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頭三年,若父母能做到這4點,以後孩子帶起來會很省心

寶寶出生後的頭三年,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期,可以說3歲前家長帶孩子的態度決定了3歲後孩子的樣子。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曾經在著作裡表示,人類認識論的最初的意識認知,建立於嬰幼兒時期,尤其是在三歲之前的階段裡。並提出,孩子的心理構成,性格發展也會在這個階段完成初步定型。因此,零歲到三歲之間。

寶寶出生後頭三年,若父母能做到這4點,以後孩子帶起來會很省心

寶寶出生後頭三年的重要性

性格方面: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0-3歲分為兩個發展階段,0~1.5歲是孩子形成“信任”和“不信任”的時期,如果孩子哭鬧時家長沒有及時出現,那麼孩子就會產生“不信任”的感覺,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安全感”。

1.5~3歲時,寶寶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行為習慣,比如孩子能否獨立吃飯、獨立上廁所、有沒有“規矩”等。


寶寶出生後頭三年,若父母能做到這4點,以後孩子帶起來會很省心

閱讀方面:

同時,寶寶在1歲半到2歲左右會進入“閱讀敏感期”,突然對閱讀產生極大的興趣,如果家長能趁此機會合理引導孩子,很容易就能幫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寶寶出生後頭三年,若父母能做到這4點,以後孩子帶起來會很省心

那麼在寶寶出生後的頭三年,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給孩子安全感

0~1.5歲是媽媽幫寶寶建立安全感的最佳時期,這個階段寶寶剛剛開始接觸這個全新的世界,媽媽的懷抱和家長對寶寶需求的及時回應,能給寶寶帶來極大的安全感。

在寶寶出生後的6~8周媽媽最好能經常抱寶寶,在今後的生活中家長要及時回應寶寶餵奶、換尿片等需求,經常陪寶寶為寶寶帶來情緒上的關懷。最好可以給寶寶做撫觸,通過身體接觸來安撫寶寶的情緒。

寶寶出生後頭三年,若父母能做到這4點,以後孩子帶起來會很省心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寶寶對父母更信任、更有安全感,因此在3歲後,不管是寶媽上班還是寶寶上幼兒園時,出現分離焦慮的可能都會少很多,家長會更省心一些。

寶寶出生後頭三年,若父母能做到這4點,以後孩子帶起來會很省心

2、滿足孩子的秩序感

孩子在1歲到2歲半左右,會出現一個“秩序敏感期”,這個階段孩子對周圍世界的秩序十分敏感而且很堅持。比如去超市一定要走規定的路線,去指定的一家超市、物品的擺放位置不可以調換等,一旦寶寶認為的秩序發生了變化,寶寶就哭鬧不止。

這個時期,孩子會從事物的一定秩序中尋找安全感,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最好能儘量滿足寶寶的這種秩序需求。這樣更有助於寶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寶寶出生後頭三年,若父母能做到這4點,以後孩子帶起來會很省心


3、給孩子一定的自由

孩子從1歲左右就會逐漸開始進入“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和“腿的敏感期”,出現一些吃手、啃東西、扔東西、光腳亂跑等小毛病。其實,這都是寶寶在相應階段時在通過自己的身體感知周圍環境。

同時,通過“口”、“手”和“腳”與事物的接觸,寶寶也能獲得對大腦發育的刺激、完成對周圍環境的探索。因此,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家長最好能給孩子相應的自由,如果一味剋制孩子的天性,可能會將“敏感期”延長,導致寶寶3歲後喜歡咬筆、方向感不好、沒有安全感等問題。


寶寶出生後頭三年,若父母能做到這4點,以後孩子帶起來會很省心

4、陪孩子親子閱讀

當寶寶進入“閱讀敏感期”之後,家長就要重視親子閱讀了,這樣寶寶在敏感期時就能養成閱讀的習慣,等到有了識字能力後就能獨立閱讀,不然以後想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可難了。

3歲前的親子閱讀主要以繪本為主,最好不要以識字為目的,可以多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入園小故事類,以寶寶的喜好為主培養寶寶閱讀的習慣,當孩子喜歡上閱讀自然就會識字的。

把握孩子人格培養關鍵期

孩子的品格影響著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著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孩子是否寬容和慷慨?是否學會理解和同情?是否懂得珍惜和感恩?都會在家庭、學校和周圍環境中慢慢形成。好品格決定好未來,高情商更勝高智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是在於父母如何引導!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多數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很多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

父母再忙我們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3-6歲的孩子很有幫助。

寶寶出生後頭三年,若父母能做到這4點,以後孩子帶起來會很省心

寶寶出生後頭三年,若父母能做到這4點,以後孩子帶起來會很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