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班主任老師給全班學生都發獎狀,你怎麼看?

勤奮的小牛


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老師,還是挺有發言權的,我來給大家巴拉巴拉吧。

如今學校為了鼓勵小孩普遍設立了很多獎項,有的班級甚至每一個小孩都能拿到獎狀,。全班有50個小孩,竟然有40多個小孩都能拿到獎狀。小孩拿到的獎狀五花八門,“班級優秀圖書管理員,紅旗小能手,衛生小助理,護花小衛士”,有小孩特別愛倒垃圾,每次下課就主動到班主任身邊請求去倒垃圾,覺得引起老師的注意,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居然這個舉動還引起全班同學的模仿,後來全班同學都爭著搶著去倒垃圾,說明小孩是多麼希望老師能夠注意到自己。

這與經歷過二三十年的傳統教育的我們的思維方式是大相徑庭的,我在2000年左右在小學讀書的時候,老師只會給班裡面成績優秀的小孩發“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的獎狀。這難免引起了一些家長不適宜,畢竟文化價值觀念不一樣嘛。

但是到底應該如何抉擇呢,其實我是比較贊同多發獎狀的,每一個小孩都是一枚小可愛,應當被鼓勵,當他被誇獎的一瞬間,臉上洋溢著天真爛漫的笑容,這種快樂是會傳染的,那一刻我瞬間感受到自己職業的高大和職業帶給我的榮譽感,以及對我這種做法的讚賞。一份鼓勵,一份希望,成就一個優秀的孩子。


養藍白小貓的孫老師


我們的班主任老師就是給全班學生都發獎狀,這是一種很好的鼓勵孩子的方式。

弟妹珊珊年三十還對女兒說:“我看你的獎狀還是三好學生呦。”我和女兒都心裡美滋滋的,我說:“數學和英語都是滿分。”珊珊說你數學都能得滿分啦,弟弟說:“少捱罵來呀。”珊珊急忙打圓場。

珊珊說,三好學生的獎狀是含金量最高的,她班45個人,只給三個名額。辦理有一個女孩三門成績都很好,可是三好學生也沒給她,因為那孩子在小賣部偷東西,沒偷別的,就偷的辣條之類的零食,因為她媽媽堅決不讓她吃,從不給她買。

她說除了三好學生的獎狀,還有各種各樣的,各種名頭的獎狀,比如語文小狀元、數學小狀元、英語小狀元、智慧之星、進步之星等等,孩子們最盼望的就是三好學生,最不想得的就是勞動之星之類的。三好學生是有名額限制的,其他的都是由老師做主寫的。

我這才恍然大悟,當然,從一年級我就知道三好學生有含金量,主要從朋友圈曬的和班級群裡的照片推測的,那時我就跟女兒說過,要以當三好學生為目標。這次放寒假我一看女兒是三好學生,也是滿心歡喜。

她小班的獎狀是“小小舞蹈家”;中班是“健康之星”,因為那段時間孩子們都病倒了,基本就女兒上學,不過獎狀一發,女兒也倒了。一年級上學期是“智慧之星”和“英語小狀元”,下學期是“進步之星”,這不,這學期是“三好學生”、“進步之星”還有兩個小狀元。

孩子的成長是多方面的,需要多方位的肯定。孩子的進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給他們足夠的時間,為他們提供足夠的保障與陪伴,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風景。

關注👉牽蝸牛散步的女神醫,讓我們一起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牽蝸牛散步的女神醫


孩子學校有不少班,期末考試結束回校拿成績,參加班級頒獎禮,有的班總共50個學生居然老師給49個學生髮了獎狀,唯一那個沒有獎狀的還是因為生病休學很長時間沒來。

這種情況一打聽才知道並非個例,很多小學校的班級班主任給孩子發的獎狀都很多,雖然有的孩子非常優秀,一個人可能會得到3或4張獎狀,但是每一個學生都有,這讓人實在費解。

班主任老師為了能夠給孩子們都發上獎狀開開心心過大年也是煞費苦心,想出了各種名頭,比如學習標兵,單科第一,總分前十名,這是從成績角度,還有的是進步標兵,衛生先進個人,紀律先進個人,好人好事先進個人等等。

反正為了能給孩子多發獎狀,各種招數都使了。但是,這樣真的好嗎?學生都開開心心回家過大年嗎?我不以為然。

初高中學生很少有這種情況,每個班獲獎的人數比較少,多的也就一半,主要還是集中在學習方面。

一、老師為什麼要這麼做?

