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端型的產業鏈被越南、泰國和東南亞小國搶去了不少份額,我們該如何正視?

一立言


生產鏈總是從高往低轉移的,我們不要去當美國人,明明收入很高了還天天去叫什麼“製造業迴流”,富士康聽信了美國人的話,跑到美國建廠,到現在工人都找不齊。

越南人其實並不想做什麼低端工作。


你知道越南人怎麼看的麼?我給你看一下:


翻譯:在和美國的貿易戰中,越南可能成為中國的傾銷地

隨著中國價值鏈的崛起,舊的低質量的技術和機械及其生產的產品會流向何方?


今天早些的時候,一家大型中國瓷磚製造公司的高管來到胡志明市和我們會面,並提議將整個工廠從中國佛山搬到越南。

該公司的計劃是在越南生產商品並出口到美國,以避免特朗普總統對其徵收關稅。

但是在花了半天時間來計算,比較美國對其產品的關稅以及在越南生產成本後,這位高管改變了主意。

他表示關稅僅為10-15%,而工廠遷往越南則會使得成本增加25-30%,與佛山想必,胡志明市以及周邊省份的租金相當高,而考慮到生產力後,勞動力成本更高,材料和物流成本也過高。

此外,該公司在佛山經營九條生產線,只能一個接著一個運到越南,這將增加成本。


第二天,該高管最終決定回去,該公司不會投資越南,而是專注於消減在中國的成本。

這也是我不相信許多中國企業希望在越南投資,以避免與美國的貿易戰中產品問題的根本願意之一。

但是故事並沒有結束。

我上個月去了中國,參觀了廣東的建築材料製造商,我對看到的東西感到震驚:他們都採用了最新的技術。

在佛山的瓷磚製造工廠,基於機器人和AI的設備已經不再罕見,幾年前,與之新城鮮明對比的是,工人在灰塵中工作。

中國的技術和知識產權都發生了變化,中國企業正在國際壓力下徹底改變,包括來自於美國,因為西方希望中國及其企業通過符合技術標準來在全球遊戲中發揮作用。

這讓我覺得吃驚:由於特朗普貿易戰的影響,許多中國企業正在加快更換和淘汰舊技術的步伐。


對於製造業來說,升級和淘汰舊技術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中國多年來一直這麼做,但是現在,改革和生存之間陷入困境,商人們已經發動一波改革,因此對於世界工廠來說,淘汰舊技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

走出他們的工廠,我想到一個問題:隨著中國在價值鏈中崛起,他們舊的低質量技術和機械以及生產的產品在哪裡呢?

這讓我想到一個現象。在過去兩年裡,胡志明市及其周邊省份如平陽,同奈,龍安和巴里--頭頓的工業園區的土地租金大幅度上漲,中國內地企業需求量很大,他們願意為工業園的好位置支付很高的價格,當然,機器和設備,甚至人力資源都來自於他們的國家。

廣東一家大型建築材料哦製造商的老闆最近告訴我,越南是繼美國之後的中國第二大建築材料市場,我很驚訝像越南的小市場佔了我們鄰國出口的很大一部分。

我很好奇,近20年前,中國禁止摩托車,其廉價生產線遷至越南,這又發生了嗎?


這個作者是越南的一個商人,所敘述的觀點為他個人經歷。

我想通過這個已經說明了,越南人其實並不想從事低技術的行業,只不過迫於現實,他們不得不從事低技術的工作。


李建秋的世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沿海地區進行了產業升級,但是中國中西部卻錯過了歷史機遇,沒有積極去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反而為了稅收,也稀裡糊塗跟隨沿海的節奏,大幅提高土地成本,提高投資成本,積極發展房地產,導致產業沒有往中西部轉移,基本上去了東南亞,尤其是越南,還有一些去了非洲比如埃塞俄比亞,這是10年來成為最大的敗筆,中小板產業空心化。

本來中國疆域廣,完全可以形成沿海和中西部梯度發展,把勞動密集型產業也留住沿海先進行產業升級,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 大力搞創新搞研發,中西部繼續把勞動密集型產業控制住,當然老百姓工資還是要提高 但是地價啊,低價,房地產啊,還有其他一些成本要素,完全可以降低,甚至減稅,在保持收入穩步增長的同時,留著龐大的產業。現在肥了越南,這是痛心疾首。


