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轟炸機對航母的威脅大不大?

自立124


隱形技術截止目前對於空防作戰優勢依舊明顯,隱形轟炸機對航母還是一定威脅的,但是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跟傳統的反艦導彈作戰效能相差無幾。

隱形轟炸機對海作戰主要以隱形突防+空射反艦導彈模式為主,這種能力基本上現在的多用途戰鬥機都具備;只不過隱形轟炸機具有突防能力強、戰場生存能力強以及作戰區域廣泛的特點,相對傳統艦艇以及戰機靈活性更突出。

反航母作戰是一門學科,也是多國長期致力研究的重點領域;目前主要有潛艇、遠程導彈和作戰飛機三種主要手段,由於航母戰鬥群較為嚴密的多維防禦作戰體系,反航母研究重點一直焦距在如何突防上。

蘇聯最早提出反艦彈道導彈設想,後因各種原因計劃被擱置,這種以高速突防著稱的航母殺手,在十年前充斥著國內外各大軍事論壇,直至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閱兵中,我國首次公開證實東風-21D和東風-26兩款航母殺手的存在。

這是屬於典型的以速度為主要突防手段的武器,和目前種類繁多的超音速反艦導彈類似。除此之外隨著隱形技術在戰鬥機領域運用取得重大突破,針對雷達、紅外特徵隱形的戰機開始進入現代戰場,隱形技術突防出現。

當前國際上運用轟炸機進行反艦作戰的國家並不是很多,但轟炸機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反艦作戰;傳統的轟炸機具有載彈量大、作戰航程遠的優點,有利於發起飽和打擊,一架轟炸機至少可以攜帶6枚以上的反艦導彈,而戰鬥機一般也就兩枚彈的載量;在作戰半徑方面,殲-15最大作戰半徑1200公里,轟-6K則能達到3500公里,因此轟炸機的作戰靈活性更好,作戰涵蓋領域更廣。

相比傳統的戰鬥機,轟炸機最大的弊端在於飛行速度慢、雷達反射面積大等,隱形技術的運用極大的降低了雷達反射面積,美國B-2隱形轟炸機雷達反射面積只有0.3-0.5平米左右,比典型的三代機還小數十倍,這是很了不起的;隱形技術也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飛行速度慢的劣勢。

使得隱形轟炸機的雷達探測距離大幅度縮減,根據美國智庫研究發現,各類導彈火控雷達因波段長度限制,探測距離相比預警雷達大幅縮水,以此類推對空導彈打擊的距離就更短,如此以來,隱形轟炸機的突防概率大幅度增加。

因此,隱形轟炸機對航母還是有很大威脅的,至少航母現有作戰體系很難對隱形轟炸機造成致命威脅,剩下就是航母對空作戰體系如何有效應對來襲導彈的問題了。


鷹鴿分析


目前世界上的隱身轟炸機也只有美國的B2這一款。

B2轟炸機可以投放核彈、巡航導彈以及常規炸彈。實際上美國從來沒說過B2具備打擊水面艦船的能力。也就是說用B2發射反艦導彈,攻擊敵方的軍艦、航母,這種作戰模式美國沒提過。

所以正常來講,B2有沒有打航母的能力,我們還不知道。

但我個人猜測:有。這是美國留的暗箭,不宣傳。

我為什麼認為B2有這個功能呢?因為以B2的條件,把反艦導彈裝進它的彈倉,是“贈品”,沒有任何技術上的障礙。B2的內置彈倉可裝16枚巡航導彈。而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根本就是一回事,原理、性能、參數都差不多。通常反艦導彈比巡航導彈還要小一點,輕一點。只要設計的時候多一些考慮,就完全能做到既可以掛巡航導彈也可以掛反艦導彈。只要把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的掛架接口設計成通用的,也就差不多了。

B2內置反艦導彈非常容易實現,而帶來的好處是非常可觀的。

美軍現在有20架B2。如果他想偷襲某個國家的航母編隊,抽出來10架,每架裝16枚反艦導彈。到達位置後,他們能一次打出160枚反艦導彈。一個常規的單航母編隊,也就是1艘航母,8艘驅逐艦,總共9艘艦。9艘艦遭到160枚反艦導彈的襲擊,那是有點凶多吉少。

B2有一點需要警惕,它是隸屬於美國空軍。如果局勢嚴峻,某國的海軍出動,光盯著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了,注意力全被美國海軍吸引過去,結果被他們空軍偷襲這一下,那是很要命。你可能在衛星上看美國的艦隊還在2000公里之外呢,一放鬆警惕,結果他空軍的B2來了......

這是不是得防著點兒?