說出來有點悲哀,很多班主任私下裡交流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把原因指向了家長。原來班主任老師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照顧所有學生家長的感受,尤其是現在每個班都有班級群,家長都在裡面,所以,不給哪個學生髮獎狀似乎那個孩子家長就沒有面子。

為了家長面子,班主任老師進行了不情願的妥協,儘管內心對於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恨鐵不成鋼”,但是最後面對的卻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曾經有很多家長始終覺得孩子還小,需要多鼓勵,少批評,這種呵護式教育似乎讓老師無所適從,孩子在家不聽家長的話,現在在學校也不聽老師的話。呵護式教育的結果就是老師“怕”家長,老師必須照顧家長面子,否則家長會有意見。

二、家長不要乾了老師的活

很多家長現在都是大學畢業,至少都是高中畢業,都覺得孩子的小學內容自己也可以教得了,所以,很多家長幹了老師的工作,在家裡給孩子輔導,孩子在學校學習情況家長也經常干涉,要麼給老師指點江山,要麼覺得自己的方法更好,老師的方法如何如何。

越俎代庖還不以為然,家長自己懂,感覺什麼都會,於是覺得自己孩子也應該會,不會就著急,就開始用自己的方式給孩子輔導,殊不知,這些大人們的思維方式不適合孩子,講了孩子聽不懂,而學校老師是按照孩子的思維方式去講課的,老師比家長更懂孩子。

當家長變得比老師更“權威”,教育就會出問題,在一個教育體系中只能有一箇中心,有一個權威,都想當權威孩子就會無所適從,家長應該相信老師,應該相信老師,應該接納老師,聰明的家長應該“退居二線”,即使回到家裡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裝老師,而應該裝學生,裝得什麼都不懂,最好能讓孩子講給你聽,如果每天孩子都能做到這一點,相信我,你孩子一定會很優秀,也一定不會再靠面子而獲得獎狀。


教師老李


這個我持反對態度。從賞析角度來出發,這應該是賞識教育的一種具體表現。班主任也算是有心人,不厭其煩、關注全體。班主任老師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有些孩子根本就達不到領獎狀的資格,如果強行生硬的以各種名義杜撰各種獎勵名稱硬發獎狀的話,我就覺得有點矯枉過正,甚至有種討好問題學生的嫌疑了。學生們在學校表現怎樣家長也是十分清楚的,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手中有獎狀,其實對老師也是沒有絲毫感激的。有位家長領到了一張上面寫著小主人獎的獎狀。他特意找到我問我什麼意思。發這樣的獎狀給家長,弄得家長雲裡霧裡,不知道自己的小孩究竟是憑什麼能力技能,還是憑著其他的一些絕活得到的這個獎狀又或者只是班主任可憐我家的小孩子硬塞的一張獎狀。這樣讓家長一頭霧水的獎狀還不如不要。從家長的角度來說,這張獎狀發給我的孩子還不如不發。這張獎狀存在我家一天,就是對我家孩子的一絲諷刺。與其這樣還不如在期末評語裡把小孩的不足明確寫出來就可以了。小孩取得的進步,如果真的達到了班級前茅的水平,得一張獎狀,那也是無可厚非的,就怕發來的獎狀上面寫著小主人獎,乖寶寶獎這樣的浮誇虛假獎狀。作為家長,我不喜歡這樣的獎狀。


哎等一下我是小黑犬


幼兒園老師給全班學生髮獎狀我是認同的,畢竟孩子小,需要鼓勵。如果是小學中學班主任老師給全班同學都發獎狀,我認為這種做法不好。因為

一、每個學生都有獎狀,家長學生會慢慢不重視,也失去了獎狀的本來意義。

說實話,在幼兒園我見過每個孩子都有獎狀。但小學中學,我們這兒沒聽說過全班都有獎狀的。既然提出這樣說,這種情況應該是存在的。

我們知道一個班級中老師為了鼓勵大多數學生一般設的獎比較多,有三好學生獎,優秀班幹部獎,十佳好少年獎,進步獎等等。這樣區分老師是為了儘量鼓勵每一個孩子,即使這樣也應該有學生得不到獎狀。因為如果不區分優秀不優秀都發獎狀,家長和學生就不再重視了,反正好壞都有獎狀😂,這樣就失去了獎狀本來的意義 ,也會讓某些學生誤認為自己表現的不錯。

