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是什麼原因讓孔子代表的理論影響力超過諸子流傳,上位?

歷史溫度7758


首先是儒家思想自身比較符合真理

一個理論的真理性是它的生命線。孔子的理論和客觀的社會、國家發展結合得最好。先秦時期,儒家和墨家齊名,“不歸儒,就歸墨”。儒家偏社會上層,主張“君子之道”;墨家偏社會下層,主張“兼愛非攻”。

“君子之道”講究內省、主張“仁政”,符合朝政需要

孔孟之道又被稱為“君子之道”。君子,從字面上講是“君王的子孫”,屬於社會上層人士。如果君子階層“吾日三省吾身”、“修身”為本,政治就會清明,朝政就不會腐敗。

開放的思想體系:不斷變化,與時俱進

儒家的道統並不封閉,是一個開放的思想體系,從先秦儒家到兩漢經學、宋明理學、心學,一路發展下來,思想體系不斷變化,與時俱進,不會落後於時代發展。

勤勉治學的教育家精神

“孔席不暇暖”,講的是孔子為了教育眾多的弟子,剛坐下來不久,就站起來,轉移到另一處講學。這種勤勉的治學和教育家精神,影響深遠。

“另類”政治家的精神

“學而優則仕”,儒家很注重政治。但是,孔子政治上不得志,周遊列國,“惶惶然如喪家之犬”。孟子在政治上更不得志,更加專注於教育事業,明朝皇帝甚至將《孟子》刪除了一部分。朱熹的理學生前並沒有被南宋朝廷認可,他的學說被認為是“異端邪說”,被追殺,他的大弟子蔡元定被逮捕。

王陽明的心學也是“另類”,在他生前,明朝皇室並沒有認可他的“知行合一”思想,被敵視為“偽學”。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孔子學說超過諸子百家,得以不斷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