現在美軍還張羅著新一代轟炸機B21。它的裝備數量是100架。等到B21服役,這性質就變了。要是每架B21也能搭載16枚反艦導彈,然後他組織個50架的突襲,一次打出800枚反艦導彈......誰能扛住?

B2的反艦能力,我猜75%的可能:有。而未來的B21以及我國的殲20、轟20,那就不用猜了,100%有。

隱身轟炸機對航母以及水面艦隊的威脅還是非常巨大的。首先它隱身,難以被發現。其次現在的反艦導彈射程越來越遠,美軍的新式反艦導彈射程已經達到了800-1000公里。隱身機+超遠程導彈,這讓它幾乎完全可以做到佔據有利位置發起攻擊,同時能保證自身的安全。

再加上它巨大的載彈量。普通戰機也就是能掛2枚反艦導彈,但轟炸機體積大,掛個十幾枚,小菜一碟。1架頂8架。

隱身轟炸機其實是一款被忽視了的反航母神器。

當然了,隱身機打航母肯定是用反艦導彈,不可能出現飛到航母頭頂扔炸彈的局面。這咱就不探討了。


銳度何老師


畫家筆下的《擊沉赤城號》!航母進入到海軍服役就一直受到轟炸機的威脅,太平洋海戰當中美日航空母艦,一大半是被艦載俯衝轟炸機擊沉的!1940年代開始到21世紀,轟炸機就是航空母艦的剋星。



現代武器進入到導彈化之後,戰略轟炸機攜帶遠程反艦導彈,對航母編隊的威脅性要比早年間凌空轟炸大的多!特別是蘇聯為了對抗美軍的航母,採取多架次遠程轟炸機攜帶大量的重型反艦導彈飽和攻擊的戰法,也讓美軍航母編隊頭疼...不斷的加強航母編隊的防禦能力,“宙斯盾”雷達就是在這種威脅下研製的
圖–16“獾式”中程轟炸機機腹下攜帶一枚AS–6“王魚

”巨型反艦導彈,可在400公里外發射“王魚”反艦導彈大型等同於一架米格21戰鬥機,戰鬥部裝藥750公斤高能炸藥,航母要是被擊中也是重創!

蘇聯發展轟炸機打擊航母,而美軍也沒有被動防禦,進入到21世紀後,美軍也改裝B–1B轟炸機,使其具備打擊航母的能力,B–1B轟炸機在設計的時候就具備一定的隱身性能,它的雷達反射面積要比B–52小的多,算是半隱身轟炸機。圖片上它是正在投擲的AGM–158巡航導彈。

AGM–158隱身巡航導彈目前已經在美軍服役幾年的時間了,參加過“敘利亞戰爭”實戰效果很好,美軍目前正在將其升級為“遠程隱形巡航反艦導彈”,射程超過了800公里,如果沒有以為它將在2~3後服役...將會出現半隱身機+隱身巡航彈來獵殺敵方的大型戰艦的情況發生。

對於航母編隊來說,怎樣防禦隱形轟炸機攜帶隱形反艦導彈的攻擊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主要還是先發現、早期預警。

所謂隱身機不是根本發現不了,而是相對難以發現!B–1B這類的“半隱身轟炸機”的早期發現更是相對容易一些,而直接打擊轟炸機從理論上來說,要比打擊導彈相對容易一些,但問題是反艦導彈射程遠,轟炸機都是在防區外發射導彈……所以,預警機必須要前出到離航母更遠的地方!也就是說預警機要距離航母編隊500㎞以外警戒,只有這個距離才能有效的發現轟炸機,但是預警機和警戒戰鬥機航程有限,要保持遠距離巡邏就必須有加油機,否則巡邏時間很短!
早年間有蘇聯轟炸機的威脅,美軍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發展大型戰鬥機和大型遠程空–空導彈是防禦轟炸機和遠程反艦導彈的唯一辦法,大型戰鬥機航程更遠,機頭處可以安裝大直接雷達,探測距離更遠,更可以將導彈引導到更遠的地方...所以“大貓”的戰鬥力遠不是“塑料蟲”這種中型戰鬥機可以比擬的!

