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三本”保守派?還是“三跨”激進派?


你是“三本”保守派?還是“三跨”激進派?


如果你報考的是學校類的研招單位,一般分為“三本”保守派,即本地區、本學校、本專業,“三跨”激進派,即跨地區、跨學校、跨專業兩種傾向。“三跨”的難度相對大一些,一般人都會根據自己的考研目標進行取捨,退而求其次選擇“兩本一跨”或者“兩跨一本”。考本校最容易,也最沒有挑戰性。你作為地頭蛇,贏在豐富的信息和人脈資源上。如果報考專業不變,要報考外校,一定要注意提升學校的層次,要讓學校之間產生明顯的層次感,儘可能不要降低學校的檔次,除非你要報考的學校的目標專業實力非常強。因為跨校本來就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果這個成本並沒有換來學校檔次的提高,也沒有換來專業名次的提升,僅僅是換一個環境,是非常得不償失的。如果你考了一個低檔次的學校,專業排名也不是很靠前,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你強烈的要去另外一個地區。


名校難考嗎?


你是“三本”保守派?還是“三跨”激進派?


很多人在選擇名校的時候有這樣的壓力和困惑。其實名校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考。我們以清華北大為例,來解析其中的原因。

第一,清華北大本身的本科生,絕大部分已經出國、保研或者找到了非常好的工作,剩下參加考研競爭的寥寥無幾。因為名校絕對不會以考研為導向,他們的要求更高,一定是以出國和保研為導向的,但是出國保研和考研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樣的。名校真正參加考研的學生,一般都是出國或者保研失敗留下來的,準備考研的時間非常倉促,在這一點上,外校的同學更有優勢。

第二,名校的操作是非常規範的,競爭的環境很公平。越是不出名的低檔次的學校,出現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就越大。名校一方面出於對自身品牌的維護,會努力的規避很多風險,另一方面名校也在社會輿論的重點監督之下,學校的管理方也不希望學校出現負面新聞。

所以,你儘可以大膽的去考名校,只要你分數足夠高,你就有足夠的競爭力。不要相信名校招生有“黑幕”的鬼話,這都是不努力的人給自己找的藉口,給別人放的煙霧彈。中國幾大名校每年招錄研究生的數量上萬人,難道都會是“黑幕”?至少,考越有名氣的學校越公平,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的分數考到無比高。

當然,考名校是有風險的,對於想比較穩妥的選擇學校的同學來說,應該如何選擇呢?注意選擇那些性價比比較高的學校和專業,找到社會輿論和行業標準有差異的學校。比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個學校,在全國高校的綜合排名上並不是很高,但是在通信行業內部,它的通信專業畢業生是最受通信企業青睞的。如果你想學通信專業,你考清華電子系就比考西電的通信系要難很多,可是你畢業以後,甚至有與清華畢業生競爭的能力,華為、中興、大唐這些通信巨頭都會搶著要你,因為它在業界的地位很高,專業就是競爭力。

建議考生在報考研究生的時候,有機會最好到目標學校去看一看,同時一定要找一個目標院校的同學聊一聊,看看這個學校怎麼樣。你當年高考的時候,根本沒有到你報考的學校看一看,甚至都不知道學校在哪裡。很多同學說,如果我要是提前看過這個學校,我肯定就不來了。你會覺得大老遠的去看一次,又要買火車票,又要買機票,又要住宿,還要請別人吃飯,你是不是覺得很貴?但是我們要告訴你,不來,更貴!你來了發現不合適,不喜歡,頂多損失幾百塊錢車票錢,如果你沒來,花了6-10萬塊錢讀大學,學校不喜歡,地區不適應,環境也不順心,四年青春在後悔中度過,看著別人在自己喜歡的環境中開開心心的學習,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兒了。

所以,在選擇上花錢,很貴,但是不花錢,更貴!

對於有一類人來說,考研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臺提升。這種考生如果是在校生,一般都是能力型的學生,未來希望從事的工作都是能力型的工作,比如銷售、策劃,甚至是創業。這種學生需要靠研招單位的名聲來提升平臺,需要給自己貼一個“碩士”的品牌。本來自己就已經很有能力了,甚至已經明確了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有的甚至已經在大學期間創業了,學什麼專業並不重要,因為他不打算靠專業來找工作,只要能上研就行。這種情況下,首先我們建議這樣的同學不要報考研究所,因為研究所都是跟某個領域專業對口的,整個的教學與專業學習聯繫很緊密。這樣的同學本來就不需要靠專業來找工作,專業性越強的研究所,反倒是越大的負擔。另外研究所普遍來講名氣不大,不如名牌大學在社會公眾中的影響大,不能起到藉助研究所名氣提升自己品牌的作用。因此,我們建議這樣的同學報考名牌大學的冷門專業,尤其是歷史、社會學等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

選擇學校是科學,考研規劃需要方法,不是蒙的,用最短的時間,用最對的方法,去做最對的事情,最後等到最好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