Ric芮克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今天中國的所謂中低端型的產業鏈來自哪兒?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逐漸升級的亞洲四小龍國家地區的中低端產業開始不斷向具有勞動力優勢的中國轉移。在當時看來,中國幾乎無限大的人口紅利和吃苦耐勞的勞動精神和勞動者素質,都成了國際投資者趨之若鶩的選擇。所以用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中國就幾乎完全承接了來自於亞洲四小龍國家和地區的整個中低端型產業。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勞動者的工資也在不斷上升,中國人的環境保護意識也在不斷提升,各種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健全,這就造成很多中低端型產業在中國已經喪失了勞動力成本優勢,很多也不再符合中國的環保法規。

不過,越南、柬埔寨為代表的東南亞新興經濟體就像二十年前的中國一樣,有著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對環保要求不高,所以很多對勞動力價格敏感的中低端型產業開始向這些國家轉移,正如三十年前從亞洲四小龍向中國轉移一樣。這樣一種產業的轉移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無可厚非。今天的中國就像當年的亞洲四小龍,當年的日本一樣,已經開始了自己的產業升級轉型,中低端的產業將逐漸被高端產業所取代,這同樣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對此,我們應該有一顆平常心。


照理說事


最簡單的說,產業轉移一般二十年左右一輪迴。

40年代,米國產業向日本轉移;60年日本向四小龍轉移;而咱大中華抓住了80年代這一波,沿海村村冒火,戶戶點菸;2000年左右,群雄為了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逐鹿上廣深,中西部地區有的抓住了機遇,有的沒有;又是一個20年,那麼那些低端產業何去何從?

其實,在我看來,往東南亞轉移只是一條脈落(這是海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另一條絕對是喀什為起點,穿越阿拉山口或崑崙山至荷蘭鹿特丹港的延途80多個佈局的工業園區!

問題1如何看侍產業轉移?我曾加盟過一家重慶小面加盟店,他的做法就是控制核心的調味品,如果產業轉移中,掌握住核心,無論實體店怎麼野莽生長,基本只有掙點血汗錢!

問題2為什麼會有產業轉移?不講什麼勞動成本問題,拿我們老百姓自已培養的孩子來講,20年前能進工廠做車間工人是一件很有範的事,如今,這批孩子精通琴棋書畫和編程,你讓他們去工廠砸鐵?一句話:人才不斷優化倒逼產業優化了。

問題3怎麼保證國家利益。國家發改委早有佈局,供給側改革對產業已進行梳理!一句話:做好心機狗,裝好大善人!自己吃飽喝足,給其他東南亞小兄弟一塊蛋糕嚐嚐!

問題4產業轉移會不會危害中國經濟。我想說,想多了!一個窮小子從搬磚開始,終於成了承包商,你不能要求他一邊搬磚一邊去攬業務吧!加上中國3000萬的本科大學生,每年培養100萬工程師喪心病狂的造人狂魔,良好的基礎設施,穩定的政局,優質企業想來,咱還得考察下呢!


王憐花兒


產業轉移本來是正常現象,問題是是否到了該轉移的時候?為什麼轉移?難道真的全是人工成本低嗎?不要以為中國工人每月能掙好多錢似的。中國的產業轉移有這幾波,一波是日本撤走工廠,二波是韓國撤走工廠,三波是美國撤走工廠,這幾波撤走工廠的原因並不只是東南亞國家的人工成本低。當然人工成本低是一個因素,但交通不便也不利於建廠。可我們幫助人家修路,交通便利了,加上人工成本低,再加上其他因素,才大量撤走了工廠。可我們卻有大量的勞動力需要安排,怎麼安排?不要被啥子用工荒矇住了眼睛,中國有大量的勞動力需要安排。企業轉型升級沒錯,但把大量勞動密集型給轉沒得了,農民工怎樣解決?難道又給他們劃塊地叫他們回去種莊稼?這樣的話,好不容易恢復起來的生態又要遭受一次嚴重的破壞。


