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松花江墜龍是怎麼回事?真的從天下墜下龍了嗎?

不音歷史


我們常說“望子成龍”,因此“龍”在我們心目中是一種神聖的吉祥動物,而龍到底是否存在,也是眾說紛紜撲朔迷離。但是在上世紀40年代,出現過營口墜龍事件,10年後松花江再次出現墜龍事件,當時有人去觀望了松花江墜龍現場,發現真實可信。

墜龍事件

據村民回憶:1944年8月,父親領著我和漁民叢來順,謝八等駕船出江打魚,我們一同出江的還有4條船,10多人。出江打魚,我們一般少則三五天,多則十天半月。這天早晨,我們行進到牡丹江南岸,突然看到陳家圍子村後頭圍觀著許多人。出於好奇,我們把船靠了岸,一打聽,才有人說:“黑龍江裡的黑龍落到沙灘上了。”於是我們興奮地跑過去看。


只見一條巨大的黑色動物臥在沙灘上,它太大了陳家圍子的村民用柳條在他身上搭了個棚兒,棚子大約有20來米,而龍約有10多米長。頭頸比身子細,頭跟牛犢的頭差不多,略呈方形,上寬下窄。在前額上長了一個象牛角樣的扁鏟狀的角,短且直,根部約10公分粗。臉部跟畫面上畫的差不多,有七八根長鬚,又粗又硬,還抖動著,嘴形特象鯰魚嘴,扁且寬,約有30公分寬,閉著口,因此看不到牙和舌頭。它的眼睛也閉著,眼角圍滿了蒼蠅,眼皮一動,那蒼蠅就“嗡”地一聲飛走了,可是一下子那蒼蠅又飛回來。


它有4只腳,但是看不到有幾個爪趾,因為爪趾插入了沙灘裡了。它的腿比小夥子的胳膊要粗,整個身子是前半部分粗,趴在那裡看上去有大人腰那麼高。腰粗約1米。後腿以後比前身細,但很長,有8米多,整個形象跟巨大蜥蜴差不多。通身是鱗,脊背上是鐵青色,肚皮和腳上為粉白色,看上去比脊背上的要鮮嫩。

它身上的腥味很大,幾百米外就能聞到,身體臥著的地方已經臥出一條長溝。 看了足足一個多時辰,我們還是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大家在船上議論著,大多認為是黑龍江裡的黑龍,大家連魚也沒打好。當天下午下起了大雨,整整下了一夜,時緩時急,第二天早上轉為了毛毛雨。



我們5只船又直奔陳家圍子村去,到那裡一看,龍不見了,曾經趴臥龍的地方只剩一條深溝。沙子裡還留下有一股濃濃的腥味。據當地人說,龍是半夜走的,去了哪兒,誰也不知道,因為下著暴雨的夜晚,不可能有人守候它。

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龍吧。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小時候聽家裡的老人講過龍的傳說,早些年也親身經歷過一次墜龍事件,對於龍,個人相信是真的,如果去翻看史書,可以發現幾千年來,記載的龍事件很多,不下百次。但直到今天,龍都非常隱秘,為何如此不得而知

松花江墜龍,發生在1944年,一個叫陳家圍子的村邊沙灘上。當時目擊者有三百多,那條龍半夜來,第二天半夜走

據發現者說,這條“水蟲”大約是半夜來的,臥在沙灘上,第二天早上才被早起的人們發現,它渾身黑色,覆有鱗片,整體看來有些像馬脖子。消息傳出後,附近村民蜂擁而來,聚集了有三百多人。陳家子孫還給“水蟲”搭了遮陽棚,組織村民給它身上澆水,本來不動的“水蟲”,等水澆上後,身上鱗片會張開……


大傢伙了兒看了大約兩個鐘頭,隨即散去,雖然嘴巴上叫“水蟲”,但心裡都認為它是龍,是一條來自黑龍江的龍,自然不敢太冒犯

當天下午,天上下了大雨,越下越大,到了傍晚時變成了暴雨,暴雨一直下了一夜。第二天村民再趕到沙灘時,“水蟲”不見了,只留下水溝以及弄弄的魚腥味。它到底是怎麼走的,誰都不知道,有人猜是飛了,也有人猜是遊走了……

