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到底是避險資產還是風險資產?

誠佳威聊金融


黃金自然是避險資產,而且還具有很強的貨幣屬性,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增加了黃金儲備,這就更加體現出其避險功能,甚至有學者還提出重回金本位的時代。可是,避險資產畢竟是避險資產,這也不是保險資產。黃金在除了貨幣屬性,還有一個資源屬性。也遵循供求關係,當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黃金也就自然會下跌。



黃金一直是在起伏不斷地向上爬上。而不是直線上升。投資黃金應該保持著一種長期持有的心態,那麼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可是如果以一種短期投機的心態運作,那就是一種投機而已,漲漲跌跌也是十分平常。這次的黃金有可能還會上漲到1800美元/盎司以上,也可能跌到1200美元/盎司的低價,這就是市場。既然進入到了市場那就只能遵循市場規律。而且,還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轉移,而是以整個黃金市場的運作為標準的體系。

黃金在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前,是以1盎司兌35美元,到了如今漲上來了45倍以上,平均年增長率超過了10%。輕鬆地戰勝了通貨膨脹,甚至可以追平貨幣貶值。這就是黃金具有貨幣屬性的最好體現。投資黃金就是一種避險作用,而且在長期投資上還是具有保值作用。

要說風險,那麼短期是具有風險的,特別是採用紙黃金、期貨、期權等方式,那更是波濤洶湧。什麼是期權、什麼是期貨,這些都是金融衍生品,也就是可以買漲賺錢,也可以賣跌賺錢,而且只需要繳納保證金,採用槓桿原理也可以進行操作。一旦黃金下跌買空者也可以賺得盆滿缽滿。而這次黃金大跌肯定也是讓買空者大賺特賺。

一個小小的黃金投機者,只不過的黃金融海里的一滴小水珠,一切都只得任由這個市場來擺佈,唯一可以決定的就是你投或者不投。


鞅論財道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分享一下我的觀點[碰拳]

中國有句老話:“盛世買古董,亂世買黃金”黃金作為財富的象徵,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視。

[心]首先,黃金是一種稀有貴金屬,其次,黃金本身就是一種商品,即使它不能作為貨幣流通也能作為商品交易,再者黃金是世界性支票,是應對通貨膨脹的一個不錯選擇。

[左上]美元跌的時候黃金在漲,而黃金跌的時候美元則往往處於上升途中,黃金與美元在全面的大部分時間內呈現負相關。

[心]①美元和黃金同為最重要的儲備資產,美元的堅挺和穩定就削弱了黃金作為儲備資產和保值的地位。

[心]②美國GDP仍然是世界GDP的1/4,世界經濟受其影響,而黃金價格顯然與世界經濟好壞成反比例關係。

[心]③世界黃金市場一般都以美元標價,這樣美元貶值勢必導致黃金價格上漲。

[握手]大家有什麼更好的觀點,歡迎評論留言。



韭菜雜談


全球恐慌,黃金價格理應上漲才對。正所謂,亂世黃金,盛世古董。此時,黃金價格也下跌,只有一個原因:全球股市出現了流動性危機。

2020年之前,大部分國家的股市,都是慢牛走勢,除了A股。而美國股市,更是處於超級大牛市中。

牛市中,很多機構都在加槓桿做多,很少有輕倉的。如果因倉位輕而跑不贏指數,就會面臨客戶的贖回或抱怨。利益決定一切,很少有機構能像巴菲特那樣在賬戶上留大量現金的。巴菲特也已經好幾年沒跑贏標普500了,不過他名聲在那,不必將就客戶的淺見。

面對突然的暴跌,機構該怎麼辦?

賣出?買盤在哪裡?

機構是大資金,可不像散戶隨時可以賣,他們大筆賣出,會直接把股價砸到地板。而且,有些機構也必須賣出,因為有客戶在贖回。

不少機構組合配置了各類資產,但原油、全球股市,甚至債券都在大跌(企業經營環境差,擔心債券違約),那麼機構只能賣黃金,別的都沒什麼買盤,沒法出貨。這就是流動性危機,導致不得不賣出黃金。

還有,就是補倉需求。機構加槓桿買股票或原油,現在馬上就要爆倉,如果想補倉,也只能賣出持有的黃金;如果不補倉,現在平倉就剩不下多少本金了。

股市其實不怕跌,最怕的就是流動性危機。也就是沒有買盤,稍有賣出都會帶來大幅下跌。

這幾年,不少國內上市公司的十大股東,都出現了外資的身影。下圖是經常提到的光環新網的十大股東:

現在,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

樂觀者認為,國內疫情即將結束,A股將成為外資的避風港。

悲觀者認為,由於流動性危機,外資會不得不賣出A股。A股還相對強勢,有買盤可以承接賣單。邏輯跟黃金一樣。

這些都已經不是基本面分析,而是情緒或博弈。短期價格,恰恰是由情緒或資金博弈來主導。對此,我沒法預測,但漲跌都有對策。

半倉,就是我的對策。

流動性危機下,現金為王。很多資產會被砸到罕見的低價,未來將是遍地黃金,前提是得有錢。


朝陽論期


理論上是避險資產,但是從2011年9月到目前表現出風險資產的特性,主要原因是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低迷中的異軍突起。


國華2640981228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黃金應該是避險資產,很多時候股票市場出現下跌或者美元下跌的時候,黃金都會上漲。中國也有盛世古董亂世黃金的說法。

不過今年的黃金走勢很多人有點看不明白,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很嚴重,尤其是進入3月份以來,全球股市普遍大跌,美股甚至罕見的出現兩次熔斷,原油價格也暴跌到30多美元一桶,這時候黃金卻突然也下跌了,不是說好的避險嗎?

這次的黃金下跌有他的特殊性


1. 資本市場遭遇流動性危機

進入到3月份之後金融市場的變局實在是太大了,3月9日美股第一次熔斷,3月12美股又熔斷了一次,要知道美股歷史上也就出現過3次熔斷,上一次還是1997年,全球其他國家同樣哀鴻遍野,歐洲、南美、中東、亞洲都是下跌非常嚴重。而且9號原油暴跌到30多美元一桶,這個也是影響非常大的。

炒過期貨的朋友都知道,期貨都是使用槓桿交易,原油期貨又是期貨之王,全球成交量非常大。看一個現象就知道了,中東國家是產油大國,但是石油的價格卻不是他們說了算,是期貨交易所說了算的。相比於其他金融市場,原油期貨的成交量數額非常巨大,是原油實際成交量的N多倍。這次石油暴跌導致很多人需要追加保證金。

這裡解釋一下。假設石油期貨的槓桿是10倍,也就是你拿1萬元就可以買10萬元的石油期貨,但是這裡面只有1萬時你的,9萬相當於你借的。現在石油價格跌10%的話,你的持倉只剩下9萬元了,但是你不可能損失不存在的借的9萬元,而只是把你的1萬保證金虧掉了。這個時候相當於你的資產是0,也就是你爆倉了,必須在此之前追加保證金,要不然就要出局。

所以這次石油價格的突然下跌讓很多持有多頭的人觸不及防,再加上其他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上一下子就需要很多資金來填這個槓桿的窟窿。所以很多人選擇賣掉黃金,先保證不要爆倉。

2. 黃金的價格實際上也處於歷史的高位

上面說過,1971年的時候黃金35美元一盎司,最高值也只有1920,總體上看,黃金在1000-1500之間都是合理的水平,超過1500的時期不多可以算高位了。3月份黃金下跌之後的最低點是1529,雖然和3月初相比是下降了,但是如果我們改成月線來看,黃金從2019年初到現在都是上漲的。即便是沒有其他金融市場因素的干擾,僅僅從技術層面上講,多頭獲利瞭解空頭解套也都是會引起下跌的。


黃金避險資產的屬性沒有變

黃金白銀在人類貨幣史上有上千年的歷史,1971年尼克松宣佈美元和黃金解綁之前,美國是要承擔美元按比例兌換黃金的義務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種情況沒能繼續下去,但是此後黃金的價格就飆升,這是市場用腳投票的結果,1971年1盎司黃金換35美元,2020年1盎司黃金換1560美元,以美元計價的黃金貶值了40多倍。這是以美元計價的,並不是說黃金升值了這麼多倍,因為物價也在飆升,但是美元貶值的更厲害,黃金還是有保值功能的。黃金過去經歷了兩波大牛市,我們來盤點一下,還是能發現他的避險屬性的。

第一輪,1970-1980,這輪牛市的原因首先是美元黃金脫鉤了再加上石油危機。

第二輪2001-2010,這個期間發生了很多事,首先是911事件,2003年伊拉克戰爭,2008年金融危機,美聯儲量化寬鬆大量放水。這些都是黃金上漲的動力。2011年底,黃金一度達到了歷史上最高值1920美元1盎司。