何貴容


中國有這麼多的人口 高端製造業的量是有限的 為了能充分就業 讓大多數老百姓有工作 我們必須保留相當部分的低端製造業 這除了是一個產業問題 也是一個社會問題 政府在這個事情上不能光聽專家的 必須要調研 中國很多城市還不富裕 沒有了低端製造業 貧富差距會拉大 第一 我們不能讓高端產業空心化 第二 我們要加大第三產業的發展力度 第三 適度控制房價 讓服務業的人能生存 同時又保持房地產的活力(有難度 有挑戰)第四 繼續保持產業升級 創造高職位的崗位 第五 加大人口建設 降低老齡化 優化養老結構 減少政府負擔 解放政府 從而讓政府在更關鍵的地方(比如軍事 外交 地緣等)更加有所作為 第六 加上教育投入 提高國民素質 第七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給工業和人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 第八 加強法制建設 創造公平公正的環境

綜上所述 我們的現在時刻以及將來相當長的一段時刻 都需要大量的低端製造業


錢錢156106372


這個無法解決,東南亞一些後發展國家有地價和勞動力便宜的優勢。可見的將來低端製造業和加工業向東南亞甚至非洲轉移將越來越嚴重。其根源在於過往發展重短期利益而忽視品牌建沒,我們可以看日常用品市場上幾乎所有的國際著名品牌都沒有位置。而品牌產品往往得到較高的利潤,間接提升了它應對生產成本上升的空間。

那麼我國工業將何去何從?

重工業和科技產業是出路,但這些工業基礎較發達國家有明顯的差距,而現有的教育體系能出人才的機率微乎其微。指望在技術領域上超越發達國家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用高薪高待遇的辦法挖人。專挖有一定成果的人,並在國家層面上為挖到的人提供保護。那麼應該可以追近發達國家的產品。而由於對手先行投入了研發費用,到時候必然處於價格劣勢。這樣一來我們的產品就有競爭力了。


鹽坪冰舞


我國產業升級,必然會丟失,淘汰一些低端汙染企業,才能騰出發展空間來更新換代。發展中高端產業,才是上策。


A級評論家


房價高,很多地方的房價與一線工人月工資不協調,房價隱性倒逼製造業給工人漲薪、漲五險一金。建議製造業遷往房價合理四至六線城市。這幾個月學習頭條新聞,發現川渝一小時經濟圈內的廣安投資搞製造業很好,廣安南站坐火車去重慶約一小時,該地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故鄉,市中心廣安區的城區基礎建設搞得非常好,房價調控得也很好,頭條新聞上寫的均價約五千二百元,在這樣的地級市裡工人買得起房,養得起二孩。另外廣安市鄰水縣的交通要道袁市鎮,房價約一千三百元每平方米,雙證齊,也很適合投資!此處距鄰水縣城約二十分鐘車程,鄰墊高速從旁邊穿過,兩河出口下高速到袁市鎮約十分鐘車程。


愛國情懷79


中國不可能永遠賺這些小錢是吧,出口8億件襯衫換一架A380,這樣的日子談得上過得很滋潤嗎?工廠裡那些工人們可能也不這麼想吧。

中低端產業向東南亞重新出發,這是一個不算新的狀態,其實十年前就有這樣的說法,當然喊了十多年後仍然是中國擁有最為完整的生產性部門和最為完整的產業鏈。但是這幾年隨著中國自己產業鏈升級,似乎由此引發了新的擔憂。不過私以為這並不是有必要的擔憂。

因為首先,中國產業升級仍然圍繞著製造業進行,製造業在走向中高端,而不是沒有中高端製造業支撐的“去工業化”。

其次,中國的產業鏈仍然是最完整的,成本也最為可控。即便是美國方面的聽證會上,許多國際企業巨頭都表示離開了中國,成本將上漲。中國的成本優勢其實有一段時間裡已不在於人力,而是相關製造業體系和基礎設施、社會秩序等諸多方面相互配合形成了優勢,絕非單一的勞動力成本這一要素就能取得中國現在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生產核心地位。

再次,東南亞各國成為產業轉移的重點方向沒錯,但是不可控的因素仍然很多,包括國家能力、基礎設施等等諸多要素上,東南亞各國仍然有著不確定性。80年代有亞洲四小虎(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的說法,而如今四小虎都陷入了停滯,甚至出現了嚴重的早期去工業化現象。這就說明東南亞的幾個國家裡,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而越南,革新開放30年了鞋子的國產化率也僅僅有30%,這也說明越南事實上只有產業沒有產業鏈。

所以,其實沒什麼特別值得擔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