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農商行而不合併成一家農商總行?

來熱鬧一下唄


根據2018年央行發佈的金融機構統計信息顯示,我國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4588家,其中農商銀行1427家,農村信用社812家,兩者的總數約佔我國銀行業的48.8%。

農商銀行的前身是農村信用社。農村信用社,是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農民曾經為信用社建立提供了一定的資金,但是大部分還是由國家出資。

為了降低信用社組成資格股的比例,減輕金融運行的風險,國家要求將信用社改組為產權清晰、責任明確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因此就出現了大量的農商銀行。

農商銀行的組成一般是以縣市級為基礎,各地獨自運行。像直轄市一般只有1~2家農村商業銀行,北京、上海、重慶只有一家,天津兩家。有的省份比較多,像湖北77家,安徽83家,山東省30家,福建省只有7家。

農商銀行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其股份組成複雜,像國家明確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只有6家,分別是中農工建交郵政。分別都是上市銀行,他們的股權結構非常清晰,大部分都是國有控股。比如中國銀行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公司持股64.02%,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27.82%,兩者合計就超過了91%,處於絕對控股狀態。

農商銀行的股份非常複雜,需要一步步的理順。因此暫時沒有能夠形成國家絕對控股的狀態,可能會隨著股份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未來逐步合併農商銀行的數量,最終形成省級乃至全國級的農商銀行總行吧。


暖心人社


超過1300家農商銀行如果合併成為一家銀行。那可能會一舉進入四大行行列。但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從國家層面是希望很多農商銀行可以聯合起來,壯大實力提高經營水平。但其實是不太現實的,存在以下幾方面原因。

德先生銀行工作多年,對銀行體系非常瞭解。可加入我的圈子《理財頭頭是道》,繼續學習金融理財知識,回答圈友的問題。

各地農商行合併其實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而且難度極高。

1.每個農商銀行都有眾多股東,他們有著不同的利益和訴求,將這不同性質的股東糾合在一起,是一件太複雜的事情。都別說全國合併,就是一個省內去合併農商銀行都非常難。

就舉個小超市的例子,有的超市老闆小富即安,有的超市老闆想做成沃爾瑪。如果將他們融合一起成為連鎖超市,肯定規模效應會大很多。但是他們想法不同,這個連鎖超市就無法辦起來。

2.每個農商銀行經營水平不同,效益也千差萬別,尤其做金融,還有潛在盈虧。如果做強行合併,股份比例、價值評估,就會吵的不可開交,更別談合併了。

還繼續拿超市舉例,有的超市老闆說,我雖然虧,但是我身處鬧市,以後可以賺很多錢。有的超市老闆說,我現在經營很好,未來會更好。僅僅這些超市評估價值就會讓大家談崩。

3.每個農商銀行經營特色也不同,對於金融業務的理解也不一樣。如果合併在一起,就要有一個統一的經營風格和金融認知,這種思想上的碰撞和趨同是更難的一件事情。

還繼續拿超市舉例,有個超市要走河馬生鮮道路,有的超市要走廉價道路,有的超市要走24小時便民道路。如果統一在一起,就只能選擇一條路來走,商品定價也要趨同一致。可以想想難度有多高。

為什麼要槍各個農商行合併在一起才覺得好呢?其實這是一個錯誤思想。

1.雖然合併在一起,好像實力很雄厚。但是大而不強,反而風險會更大。看看擂臺上一個虛弱大胖子和一個強壯的小瘦子進行PK,大概率事件是小瘦子將胖子拖得氣喘吁吁,最後打倒在地。

2.農商行根據本地農村特色,制定出適宜各地區發展的自我獨特道路,這不是挺好的?有時候小而美的銀行反而能生存的更好。美國也有很多小銀行,只要競爭差異化,做的有特色,也能成為百年老銀行。

3.我國的銀行數量,雖然看上去現在挺多。已經有4000多家。但其實如果看經濟發展和人口數量,未來發展的空間還是非常巨大。目前還沒有到過剩的水平,需要經歷重組兼併的過程。

現在農商行眾多,其實對儲戶也是一件好事。他們自由競爭,可以創新出更多有特色的產品,更多適合儲戶需求的新產品,儲戶可以得到更多實惠!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如果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


勻楓財技大兜底


農商行做了中國農業銀行沒做的事情。建行,工行,中行三大行改革無一例外的都同意成全國統一的國有大行。而農行當時有兩種觀點:1.改成全國統一的大行;2.改成以省為單位的省大行。最後第一種觀點佔了上風,獲得國家批准,成為第四大行。作為妥協,從農行剝離農村信用社,成立省聯社作為主管單位,主要服務農村。並同意農行進城。


用戶1507497036412


根據2018年底中國銀保監會公佈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名單》,我國共有458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其中農村商業銀行共有1397家,而農村信用社仍然有812家未改製為農村商業銀行,還有30家農村合作銀行,三者合計佔比48%。

如果所有農商行、農信社、農村合作銀行合併成一家農商總行,全國銀行業法人機構總數將銳減近一半,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全國農商行在2018年合計資產規模達到30萬億以上,營業網點超過5萬個,遍佈全國近四萬個鄉鎮級區。

對比六大國有銀行的資產總額,其資產規模和實力可以一躍成為最大的銀行,超過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資產總額29.99萬億,且網點數量也是全國所有銀行中最多的(郵儲銀行共39680個營業網點)。

那為什麼那麼多家農商行和農信社不合併成一家農商總行呢?

