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到底何時結束?當前最大的風險是什麼?張文宏最新分析來了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圈粉無數,成為盡人皆知的“網紅醫生”。面對媒體採訪時,張醫生金句頻出,這些幽默又實在的話,為一線醫護人員發聲,增強了全民抗擊疫情的信心。

中國疫情何時能夠得到徹底控制,國際上的疫情有什麼樣的趨勢?這些問題備受人們關注。近日,張文宏醫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做出了最新的分析。


疫情到底何時結束?當前最大的風險是什麼?張文宏最新分析來了

張文宏 資料圖

“防疫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

3月22日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當前中國已經通過2個月左右的努力,使得疫情控制取得了第一階段的成效,全國多地新增病例數清零,而上海也已經持續20多天無本地確診病例。

但中國疫情是否最終控制得住,受國際疫情防控成效影響,“防疫需要全世界共同參與,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全世界疫情能否控制得住,不是取決於疫情控制得最好的國家,而是取決於疫情控制得最差的國家。

至於中國國內疫情是否會受到全球疫情影響而出現反覆的情況?張文宏對此指出,疫情是否會反覆取決於三大原因:

一是取決於所在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會出現有出院病人肺炎復發甚至轉為慢性帶毒的情況,二是是否還有一些目前沒有發現的無症狀病人存在於我們人群當中,三是境外輸入性風險。

針對第一大原因,張文宏表示,根據我們早期觀察,當前病人康復之後,沒有發現再次出現肺炎復發的情況,也沒有出現出院病人繼續傳播的案例。

針對第二大原因,張文宏表示,新冠病毒的潛伏期為2周,如果有病人潛伏在人群中,2周基本會發病,如果2周不夠,那觀察3周或4周,但目前全國各地新增病例清零的情況基本都在2周以上,而上海甚至已經出現3周本地新增病例數清零的情況,因此這個風險目前也不大。

針對第三大原因,張文宏指出,當前最大的風險就是境外輸入性風險,而能否管控好這一風險取決於我們能否築牢三道防線。

這三道防線即海關檢疫、社區防控以及各大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目前,我們的海關檢疫工作從全球範圍來看大家都非常積極,新加坡和日本在這方面也做的很好,中國也採取了和這些國家類似的做法,但更為積極。”

他進一步說,除此之外,我們的社區防控也做得很好,特別是針對重點國家的入境人員的管控,需要進行14天的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這個“居家隔離令”在新加坡等國同樣在實施,中國實施得很不錯,他也特別呼籲,入境人員要遵守中國的“居家隔離令”,儘可能地減少對周圍人群的疾病風險影響,這也是為了14天后整體的社區著想。中國的社區是一個大家庭,這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特點,相信大家最終都能夠理解嚴格社區管控對於大家庭的意義。

早在3月17日,針對新冠疫情在德國呈現多點爆發和擴散趨勢,張文宏受邀參加中國駐杜塞爾多夫領館的一場視頻連線講座。

他在上述講座中指出,預計今年夏天大多數病例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過了夏天以後病人會減少,但是一直會有散發的零星病人出現,延續到今年冬天,然後到了明年春天,又有可能有一個小的高峰,然後慢慢再下來,這當中還不排除和對面的南半球進行交流,因為北半球夏天病例變少,但是南半球是冬天,也會相互輸送病例。來來回回,就算持續一兩年也是正常的。

3月22日晚,張文宏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上述主要是針對整個歐洲乃至全球的疫情分析,基於給海外留學生一個參考“是否決定回國”,而並非針對中國國內疫情。

他進一步指出,當前從全世界範圍來看,亞洲地區疫情控制得相對較好,中國、日本、韓國都取得了滿意的成績,但意大利出現疫情爆發趨勢,整個歐盟疫情仍然呈現顯著上升趨勢。而美國和歐洲關係密切,美國的公共衛生實力強大,但是在病例出現之後採取了“走一步看一步”的防控措施,目前暫未看到有效控制的跡象,估計全面的疫情控制還需要一段時間。