類似這樣的見龍事件很多

離松花江墜龍最近的是1934年的營口墜龍,那一次的墜龍有人目睹是從天而降,還砸翻了幾條漁船;再遠一些的,那就要看史書了,比如晉書記載,345年四月,有黑白兩龍出現在龍山,燕王慕容皝率領群臣祭祀,距離兩龍有200多米;據記載,在遙遠的夏商時期,還有某劉姓家族,專職飼養龍……

最近的見龍事件,帶視頻影像的有兩處,一個是2007年的高郵龍吸水時,天空有游龍經過;另一個是2014年間的青海湖龍吸水,天空也有空經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在網上查找相關視頻……

至於開頭提到的自身經歷龍事件,大約發生在上世界90年代,地點在江蘇東海,應該是黃川附近。記得某天大人們都在傳某地有龍,快去看,我當時年齡小,十多歲還在上小學,離的又遠,就沒過去。後來聽說,不是龍,是一個水坑……

人聽為虛,眼見為實,只恨當年太小……


靈石蘊珠寶


1934年的松花江墜龍事件百分之九十是假的,說個眾人深信不疑的,就是廣為人知的營口墜龍案的另一面。

蛇大為蟒,蟒大成蛟,蛟大成龍。

營口的那條墜龍本是黑龍江的一條小黑蟒,1934年溥儀北逃投靠日軍成為了傀儡,溥儀身上的龍氣便一點點散發掉,在機緣巧合下這條小黑蟒撞大運,偷天果,跨越了正常的修為短短數月便一躍成蛟。

最終在渡劫時因為沒有多年的修為基礎,本應受七七四十九道累劫便可化蛟成龍,可惜在第四十六道雷劫時因根基不穩眉心正中一道天雷,頓時間從天而降,落入遼寧營口的一出池塘裡奄奄一息。

營口墜龍案

好了,言歸正傳,以上都是我杜撰的,下面說正文。 1937年七月,在營口發現一條垂死的活龍,當地百姓紛紛去圍觀,龍在中國本是祥物,所以人們自發搭建涼棚給祂遮陰,附近的僧侶也皆前去為祂唸經祈福。很多見過人的都說這條路和畫上的龍如出一轍。沒幾日,天降大雨,這條龍不翼而飛。

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爾雅翼》

1934年8月,天氣依然炎熱,但在入海口鴨舌島附近的蘆葦叢中腥臭熏天,為何腥臭熏天?因為這裡躺了一具與傳說中龍外貌一致腐爛的屍體,也是鹿角,魚鱗。當地人僅僅鱗片便裝了兩大筐。

當時偽滿洲國的營口第六警察署把已經腐爛的只下骨頭的龍運往西海關碼頭附近的空地上供人參觀,當時的《盛京時報》還派人前去採訪,頓時營口墜龍事件轟動中外。


龍降釀災;7月28日一條龍在營口的天空下降,弄翻三隻小船,卷壞工廠房子,導致9人死亡,掀翻火車。——《盛京時報》

各地前去觀摩著絡繹不絕,附近熙熙攘攘,後來這條龍的骨架被保存在營口師範學校做為標本。

走近科學的解釋

《走進科學》曾做了一檔欄目就是專講“營口墜龍”事件的,不過給出的解釋是“鯨魚骨”!不過好像並不是營口的那條龍骨!


仔細琢磨一下,其實這條龍是真的假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條龍在暗示著溥儀本是一條廢龍,如今逆天而行,必定“墜死”腐爛後腥臭不堪,倒也對應了溥儀因投倭建立偽滿洲國遺臭萬年!


明月清風閣


松花江墜龍只是一個以訛傳訛的說法,發生時間在1944年,在1934年還發生過營口墜龍事件,可以說在1930至1940年代,發生兩次墜龍。我們知道龍是個神話傳說,真實是不存在的,這也決定了那個年代目擊到的所謂龍,應該不是龍,只是人們發現了一個看似是龍的生物。

松花江墜龍和營口墜龍應該是有這回事,因為在幾年前東北新聞網、央視都有過類似的追蹤報道,試圖還原真相。筆者認為墜龍事件中人們看到的不是龍,而是一種海洋生物,2005年央視的探索發現也做個這個專題,解釋了墜龍所描述的生物應該是須鯨,並非其他生物。

鬚鯨擱淺之後在海灘上腐爛,人們由於沒有見過這個物種,就認為是龍,其骨骼也確實有點像。在1930至1940年代,人們的認知侷限性很大,完全沒有見過鬚鯨這樣的生物,很容易造成墜龍事件的發生。松花江、黑龍江最終流入薩哈林島附近的鄂霍茨克海,還有日本海,在水系上是相通的,東北由於沒有出海口,人們對海洋生物的瞭解並不多。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一些描述中提到了“龍捲壞一些房子”的說法,這可能是龍捲風,在我們國家龍捲風是不常見的,但確實也存在,還有龍吸水的造型也非常像龍,龍吸水也因此得名。