二、每個學生都有獎狀,實際上反而不利於孩子上進。

獎狀少,比如一個班中三好學生獎就幾個,那麼孩子會積極上進,想得到這個獎,並且得到後會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會進一步激勵鞭策自己,不斷努力爭取下次還得到。再比如優秀班幹部獎,那也是孩子真正為班級做出了貢獻得到的。如果孩子表現不好,老師就不要挖空心思為孩子設置獎狀了。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通過努力去得到這個獎狀,孩子才會珍惜,才會更加積極上進。

如果表現不好也給了獎狀,孩子會膨脹不努力,懈怠放鬆,反正努力不努力都有獎狀嘛!這樣實際上不利於孩子進步。

結束語:班主任給全班同學發獎狀,本意是鼓勵孩子,一次兩次還可以,如果每次都是全班都有獎狀,家長和學生會慢慢不重視,反而不利於孩子競爭和進步。


一起聊教育


每個人都希望被肯定,被承認,被關注。孩子也不例外。

一學期結束,對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這是慣例。原來只是表揚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被表揚的是少數和個例,大部分學生是得不到承認的。

現在很多班主任認識到這點,從多個角度出發,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予以肯定和表揚,讓每個孩子都受到鼓勵和讚揚,激發孩子們的信心和向上的決心,這是一個值得鼓勵的辦法。

而且這個方法在孩子越小的時候越管用。兒子上小學時,記得一次期末結束,孩子班裡每一位小朋友都獲得了獎狀,“衛生標兵”、“禮貌標兵”、“紀律標兵”……,每一位同學都受到鼓勵 ,有的孩子還不止一張。



兒子回來和我說,“媽媽,下學期我要更加努力,爭取把'樂於助人''獎狀也拿回來!”並且孩子還把班裡同學助人為樂的事情繪聲繪色的講給我聽,而且加上自己的評論和理解,最後把自己要怎樣做也講了出來。不亞於一篇小計劃或小論文,要知道,那時他才不到7歲。

這就是鼓勵的作用,比批評更柔然且有力。他只是換了一種方式來激勵孩子,而且更容易讓孩子們接受。這種教育的智慧是值得提倡和推廣的。

當然,獎狀不能為了給而給,這樣就失去了他的獨特性和意義,必定物以稀為貴。而是要老師真正觀察、明確每一個孩子的優缺點,真正找到他身上獨特的閃光之處,並予以表彰和鼓勵。這樣不僅被表揚的孩子內心歡喜,其他孩子也心悅誠服,有一個明確的學習榜樣,為今後的行為習慣制定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標準。

教育處處是智慧,那要求從教者有耐心、細心、愛心和一顆智慧之心去發現,去傳播。


師者馥仁心


給全班學生都發獎狀不是不可以,是看這獎狀上怎麼寫。如都寫三好學生或都寫優秀學生就不合適了,必須分類獎勵,比如,三好學生、學習標兵、勞動模範、學習進步獎、文明標兵......就可以的。

孔子曰,數子九過,不如贊其一功。表揚和鼓勵是最好的教學方法。我們大人都牴觸批評,更何況孩子呢?其實有很多學生就是被老師的過分批評而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以至於毀了學生的前途。

我們應大力提倡鼓勵教育,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並及時給予表揚,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拉緊師生之間的距離。

一味的表揚未必完全正確,一味的批評一定是最差的教學方法。


局外難纏


我是不贊成班主任給全班學生髮獎狀的,可能班主任的出發點是好的,充分的考慮教育裡面提到的激勵機制,想通過這個方式讓學生得到鼓舞,找到自信。但是,這種大鍋飯的方式不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獎狀的作用是用來肯定優秀學生的努力付出和表現的,一個班級裡,總會有優生和差生,班主任為了激勵學生,就算巧立名目設立各種獎項,也應該有名額限制,要體現獎狀的珍貴性,要讓學生覺得獎狀是來之不易的,想要獲得獎狀,必須要比別人更努力,付出更多。要是每個學生都發獎狀,就會誤導學生,認為得獎太容易了,第一和最後一名,普通表現和積極表現的都有獎,獎狀就顯得太廉價。最後讓優秀的學生感到憤憤不平,讓普通學生和差生毫不珍惜。全班都發獎狀,所有學生都開心了,但設立獎狀的意義就不存在了,激勵學生固然重要,但也要讓學生明白競爭的殘酷,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才能讓學生具備更優異的生存條件。因此,我是不贊成給全班學生髮獎狀的。


