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有一個老風俗“跑雜病”,這源於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每當桃花盛開,百草吐翠的時節,青年男女都愛結伴去郊外踏青遊春,在邯鄲永年又稱作“跑雜病”。據說,穿花度柳跑上一兩天,一年之內百病就不敢沾身了。同時也藉此機會聯絡男女的感情。那麼這個風俗是怎麼來的呢?

永年有一個老風俗“跑雜病”,這源於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廣府城出過一位妙手回春的老中醫,姓卞名敏字慎之。他治“婦女病”南北馳名。許多人不遠千里,前來求方問藥。卞先生年過四旬,才有了個獨根苗苗,名叫卞朋。日轉星移,眨眼間過了十年,卞朋已經長成一個俊逸俏美的青年後生。

這一天,吃過早飯,他穿戴整齊邁出家門,去城北書院讀書。路徑春暉小巷,就聽頭頂有人“呀”了一聲,隨即一盆汙水潑下,澆了他個劈頭蓋臉。卞朋抬頭,只見雕花窗口,露出半張粉面,向卞朋送來歉意的一笑,那窈窕的身影,一閃隱進窗後。卞朋近日聽書院中學友談論,最近工部王尚書告老還鄉,帶回一個絕色女兒,名喚慧娟,年方二八。不想今日自己豔福不淺,撞在眼上。慧娟姑娘隱進窗後,心中著實不安。有心向人家道歉,又因樓高街深,高聲大嚷外觀不雅,不道歉又覺不妥。她不由得又撩起窗角向下一望,那個書生正痴呆呆向樓窗張望,頭臉上水跡斑斑。慧娟過意不去,從袖中抽出繡花手帕,從窗口投出。卞朋正在發傻,只見從窗口飛出一個像大花蝴蝶的物件,接在手中,是塊散著香氣的繡花手帕,心中一喜,不顧擦臉,雙拳抱起向窗內姑娘深深一揖。慧娟姑娘猛一驚覺,忙把雙窗緊閉,自覺臉熱心跳不得平靜。

自此之後,卞朋每每路經樓下,總要在垂柳下繞來繞去,不捨離去。怎奈窗門緊閉,卞朋左思右想,終於想出個辦法,每日早早用飯,守候在垂柳之下,單等潑水。一天,他聽見樓窗吱嘎一響,他一步跳出,“譁——”地一盆水正潑在卞朋身上。

“公子,請多多見諒!”小姐大大方方掀開窗簾,親親熱熱向卞朋道歉。

卞朋這回清清楚楚看見了花容月貌的慧娟小姐,忙說:“非也,非也,是我不好,是我不好!”卞朋的痴心情誼,聰明的小姐早心神領會了。怎奈家規森嚴,樓高牆厚,只能每天遙遙眉目傳情,心心相印。永年有一個老風俗“跑雜病”,這源於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俗話說,“紙包不住火”。一天,老家人買菜回來,窺見卞朋和小姐眉來眼去的柔情蜜意,忙告訴了老夫人。老夫人聽了,再三告誡老家人不許叫第三個人知曉,忙命人叫來匠人將後樓窗一個個壘死。她又把女兒叫到面前,先扯了幾句閒話,然後旁敲側擊,問了個水清見底。慧娟從此之後,一舉一動受人監視,內心十分痛楚,真是度日如年。過了春節,慧娟四肢痠懶,面黃肌瘦,成了臥床大症。這可急壞了王尚書老夫婦,忙請來醫生診治。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那卞朋見後樓窗壘死,真如冷水澆頭,回到家中一病倒床,再也起不得身。卞先生到底是名醫,知兒子所害乃是“相思”之病,問清緣由,又是頓足又是搖頭,此事驚動了鄰舍,單老媽媽擺擺手把卞老先生叫到僻靜處,說了自己的主意:“救人要緊,心病只有心治,你如若固執,怕就來不及了”。

無巧不成書,王尚書府派得轎來,請卞老先生過府看病。卞老先生欣然應諾出診。到了王府,卞老先生被請到繡樓,為慧娟小姐診脈。望、聞、問、切之後,他又被請到前廳。他要來文房四寶,寫成藥方,名曰“四寶回春湯”。卞老先生雙手呈給王尚書。王尚書見藥箋上寫著:桃瓣三錢,杏蕊五錢,春草根六錢,柳葉尖四錢,晨露作引,煎後服用。卞老先生叮囑:“此藥必須病者親手採集,採集時切莫閒人近前。”

王尚書皺了皺眉頭說:“小女病得連床都下不得,怎能去採藥?”

卞老先生說:“無妨無妨,她本是悶鬱之病,把轎子抬到郊外,小姐的病自然就去了一半。”王尚書半信半疑,也只得遵醫生囑咐了。永年有一個老風俗“跑雜病”,這源於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慧娟小姐採藥回府,果然病去了七八分,不要人攙扶已能行走。第二天,又採了一副“四寶回春湯”,病便大愈。王尚書非常高興,宴請卞老先生,宴席畢,以重金相贈。卞老先生笑而不取,從袖中掏出一封密箋,遞到王尚書手上說:“小姐再病,不必再去請我,啟封后便知。”說完含笑而去。

不錯,慧娟小姐只好了數月,復又臥床不起,王尚書只得啟開密箋一看,不看則已,一看火冒三丈,忙把夫人叫入內宅,一五一十念給夫人聽。原來,卞老先生的四寶回春湯,實際上是讓其兒子和慧娟小姐這對痴情男女藉機相會。卞先生的密箋公開了這個秘密。王尚書和夫人密語許久,最後對眾人聲揚,念卞醫生治病有功,把女兒許配給卞朋。

這一事傳揚開來,凡有青年女子臥床不起,都去求卞老先生的“四寶回春湯”。幾經流傳,每當綠柳花開之時,青年男女都要結伴同行,遊春踏青,久而久之,就成了風俗舊例。

(喜歡廣府老故事的朋友,請關注本號,不時會有精彩內容更新)來源:《廣府城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