所以從歷史上看,黃金的確有避險的屬性,而且在發生風險事件的時候,黃金一般是漲的。

黃金的避險屬性依然是有的,只是我們需要根據市場的情況來具體分析,並不是其他投資標的跌了黃金就會漲。等市場的恐慌情緒平復之後,資金流動性短缺的問題得到改善,黃金的價格應該會穩定下來並且極有可能繼續上漲。


四大財子


從“避險模式”到“危機模式”,有何區別?一般而言,“避險模式”下市場是追逐避險資產,同時迴避風險資產的。這將導致以風險資產為代表的股票、中低等級信用債、工業大宗、新興市場貨幣匯率等資產價格持續下行,而黃金、美元、歐元等發達市場貨幣及國債會受到市場追捧。這從2月21日至今的資產價格表現就能明顯看出這種趨勢。

而“危機模式”下市場將重新作出選擇,並以規避危機帶來的衝擊為首要任務。

如何判斷當前全球市場由“避險模式”切換到“危機模式”,綜觀1975-2020年的幾輪重大危機切換情形,黃金價格的變化及美債期限利差的變化是一個重要指標。

如在1979-1982年的“滯脹危機”中,黃金價格自1978年年底開始持續飆升,在1980年年初達到最高位後開始回落,在金價自高位回落不到兩個月,10Y-2Y美債收益率就觸底回升,經歷了在金價下行過程中的震盪上行。

又如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黃金價格自2006年二季度開始持續飆升,並在2008年3月達到最高位後開始回落,在金價自高位回落三個月內,10Y-2Y美債收益率就觸底回升,並震盪回升,經歷了在金價下行過程中的震盪上行。

那麼我們如何判斷當前全球市場由“避險模式”切換到“危機模式”?

從“追逐避險資產”轉換到“追逐流動性資產”,相對於黃金與中長期美債而言,流動性更好的現金、類現金資產、中短期美債或更具吸引力。

對於黃金價格來說,從上述幾輪危機之後金價的走勢看,儘管金價中短期難逃調整壓力,但金價是有在危機後期重拾升勢的可能的,且大多是受當時的寬鬆貨幣政策以及逐漸抬升的通脹預期所支撐的。

綜上所訴,黃金短期偏弱,但長期數據顯示仍是偏多運行,更甚者加上疫情影響,未來不好說,當下黃金仍是偏多運行




炒期貨養家


黃金是避險資產,黃金是化學元素金Au的單質形態。抗腐蝕,稀有,在人類文明幾千年中均保持著避險資產的地位。

1,人類的幾次大疫情。1347年至1353年,歐洲黑死病(鼠疫),死亡2500萬人。此次疫情使天主教會專制地位打破,啟蒙運動產生,黃金作為硬通貨支撐整個歐洲實現了經濟復甦,文藝復興。從公元元年至1796年,人類得天花死亡超過3億人,1918年西班牙流感,全球死亡3000萬人。1957年亞洲流感造成全球100萬人死亡。疫情之下,人口減少迅速,經濟崩潰,紙幣的脆弱性立刻暴露,黃金的保值性立刻顯現。

2,目前國際黃金行情。截止到2020年3月15日17點13分,黃金價格1560美元/盎司,處在下跌行情。由於人類正面臨一場近乎是天天直播,人人都可以看到的世界重大疫情之中,大部人恐慌心理,造成了近一週,黃金行情與股票跌勢一致走向,但從世界疫情發展看,有趨於嚴重的態勢。假設本次疫情,造成中國境外其他國家死亡人數達到100萬人,美國,英國等國經濟大崩潰,這麼多的資金出口去哪,只有黃金一條路。畢竟,大災來時,錢不可能往外國放。

3,黃金從來就不是風險資產。從國際黃金市場形成,黃金價格一直呈上升總趨勢。避險工具特性從未改變,雖然目前因突發的全球金融海嘯,金市有些混亂,但是你想想,大型資本,有錢人的錢放哪?他們積累的這些數字,終將向黃金市場,黃金期貨,黃金現貨流動。

總之,黃金在地球上經歷了幾千年人類文明史,眼前的疫情在黃金眼裡都是小CASE,它知道,誰都得離開這個紅塵,只有黃金能永留存。財經領域創作者。


諸葛成君


黃金投資到底是避險資產還是風險資產需要從政治、經濟、個別市場的外在和內在因素進行分析。再加上其它的因素,以確定市場的目前狀況是應該避險資產還是風險資產,從而採取相應投資策略,當時環境因素是時時變化的,避險還是風險也是根據變化而變化的。

