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大戶鄔亞平:從會種糧到“慧”種糧

近年來,隨著農機農藝的升級換代,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身力氣百身汗”的春耕場面已經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春耕新景象。


眼下正是早稻育秧的好時節,在醴陵孫家灣鎮孫家灣村,種糧大戶鄔亞平的育秧工廠一片忙碌。鄔亞平從2011年開始種糧,那時候他的合作社是半人工育秧,一天10個農戶最多能育四五十畝秧苗。後來,鄔亞平花了60多萬元買了這套工廠化育秧設備,一天只要三四個人,效率大大提升了。

種糧大戶 鄔亞平:一條流水線它一天就可以育到120到150畝之間的秧苗,我們的秧苗更粗壯了、更茁壯了,產量也提高了不少。

種糧大戶鄔亞平:從會種糧到“慧”種糧

工廠化育秧出苗整齊,成活率高。種子只要在恆溫恆溼的育秧室裡待上48小時,就可以移到農田。但哪個時候最適合轉移秧苗,不是鄔亞平說了算,而是由眼前這套氣象測量儀來定。這套設備可實時監測500多畝農田,空氣溼度、地溫、二氧化碳等信息在顯示器上一覽無餘。

種糧大戶 鄔亞平:我們這個水稻一個全程的生產,它能夠更好地提醒我們 ,更科學地去種田。

種糧大戶鄔亞平:從會種糧到“慧”種糧

種糧不再憑經驗,生產不再拼人頭,鄔亞平正從會種糧向“慧”種糧轉變。前不久,鄔亞平又有了新的計劃,他發動醴陵的種糧大戶黃建明、湯理、鄒立輝等6人,成立“聚和強”農業農機合作聯社,由單兵作戰轉向抱團發展。

種糧大戶鄔亞平:從會種糧到“慧”種糧

種糧大戶 鄔亞平:我們現在傳統的種糧大戶沒有聯合起來,我們種的稻穀的品種各自不一樣。在我們聯合起來以後,我們會更好地打造一個品牌、一個品種 糧食的品質會更高、更好、更穩定。

株洲市廣播電視臺記者梁婷、何璐報道,編輯李晶晶整理。

種糧大戶鄔亞平:從會種糧到“慧”種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