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的區別是什麼?

海東中公教育


事業單位們和公務員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事業單位有職稱,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可並行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同屬於編制內人員。公務員擁有的是公務員行政編制,而事業單位擁有的是事業單位編制,因此二者的編制權限和範圍是不一樣的。公務員擁有行政權,而事業單位不具備行政權,因此,公務員編制在法律上的權限要高於事業單位編制人員。並且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職稱也不一樣。在以前事業單位講究的是職稱,公務員講究的是級別。但是隨著公務員法的進一步完善,現在公務員是職務和職級並行,因此這一點上二者是不一樣的。

2.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員架構不一樣

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的組織架構是不一樣的。一般而言公務員所具備的是公務員身份,他們的人員組織架構不一樣。公務員的級別由低到高分別是辦事員、科員、副科、正科、副處、正處和其他更高的職位。事業單位人員組織架構不一樣,並且比較複雜,一般分為事業單位的管理崗位、技術崗位和工勤崗位。以上崗位都分別設有不同的人員,因此事業單位下設的職位比較多,人員架構也相對複雜,這也是二者的不同之處。

3.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晉升速度和機制不一樣

公務員編制都是行政單位,因此晉升機制比較完善,同時晉升的考察也比較全面。因為公務員作為我國重要的機構組成部分,每一個公務員編制都是經過嚴格、正規的考試進入的,因此公務員是我國的重點培養對象,在晉升機制上面也是比較公平公正。而事業單位的晉升機制相對不一樣。因為事業單位分為不同的崗位,管理崗、技術崗、工勤崗等,每個崗位的晉升機制都有所不同,事業單位編制人員晉升的過程可能相對較慢一點,這也是二者的區別。

4.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工作方式不一樣

公務員從事的工作是國家行政事務工作,一般面對的就是廣大群眾,每天都為廣大群眾處理和解決一些相關的事情,每天都是跟人民群眾打交道,所做的工作也是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事業單位一般從事社會公益性工作或者非營利性工作,大多針對本單位上的事情進行處理,涉及到的人群相對比較窄。因此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工作方式也不太相同。

5.工資收入和保險福利方面也不同,公務員的收入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發放,並根據國家財政狀況進行調資;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一般不受國家約定,由各事業單位根據市場情況而定。一般來說,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比公務員高。 保險福利方面,公務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發放,並根據國家財政狀況進行調資;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一般不受國家約定,由各事業單位根據市場情況而定。一般來說,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比公務員高。 保險福利方面,公務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事業單位人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有關的社會保障規定執行,今後會逐步實行社會化。一般來說,公務員享受的福利待遇比事業單位的人員要好一些。 

目前,我國的公務員制度和事業編制用工制度都在不斷完善之中,公務員隊伍錄用,考核,晉升,辭退等制度會更加嚴格,而事業編制有可能會逐步取消,其用工制度可能會逐步向勞動合同制靠攏。



99優先百科


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的區別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對比。

單位性質角度對比

  1. 事業單位:指由政府主導、主要從事科教文衛等活動的單位,即由國家設置成立,人員物資等由地方財政負責,其主要業務圍繞“科教文衛”等公益性內容展開的工作單位。

  2. 公務員:指在國家行政機構中工作,同時具有公務員身份的工作人員,其工作單位都是國家主要的黨政行政機構,人員工資福利由國家財政負責承擔,其主要工作內容以行政機構的行政職能為核心展開。

進入渠道角度對比

  1. 事業單位:除參公事業單位的招考同省公務員招考一致外,地市級、縣(市、區)級的事業單位人員招考都由各級招考單位的組織部門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共同負責實施。


其招考形式、筆試內容、面試環節、體檢及其他環節都參照公務員的招考形式進行。

2.公務員:無論是中央機關及直屬機構(即國家公務員)、省直機關及直屬機構(即省級公務員)的公務員招考,都由同級的組織、人事,會同公務員管理機構(公務員局)負責實施。