就目前不穩定的國際關係,疫情影響的世界經濟,世界各個之間的不確定貿易關係,還有通貨膨脹等因素來說。黃金被認為是避險資產。黃金可以有效的對沖這些不穩定因素的影響,從而確定增值保值。但有時候黃金雖然可以保值,但本身不產生收益,在不穩定因素和一個低利率的環境下,黃金的優勢比較突出,但是隨著利率的上升,世界經濟穩步發展,國際關係緩和那麼黃金這一優勢就會虛弱乃至消失。

不過黃金的避險功能歷來都是存在,所謂盛世古董,亂世黃金,世界局勢越動盪,黃金的需求就越大。但是怎樣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很重要的。第一,除了世界大戰,經濟動盪是所有動盪中最主要的問題。所以大家可以看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三年裡,黃金價格的漲幅超過了前面六年。第二,這些動盪要和美國相關。不管非洲如何戰亂,華爾街都不會去在意的,但是9.11就不一樣了,動了美國本土了,所以很快就有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金價跟著蹦高往上串,還有目前情況也是 中東不穩,中美貿易,美歐貿易不穩等很多不利因素促就了金價大漲。

所以黃金和其他投資產品一樣,很難用一個簡單的分析方法來預測和分析,很多因素也會變化和互相影響,投資者自身的心理因素也是難以捉摸確定的,所以做好黃金的定位和投資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持續的努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順利!


君子愛cai取之有dao


在全球主要資產價格都在下跌的情況下,黃金的避險屬性就不會那麼明顯了,著其中涉及到很多因素,有這樣一個說法,美股,美元,黃金三者在絕大部分時間裡都不會三者趨於一個方向運動,根據黃金價格=通脹預期-名義利率,只有當通脹預期也是下跌,並且下跌的幅度要比名義利率更大,黃金價格才會下跌。也就是說,現在沒有通脹了,或者說通脹預期很小了。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全球疫情可能導致失控的局面,參照中國因為隔離,造成的經紀衰退,通脹的預期減弱了。現在美國和歐洲的疫情可能會出現大面積擴散,大量企業停工,美股的大跌,會溢出通縮的邊際效應,現在就已經不是通脹減弱的問題了而是直接進入通縮了,全球經濟可能會正式進入衰退階段,導致幾乎所有的資產價格都迅速下跌,下跌的速度比利率還要快。但是因為黃金的特殊屬性,後期會不會迎來變盤點,可能要等到美聯儲進一步降息的那一刻吧。


張重韜


當前,全球宏觀經濟波動、美國經濟疲態和美聯儲緊急降息、全球多個國家國債收益率為負,沙特開啟原油價格戰,加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避險情緒再次推升金價。

  在全球宏觀經濟調整、全球各國央行措施、新冠肺炎疫情等複雜的金融壞境下,資產配置發生變化。“機構投資人一定要高度關注市場風險,這時期要增加風險防範意識和資產組合的配置功能。”華安基金總經理助理、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許之彥說。在金融風險增加的背景下,天然的避險資產——黃金成為投資者資產配置的首要選擇之一。

黃金——避險資產配置首選

“資產配置的核心是通過弱相關和負相關的資產,使得組合更為穩健。特別是在金融的動盪期間,黃金作為資產配置的功能,發揮的更為有效。因為避險是黃金的天然功能,在特定的市場環境下,其表現更為突出。”許之彥在其一篇文章中指出。

  金融屬性是黃金三大屬性之一,作為非主權信用類資產,黃金在當前的信用貨幣體系下,發揮著避險功能和穩定器的作用,具有內在的投資價值。在當前的貨幣環境下,美聯儲出現了大幅的降息行為,使得市場對黃金的熱情增加。

無論個人投資者或機構投資者都應適當提高黃金在資產配置中的比重。原因在於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使投資者或減少對風險資產的配置;各國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帶來流動性充裕,或許資金短期湧入傳統避險資產,而黃金無疑是選項之一。

  從低利率和寬貨幣、緊信用來看,黃金的中長期機會非常突出。許之彥建議,投資者在這個時間可適當提升黃金的配置比例。在金融風險上升,也可能會出現異常情況,同時市場貨幣寬鬆加強、低利率環境的還將持續保持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提高黃金資產配置比例,可以較好地幫助抵禦風險。

  風險與機遇並存。在金融風險波動的時刻,或許也是購置或增加黃金資產配置比例的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