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鴨治蝗雖有先例,10萬隻鴨子出征巴基斯坦恐難成行

10萬隻鴨子出征巴基斯坦治蝗上熱搜

2020年2月27日,“浙江10萬隻鴨子出征巴基斯坦滅蝗”登上微博搜索榜首,有傳言表示,它們將被派往巴基斯坦協助當地有關部門抗擊蝗災。有媒體聯繫到了鴨子的捐贈公司“國偉禽業”。該單位負責人表示,單位決定捐贈10萬隻鴨子,希望捐贈的鴨子幫助巴基斯坦開展生物滅蝗工作。目前,該單位正在等待巴基斯坦的答覆。

牧鴨治蝗雖有先例,10萬隻鴨子出征巴基斯坦恐難成行

進入2020年,新冠病毒在中國肆虐,雖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好在通過舉國上下的共同努力,疫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連續多日新增確診病例持續下降,新增康復病例持續增長。而在世界的另外一端,自非洲開始,蝗災同樣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蝗蟲經過的地方,一片荒蕪,大量的植被遭到破壞。從東非到中東再到巴基斯坦,蝗災規模持續擴大,造成的經濟損失持續增長。

牧鴨治蝗雖有先例,10萬隻鴨子出征巴基斯坦恐難成行

巴基斯坦因蝗災於2月早些時候宣佈國家緊急狀態

由於蝗災肆虐,導致巴基斯坦全國遭受到蝗災襲擾,給當地農牧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和俾路支省,有8萬公頃農作物被毀,牧場和林地受到破壞。據俾路支省農業部統計,蝗災在該省造成46.3億盧比的農業損失,其中包括小麥、大麥、豆類、蔬菜、飼料、棉花和園藝作物。根據巴基斯坦官方數據,目前蝗蟲每天破壞3.5萬人的口糧,預計今年巴基斯坦的糧食和棉花收成將受到嚴重損害。

牧鴨治蝗雖有先例,10萬隻鴨子出征巴基斯坦恐難成行

作為巴基斯坦的友好鄰邦,中國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派出專家團隊趕赴巴基斯坦支援蝗災治理,據悉該團隊已於2月24日抵達巴基斯坦卡拉奇進行實地考察,商討治蝗對策和支援方案。

牧鴨治蝗雖有先例,10萬隻鴨子出征巴基斯坦恐難成行

牧鴨治蝗不適合巴基斯坦蝗災

“紹興鴨子,今年出國滅蝗!”2月25日晚,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室主任、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二級研究員、博士後盧立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最近,巴基斯坦的兩所大學聯繫他,與他合作研究養鴨和蝗蟲防治。巴基斯坦決定派兩名博士生到中國學習養鴨和蝗蟲防治技術。

想必這也是“10萬隻鴨子出征巴基斯坦滅蝗”的源頭,這個消息從網上傳開之後,網友們的熱情被徹底激活,加之中巴友誼源遠流長,“鴨兵鴨將”出國滅蝗的說法愈演愈烈。但是,真的像網友們腦補的畫面一樣嗎?權威專家則給出了更加客觀的說法。

牧鴨治蝗雖有先例,10萬隻鴨子出征巴基斯坦恐難成行

中國蝗災防治工作組成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古以來,我國就有一種牧鴨治蝗的生物防治蝗災的方法。該方法雖然對防治蝗災有一定效果,但適用於小規模蝗災暴發和特殊的地理環境,針對巴基斯坦大規模蝗災,化學農藥防治和微生物農藥防治才是一種快速有效的防治蝗災的方法。

生物防治不是空穴來風,新疆蝗災鴨子曾大顯身手

2000年5月,新疆北部發生特大蝗災。除藥物治蝗外,由雞鴨群組成的“雞兵鴨將”在新疆“打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在浙江省農科院的幫助下,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林城鎮天平村養鴨戶楊大元撫養的3萬名“鴨鴨兵”分批作為滅蝗“鴨兵”登上飛機,空運到新疆災區。浙江鴨參加新疆草原治蝗戰役效果明顯。截至當年8月底,新疆至少有100萬畝優質草原上的蝗蟲被鴨子大軍徹底撲滅。鴨子大軍成了新疆“抗蝗救災”的英雄。

牧鴨治蝗雖有先例,10萬隻鴨子出征巴基斯坦恐難成行

當時,新疆防蝗滅鼠指揮辦公室指出,鴨子捕蝗能力強、捕食量大、紀律嚴明,把鴨子送到草原是消滅蝗蟲、保護生態的有效途徑。

牧鴨治蝗雖有先例,10萬隻鴨子出征巴基斯坦恐難成行

鴨子治蝗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據美聯社之前的報道,蝗蟲群的面積約為2400平方千米,而聯合國糧農組織官網提到每平方千米沙漠蝗蟲群至多可容納1.5億隻蝗蟲。所以總共約有3600億隻蝗蟲。蝗蟲與鴨鴨的比例是3600000:1,從數量等級來看,這場蝗災殲滅戰是“鴨鴨軍團”不肯能完成的任務。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因為飛行遷徙的問題,牧鴨治蝗應該在蝗蟲聚飛之前有效,而蝗蟲一旦飛行遷徙,那麼“鴨鴨軍團”也真的是望蝗興嘆了。

牧鴨治蝗雖有先例,10萬隻鴨子出征巴基斯坦恐難成行

作者認為,廣大網友在自然災害面前應該更加科學、更加理性的對待和處置,不信謠,不傳謠,是每位網友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堪稱情比金堅,雙方在災難面前相互支援,相互扶持,在雙邊關係上團結穩定,這也是廣大網友十分關注巴基斯坦蝗災的原因之一。為了中巴友好,為了能夠幫助巴基斯坦防治蝗災,我們如不能提供物質支持,也希望客觀冷靜地提供精神支持,希望巴基斯坦能儘快的控制蝗災,恢復生產。

您對巴基斯坦蝗災有什麼看法或意見呢?歡迎關注或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