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蔣鼎文,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最終的結局如何?

眾所周知,蔣介石有“五虎將”,“五虎將”在軍閥混戰中為蔣介石立下了汗馬功勞,確定了蔣介石的地位。在蔣介石的“五虎將”中,有一位將軍以行動迅捷而著名,他被稱為“飛將軍”,他的名字叫蔣鼎文。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飛將軍”蔣鼎文的最終結局。

“飛將軍”蔣鼎文,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最終的結局如何?

蔣鼎文出生於1895年,他是浙江諸暨人,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武昌起義後,蔣鼎文投筆從戎,加入浙軍,並於1912年進入浙江陸軍講武堂,接受軍事化教育。蔣鼎文從浙江陸軍講武堂畢業後重新進入浙軍,成為了浙軍的中下級軍官,先後擔任排長與連長等職務。

1915年,眼看在浙軍升官無望的蔣鼎文南下廣州投靠孫中山,加入了孫中山的革命隊伍。蔣鼎為的這個舉動正應了那句“樹挪死,人挪活”,他加入孫中山的革命隊伍後逐漸受到孫中山的重用,並在1921年成為孫中山大元帥府的上校參謀,從此之後平步青雲。

“飛將軍”蔣鼎文,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最終的結局如何?

1924年,在孫中山的授意下,蔣介石在廣州成立黃埔軍校,此時的蔣鼎文的選擇猶如神助,他放棄了自己辛苦換來的職位,跑到黃埔軍校投靠蔣介石,成為黃埔軍校的軍事教官。

蔣鼎文求學時代曾經在浙江陸軍講武堂接受過系統的軍事化教育,這讓他在黃埔軍校如魚得水,而且黃埔軍校又是蔣介石的嫡系,蔣鼎文既是浙江人,又姓蔣,他也因此被蔣介石視為同宗同族,嫡系中的嫡系。

蔣鼎文也有一定的軍事指揮水平,在黃埔軍校初期組織的北伐與東征中都立下汗馬功,穩固了國民革命軍在廣東的統治地位,第一次北伐結束後,蔣鼎文已經成為北伐軍第一軍的副軍長了。

“飛將軍”蔣鼎文,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最終的結局如何?

北伐結束後,軍閥連年混戰,蔣介石也開始迎接各路軍閥的挑戰。在軍閥混戰階段,蔣鼎文為蔣介石立功頗多,尤其是決定蔣介石地位的中原大戰,蔣鼎文因為在中原大戰中行動迅捷,出其不意而被人稱為“飛將軍”,他也在中原大戰中幫助蔣介石牽制了馮玉祥與閻錫山的兵力,為蔣介石的最終獲勝奠定了基礎。

不過,抗日戰爭中的蔣鼎文卻成為名副其實的敗軍之將,1944年,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當時蔣鼎文指揮40萬大軍,是日軍兵力的好幾倍,卻在短短的一個月內被日軍打敗。蔣鼎文自知責無旁貸,只能引咎辭職,從此遠離了官場。

“飛將軍”蔣鼎文,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最終的結局如何?

1949年8月,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潰敗,蔣鼎文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蔣鼎文本來就在抗日戰爭中失勢,所以跟隨蔣介石到臺灣後也沒有被蔣介石重用。到臺灣後的蔣鼎文被蔣介石任命為“總統府國策顧問”、“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不過,這兩個職務都是實打實的閒職,蔣鼎文手中並無實權。

“飛將軍”蔣鼎文,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最終的結局如何?

因為整日無所事事,所以蔣鼎文在臺灣搞起了同鄉會,他希望藉助民間勢力繼續為蔣介石效力。據說蔣鼎文還把同鄉會辦得有聲有色,頗討蔣介石歡心。1974年,蔣鼎文在臺灣因病去世,終年79歲,他死後蔣介石也沒有忘記他在軍閥混戰中為自己立下的汗馬功勞,把他追晉為陸軍一級上將。

《飛將軍蔣鼎文》陳侃章、《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周溯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