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畢業,是去年薪15萬的大學,還是去年薪20萬的中學?

菜鳥大師兄


前段時間讀頭條“美瑾之年”作者的十月青雲文章,挺好,說了選擇大於努力,要注意人生七個選擇,其中就有就業選擇。那麼選擇就業,選擇對的平臺,差距可能會非常大。我分享的就是如何選擇平臺。

我個人認為一個好的平臺具備四個主要特徵。

  1. 有體系。

  2. 有機制。

  3. 有趨勢。

  4. 有高手。

看起來簡單,實際不然。一不小心,就是毀了青春。

第一個特徵:什麼叫有體系?

整個平臺的人才薪酬體系設置的非常完善。高能力就是高薪資,甚至高學歷也是高薪資,高難度也是高薪資。這套體系基本是更具崗位的知識難度,崗位解決問題難度和責任履行難度制定出來的。而不是一個指標的考核。指標容易定,考核也容易考核,就是有沒有體系的平臺,好壞不一樣。這是一個平臺的基本發展基因。

比如華為,招碩士,招博士,招天才,招有經驗人士等等。範圍不侷限,老中青結合。注重研發的需要,也注重銷售的需要。

第二個特徵:什麼是有機制?

一個企業用人的機制,就是體現喜歡什麼人,不喜歡什麼人。有時候平臺可能就是不喜歡你,跟能力無關。

比如騰訊,就喜歡賽馬制。一個項目,同時上兩組人馬或者三組人馬來搞,誰先搞出來,贏家通吃其他組。這非常符合移動互聯網的“贏家通吃原則”。

比如阿里巴巴的聞味道。看看你具備不具備吃苦和皮實的特徵。什麼叫皮實呢?就是哪怕領導是錯的,你也要執行對。每個月能完成20萬業績,就完成20萬業績,不能只完成15萬,留5萬作為下個月的補充。這些吃苦和皮實,都會在績效考核中以分數出現。

比如京東就喜歡從管培生中培養高管。你社會大招聘進去的,連劉強東本人可能都見不到。但是管培生們剛畢業,就可以跟劉強東一起吃飯,一起工作,如影相隨,甚至是可以吃到劉強東親自下廚做飯。雖然錄取率只有千分之一,但是目前京東很多高管就是從管培生機制裡出來的。

所以,如果自己適合這個機制,那麼成功概率明顯會大很多。

第三個特徵:什麼是有趨勢?

這對於行業來說就是夕陽還是朝陽的意思。那麼對於大學和中學來說,大學的人脈和機會的確是很多的,但是競爭也大很多。很可能一輩子就栽進去了,還混不到出人頭地。怎麼做出決策,有三點。

第一點就是看看自己對於成功的渴望。因為一切的成功來自克服障礙和恐懼。比如減肥,需要跑步和節食。但是很多人就克服不了吃東西,睡懶覺的誘惑,導致減肥失敗。就是說,光有自信是沒有用的。要看你的克服困難的決心。如果你克服不了這些障礙,你就會活在恐懼當中。也即是不適合競爭性質的平臺。

第二點就是看你做的事情,能整合多少資源。這就是說你的的可替代性有多大。如果一個事情,服務流程越長,那麼你的不可替代性就越大,你的護城河就會很深。整合的資源也就越多。比如中學生,不僅能好好教學,還能認識很多家長這個資源,這個家長資源對你有用麼?

第三點就是看你的天花板高不高。看你做的事,最高能做到什麼級別,是否能參加國家的獎勵計劃,獲得國家的功勳。這就是區別。如果只是一個特級教師職稱就到頭了,明顯這個選擇就不如能進入國家星火計劃的平臺。

第四個特徵:什麼是有高手?