“隨著疫情上升趨勢加快,美國和歐洲都在不斷採取更為積極的防控措施,但並沒有表現出和中國類似的極為積極的防控策略。”張文宏表示,在武漢病例數增多的時候,中國採取了果斷積極的防控措施,包括武漢封城以及全國各地交通管控、對疑似病例積極篩查留觀等,但歐盟採取的是阻遏疫情發展的策略,目標並非著眼於短時間內消除疫情,這樣看起來歐洲和美國在短期內都不大容易看到像目前中國疫情控制的局面,這主要是由於不同國家疫情防控策略的著眼點不同。

“世界各國對疫情防控有不同看法。”張文宏表示,歐美各國之所以在疫情剛開始的黃金窗口期不願意採取嚴厲的防控手段,主要還是擔憂影響經濟的發展,但如果採取的是阻遏策略,防控防控措施達不到預期目的,就會出現疫情暴發,最終當然也會影響經濟發展。到底哪一種策略更好,世界各國也還在研究。前期中國是以犧牲經濟為代價,到現在則換來了一個相對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當下,上海乃至全國該如何面對疫情發展?

張文宏對此表示,首先,我們要保持中國疫情防控第一階段的勝利果實,但在這個時候也必須做好一件事情就是防止輸入性病例。連續2周以上沒有疫情發生的城市,那就意味著是相對安全的,這個階段我們開始開展正常生活和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是對前期我們採取非常嚴厲的管控措施的回報,在這樣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可以逐步儘快開展正常的工作與生活狀態。

在上文提到的3月17日的視頻連線講座中,張文宏醫生針對留學生是否回國以及在國外如何防控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同時,他還對疫情走勢做出了判斷。

疫情今夏到低谷,明春或有小高峰

Q

這些病例什麼時候能得到大幅度的控制?

張文宏:預計今年夏天大多數病例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疫情會經歷一個低谷。但是過了夏天,到下一個冬天是不是再復發,現在不好說。

過了夏天以後病人會減少,但是一直會有散發的零星病人出現,延續到今年冬天,然後到了明年春天,又有可能有一個小的高峰,然後慢慢再下來。

這當中還不排除和對面的南半球進行交流,因為北半球夏天病例變少,但是南半球是冬天,也會相互輸送病例。來來回回,就算持續一兩年也是正常的。但我們要相信這麼多年這麼多次,我們都過來了。所以這一次一定也會挺過來的,肯定的。

Q

如果我生病了以後,我的風險有多高,我怎麼辦?

張文宏:這是今天大家極為關注的問題。當然最好的辦法是你不生病。不生病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你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正確地做好了自身的防護,我認為感染的風險是極低的。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只出現在密切接觸時,不接觸就沒有風險。

Q

疫情高峰何時到來?

張文宏:我判斷疫情高峰會出現在4月份到5、6月份!在夏天會得到比較好的控制,但是控制好以後這個病是不是就沒了?從今天我們對這個疾病的瞭解來講,這個比較困難。因為跟每個地方採取的措施有關,跟國際疫情的走勢走向有關,這是我可以提供給大家的一些參考。

Q

我們何去何從?

張文宏:現在大家也看到網絡信息非常矛盾。就是說你如果今天打開互聯網去看微博,會看到很多信息非常的嘈雜,所以我覺得大家能夠過好日子就不能糾結於互聯網。

所以,必須要對事情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預判,我們才好決定後面怎麼做。我相信對同學們來說現在就是個圍城:在外面的想回家,但是如果回家久了以後,發覺在外面也沒啥事兒,然後再回去,又發現在原來的地方已經耽擱了很多重要的事情,這時候又開始後悔

。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個樣子,你回來了覺得沒勁,留在那裡又覺得很慌張。

所以,到底做什麼樣的決定,什麼樣的決定是對的,我們得從科學預判。我今天坐在這裡,我假設我今天就是家長,我假設我的孩子就在德國讀書。我就這樣設身處地,同大家探討一下,判斷一下,我們應該怎麼辦?

