心購入,大膽持有。3年期利率4%,5年期利率4.27%可以超過很多定期存款利率,國債是一個不錯的長期投資選項,特別是對於保守型投資者而言。


龍門山財經


國債是不會賠本的,大家可以放心購買,國債是目前信用等級最高的資產,到期之後一定會被還本付息,不需要擔心安全方面的問題。

在銀行買的國債,到底是什麼呢?

國債是國家發行的債券,國家承諾到期之後一定會還本付息,那為什麼又和銀行有關係呢?這是因為銀行是一個銷售的渠道,國家發行了大量的國債,總是需要有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銷售出去啊,所以大家可以在銀行購買到國家發行的國債。

國債安全等級最高,是最優質的資產

承諾還本付息的是國家,只要國家不倒閉,那麼就一定會給你本金和利息,當然實際的情況是,國家一直會存在,也會根據債券發行的規定進行執行,排除極端特殊情況發生都可能性基本上為0。

國債比銀行存款的安全性還高,銀行存款以銀行信用為基礎,銀行的信用並沒有國家高,所以對應下來,存款必然沒有國債的安全性高。

會發生賠本嗎?

國債是不會賠本的,因為國家會正常運行,假如一個國家無法正常運行,那麼肯定會賠本,在那個時候,其他的任何資產都有可能賠本,國債這樣最安全的資產都不保本保息了,其他資產的日子不可能好。

小提示

從安全性的角度來看,國債是居於首位的,其次是銀行存款類,再其次就是貨幣基金,接下來就是其他基金,債券,股票等理財產品。所以購買國債是根本不需要擔心的。


財道


國債和銀行是代理關係。到期兌付由財政負責,到期由財政將兌付本息撥付給兌付銀行。如銀行發生不能履行兌付職責的會由人行代替履行兌付或由人行指定的其它機構。


乾貨十


國債倒閉除非沒有中國了......


農民工弟兄


你購買國債賠了?我看了半天看不懂,什麼叫賠了?你賠的意思是指本金收不回來了,還是因市場利率比債券利率高你認為這是賠了?第一種情況按目前邏輯正常發展,這是不可能的,如果發生了,那也不存在討論問題的客觀條件,因為整個國家破產或顛倒,那就沒有必要討論銀行賠不賠,因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第二種情況是購買國債正常存在的風險,這是你購買國債唯一風險,你必須考慮清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