正如劉德華一開始參加培訓班,跟的是周潤發。有一天劉德華看著周潤發手上的勞力士在發呆。周潤發並沒有說拿下來給他看,而是告訴劉德華,你只要努力,你也可以。

劉德華從此以周潤發為榜樣,最終成為影視歌三棲天王明星。這可以說周潤發帶的相當不錯。如果一開始劉德華跟的是蔡楓華,那就真不好說了。

一個平臺,看看是否有高手出現,說明這個平臺就是好平臺。但是這隻代表你有機會學習,而不是說平臺就一定適合你。或者,也要看你是否願意學習。

總結

不管怎麼說,自己的能力積累需要很足夠。作為博士,無論進入哪個平臺,依然需要自己的認真經營。哪個平臺,可能都有高手,不要陰溝裡翻船。

以上觀點,歡迎討論。


喝了蜂蜜的小熊


我朋友老程原來是一家企業的化工專家,因為沒有提拔成副院長,心存去意。後來天津有一所二類工業大學引進人才,他辭職去了大學。企業專業年薪大約25左右,去高校大約20萬左右,當時給他解決一套房子、給老婆解決工作。

兩年後,他滿臉紅光,說,現在給他一個院長都不換了,當教授太爽了。在天津最好的地段,買了最高檔的公寓;說起收入很神秘,與企業搞項目,工資算個啥;時間自由了,每週兩節課,天馬行空,先去哪去哪,還有人報差旅費。還有科研項目和經費,經費自己簽字就可以花。

所以,博士畢業還是選大學。主要好處如下:

一是平臺高、機會多。大學畢竟有限,比中學少多了吧。大學裡搞教學,搞科研,處於前沿,接觸的知識、技術和學者,都是一流水平。成長、出名的機會,將來成為某個領域名教授的可能性是有的。相對來說,中學產生全國性名師的概率還是小一點。

二是發展空間廣,多元化途徑多。博士當老師,將來可以走教授、知名專家的道路,越老越值錢。寫書、獲獎,搞科研,有專利,揚名立萬。還可以與企業搞科研項目,轉化為經營項目,企業家和教授相得益彰,要錢有錢,有名有名。

三是自由空間多,自由度大。當了教授後,每週一兩節課,可以自由安排時間。比中學老師可舒服多了。

四是操心程度小。大學老師面對的是成年人,而中學老師面對的未成年人,哪個難管自由分辨。

五是發展成為教授,可以當碩士導師、博士導師,可以帶團隊、抓項目,那時候就舒服了,活有人幹,成績是自己的,名利雙收。


職場火鍋


目前,由於去高校的門檻越來越高,不少名校博士畢業以後,選擇了去中學工作。往往這些工作,待遇都不差,能拿到年薪20萬以上的待遇。但實事求是的講,博士畢業以後,尤其是名校博士,有條件的話,最好還是去高校工作比較好。




誠然,國內博士畢業直接去高校,往往只能拿到講師的職位。作為青年講師,月薪只有四五千塊錢,還會承擔非常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正常的朝九晚五是不可能的了,能在早上5:00起床,晚上9:00離開實驗室,就是很不錯的了。待遇低,工作累,為什麼還要去高校呢?

這是因為,高校提供的平臺和視野,遠非中學可比。在高校,與你共事的同事,都是教授、博士、研究員。你上課的對象也是20歲出頭,風華正茂的年輕大學生。高校有更多對外交流的機會,視野開闊,信息暢通,這些軟資源都遠非中學可比。

再者,高校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職業晉升通道。講師四五年之後通常能評副教授,再奮鬥個四五年就能上教授。評上副教授,就能招研究生甚至博士了,可以組建自己的科研團隊,在學術研究上也就有了比較大的自主性,可以研究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拿著國家的科研經費,做著自己感興趣的事,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好的職業嗎?




此外,也是比較現實的一點,就是在高校工作的話,個人的榮譽和成果,都有累積效應。你所發表的每一篇文章,寫的每一篇專利,都將掛上你的名字。隨著時間的推移,成果逐步累積,量變引起質變,漸漸的你也就成為了某個領域的專家,自身也就越來越值錢。但如果是在企業工作的話,研究出東西,成果都是屬於公司的,和你沒有一分錢的關係。中學教師遠離了科研,更不會存在這種科研成果上的累積效應

最後提到的是,高校的工作雖然很累,任務也很繁重,但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可以比較自由的安排工作和生活時間。中學教師則不然,每天都得待在學校,疲於應付各種課程,不具有太大的自主性。

所以,不要太斤斤計較剛畢業工作時的那一點薪資待遇,從長遠的來看,高校工作的優勢遠非中學可比。


上庠


這個問題我想都不想,肯定是去年薪15萬的大學!