繼續在那裡完成學業,在那裡工作,在那裡做自己該做的事,還是先回來再說?到底應該做怎麼樣的判斷才是正確的?

事實上今天通過我跟大家的對話,我估計我不會給你一個非常確切的答案。你是否應該馬上去買一張票,或者是經過第三國週轉再回到自己的母國,這些都不是我今天要回答的問題。

我今天要回答的問題是,要基於哪些事實,我們才能作出判斷。所以判斷最後不是我做的,判斷必須是你自己做的。

我今天只告訴你事實。基於這些事實,你做的判斷才有可能是正確的,也最符合你的利益。

這個病最主要的感染風險在哪裡?就是在接觸上面。接觸的等級有很多。如果你已經回國了,那非常好。但如果你今天買不到票,我告訴你在德國有什麼辦法讓自己不感染。

在這種情況下,在德國我們有兩種可能,一種你回來了,但不代表留下的人就不行了。比如還有同學沒有訂到票還留在德國,暫時沒有回來的,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好絕望的。因為在德國現在不上課,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社交。

在德國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是什麼意思呢?儘量少去公眾場合、聚集性場合。跟華裔的小朋友、鐵哥們在一起是不是有風險呢?我可以告訴你,在一起一定會有風險。但如果按我說的去做,可以消除風險。

Q

我們具體要怎麼去做?

張文宏:第一,吃飯要分餐,各吃各的。第二,聚會要戴口罩

,兩個人非常近距離接觸,互相戴口罩是有價值的。一個人悶在宿舍裡不出來是會瘋掉的,小範圍接觸並佩戴口罩是沒有問題的。第三,要儘量減少社交。在德國認真讀書的同學很多,期末考試壓力也很大,大家要好好利用時間多讀點書,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社交。

現在大量娛樂場所停止營業,如果外出去餐館吃飯是可以的,但我建議戴口罩去華裔餐館並分餐。外出回去後的第一件事情是洗手。只要少社交、戴口罩、洗手,就可以基本上避免感染。

疫情發生以來

張文宏醫生在多個場合發言

直白、風趣具有專業性

讓我們一起重溫這些“金句”

從中汲取力量

“張氏金句”,哪句最戳你?


“新冠病毒好比‘魔鬼’,現在醫生需要找出病人,趕走‘魔鬼’。為什麼要讓大家在家悶兩週,因為這個‘魔鬼’在人身上待兩週就會出來;悶了兩週後,生病的人生病了,不生病的人‘魔鬼’也死了。醫生就是要把所有放出來的‘魔鬼’抓回去!

不會有電影裡的那種情形。輸入康復期血漿後,病人就神奇地恢復,這是不可能的。現在我們不靠神藥,對於重症病人的救治,我們靠的是所有力量一起努力。

“語言少了,思想就出來了。所以,悶兩個星期,對廣大大學生是一個很好的鍛鍊。”

“你不是醫生,但是你做的事情,比醫生還重要。”

經濟復甦不代表我們現在防疫的等級或者我們的警惕性要下降。

現在我們各個醫院發熱門診的篩查,事實上比前一段時間做得更加緊。

這個時候並不是說我們整個城市新增病例是零就是好的,如果是零我倒是很擔心的,這麼多人進來怎麼會是零呢。我們在這個城市發現了一例或者兩例,或者三例,我認為這都是可喜的,我指的是輸入性的,輸入性的病例你發現得越多,我們城市就越安全。

張文宏醫生每次“硬核”發言,

這些稱讚僅僅源自他的“風趣幽默”,

話術高超嗎?


答案不這麼簡單。

他的走紅,

偶然之中存在著必然,

刷屏金句之下的支撐,

是過硬的業務能力,

是一名醫生的擔當。

向所有跟張文宏醫生一樣,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