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記”簡單看人格適應

最近有一份日記引發了全國人民的大爭議。對日記的爭議引發了我對作者的好奇。今天,以“日記”拋磚引玉,從人格適應理論的角度去探索一下這種人格類型。要聲明一下,在人格適應理論中,人格類型並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人格對本人和社會的作用,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想一想老祖宗留下的太極圖,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一陰一陽之謂道。

一、攻擊性

這種攻擊性在日記中體現得很隱晦。日記的具體內容,以及帶著隱晦攻擊性的片段,就不在這裡佔用篇幅了。日記中隱晦的攻擊性恰恰是引起中國人巨大爭議的原因。再者,從作者在媒體上的表現,她的攻擊性就可謂是絲毫不帶掩飾的。這一點從她的過往的幾段故事也能體現出來。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具有強烈攻擊性的女人。

二、操控欲

“日記”兩個字容易給大多數人一種感受:隱私。作者從題目上就勾住了好奇的貓。再一方面,有網友專門針對歡歡的日記詞彙做了一個統計,如圖


從“日記”簡單看人格適應


從“日記”簡單看人格適應


從“日記”簡單看人格適應

像“死亡”、“聽說”、“我們”這種吸引眼球、拉近距離詞彙,都是操縱讀者思路和情緒的經典方式。從作者的職業身份我們也可以做出補充推斷,正是操控欲促成了職業選擇。還有,“舉報某某”、“某柳之爭”,我們可以發現她是那種“一定要讓事情朝著我想要的方向發展”的人,哪怕對方已經死了,哪怕法院做了判決。


三、有魅力

通過前面兩個方面的粗淺分析,似乎“日記”應該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然而事實是,對她的評價完全走向兩個極端。拋開那些厭惡她的,欣賞她的人對她卻是讚譽有加。如果拋開成見去閱讀一下她的一兩篇文章,這種魅力的確藏在歡歡的作品中。當然,它也可能藏在歡歡與身邊人的交往中。這我無從得知。

由此,我相對簡單地得到了這樣一種人格適應:富有魅力、具有攻擊性的操縱者——反社會型人格。請注意,人格適應中使用的人格類型與精神病診斷的名詞很相似,但含義是完全不同的,就像文章一開始就強調的,它只代表一種人格適應,並沒有好壞之分。具備反社會型人格的人,只有通過和他交往,讓他變得感覺好,才有可能去改變他的想法。因為思維是他最薄弱的環節。這裡的“薄弱”不是意味著這種人是個傻子,或者智商低下,或者不懂思考。“薄弱”指的是當你和反社會型人格的人講道理的時候,他是聽不進去的。你永遠也沒有辦法用道理去說服他。或許這就是網絡上的歡歡面對爭議、批評、甚至辱罵,依然我行我素寫日記的原因吧。

以上只是簡單粗暴地通過網絡上的隻言片語進行分析,純屬好玩。 幸好,武漢迎來春暖花開,日記也寫完了。無論如何,我記住疫情的同時,也一併記住了她和她的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