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開70家店,估值60億!奈雪的茶:沒有極致追求,做不了好產品

2年開70家店,估值60億!奈雪的茶:沒有極致追求,做不了好產品


文 | 長歌


新茶飲正熱,無論是創業公司、投資人,還是消費者,對於中式茶飲新的形式和體驗,都抱有極大期待。


2年開70家店,估值60億!奈雪的茶:沒有極致追求,做不了好產品

1.滿足年輕人的特定需求

彭心不是茶飲人出身,之前在IT企業做品牌總監,雖然處於不同行業,但核心都是要切中客戶需求。而且,品牌價值對於她影響至深。

簡單來說,不管是何種產品或者業務,都需要好的品牌形象來承載,裡面延展的空間巨大。在IT企業期間,彭心也因為工作關係,接觸了很多優秀的企業家,做成一件綜合性的事,相比之前,似乎不那麼遙不可及了。

2014年,彭心辭職,她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開甜品或者烘焙店。作為餐飲新人,幸運的是她此時遇到了自己未來的另一半,當時在深圳做了多年餐飲的趙林,兩人一見鍾情,幾個月之後他們便結了婚,並且開始共同籌劃這份創業計劃。

奈雪的茶像是趙林、彭心夫婦孕育的孩子,籌劃了近一年時間,之前趙林有從事貢茶加盟生意,雖然市面上很火爆,但從產品質量、場景體驗、品牌塑造上,其實都有很大提升空間,這是他一直希望突破,卻在原有行業環境下難以解決的問題。

身為茶飲愛好者,彭心有著極致的產品偏好,藉由趙林之前的行業積累,合目的為一,兩人更想打造的,是一款滿足像自己這類年輕人群需求的產品。確切來說,是脫離此前傳統的舞臺,來全新樹立一個新品牌。

奈雪來自於彭心的網名,最初開幾家店的時候,彭心稱,奈雪的排隊人數幾乎是周圍其他門店人數的總和。“核心原因是在那個時間點,只有你滿足了顧客特定的需求,當時還沒有可以替代奈雪的茶的產品和空間。”

2年開70家店,估值60億!奈雪的茶:沒有極致追求,做不了好產品


回到2015年,不論是大的茶飲體驗空間、茶+軟歐包的形式,還是用名優茶做產品,那時候都屬少見,奈雪的茶在眾多的茶飲店中,是一個冒險者,也在不斷樹立自己的標準。

很多消費品公司過去做品牌定位,都強調單品爆款,但彭心認為,在同一個場景下,消費者更期待有多緯度滿足,其實是綜合性需求,這樣在有限時空內可以有更好的消費體驗。

另一方面,整個消費升級的趨勢,也讓大家對品質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比如說,在五年前,十年前,用名優茶來做產品,很多顧客是感受不到的,甚至覺得產品口味偏淡。但是人的消費水平和鑑別能力是水漲船高的,你天天吃好東西,和你沒有吃過好東西,不一樣,現在的客群從小就是吃好的用好的,對品質有很強的感知力。”彭心說。

這兩年多,奈雪的茶能在同業產品中產生比較強烈的差異化,彭心覺著,這倒不是外部因素可能直接改變的,核心跟創始人做這個產品的要求和標準有關。“簡單來講,

我想要做的就不是一家飲品店,而是希望能讓更多年輕人跟我一樣喜歡上茶,乃至讓中國茶走向世界。”

為了達到內心所期待的產品高度,彭心從原材料,茶飲製作,產品組合和空間體驗上都付諸了極大心力,因為需要不斷打破原有規則和確立自己的邊界,整個推進的過程更像一次次沒有間歇的冒險。

2.從原材料的品質抓起

拿原材料來說,在同樣的產地,明前的茶和之後的茶價錢可能差幾倍,這就考驗創業者的取捨了,他能否認同裡面的價值感和區別感。

在彭心的價值標準中,自己感覺不好的產品,絕不做推銷,所以奈雪的成本會比同行高出一截。回到基本點來說,消費者最終也會根據品質做出自己的選擇。


“這一代的消費者,先天就具備這樣的潛質。當你做完產品後,他試了產品就能對品質有判斷,而且我始終覺得,現在信息越來越透明的,說到做到,不說謊很重要,因為顧客會從體驗中驗證這些信息,從而積累成對品牌的信任和偏愛。”

在原材料的選擇上,價值感和區分度大小隻是一塊,要做成新中式茶飲,另外一塊很重要的是,怎麼去定製原料。比如說奈雪做鮮果茶,花最大精力的地方並不是在設計,而是在產品研製上。

彭心回憶,在奈雪的茶早期,還沒有專業調茶的人和確定性很強的供應商,所有產品主要是自己來研製。當時她找到奶茶行業一個比較大的供應商,喝完之後覺得要做新式茶飲,傳統渠道其實很難滿足希望達到的標準,所以就開始直接去產地尋找可能性。

但問題在於,傳統茶師傅對做冷泡茶、鮮果茶心理上非常抗拒,在他們的主觀印象中,很難想象將茶和水果、奶放在一起,覺得是糟蹋了茶,以及茶文化。

為了讓他們願意根據新式茶飲原料的應用方式調整傳統工藝,彭心做了大量思想工作,“首先你要獲得他理念的認同,同時你要找到那些能夠有市場遠見的師傅,來幫你做茶。”


2年開70家店,估值60億!奈雪的茶:沒有極致追求,做不了好產品

好的產品到消費者手裡,中間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傳達品牌理念。在新茶飲這個領域,從喜茶排隊到答案茶占卜,某些節點的強有力把控,往往可以讓一個產品在短期內爆紅。

