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 香囊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說“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小小一個香囊怎會有如此威力?能起到防身防病防疫的作用呢?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香囊的神秘面紗吧。


1、歷史文化


香囊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等。我國自古就有佩戴香囊的習俗,最早在商周時期出現,尤其是唐、明清時期,民間瘋迷,成為時尚,被達官貴人追逐。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開始有香囊治病的記載。而苗族的香囊代代相傳了幾千年,年輕人還將香囊作為定情信物。


揭秘 香囊


2、作用原理


香囊起作用的是囊中的香料。主要有丁香、沉香、檀香、小茴香、肉桂、豆蔻、八角、蒼朮、白芷、川芎、艾葉、冰片、薄荷,藿香、佩蘭等等具有濃郁氣味的中草藥。這類芳香氣味的中草藥含有較多的揮發油,氣味清香純正、持久,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當多種藥材揮發油一起散發出來,在人體周圍形成高濃度的小環境,像一道天然屏障,像給身體穿上了一層天然的“防疫衣”,起到防蟲防蚊防病毒作用。

另外,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散發出來的揮發油一部分通過皮膚吸收;一部分通過黏膜吸收,如鼻子、口腔、眼睛等。而通過鼻口呼吸道進入身體後,芳香氣味能夠興奮神經系統,刺激鼻黏膜,使鼻黏上的抗體——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它不斷刺激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促進抗體生成,抑制多種致病菌生長,起到抗菌抗病毒作用,提高身體抵抗力與免疫力。兒童正是因為鼻粘膜上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較低,上呼吸道容易感染 ,因此兒童最適合佩戴香囊。


3、功效與組方


不同藥方組成的香囊有不同的功效,製作時要根據需要組方:


揭秘 香囊


(1)防治疫毒,防流感。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記載:“避疫氣,令人不染”。方藥主要由蒼朮、藿香、艾葉、吳茱萸、雄黃、冰片、樟腦等氣味溫香,走竄,深沉,持久的中草藥組成。

(2)防止蚊蟲叮咬。主要由蒼朮、白芷、川芎、羌活、獨活、薰衣草、樟腦等氣味辛燥雄厚,香味持續時間長的中草藥組成。

(3)防止毒蛇咬傷。蛇類聞見雄黃的氣味,就會遠離。方藥主要由雄黃、雌黃、麝香、冰片、蒼朮、丁香、川芎等香氣綿長,穿透力強的中草藥組成。

(4)避穢化濁。夏季梅雨多溼,或荒山野嶺動植物腐爛,產生穢濁之氣。避穢濁方藥主要由藿香、佩蘭、白芷、砂仁、石菖蒲、蒼朮、艾葉等氣味芳香,香而不燥,持續時間較短的中草藥組成。這類香囊一般需每週到十天更換一次。

(5)吸汗。古書道 “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主要由蚌殼粉、滑石、官粉等草藥組成。


4、用法


香囊一般掛在胸前,一人一個,置於鼻前聞,每日2次,每次3分鐘,晚上睡覺時放置枕邊,每週更換一次。


5、製作方法:


選上好的香味藥材打碎成粒或成粉,混勻,約10-30克裝入大小合適的透氣的紗布袋或茶包袋中,塞入棉花,紮緊或封口,再套上一個有流蘇、掛繩、等配飾的絲綢袋子,一個漂亮的香囊就製作成功了。


揭秘 香囊


6、溫馨提示:


香囊雖好,這三類人群是不合適的:

(1)過敏體質者禁用,過敏性支氣管哮喘者禁用。

(2)孕婦禁用。

(3)體質虛弱者慎用,氣虛陰虛者慎用。


[1]中藥香囊.百度百科[EB/OL] [引用日期2020-02-28]

[2]木立.談談香囊的功效與製作[J/OL].個人圖書館.2015-06-02

注: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僅做科普宣傳,有關涉及廠家的品種僅供學習理解使用,不代表推薦立場!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 黃衛娟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