在大學裡工作,我相信15萬這只是基礎工資,除了這些錢,您上課應該會拿到補貼,利用別的時間搞科技研究,會有科研經費,搞項目更有錢拿了,如果你能拿到教授這個頭銜搞下來,相信您的科研項目會如同水一般多,經費拿到手軟,規模越來越大,相應的,補貼越來越多,你還會有機會與別的企業合作搞項目,外出考察,帶帶研究生,這些全是錢來的,換個說法,如果你選擇大學當老師,

15萬的基礎年薪,加上日後的蓬勃的發展,自然是水漲船高,社會地位也高,

去年薪20萬的中學,這種可以預見的是 ,你可以開補習班,也可以賺挺多錢的,但是機會就是那麼些,你的價值,你以後的人生也可想而知,你可以操作的時間也就那麼些,肯定不比大學,

我相信絕大多數都會去大學,畢竟去那裡熬個7.8年,評上一個教授,就可以搞科研活動了,那時候你的資金肯定就是自由的了收入也會特別可觀,

說了這麼多,發現還有一點,這個東西也看你學習的專業吧,如果你是文科,你可能去中學去,肯定是出類拔萃的,也會有好的發展,就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道理,如果你是理科,可以搞的出專利,可以搞出國家級別的重要課題,那肯定還是要去大學裡面。

博士畢業年薪掙15萬去大學還是年薪掙20萬去中學,主要還是看發展前途,對社會有多少貢獻,對社會有多少價值。如果為了眼前的20萬去中學,發展目標首先就不一樣,只會成為一個平凡的人,


Quick出國


你好,這個問題與您的現實情況和人生選擇有關,下面分兩種情況討論:

1. 頂尖高校博士畢業,且有一定的學術成果

如果是這種情況,就不需要考慮去中學了,哪怕目前給的薪水高出許多。原因是你已經在學術圈有了一定的積累和名氣,事實證明了你具備搞學術研究的水平,這個時候的你,應該盡力爭取在TOP 50高校找一個教職,做學術工作。這個選擇的上限很高,如果能堅持下來,到您40-50歲時,評上教授支撐,拿到國家級項目,那時可以說是名利雙收。當然,走這條路,需要付出很多心血,但為了燦爛的人生,走這條路是必須的。


2. 普通高校博士畢業,學術水平一般

如果是這種情況,去大學或者中學都可以,各有利弊。家庭條件好的話,建議去大學,因為畢竟大學老師聽起來更悅耳一點,社會地位也比較高,但由於個人水平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前途,安心過完一輩子也不錯。如果家庭條件一般,那麼建議去中學當老師,中學老師辛苦一點,但收入會比較高,可能還會有一些額外的油水呢。經年累月,經濟上應該比平庸的大學老師要好。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請幫忙點贊和加關注哦\\( ̄︶ ̄*\\))


葉櫻


博士畢業,提出以上問題,我估計好多人張口就來,當然是去大學,工作輕鬆而且福利待遇都不是中學能比的,同時會擁有更多的深造機會,當然社會地位也更高。其實我也是贊成去大學的,暫時的工資低代表不了什麼。

但是,注意哦,轉折來了。題主作為象牙塔頂端的天之驕子,我相信如此簡單的問題就無需發文了,在此我做一個猜測,大學所在地是他並不十分中意的,而中學的地點是題主希望的,如果把這個條件加在問題上,相信好多人所給的答案可能就不一樣了。

在此我給出我的建議,仍然去大學,只要平臺夠好,你的機會就會一直等你,記得我上大學的一位老師,在二線城市工作,後來由於工作突出,經過自己努力,進入了清華大學教書,這是多麼讓人羨慕,而作為中學老師,我認為從選擇的那一刻,這樣的機會大門就永遠的關閉了。

不知所答是否令題主滿意,我是雜八論壇,歡迎討論,感謝關注!