由於,目前可以做到預警機早期發現的國家極少,打擊轟炸機平臺變得很困難!對於隱身轟炸機+隱身導彈的防禦,只能是被動的防禦導彈上面。

現代隱身導彈相對於隱身機只是在外形上做了隱身設計,表面沒有噴塗隱身塗料、發動機尾噴也沒有做“紅外抑制”處理……雖然它體積小,但是紅外特徵明顯!對於它的防禦仍然是首先使用預警機,使用雷達提早發現是關鍵。可大多數國家雖然有航母,還是缺乏可靠的固定翼預警機,所以發現隱身導彈就落到了航母編隊的防空艦身上了。



大型防空艦由於安裝使用面積要大大高於預警機,艦上面裝備的雷達種類和光學跟蹤器材也要多於預警機。 通常情況下,大型防空艦都裝備各種波形和主被動雷達,特別是“米波”雷達和被動雷達都是發現隱身機和隱身導彈的主要探測裝備,並且反艦導彈的尾噴紅外特徵明顯!艦上的大型精確光學跟蹤設備可以很早的發現它們!為艦上的武器系統提供較長的預警時間,這樣更能有很好的攔截準備。
紅旗–16B在高原上成功攔截超音速靶彈。

同理,戰艦上的防空導彈在精確制導的條件下也會這樣擊落隱身導彈的! 現代大型戰艦包括航母本身,都會有多層次的反導裝備,包括近程防空導彈和近防炮,這兩種裝備都使用雷達和光學兩種器材,是攔截巡航導彈有效武器! 以目前來看,航母編隊防禦隱身轟炸機+隱身導彈仍然是處於“劣勢”的被動防禦階段!原因是現代轟炸機已經不是過去那種凌空轟炸了,它們都是在距離航母編隊很遠的地方發動攻擊,這樣就使得艦載機由於飛行距離有限……攔截變得很困難!而目前並沒有射程超過600㎞以上的防空導彈直接去攔截轟炸機發射平臺。

B–2隱形轟炸機正在投擲兩枚GBU–57型巨型炸彈,GBU–57型航彈重達13.5噸,戰鬥部裝藥2.37噸高能黑索金,破壞威力要遠遠高於蘇/俄所有巨型反艦導彈,如果將GBU–57航彈換成2沒10噸重的巨型隱身反艦導彈這將是航母的噩夢。

現代戰爭已經是體系作戰了,誰的體系越完善、越細化,在戰爭中獲勝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實話實說,可以防禦隱身機+隱身導彈襲擊的國家目前為止也僅僅三個罷了!其他國家只有捱打的份兒!目前可以防禦的只是半隱身機罷了,如果是全隱身機比如:先進的B–2A或者將來的B–21轟炸機,甚至是殲–20蘇–57這樣隱身戰鬥轟炸機,能否有辦法、有效防禦還是未知!

轟炸機歷來是航母的剋星,將來一定會出現隱身轟炸機在隱身戰鬥機的護衛下去威懾(攻擊)航母編隊的事情出現...航空母艦編隊是強大的整體性戰爭機器,目前有效防禦航母的辦法不多,但隨著科技的進步隱身轟炸機會遏制航母編隊的作戰能力。

同時擁有隱身轟炸機和航空母艦的國家將會演練進攻與防禦手段,會更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戰法,而武器裝備鏈不完整的國家只有航母,在防禦隱身轟炸機時將是非常頭疼的問題。


皇家橡樹1972


前世界上具備隱身轟炸機研製能力的國家只有一個,這就是美國,美國空軍現在裝備有20架B-2A隱身戰略轟炸機,這是一款採用飛翼結構設計的大型遠程轟炸機。美軍未來會裝備B-21A款戰略轟炸機,B-21A戰略轟炸機的建造成本會控制在6億美金左右,這是美軍將裝備超過100架以上的戰略轟炸機型號。


原本隱身戰略轟炸機用來針對對手的戰略目標實施遠程打擊的大型平臺,通常都會對固定目標實施轟炸。但是目前美軍正在開發轟炸機所可以攜帶的反艦導彈,這是由於反艦導彈向隱身化的發展,可以讓遠程戰略轟炸機具備更大的使用範圍。目前B-1B戰略轟炸機就具備攜帶防區外反艦導彈進行遠程投送的能力。

隨著科技的進步,隱身戰略轟炸機未來也可以作為反艦用途。對於航空母艦之類大型目標,戰略轟炸機也是具備打擊能力的。目前隱身戰略轟炸機進行遠程打擊會遇到諸多問題,這就是隱身的持續性,隱身戰略轟炸機的部署地點相對來說比較少,而且基本上是在美軍嚴密控制的區域,目前就包括美軍懷特曼空軍基地,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和英國費爾福德空軍基地。



隱身戰略轟炸機通常進行跨洲際的打擊活動,而在其中就需要空中加油機的配合,因為目前裝備的空中加油機都是在傳統機型上進行改造而來,並不具備隱身能力,實施空中加油,隱身戰略轟炸機的作戰意圖就可能被暴露,在短時間內隱身戰略轟炸機對於航空母艦是不具有威脅性的。