浮生半世不再回首


放假前,班主任有時為了鼓勵,督促等作用,給學生頒發獎狀也是一項重要工作,藉此來鼓勵學生一學期的優秀表現。同時,也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過個快樂的春節。但是一些班主任在發獎狀時存在著濫發現象,使獎狀失去了應有的激勵作用。所以,我認為,要真正發揮獎狀的激勵效應,班主任要做到“三宜三忌”。

首先,應該多元素評價學生👩‍🎓,不可一把尺子衡量。

當下,有不少班主任給學生頒發獎狀時,只侷限於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用一把尺子來衡量,這種做法嚴重挫傷了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所以,班主任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就應該採取多元評價的方法,在頒發獎狀時應該涵蓋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

因此,班主任應該拓展思路,改變觀念,結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形式多元,內容多元的評價,從而肯定和讚揚學生在任何一方面所取得的成績,鼓勵他們繼續進步!

如果有學生在綜合素質中的多方面素質都比較突出,那就可以給這些學生👨‍🎓頒發像“優秀少先隊員”“優秀班幹部”“優秀先進個人”等綜合素質獎給予全面的肯定。如有學生在綜合素質中的某一方面表現突出,那就針對其突出的素質頒發專項素質獎,比如“學習標兵”“籃球之星”等。對於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進步明顯的學生,班主任就應該給這些學生頒發“……進步獎”,如“數學進步獎”“英語進步獎”“助人之星”等。

其次,最好師生投票選舉,不可班主任一言堂。

確定獎狀獲得者人選時,既要讓所有任課教師參與討論,也要讓學生👩‍🎓👨‍🎓參與投票或者討論。不能由班主任一個人說了算,也不能“暗箱”操作。要充分體現民主意識,外聽取任課教師和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學生的表現,確定獎狀獲得者人選,並說明為什麼把獎狀發給次學生,讓學生心服口服。

最後,最好面對全體學生,不可人人都發獎。

不管是先進生,還是後進生,只要他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現,就應該給他發獎狀。但先進生未必處處先進,也有其後進生的地方,在獎勵其先進的同時,也應該指出其不足,讓他在保持原有優勢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努力💪把薄弱之處的能力也提升上來。後進生也不一定處處落後,也有其先進的地方,應善於發現其閃光點,也給他發獎狀,讚揚其優點,給他樹立信心,併為他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勵他持之以恆地努力💪,一點一點取得進步。

因此,給學生頒發獎狀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既要激發先進學生更加高昂的鬥志,讓他們再接再厲,更要鼓勵後進生努力💪趕超,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

當然,如果學生不努力或者進步不明顯,就不能給他發獎狀。這是因為,如果人人都發獎狀,學生太容易得獎了,學生不努力就可獲獎🏆,有很多學生就不努力了,因此也就失去了發獎狀的意義可!


fy張振阜陽


朋友家長的孩子今年過年拿回來了5張獎狀,有“進步獎”“衛生小衛士”“數學小能手”“優秀值日生”“閱讀之星”,大家都誇他這麼優秀,不過這個朋友卻說:老師說了,上課表現不太好,要不還會有個三好學生的獎呢,希望他以後上課可以認真聽講。

不要小看獎狀對孩子的意義,不亞於家長拿到的年終獎的心情,獎狀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證明,對前一段時間在學校表現的肯定。

題目中收到的有的班主任老師給全班學生都發獎狀,估計這應該是低年級的班主任吧,希望用獎狀來鼓勵和鞭策學生們,這樣的做法我認為沒啥不妥的。

記得我小時候上學,那時沒有這麼多的獎項,好像只有三好學生的獎狀,如果能得到個獎狀,能高興一個寒假,如果沒能得到獎狀,一個寒假都不開心。

現在很多人都在崇尚賞識教育,給孩子發獎狀也是賞識教育的一種,不過家長和學生要正確看待得到的獎狀,因為現在的獎狀分很多種,那一方面得到獎狀了,說明在這一方面做的好,如果哪一方面沒有得到獎狀,說明這一方面還有欠缺。

所以說,我的對老師的做法表示贊同,但是家長和學生要明白,不是說得了獎狀就是各方面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