雜八論壇


博士畢業年薪掙15萬去大學還是年薪掙20萬去中學,主要還是看發展前途,對社會有多少貢獻,對社會有多少價值。

大學裡人才濟濟,學術氛圍農厚。社會地位比中學要高很多,不是誰想去大學教學誰就能去。而中學老師可能普通師範學校畢業就可能去中學教學。大學雖然開始年薪15萬,但是評職稱的機會比較多,博士畢業那不是一般的智商,評副教授,教授也有可能。申請上研究課題,帶上幾個研究生,出成績了,那就不是年薪20萬所能比的了。

如果為了眼前20萬的年薪選擇去中學教學,首先發展目標不一樣,大學是教學、科研。中學主要就是教學,科餘時間補補課,收入肯定比大學教學高。但是年薪高低,只能代表物質方面的享受,缺少精神追求,只會讓一個人成為平凡的人。


百之靈


中學老師只需要如何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即可,而大學老師則不同,需要交給學生4年後如何面對這個殘酷的社會,競爭是如此的激烈。不僅需要教會他們生存的技能所需要的知識,更需要教會如何生活處事。這樣不是更加的成就感嘛。再則你想每天只有備課上課改作業這樣的生活嗎?你想拋棄你的科研項目嗎?追求你更高的價值嗎?大學老師或許就是你最好的選擇了。


陌槡流榆moon


私下以為,要看個人的喜好。

估計大多數都會選擇去大學當老師,畢竟那兒有更好的發展前景,熬個七八年吧,就能評上副教授,大約十二年左右,就能評上教授,然後可以獨立開展一些相關的科研項目研究工作,到那時收入應該是比較可觀的。

通過這個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在大學工作前期工資雖然較低,但是發展的空間更大,也更利於自己的成長。

有一部分人可能也會選擇到中學當老師,畢竟短期內收益更高,要是家裡比較困難的話,選擇的可能性就會更大。部分中學老師開個輔導班一年單純的輔導費收入20萬以上的也比比皆是。

在中學裡教書具有博士學位的人,畢竟太少,很有可能作為重點的培養對象,發展的空間也不一定很小。如果把自己的心思放在教學上,很可能被評為全國特級教師,那時收入應該也相當不錯。

綜上所述,如果我希望做一些科學研究,那麼在大學裡教書的工作就更適合自己。如果我希望僅僅是教書育人,成為所在圈子裡最優秀的人,可能當中學老師更適合自己。

一家之見,不當之處,敬請斧正!




不曾輕狂


什麼博士碩士,那只是學歷名稱。博士畢業未必知識淵博,科學家的隊伍未必都是博士畢業。現在,本科不一定找不到可心的工作,博士畢業也有一職難求。關鍵還是看素質比能力,看需求重適合。你博士畢業,已有初中大學送來了橄欖枝,這說明你一定很優秀。兩校待遇比較,一個是初級中學待遇略高,一個是高等學府報酬稍低。我覺得一名剛入職的青年,擇業首先看中的不應只是錢,而是將來發展的前途!你可以放下錢多錢少的糾結,而著重思考自己到底喜歡初中教學,還是大學崗位?自己的性格愛好到底適應那種工作,喜歡哪類學校?目前來講,初中校園碩博入職不在少數,許多中小學教育名家學歷高的不勝枚舉!大學裡不是碩士就是博士,真正出名的教授也是屈指可數。錢是身外之物,事業發展能力超群,還愁混不來一家老小吃穿?最後的決定權就在你自己的手裡,望你冷靜考慮,將思路理清,想去哪所學校,儘快決定,否則夜長夢多,情況生變。或者因為你的猶豫,錄用學校產生反感,最後弄個雞飛蛋打,哪所學校都有去不成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