因此,不論是墜龍,還有龍吸水,都是造型像龍或者與龍外形類似的事件,由於從來沒有見過龍,只要有類似龍的事物,就很容易往龍的方向上帶。


太空伊卡洛斯


自古以來,華夏民族就以“龍的傳人”自居,而在中國的十二生肖之中,“龍”是唯一一個不存在於現實世界的動物,直到現在,也很少有人能夠講清楚世界上究竟有沒有“龍”這種生物。而在1944年8月,松花江附近的漁民卻目睹了“墜龍”景象的發生,那麼這到底是確有其事還是漁民們以訛傳訛的結果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944年,東北地區還處於日寇殘酷的統治之下,漁民們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早出晚歸,以打魚勉強餬口。8月,從牡丹江沿岸開出了5條漁船,原來當地漁民任佰金等人準備出家打漁,按照傳統慣例,這次出發少說也有十多天的時間,路途上也是非常無聊的,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了不尋常的事物。

一天早晨,10多位漁民駕船來到牡丹江南岸準備停船歇息,這裡是一個名叫陳家圍子的村落,他們落帆的時候忽然看到江邊聚集了很多看熱鬧的村民。於是幾位漁民停好船隻之後迅速靠攏過去,這才發現有一條巨大的黑色生物匍匐在沙灘之上。從外表上來看,這條類似於龍的生物大約有10米長,並且在這個生物的額頭上有一個酷似於鹿角一樣的扁平長角。為了防止這條“龍”被旱死,漁民們自發為它搭建了涼棚,減緩它周圍水汽的散發速度。

但是讓漁民們始料未及的是,當天下午就下了一場瓢潑大雨,並且這場大雨下了整整一夜。到了第二天,漁民們來到原地,卻發現那條“龍”已經神秘消失了。後來,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最後被相關書籍所收錄,就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版本。但是如果仔細回想的話,我們就會發現,這件事發生的十分蹊蹺,很有可能是當時的漁民們以訛傳訛的結果。

因為要知道,當時的漁民知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擱淺在當地的奇怪水生生物很有可能是某種漁民們不認識的動物,後來因為天氣降下暴雨,松花江的潮水上漲,這才讓這條水生生物重回水中。但是它卻不一定是龍,因為當時並沒有留下任何證據能夠證明龍的存在,因此總體來說,這件事情被當時的漁民們以及後來故事的講述者人為的誇張了。儘管如此,龍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象徵,既然能夠成為古人所崇拜的對象,那麼它一定會在歷史上留下蛛絲馬跡。等到我們能夠找到切實的證據,也許“龍”是否存在就不再是一個值得爭議的問題了。


眼史


據傳1944年,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的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南岸,發生了一起墜龍事件,目擊者描述龍的長相:它有10多米長,頭頸比身子細,頭像牛犢子腦袋那麼大,略呈方形,上寬下窄,頭上沒有杈角,只是在前額上長了一個扁鏟形狀的角,像牛角,短且直,根部粗約10釐米。

一、松花江墜龍經過

這是一隻受傷從天上墜下的“龍”形生物,當時的300多名目擊者,對於這條黑龍的反應各有不同,有想吃肉的,有好奇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的。

但任其躺在這兒也不是事兒,在陳家圍陳慶的提醒下,村民們決定先給這條受傷的“龍”澆點水,於是,大家便回家拿著臉盆、水桶出來,從江裡打水潑在龍身上。

由於天色漸暗,又開始下起了大雨,村民們便決定先回家,第二天再來看看龍。

結果,第二天再來到昨晚發現龍的地方時,這兒只有一個龍躺過的大坑,至於黑龍,早就不見了身影。

村民們相信,是這場大雨救了這條黑龍江裡的黑龍。

這件事還被刊載在1989年12月發行的《中外書摘》第3卷第4期,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我所看到的黑龍》。

以上,便是松花江墜龍事件的經過。

二、松花江墜龍事件的四點看法

那麼,松花江墜落的生物,真是在中國神話中非常活躍的神獸龍嗎?