奈雪的茶融錢很多,但相比來說是一家低調的茶飲企業,彭心告訴野草新消費,至今公司內部還沒有設品牌公關崗位,品牌效應形成主要靠口碑。

對於市面上的茶飲排隊新聞,彭心認為這裡面有低效率和品牌隱患的問題,從她的角度來講,希望消費者從產品中得到的印象,是品質感和生活方式,而不是有太多負面和八卦的東西。


2年開70家店,估值60億!奈雪的茶:沒有極致追求,做不了好產品

“品牌核心是疊加,通過茶飲本身,空間設計和門店體驗,以及情感訴求,去不斷強化品牌的效應,這和做一杯茶是一樣。”在彭心看來,哪怕是貼標籤,也要是貼近他本身的標籤,在這個過程中,本質需要你去做很多事情,比如你實際上比較內向,不能扭曲表現的很外向。

針對奈雪的投資,天圖資本合夥人潘攀告訴野草新消費,在品牌營銷上,大家的各自追求不同,一些茶飲品牌想做潮牌或者時尚品,奈雪不希望在你的生活裡面大起大落,要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

進一步來講,面對巨大的新興消費市場,其實目前整個新茶飲行業還在起步階段,單一幾個品牌很難滿足消費者需求,還不到互相擠壓或者一家獨大的狀態,關鍵在於培養目標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在營銷上,奈雪沒有說你做了一波黑糖,我也走一波,我看其實別的很多品牌現在都走了一波。她不喜歡跟風,而且提供更好,更符合自己品牌調性的產品,彭心是想形成自己獨特的定位和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並將這個價值觀傳導給消費者,其本身會有一個品牌的提升邏輯。”潘攀說。

不過,奈雪的茶的低調,也只體現在她它對自己服務半徑的把控上,不急於做成網紅品牌或者通過大量加盟來提高聲勢。

它的核心邏輯在於,以線下門店的綜合體驗為依託,做周邊和目標用戶的精準傳播,來強化產品及門店的用戶粘性和效益。

這可能會錯失一批為網紅茶慕名而來的消費者,但在重要圈層的品牌塑造上,卻也可以形成越來越緊密的關聯和認知,幫助它做持續性的經營。

2年開70家店,估值60億!奈雪的茶:沒有極致追求,做不了好產品

在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的背景下,現在都說產品即營銷,產品即渠道。不過一招鮮也很難持久,所以奈雪的茶還在加速擴展渠道,開線下門店,通過規模化來保證公司的正向發展。

目前,奈雪已經開到70多家店,其中深圳有40多家。因為是大店,每個店配置最少35人,北京門店配置達到60人。相比於線上,線下管理更加綜合和複雜,如果以門店的產品維度來看,要把這件事情做大,在彭心看來,本質上是需要更多人去共同達到一件事,要讓所有人都認同你的理念,認同你的使命,認同你的標準,並且堅守這個標準。

這是另外一個形態的產品意識,以至於將使命感和價值觀作為一種無形的產品輸出,來推動有形產品的塑造。

“比如一個茶一定要量到多少毫升,冰塊一定要稱到多少重量,攪拌一定要到什麼姿勢,每個人都是這樣的要求。當他們認同了我們要做這個行業的最高標準,他會變成那個堅持標準的人。”

所以在組織上,奈雪的茶一直在不斷強化專業化和向心力,而且核心是一種應對變化的能力,這是面對產品迭代和新市場拓展必然產生的命題。“比如我們去年年底只在華南,到今年六大區域同時開店,而且開店速度又是這麼快的時候,你就會遇到這些問題,你在實時地應對一個變化。”

對此,除了在每個預備開店的區域提前半年籌備,招募培訓,搭建好班子,奈雪也比較捨得投入,建立了企業大學,包括挖掘一些行業高管,來提升整個團隊對市場的敏感度。

最後,如果是在一個此前相對固化的領域,做這麼多革新,野草問彭心,奈雪的茶在行業層面究竟意味著什麼?

對於這其中很多從無到有的過程,彭心認為主要推動的是兩個方面:

首先,以前茶飲的空間體驗比較少,奈雪的茶算是第一次做這麼大的茶飲空間,首創了茶+軟歐包這種模式。大家發現,以往只覺得咖啡才能做時尚品牌,現在所有人都覺得茶也是可以做時尚品牌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它推動了茶飲行業新一波開店,提升用戶體驗的風潮。

奈雪在前端用更好的茶葉做產品給顧客時,越來越多好茶葉也在導向這個渠道,讓整個後端更為有力,為上游原料升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在不遠的未來,我們不知道奈雪能否成為一家世界級的茶飲企業,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新消費行業,極致的產品主義者還將持續的激發和創造很多新的價值。

企業家們好,我司聯合國內上百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項目股權投融資合作。

1:農業(種植、養殖、養老)重點關注。 2: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

3:連鎖餐飲、商貿、化妝品業。 4:互聯網、物聯網、APP行業。

5:醫療設備、生物醫藥、健康行業。 6:文化、教育產業。

7:商業、旅遊、礦產、地產 8:創新型傳統行業。

9:汽車產業鏈。 10:高利潤、高成長性及國家支持等


2年開70家店,估值60億!奈雪的茶:沒有極致追求,做不了好產品

  • 2019年營業額500萬以上!
  • 合作對象是企業最大股東,非決策人勿擾!

有需要做股權融資,對接投資人請點擊左下角鏈接填寫項目信息!

會有專業人員聯繫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