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齋書法」從楷書過渡到行書的學習思路

從楷書過渡到行書的學習思路


楷書有很多種,有以晉唐小楷一系的,大抵以鍾繇、二王小楷為根本一路寫下來,這在歷史上很多,但到了明文徵明則寫成了類似臺閣體的用筆法小楷;另有一路從魏碑方筆而來,延續到唐,形成了唐楷,如顏柳歐等;還有一路是從行書筆法簡化而來的,如智永千字文、褚遂良《倪寬贊》、趙子昂的“趙體字”等。至於臺閣體、館閣體用筆法也大致由此三種混合而得,光滑細膩,睚眥必究。楷書基本就五個筆畫,且各不相連,處理好這五個筆畫基本就明白了楷書用筆,學會了楷書,還不算進入書法。


「愙齋書法」從楷書過渡到行書的學習思路

黃道周(鐘王一系)


「愙齋書法」從楷書過渡到行書的學習思路

文徵明小楷


無論學哪一種楷書,所獲功果不外乎結構與用筆,結構易得,用筆難求,很多用筆是一個很微妙的小動作,看了臺灣一位書法家的《書譜》用筆講解,講得很清楚,但我認為如此寫下去深入不了《書譜》,因為筆未鋪開就結束了,用的是筆尖那一點點地方,不需要調整鋒面即可表現出筆畫的形態,浮在表面,這種東西就類似於楷書把筆畫外形寫對了,但筆性尚未弄明白。弄明白筆性,探討筆的尖、腹表現力是寫楷書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因而,很多人寫了好多年楷書,寫得很好看了,但就是如殭屍一般呆板,沒寫出筆感來,這種情況,實際除了掌握了字的結構再沒得到任何東西,掌握用筆實際更重要。結構如人的模樣,而氣質於人更重要。


「愙齋書法」從楷書過渡到行書的學習思路

褚遂良


也就是說,如果只學了結構,那麼轉到行書,則需要重新回爐鍛造,如描畫唐楷者多需重新開始。從行書入手的楷書,則宜檢索到相關的書跡來學習,多宜從學二王一系列的書家入手,智永、趙子昂、董其昌、唐寅、米芾、孫過庭、吳琚等。學唐楷者,鮮有明白筆法者,多已程式化,重新開始,就學中鋒用筆一系的書家更實惠些,如顏真卿行書、張旭、懷素、黃庭堅、八大、傅山等,此體系所成書家也很多。若寫小楷,得重新換成大筆,從零開始,因為大筆與小筆不是一種用筆法,先練練中鋒吧,練練篆書最實用,然後再論其它。


日常書法入門教學中多主張從智永千字文入手,兩年後,轉到行書會省很多事,但轉到中鋒體系中又要重新開始訓練。


有朋友問及,有無最簡捷的方法進入行書,答案是沒有。有簡捷的方法開會汽車嗎?!但思維方式要對,要選擇好字帖,有老師的好處是節省時間,沒老師的好處是能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及吃苦耐勞的傻子精神。

「愙齋書法」從楷書過渡到行書的學習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