對此,我提出四點自己的看法:

1、這是一種從未被科學家記錄的生物;

2、由於時間間隔太久,回憶者在細節部分,記憶有所偏差,從而將一隻蛇類或魚類生物,誤以為是龍;

3、龍是真實存在的生物,只是由於人類對自然的開發,使得這種生物成為了瀕危物種,松花江墜落的龍便是其中之一;

4、墜龍事件,只是人們口口相傳的一個故事,信的人多了,便將其當成了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三、龍真的存在嗎

“龍”的傳說,由來已久,關於最早的龍圖騰崇拜,可以追尋到黃帝時期。

其實,越是瞭解關於龍的發展史,我心中越發肯定一件事:我們神話描述中的神龍,並不存在。

聞一多先生也曾在《伏羲考》中說:“龍這種圖騰,是隻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是蛇圖騰兼併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果。”

這種龍是一種虛構生物的結論,最直接的驗證方法便是通過考古發現和文獻資料進行對比,比如被考古學家們譽為中國第一龍的紅山玉龍:

紅山玉龍:

從這些華夏文明早期的“龍”玉器來看,有豬形、有蛇形、有鱷魚樣式,這種種都說明一個問題:龍是沒有固定形狀的,它是由多種動物的特徵混合而成。

我們現在認識的龍,有所謂的“龍有九似”的說法,這便是因為它是由古人採取多種動物的外觀,進行再加工,組合而成的神話生物。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1】魏國棟《考證大慶“掉龍”傳說 》


腦洞趣味歷史


龍是東亞地區久已流傳的一種神奇的動物,龍的形狀就像一條長長的大蟲,全身長滿鱗片,會騰空而起,在空中飛舞。

龍代表著祥瑞,富貴和吉祥,關於龍的詞語多是褒義詞。但是從古至今,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龍是什麼樣子,所有的龍都只存在於傳說中。

因此就有人懷疑了,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龍?1944年,在中國黑龍江的松花江地區,有人發現了從空中墜落的龍,這就是著名的松花江墜龍事件。這到底是真是假?我們還是要把整個事件再捋一捋。

那是在1944年8月,地點是黑龍江松花江南岸,人物是一些打魚的漁民。天氣不好,電閃雷鳴,有人看到一個動物在空中翻滾之後,落到了沙灘上。這個動物像極了傳說中的龍,身長超過10米,前額有角,嘴形扁且寬,全身有鱗片。

村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動物,因此都被嚇到了,紛紛招呼大家一起往沙灘上趕。有些膽大的,則不斷往這個動物身上澆水,還有僧侶趕過來為它做法事。但是一天後,暴雨消失了,這個東西也不見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見過它。

不僅是在松花江南岸,有人在營口也曾經見過同樣的事情發生,難道真的是神龍降世嗎?這件事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呢?應該說,天上掉下個類似於龍的動物這件事本身是可信的,因為目擊者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成百個。

後來據說還有人把這件事寫進了書裡。但是你要說掉下來的就是龍,那肯定是不對的。這應該是當時我們未知的某種大型野生動物因為受到暴風雨的影響而擱淺到沙灘上,最後當暴風雨結束之後,這種動物順著沙灘又重新回到海里。

只是當時的人們知識淺薄,對於野生動物知之甚少,又出於對龍的崇拜,才會覺得天上掉下來的肯定是龍。

現在可以很確切的告訴大家,龍這種動物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人們對龍的崇拜,源起於圖騰崇拜。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很膚淺,不能解釋大自然的一些現象,對自然界充滿了恐懼。

因此人類會去崇拜那些超自然的力量,例如龍圖騰。龍圖騰最早來源於上古的時代,據說是我們的華夏始祖曾經親眼看到了一隻龍首怪獸,於是自詡為龍的傳人,龍的神話由此演變而來。後來經過反覆的改良,龍的形象逐漸在人們的腦海中落地生根,並且衍化出大量與龍有關的傳說、故事。

但其實龍確實是不存在的,儘管多年來世界各地頻頻傳出許多關於發現龍的事件,但是事後都無法得到證明。更有些被別有用心的人當作騙人的工具,用來騙財騙色。有道是傳言一百,假亦成真,在這個科學昌明的時代,我們更應該理性的來看待這些傳說。龍文化代表著中國文化的精華,當然這裡面有精華,也有糟粕,所謂的真龍天子天命欽定就是糟粕,應予以拋棄。


小小嬴政


“謠言張張嘴,闢謠跑斷腿。”

這句話,用在營口(松花江)追龍這件神秘事件上,真真是一點不虛呀。當年日本人為了侵略中國編造的謊言,如今日本人都不信了,沒想到在中國還有這麼多擁躉。

營口墜龍事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1934年8月8日,東北的《盛京時報》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

“在距遼河入海口10公里處的蘆葦叢中,發現一具與傳說中的龍特徵一致的屍體,腥味遠飄,有雙角且是鹿角式的杈角,這在動物界罕見,鱗片裝了兩大筐,死亡前聲音如牛叫。”

《盛京時報》是個什麼玩意兒呢?