1、歷史原因。

農商行的前身農信社、農合行是農村金融經濟改革發展的產物。由於各地農信社、農合行都是以當地社員入股的形式設立,並且主要服務於農民,造成各地農信社類組織遍佈全國各地,而且每一家農商行,都是獨立法人機構,雖然如今農商行、農信社之上有聯社進行協同管理,但是各地政策、結構都有不同,要想將超2000多家獨立法人機構合併成一家,是不可能完成任務。

2、資產質量問題。

由於農商行都是由農信社和農合行改制而來,由於經歷了長週期的發展,農商行的不良率是所有商業銀行中不良率最高的。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末,全國所有農商行整體的不良率近3%,高於全國銀行不良率的平均水平。由於各家農商行歷史包袱都比較重,自身經營都存在一定問題,更不要說能否合併了。

3、農商行之間的經營差距。

農商行大到省級農商行,小到區縣級農商行,經營模式千差萬別,經營水平也是參差不齊。而且每家農商行都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文化,想將2000多家不同的金融機構揉在一起,除非有統一的經營和文化理念。強行雜糅在一塊,極有可能造成巨大風險。

4、人員安排問題。

每一家銀行都是獨立的法人機構,2000多家銀行,就有2000多個一把手,合併了就只能有唯一一個一把手。當土皇帝好還是當下級機構的負責人好呢?這是個問題。

全國農商行機構員工太多了,各省聯社員工數量都在萬人以上,全國多少個省?總體員工數量超過50萬人,這麼多人如何安置?

要知道國有六大行員工最多的農業銀行也就46萬餘人。那麼多不同地域不同機構的員工融合在一起太難了。

5、各區域的經濟水平不同,很難將一碗水端平。

各地農商行吸收的存款都是用於支持本地域內經濟發展。要將一線城市的農商行資金用於偏遠山區的發展,將偏遠地區的資金用於繁榮地域的發展都是不現實的,很難將一碗水端平,實現共同繁榮。

總結

綜合上述,想將全國農商行合併成一家農商總行實在是太難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小而美的銀行也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形成巨頭壟斷也不一定是好事。畢竟已經有六大國有銀行,不需要再出來一家大型全國性銀行浪費資源了。


財富公元


打個比方:農商行好比社區小賣部,城商行好比小型本地超市,股份行、國有大行好比家樂福等連鎖超市。

一個明顯區別,他們的市場定位不一樣,服務人群不一樣。

正如你所說,如果把農商行合併成農商總行,就涉及到是否改變市場定位:如果改變,他們怎麼和去大行競爭,即使努力趕超也不是幾年甚至十幾年內能完成的;如果不改變,意義在哪裡,管理成本更高。

銀行和超市一樣,要多層次發展,這也和決策者一直在推動的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政策一致,能讓更多人享受金融市場帶來的好處,以及更多金融產品的好處。


銀行觀察啊


農商行和農信社的定位就決定了它不可能成為全國性的只有一個統一法人的銀行。

第一,農商行和農信社必須立足農村發揮地緣優勢,解決農村農業農民三農問題,農業和農民貸款,全國性的銀行是不會去做的,比如養豬貸款,養牛貸款和種植果木貸款,逐利的全國性大銀行,寧願把貸款放在基建建設和房地產投資開發商。

第二、還在農信社的時期,由於法人治理的不完善和規章制度的不健全,農信社的管理混亂,資產利用率低下,國家指導農信社改製為農商銀行,正是為了解決農信社的這些弊端,更好的發揮農商行的法人治理,所以不會再去組建全國性的農商行。

第三,以縣域統一法人的農商銀行更容易吸引農民入股,發揮農商行在當地互助合作的終止。


農商櫃員君


實際上是利益劃分的問題!如果各地農商行按照業務份額的大小來認定各地方在整個農商行的股份權益的話,或許是一個整合思路。並且若干年內有各地有調整的權力。


崑崙231857350


農商行與村鎮銀行屬於作為金融領悟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補充力量;他具有“支農支小,服務縣域”的使命。農商行具有區域性、獨立性,對地方經濟支持主要力量。在產品設計、尤其在國家提倡普惠金金融“振興鄉村”的靈活、便利、方便,打通農村金融服務的特色。在成立之初註定他了發展立足縣域,普惠發展。


陳兵mc


不是合併,是改制。根據銀行業監管標準逐步改制成農村商業銀行。1、農村信用合作社(RuralCreditCooperatives,農村信用社、農信社)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2、。農村信用社是獨立的企業法人,以其全部資產對農村信用社債務承擔責任,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其財產、合法權益和依法開展的業務活動受國家法律保護。


明晨體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