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你買過基金嗎?收益情況怎樣?

Apple-King


本人95後,在慢慢學習投資理財,個人還是更傾向於基金,股票市場確實太過於複雜,瞬息萬變。而基金確實穩健許多!




Fly在非洲


90後的我,從19年4月份開始買基金,剛開始在同花順裡買,因為膽子小再加上沒經驗,買的也少最多的時候買了6000+,一直掙不到錢,有時候掙了幾十塊錢就趕緊賣了,有時候呢,虧的時候也賣,覺得掙不到錢在9月份的時候全部清了,到10月開始在支付寶買基金,當時是有人帶著我買了幾隻,告訴我不要怕跌,跌才是機會。

買基金的這段時間。有賺有賠,最多的時候一天賠了1000+,肉疼。但是也隱約學會了經驗,大跌的時候一定不要賣啊!!!持有雖然也會賠,賣就賠的多了!




劉小么的夢啊


本人99年,也是90後,18年年底在課程學習+自學指數基金投資之後,就把自己的部分儲蓄都投進去了。

2018年11月開始買入,可以說很幸運了

當時由於資金真的少,所以我主要集中買入,主要買的是中證500指數和醫藥指數,雖然當時醫藥指數跌得很慘,但是2019年的春節瘋狂上漲,最後是得了25%多的收益率,中證500指數就沒有那麼高,差不多20%的樣子,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本金不多,所以雖然收益率高但是賺的不多。

由於部分原因,在2019年4月份賣出

因為資金急用需要取出,所以就在4月份賣出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我也不想賣,所以大家要吸取教訓,投資的資金一定要用閒錢,否則就算市場依舊下跌,我要用到這筆錢的時候也不得不賣出,到時候沒賺到錢不說,還有可能虧損。

錢不多的時候,安心賺現金才是王道

之後我便想著在我資金量不多的時候,就算收益率再高也沒有多少錢,所以開始做自媒體,一邊加強理財的學習一邊賺投資的錢。

在你只有一萬本金的時候,就算賺了20%,也就2千,並不算很多,可以說做一做副業就可以賺到了

但是100萬本金,賺20%就是20萬了,感覺完全不一樣。所以,在資金不多的情況下安心賺錢。

下圖是我後面重新買入的收益圖了


百元理財


我不是90後,但我有買基金,我自己主要是以投資股市為主,這一點一直看我分析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對行業和上市公司的研究比較多,對於基金投資,我是作為一種輔助投資,畢竟基金的波動率比較低,相對風險比股票小得多,可以更省心。

我以前通過東財及同花順等買過基金,2018年後主要通過支付寶投資基金,因為我覺得比較方便。2018年投資的基金是虧的(當年大盤下跌24.59%,絕大多數基金都是虧的),但在2019年成功扭虧並盈利,我的基金累計賺了3.7萬,主要是在去年上半年的時候重點配置消費類基金,白酒股漲勢不錯,在7月份後轉向投資科技類基金,在大盤離上半年仍有幾百點跌幅的情況年,基金資產早已超過上半年的高點。

今年開年後,行情也不錯,1月份至今收益率為3.9%,跑贏了滬深300指數2.27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元旦的時候轉向了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和稀缺資源類基金,總的來說我的基金投資主要邏輯是基於自己對市場方向和行業趨勢的判斷。

對於投資基金,個人覺得,定投還是適合大多數人的方法。去年其實行情不錯,A股三大指數都有不錯的上漲,但去年還是有人虧錢,因為未能在1月份時入場,反而在4月份高點時入場,又正好買到了之後下跌的基金,自然就虧了。

我2019年全年過程中我都有在進行定投,這樣在4月份的調整中,很多基金在下跌中都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到,之後轉強後就比較容易實現獲利。我有一直光大的基金,在上半年表現很差,排名一直是墊底,但是我一直堅持定投,在10月份以後這隻基金突然開始大漲,成為三個月內同類基金中排名第一的基金,因為在下跌中不斷定投成本低了,這一波大漲就一下子扭虧為盈,還跑贏了其他基金。


財經宋建文


這是本人去年到今年的實倉操作,去基金投資是在去年7月份左右,第一次買了8000塊錢,因為不懂交易規則和操作,後來更新收益立馬虧了80多塊錢,對於當初只敢把錢放在餘額寶的保守派的自己來說,虧了這麼大的數目是無比心疼的,後來沒多想就賣了,有因為沒滿7天,扣了手續費我又虧了200多,當時心很塞,後來也就沒碰黃金了。

再到了後來就去接觸基金,也不太會買,隨手就買了當時火熱的財通(5g板塊),買的也不多,每次收益也小賺一點,後來黃金又熱了一段時間(美聯儲降息),我再次上車賺了400多。再到了後來開始去了解板塊知識,關注新聞,然後加大力度注資金。

真正讓我自己體驗到賺錢也就是12月和今年1月份這波行情,抓住了風口。我現在手裡還有資金,到時候繼續加倉幹,希望今年2020基金能夠給自己帶點不錯的收益,加油![比心][比心][比心]