這家報社是日俄戰爭之後,日本人中島真雄於1906年創辦的一家報社,其目的是為了觀察中國情勢的大報,同時也會報道中國風土人情、奇聞異事等等。

從《盛京時報》的歸屬人來看,這是一家專門為日本人服務的報社。

那麼,《盛京時報》報道的這麼一出所謂“營口墜龍”,究竟有何目的?難道,單單是為了博人眼球、促進報紙的銷量?

要知道,龍在中國代表怎樣的寓意,不言而喻。

從很久以前,龍就是天子的專屬圖騰,唯有皇帝可以使用龍圖騰的物件。營口墜龍事件中的這條龍,雙鹿角、有鱗、蛇形、吼聲如牛,就是明清時期皇帝專屬龍的樣式。

這要是在清朝發生“墜龍事件”,絕對是一件轟動性事件——畢竟,寓意皇帝的龍從天上掉下來摔死,並不是什麼好徵兆。滿清皇帝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一定會將此事進行曲解、美化,而不是乾巴巴地將“墜龍”寫在新聞裡。

在“營口墜龍”事件發生的同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1934年3月1日,大清末代皇帝溥儀,在偽滿洲國舉行登基儀式,第三次出任皇帝,並改國號為康德(妥妥的日本國號)。

溥儀登極僅僅半年,就發生了營口墜龍,墜的還是滿清專屬的龍;發佈這則消息的,還是偽滿洲國官方喉舌《盛京時報》,其目的,真真是耐人尋味。

營口墜龍事件往前推半個世紀,還有一則與“龍”相關的新聞。

1871年,日本剛剛開始推行明治維新,國力迅速提升。這一年,日本遣使來北京,與大清國簽訂中日間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日修好條約》。

同年,一個日本商人從一位不知姓名的中國商人手裡,購買一條“幼龍”,並將它帶回日本,塗以金粉製成標本,陳列在日本瑞龍寺,至今仍擺在那裡。

一前一後兩件事,具體有無關聯?無可知曉。

可是,從瑞龍寺公佈的“幼龍”標本來看,這是一條專屬於滿清皇帝的“龍”——有鱗、四爪、鹿角、蛇形,牛頭。

中國近代史上兩次發現“龍”,都與日本人有關,而且出現的時間點都如此之巧:一次是日本與清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一次是日本逼迫清國末代皇帝出任偽滿皇帝。

真相只有一個:兩次發現龍,都是日本人故弄玄虛,偽造的新聞。

日本人的真實目的很簡單:通過“幼龍”事件,向世人證明自己才是“真龍”,清國已經不配擁有龍圖騰;墜龍事件則說明,大清這條龍早已死透了,溥儀不過是日本人安排的傀儡皇帝而已。

事實上,自打高清數碼相機問世以來,種種關於龍的目擊證人,大都從親眼所見,變成了聽某某親戚說。

擦亮雙眼,營口墜龍事件,不過是日本人偽造的新聞罷了,奈何至今仍有人信?


祗樹


不久前看了《神奇動物在哪裡》這部電影,說到神奇動物,中國最具代表的神奇動物一定得數龍了,這是中華民族遠古時期的重要圖騰,在封建社會時期,龍更是皇權的象徵,所以在民間,時常會有關於龍的傳說出現。

龍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

龍是傳說中的生物,同時也是原始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龍是否真實存在過,也一直備受爭議,關於龍最早的記載是在《爾雅翼》中,是一種叫做釋龍的生物,不過它的長相和四不像一樣,是多種生物的集合體,這個時候龍這種生物還沒有任何的神通,到了明朝的《本草綱目·翼》中,才記載了龍有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的神通。

龍最初是圖騰,但是圖騰通常都會有一個原始的參照物,也因此有人認為在遠古時期,曾經存在過一些體型巨大的生物,作為龍圖騰的參照物,而在1966年貴州出土的“新中國龍”化石,似乎也對這種觀點進行了佐證。

而在原始社會時期,不同部落之間也存在著不同的圖騰崇拜,在部落混戰期間,勝利的部落則會將失敗部落的一部分圖騰和自己部落的圖騰進行合併。這種現象並不只是在亞洲才存在,在一些地區,原始宗教的神明也存在類似的現象,就比如瑪雅人崇拜的羽蛇神。

那麼關於在網上流傳得非常廣的松花江墜落事件,它的真實度如何,真的有墜龍嗎?