另外航空母艦具備強大的防護能力及攜帶的艦載機就能實施很大的防禦圈,另外其護航所用的大型水面艦艇也可以為航空母艦建立很好的防護屏障,戰略轟炸機對航空母艦實施打擊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前世界上能夠裝備戰略轟炸機的國家也只有兩個,除了美國之外就是俄羅斯,美國是唯一裝備隱身戰略轟炸機的國家。


航空視界


美軍方曾暢想過殲20利用自己隱身性能優勢,突襲美國航母外圍線,接著發射反艦導彈,重傷美國航母的場面。理論上隱身戰略轟炸機是具備打擊航空母艦的能力的。

目前的戰鬥機都可以通過所攜帶的反艦導彈對航空母艦實施打擊行動。隱身戰略轟炸機藉助於隱身能力也可以對航空母艦發動隱蔽攻擊。但理論和實際是有差別的,通過隱形轟炸機對航母的作戰方式來分析其威脅是大是小?


首先在航母編隊最外層防區外發射所有反艦武器。以16枚AGM-158B(反艦型射程925公里)為例,隱身巡航導彈能被攔截多少命中多少是個未知數,如果以目前的紙面數據看,16枚並不能算飽和攻擊。而且即使命中一發並不足以擊沉重型航母。或許飛行員還在沾沾自喜準備防區外卸貨走人,早已被對方偵測到,被防空火力擊落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其次利用各種隱身裝備,發射巡航導彈。巡航導彈打到10萬噸級這種航母身上,說實話10枚也不可能打沉,再者巡航導彈速度快了的話命中率會很低。超音速帶來的副作用不只是命中率的降低,載藥量也會減少,重量大。比如說10枚導彈能打沉航母,除去未命中被攔截就要發射20枚。因為重量大一架飛機只能帶最多2枚。在深海區距離遠 一架飛機只能帶一枚。那你就要20架的編隊,這個規模可是非常大了,加上護航的飛機,作戰風險太大。



最後戰術核武,這個也不能不算是一種選擇,攻擊敵國航母基本就是全面開戰的節奏了,比如:AGM-129,為了B2設計的,AGM-129有3000公里的射程,20萬噸當量的爆炸威力,如果攜帶16枚,有一發未被攔截,那結果是毀滅性的。但是這裡不確定因素太多,最主要的就是防護力量,航母周邊都有護航編隊,驅逐艦和護衛艦都有打擊戰機的能力,即使是隱形戰機,無法瞄準,也會將反艦導彈擊落,可以說航母身邊有一道最強的火力網,要想突破根本不可能。
所以很少有戰機能夠對航母造成實質性傷害的,其中最經典的例子就是二戰的太平洋戰場,當時的日本就是想用一架戰機換取航母和軍艦,後來組建了神風特工隊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除了送死,沒有第二種選擇。


侃侃書生世界


戰機只是反艦導彈發射平臺,每一枚導彈都可能是航母的終結者,如果有效突防、精確命中這得靠兩者的配合。現代執行反艦作戰的多半是大型戰鬥機,當然轟炸機一樣適用,不論是高空高速突防,還是低空高速突防。面對水面航母戰鬥群,最重要的還是儘量接近點再發射。

和傳統戰鬥機相比,大型轟炸機存在的弊端就兩項,飛行速度慢、雷達反射面積大,容易失去打擊突然性。而轟炸機的好處就在於載彈量大,一架頂好幾架戰鬥機,可以形成更大數量的飽和攻擊,只要足夠接近的話。

掛載魚叉反艦導彈的F-14戰鬥機,雄貓比較酷就用這圖。

相對於隱形轟炸機而言,利用隱身性能,可以在對航母編隊攻擊中具備更大的優勢。比如美國B-2隱形轟炸機,最大載彈量可達23噸,兩個旋轉彈架能攜帶16枚AGM-129型巡 航導彈。如果用於反艦作戰,28噸的載彈量及最出色的隱身性能,在實戰中估計很難防備。不過B-2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太高,一架24億美元的天價,相信沒幾位美國將軍能下令大量用於常規作戰。

轟炸機作為反艦導彈發射平臺,起到的作用就是儘量有效接近敵軍,如果能在極短的距離內發射反艦導彈,自然毀傷概率直線上升。因此,用類似B-2這種隱形轟炸機反艦,確實在威脅程度上要高於普通戰機。


河東三叔


很大吧,這都馬上到了21世紀的第20個年頭了,請一定相信“代差”這個概念, 美國f-22在軍演是1xx:0的戰績絕對不是吹的,咱們還是老老實實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吧


中哈陽光


過了055關再說吧!你未看055傍天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