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招安害了梁山的好漢,如果沒有被招安他們最好的結局又是什麼?

月之夢7702


梁山好漢如果不接受招安,

他們的結局只有被官軍剿滅這一條路。

首先在歷史上,宋江起義軍就不曾投降,等待他們的結果,就是被朝廷鎮壓。宣和元年,宋江等36名好漢因為不堪宋徽宗苛政,而在水泊梁山起義。由於當地的官軍已經相當糜爛,根本無法和其抗衡,宋江起義軍可謂是一時橫行無忌。

但是到了宣和三年,起義軍還是被官軍給打敗了,海州知州張叔夜率軍設伏,宋江等人誤入埋伏圈,結果被官軍殺得大敗虧輸,起義最終失敗。

我們假設水滸傳中的托塔天王晁蓋不死,一直作為水泊梁山的大當家,不給投降派宋江機會,等待他們的依然是被朝廷鎮壓這一條路。

原因很簡單,晁蓋雖然一心想和朝廷對著幹,但是這個人並沒有雄心壯志,他的思路就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沒有錢了,就下山劫道劫富濟貧。

他的思路始終沒有脫離一個山大王的範疇,完全沒有像樣的施政綱領,也沒有明確的行動計劃,始終窩在梁山附近,這豈是由天下之志的表現?

這樣的小富即安的造反者,不會有太大的出息,只要朝廷派遣一員比較得力的戰將,摸清了水泊梁山的地形,官軍就不會再懼怕神出鬼沒的梁山水軍了。

只要失去了梁山水泊天險,一旦進入陣地戰,起義軍很難和正規軍作戰,畢竟起義軍在武器,經驗,防護各方面都處於劣勢。

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宋朝的軍隊可能配置有類似床子弩這樣的強弩,而起義軍是絕不可能擁有這樣的大殺器的,所以一旦無法在水泊中解決戰鬥,投入陣地戰,梁山軍將吃大虧,覆滅指日可待。

與晁蓋一心想與政府為敵,卻眼高手低,沒有任何實際舉措不同,宋江不僅提出了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口號,而且還落實到了實際行動上。

宋江是個執行力很強的人,把所有的舉措都是為了招安,為了能夠獲得最大的支持,宋江不惜招降納叛,吸收了許多朝廷的降將進入起義軍的隊伍,從根本上改變了起義軍頭領的隊伍,有了這些人的知識,投降派從少數派一躍成為了多數派。

在這宋江在軍事上也積極為招安做準備,為了謀求招安,宋江不僅和朝廷打,而且還狠狠的打,只有把朝廷打疼了,打怕了,梁山好漢才有可能受到朝廷的重視,迎來招安的機會。

宋江如此苦心孤詣,這才使得他有了和朝廷談判的機會,最終下場還是被朝廷猜忌。而像晁蓋這樣無軍事目的,無政治綱領,無遠大理想的三無起義者,做著做一天強盜吃一天肉的美夢,是不可能有什麼前途的,等待他們的只有滅亡這一條道路。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接受招安呢?

至少接受了招安,哪怕戰死沙場也算是為國捐軀,妻子兒女也有榮耀,如果僥倖不死,怎麼說還是一個正規軍的軍官,怎麼也比當強盜有前途的多。如果做強盜被朝廷剿滅,家裡人還得受到牽連,所以對他們而言沒有更好的選擇。


歷史評說


《水滸》大家都很熟悉,我小的時候看水滸傳的時候,特別不解為什麼宋江一定要向朝廷招安呢?他們已經在梁山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為什麼還要去獲得朝廷的滿意,而且在詔安的過程中他的奴婢阿諛奉承的嘴臉更是讓人討厭,看電視劇時差點吐血(側面證明李雪健老師演技確實牛)很難讓人理解這麼多優秀的人為什麼一定要上趕著去給朝廷賣力

其實讓我們仔細的想一想,在當時的環境,詔安這一條路似乎是最好的選擇,甚至是讓眾多的人多活幾年的辦法,這也可能是這些好漢們的最好出路。梁山的勢力分佈是比較複雜的,一部分是晁蓋的兄弟們後來都跟宋江一起上了山,其餘的就是各路的土匪或者是曾經反抗過朝廷的人。別小看這些人他們在原本的生活中還是有很高的地位的,尤其是那些反抗朝廷的人大多數都是想有一番的作為的。

於是宋江就想到各種的辦法給朝廷遊說,中間有的願意招安,有的為了哥們義氣礙於面子被招安,還有一批的小嘍囉們他們最無所謂反正去那都是抱大腿,所以最後大家也只能詔安了。


希望的冀


一種正統思想決定了梁山好漢的終點就是招安,沒有出路。文人和草莽英雄都不能走一塊的,文人上千年就是這樣學過來的,而草莽又缺乏謀略,一個群體本來就是靠殺靠打靠計謀聚在一起抱團取暖的團伙,能成大事?梁山真有幾個好漢,?有計劃?有綱領有章程?一群流寇而己!為了逼人上梁山,各種計謀,逼人入死地,心服個屁?還想團結謀大事?除了招安,我看不到梁山出路在哪!??本人愚見,不喜勿噴!!