長歌AAA


18年9月份買的基金,我記得當時行情還差不多挺好的,微信裡面推薦了有色金屬基金,就買了一些,誰曾想到買了之後就一路下跌,根本不給你機會,那時真是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無情。我是重倉買入的,下跌以後就一直趴著不動了,後來就是沒月都定投買些回來,現在好多了,基本持平了,最近一個月有色漲得很不錯[呲牙]


大熊貓奇奇


我不是90後,是90後的大叔,我買過基金,也希望90後趁年輕抓緊進學習投資理財,尤其是基金定投,需要用時間換空間,對年輕的90後來說是最有優勢的。



先說一下我買基金的經歷吧,在2007年A股大牛市的時候,我聽說別人買基金賺了不少錢,心裡很羨慕,於是2008年也試著買了一隻基金,結果後來股市大跌,基金虧損嚴重,最高時虧損超過50%。

那時候和現在的年輕人差不多,幾乎沒有任何投資經驗,於是被套在裡面不動了,中間既沒有補倉,也沒有賣出,一直等到2015年,2萬元的基金變成了4萬元,感覺市場到了階段性頂部,於是全部賣出。

這次投資可以說並不成功,7年的時間賺了100%,年投資收益率只有10%左右,期間經歷了股市的大漲和大跌,喪失了很好的投資機會,但是這次投資讓我領會到了基金投資的價值。


2017年底,A股進入歷史低位,很多人都喊股市的冬天來了,但是,我認為冬天既然來了,春天就不遠了,從2018年初,我開始基金定投,股市又連續下跌了一年左右,進入2019年,股市開始好轉。

2019年是基金輝煌的一年,有的基金收益增長一倍以上,大部分基金收益都超過了40%,如果投資基金的90後,絕大部分人應該是賺錢了,嚐到了投資的樂趣。

90後都是在互聯網的環境下長起來的,對網絡具有很好的感知,利用網絡進行投資具有天然的優勢,現在A股又出在歷史的關鍵時期。


現在投資基金有幾個比較好的歷史機遇,一是養老金開始入市,二是A股對外資開放,三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獲准投資A股,四是鼓勵居民存款作為長期資金入市,五是A股正在去散戶化。

90後的投資者可以說用有非常好的投資優勢,這在以前都是難以想象的,只要認真學習相關理財知識,工作之餘就可以實現財富增值。


互金直通車


我是90後,並且我的專業學的也是金融學,對證券產品,包括股票,期貨,基金等都有比較深入的瞭解和研究。我發現,要是你沒有太多專業的證券投資方面知識,相比股票、期貨、外匯等高風險投資產品,基金是相對安全且收益比較豐厚的,

只要你掌握幾個重要的技巧,很容易選到一隻沖天🐔。比如說基金的成立時間、基金經理、基金規模、基金的投資領域等幾個方面很重要,其他的像什麼申購贖回費,手續費等都無關緊要,好基金不要在乎那一點點的成本,能夠給你帶來高收益且又風險穩定才是王道。

以下是我的基金收益,雖然有兩隻是虧的,其他賺的也不算多,但是我其實總共沒有投入超過三千塊錢,時間也是幾天到幾周不等,裡面那些賺了一兩塊的基金是我的試驗品,只投了10塊錢哈哈哈。因為我沒有那麼多錢投,都是大學家裡給的生活費而已。不可能長期定投。



狗尾巴草不好看


[捂臉][捂臉]還有誰



雨雲赤赤


我是職業投資者,在國內市場,除了基金和股票,還有其他理財渠道嗎?

所以,我肯定買基金,而且基金在我總體的資產組合中超50%,最高峰達到70%。

之所以青睞基金,主要是因為A股市場上的套路太多,讓人防不勝防,值得長期投資的上市太稀少,且制度上的確有很多漏洞。你說價值投資吧,偏偏又康美藥業、信威集團這樣的滬深300權重給你暴雷,你說那咱技術交易投機吧,但是信息的不對稱,惡意的操縱屢禁不止,這不周末又處罰了一批。

換言之,直接投資股市坑太多,風險較大。

而基金投資顯然可以在一定程度規避上述問題。基金投資是集合資金、專家理財,資產組合、分散風險,只要尋找到靠譜的基金管理人,坐等資產增值何樂而不為呢?

找到靠譜的基金管理人還是比較容易,就看看排名,如果國內管理規模前十的基金管理公司發行的產品,大概率是能取得不錯的收益。

即使誰都不信任,那還有指數基金,且完全被動型的指數基金,歷史證明,長期看90%的主動管理基金是跑不贏大盤指數的。

收益方面,我目前定投有中證500,滬深300,還有主題消費醫藥基金,還有兩隻科技創新類基金,截止2019年底,全部是正收益,最低的中證500有5%收益,最高的科創板基金30%收益。總體上的收益情況滿意。

綜述,我認為普通投資者參與股市的最好的途徑就是投資基金,滿意之一。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