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多起類似墜龍事件的記載,在《唐年補錄》中記載,唐鹹通末年,有青龍墜在桐城縣境內,當場摔死。《七修類稿》中記載,明代成化末年,廣東新會縣海灘上墜落一條龍,被漁民活活打死。

而松花江墜落事件,大概發生在公元1944年,牡丹江肇源縣一個叫陳家圍子的村子,發現了一條墜龍,引起了當地居民的圍觀,據說這條龍是一條黑色的龍,身長十多米,頭的大小和牛頭一樣大,身子比頭粗,頭上有十多釐米長的角,長有龍鬚,摔下來時還沒摔死,所以當地百姓還用柳枝給它搭了個棚子,給它澆水,以免它被太陽曬死。

據說龍的身上腥味很重,不過大多數水產品都會有腥味,這倒沒什麼好奇怪的,當地百姓們推斷這條龍是黑龍江裡的,(松花江是黑龍江的最大支流)第二天當地的居民再去看這條墜龍時,卻發現這條龍早已消失不見了。

結語

1944年松花江墜龍事件,雖然有很多的目擊者,但是卻沒有留下相關圖像資料,而龍又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寄託,存在於神話中的生物,這次事件是否真實已經很難驗證了,也有可能當地百姓把其他的生物誤認為龍,我倒願意相信龍是真實存在的生物。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松花江墜龍事件,發生在1944年,除此之外,在這之前的1934年,在營口也發生過墜龍事件。前後對比兩次墜龍事件,有很多相似之處。

現在的科學技術無法證明龍是存在的,可是也無法證明龍是不存在的。那麼歷史上這些神奇的墜龍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松花江真的曾經出現過龍嗎?


1934年的營口墜龍事件。

1934年的7月,很多人說在營口見到了一條龍,當時是一場大雨過後,據後來有些目擊者描述。他們所看到的龍和我們在畫上見到的幾乎一模一樣,身長有10多米。

在傳統文化裡,龍是吉祥的象徵,所以當時很多人還給龍澆水,搭涼棚,可是沒幾天,這條龍就不翼而飛了。

當時的《盛京時報》還報道了這件事,把這說成了“龍降釀災”,與當時的洪澇災害聯繫在了一起。

1934年8月8日,在當地的河中發現了一副屍骨,與人們對龍的描述吻合,當時被稱為“龍骨”。“龍骨”的發現,引來了不少人圍觀,很多專家也都去了,一時得不出結論。後來“龍骨”被保存在了營口的一個學校,作為標本。

抗日戰爭時期,在混亂中,“龍骨”也失去了蹤跡。這一“墜龍”事件,也就成了一個謎。


1944年,黑龍江墜龍事件。

1944年的夏天,在黑龍江同樣發生了類似的墜龍事件,而且這一事件在當時也是轟動全國。

據後來一位目擊的老婦人說:當時下了半個月的雨,很多地方都被水淹了。一天雨停後,在河灘上忽然發現了一個龐然大物躺著一動不動,後來有人發現那就是傳說中的龍,很多人都去看了。可是過了不久,那條龍就不見了。

這次墜龍事件,由於時間和天氣的原因,沒有專家親自到場,所以到底是不是龍,還很難說。


兩次墜龍事件的共同點,龍到底存不存在?

兩次墜龍事件前後相隔十年,看似獨立,但是還是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首先,事件發生時的天氣很像,都是在大雨成災時發生的。我國古代傳說龍是生活在水中的,這點與傳說吻合。

再者,兩次出現的龍都是受傷後的,而不是正常的。古代傳說裡,龍是可以騰雲駕霧的,受傷後墜落也可以說得過去。

其次,兩次事件,雖然有很多目擊者,但是最終都沒能證實,主要還是因為這些龍都不翼而飛。

至於龍到底存不存在,其實很難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我們無法證實一個東西存在時,也千萬不要去否定它,說它就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