李悟淨


招安至少還洗白了身份,死的也算為國捐軀,活的也算功成名就!如果不招安,就是一群佔山為王的匪寇,和國家對抗,短時間可能還能掰掰手腕,但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被剿滅!你想想最後征討方臘就是損失慘重,只是國家沒有騰出手!


雪流星落


沒有招安同樣是失敗,歷史上的宋江起義沒有接受招安,被張叔夜帶兵消滅。


福新公22世孫


如果梁山好漢沒被招安,結局會是:

一、繼續盤據水泊梁山,利用梁山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抵禦朝延官兵圍剿,刼富濟貧,大秤分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過著無拘無束、快活逍遙的神仙日子,這應該是這幫草莽英雄的最好結局。

二、像黑旋風李逵說的:打到汴京去,殺了皇帝老兒,奪了朝延江山,自己坐天下,豈不快活。筆者認為,這條路行不通,因為梁山好漢雖然厲害,但割據一方、佔山為王還行,真要離開梁山與北宋朝延全面抗衡,力量不夠,會死的很慘。

當然,梁山好漢被招安後,淪為朝延鷹犬,替官家賣命,去鎮壓別的起義軍,結果死的死、傷的傷,整個梁山隊伍基本廢了。以宋江為首的幾個倖存者如盧俊義、吳用、花榮、李逵等回到京城雖也封了官,但最後結局也很慘,都直接或間接被朝延害死。只有李俊、童威、童猛等幾個水軍頭領及燕青、公孫勝等不願為官自謀出路活的逍遙自在。所以招安只能算是下下之策,是宋江之流一意孤行導致的一場悲劇。



行者楊雲


當時,梁山好漢圍繞是不是走招安之路產生過爭議,有的如李魁等提議“進了京城,殺了那皇帝老二,”,有的提議仍然聚義山林,佔山為王,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以宋江為首領的招安派堅持走忠君招安,博取功名,封妻廕子,認為這是正道。可以設想,如果不走招安之路,也不是無路可走。一是走歷史上農民起義之路。當時社會政治矛盾日趨激烈,皇帝昏庸無能,奸臣當道,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漢越來越多,如果公開打出推翻趙宋王朝的旗號,振臂一呼,揭杆而起,在梁山既有基礎上,招兵買馬,擴充隊伍,將會有很多義士積極響應,勇躍加入,起義隊伍很快就壯大。梁山好漢這一核心團隊人才濟濟,文武兼備,完全能夠建設和帶領起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有非常大的可能推翻趙宋王朝,改朝換代,書寫自己的歷史。二是割據一方,自立為王,與趙宋王朝劃土而治,對恃而存。以梁山實力,完全可以做到。三是鞏固好梁山根“根據地”,佔山為王,盤居一方,聚合山林,喝酒吃肉。隨機行事,邊走邊看。上述幾條路走順了,可能都不比招安差。


思之遠方


招與不招安,一直駐守在梁山等人都沒有好結局。這一夥人中有的是罪犯,有的是反朝庭,這本身都是都是死罪,朝庭不會放棄對他們追捕。

當然,有的是被迫上梁山,有的是被同夥拉下水,這類人危害性不大,但是入夥之後打著劫富濟貧的旗號,也幹起犯法的事,成了通緝犯。

小小的梁山不足以與國家機器對抗,即便是短時間內梁山佔有優勢,等到朝庭集結力量進行清巢時候,梁山根本無法抗衡。可以想想軍隊連年打仗,對手都是訓練有素、執行力高的敵人,現在對付一群烏合之眾,那不過小萊一碟。

其實梁山等人不是沒路可走,唯一方法是放棄梁山,化整為零,各奔出路,遠走高飛過隱姓埋名的生活。這樣的話許多人都有好點的結局。


模塑梁工


時代拘限人,作品和撰者也不例外,梁山好漢的結局,在那個時代,也只能走到此!


冷雨秋思399


還是一群土匪,最後散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