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破希特勒原子彈迷夢,英國制定的“飛燕”行動開局就出師不利

為打破希特勒原子彈迷夢,英國制定的“飛燕”行動開局就出師不利

圖為1935年的維莫克化工廠


二戰初期,希特勒為實現征服世界的野心,加快了核武器研製。英國首相丘吉爾對此憂心忡忡,寢食難安。為了破壞德國的核計劃,英國政府決定釜底抽薪,派特戰隊員破壞德軍控制的挪威維莫克化工廠、炸掉已生產出的重水,從源頭摧毀德國研製原子彈的材料。該行動代號“飛燕”。經過3年多百折不撓的努力,前後犧牲了83名特戰隊員,“飛燕行動”終於圓滿成功,希特勒吹噓的“秘密武器”成了泡影。

秘密武器

1939年,希特勒在閃擊歐洲之初,就四處散佈德國擁有威力巨大的秘密武器的消息,企圖威懾一些小國放棄抵抗。他說:“我們將使用一種別人不知道的而又能保護自己免受攻擊的武器。”1939年10月,英國諜報機構獲得一份德國“武器發展規劃目錄”,其中包括滑翔魚雷、彈道火箭等一長串武器項目,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排在第一的原子彈。

1940年,德國不宣而戰,吞併挪威,佔領了維莫克化工廠,並將世界著名原子科學家玻爾的研究機構嚴密控制起來。維莫克化工廠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重水生產中心,重水是製造原子彈的重要材料。玻爾是世界上最權威的原子科學家之一。這就意味著,本來就在核武器研發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德國,優勢更加明顯,很可能先於盟國製造出原子彈,如此一來,英國極可能成為第一個受害者。英國首相丘吉爾為此憂心忡忡,寢食難安。深思熟慮後,英國決定摧毀挪威的維莫克化工廠,炸掉重水,釜底抽薪拖住德國的核發展計劃。

維莫克化工廠隱蔽在崇山峻嶺間,防護嚴密,鋼筋混凝土廠房異常牢固,用飛機直瞄轟炸很難破壞工廠,英國戰時內閣經反覆權衡,決定將任務交給英國安全協調局首腦斯蒂文森,由他派遣特種部隊完成破襲。

為打破希特勒原子彈迷夢,英國制定的“飛燕”行動開局就出師不利

圖為重水長生產的重水


出師不利

斯蒂文森根據情報,制定了代號“飛燕”的破襲計劃。按照該計劃,英國特種作戰司令部精心挑選4名挪威籍突擊隊員打“前站”,空投到維莫克化工廠附近,與當地情報人員利夫博士和艾因納爾接頭,爾後,32名後續突擊隊員乘坐由轟炸機牽引的2架滑翔機著陸,兩批人員會合後尋機執行破襲任務。

1942年10月24日傍晚,“飛燕”行動拉開序幕。代號“燕子”的4名突擊隊員抵達挪威上空,順利跳傘。著陸集合後,與情報員取得聯繫,做好了接應準備。

為打破希特勒原子彈迷夢,英國制定的“飛燕”行動開局就出師不利

11月19日,2架轟炸機各牽引1架載有16名突擊隊員的滑翔機,飛臨挪威。不幸的是,第1架轟炸機導航設備發生故障,收不到地面信號,只得靠地標地物推測飛行,結果飛入密雲層,機上結冰,高度表失靈,牽引繩又突然斷裂,滑翔機迫降損毀,16名突擊隊員8人當場犧牲,另8人剛從殘骸中爬出,就被德軍俘虜,4名因傷勢過中重死在德軍醫院,另4名被處決。第2架滑翔機因牽引的轟炸機撞山被迫著陸,14名倖存者全被德軍俘虜槍決。

更壞的消息接踵而至。德軍檢查飛機殘骸時找到一張地圖,圖上維莫克這個地名被劃了紅線引起德軍高度警惕。駐挪威的德軍司令立即視察了維莫克化工廠,加強了守備兵力。黨衛軍也在附近大肆搜捕。情報員不得不出去暫避風頭。所幸“燕子”組突擊隊員均平安無事,但他們的食物所剩無幾,無線電的電池也快用完了,4名隊員在海拔1300米的山區苦苦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