其招考形式更為嚴格,考試競爭壓力也更大,熱度比事業單位招考更高。

晉升空間角度對比

  1. 事業單位:鑑於事業單位的核心業務多圍繞“科教文衛”等公益性內容展開,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基數比較大,個人晉升渠道較為狹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即非公務員)在提拔後不得到行政機關擔任主要領導。同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得參加上一級的公務員遴選考試。
  2. 公務員:作為國家主要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人員基數比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數要小,在晉升提拔過程中機會比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機會要大,上升空間更為廣泛,可參加公務員遴選等。

人員管理權屬角度對比

  1. 事業單位:除參公事業單位中的公務員外,其他非參公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的管理權限都在當地的人力資源管理機構。

  2. 公務員:各級公務員的人員管理權限統歸當地的組織部管理,同時接受上一級的公務員管理部門的業務指導和工作監督。

薪資待遇角度對比

  1. 事業單位:事業單位人員的薪資待遇受本單位的財政供給情況和單位效益影響,享有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和級別工資),各項要求統發的津補貼。

  2. 公務員:公務員的工資福利由國家財政負責,薪資待遇更加規範,有個別津補貼只有公務員享有,比如“公務員車補”;另外,公務員年度考核結果“優秀”可以申請行政獎勵,連續三年“優秀”可申請‘三等功’,但佔比極地。整體待遇好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未來發展角度

  1. 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改革正在進行,各地程度不一,受機構改革影響,很多事業單位的性質、機構設置、職能職責等發生改變,人員去向也不甚明朗。

  2. 公務員:雖然也會受到當前機構改革的影響,但是主要行政機關的職能不變,公務員的去向比事業單位人員更有保障。

重合區角度

對比了六個方面的區別外,兩者之間也有一定的重合區。

  • 一是人員身份。比如參公事業單位的人員身份是公務員;很多行政機構會有下屬事業單位,人員屬性為事業編制工作人員。

  • 二是角色互換。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得到晉升提拔後到行政機構擔任領導職務,其編制屬性會變為“行政編”,但是身份要經過公務員管理部門的備案、滿足一定時長,特殊職位還要經過選舉(如人大部門)等條件後,可轉為公務員。一般人員轉公務員只能參加“國考或省考”。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一朵朵花海


在我國,體制內兩大主體就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公務員是行政執法主體,主要承擔行政管理和執法職能,使用的是行政編制;事業單位是公益服務主體,承擔社會公共服務職責,少部分涉及行政支持和輔助,使用的是事業編制。兩者在管理關係、工資待遇、發展空間、社會地位、入口方式、改革方向等方面都存在這較大區別。

1、管理關係有從屬關係。公務員機關即黨政機關,在政府職能機構中佔據主導地位,承擔管理、監督、執法職責,通俗地講主要是管人管事,比如各職能局,發改委、財政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工信局、教育局、衛健委等等,都是各自行業和領域的管理者。而事業單位主要集中在科教文衛領域,絕大部分都是行政機關的二層機構或管理對象,比如中小學,歸屬教育局管理;醫院,歸口衛健委管理;土儲中心,是自然資源局的二層事業單位;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是工信局的二層機構,等等,都和上級行政機關存在從屬關係。一個是管理一個是被管,權責清晰。

2、工資待遇公務員整體更高。公務員有十三薪、車補等福利性補貼,年終績效考核獎勵也比事業單位高,同級相比收入普遍高於事業編。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線城市為例,公務員的正科工資,每月到手4800左右,加上各類補貼、年終績效等收入,一年到手收入在9-10萬區間。而同級的事業管理七級,每月到手大概是3900左右,加上年終績效等,年入到手在7-8萬之間,兩者相差兩到三萬,公務員略佔優勢。當然,事業單位也有收入高的,比如醫生、高校教師、科研院所機構人員,很多都比公務員工資待遇高,但畢竟只是一小部分,整體對比公務員收入水平仍更勝一籌。

3、發展空間公務員更有優勢。事業單位受身份和平臺限制,提拔晉升相對較慢,越到基層越明顯。比如縣區事業單位,很多管理崗位人員幹一輩子大概率就是管理九級,也就是一科員。職稱崗位相對好點,但多數人最多也是到中級職稱水平,相當於行政科級,想上副高以上職稱比較難。公務員不一樣,本身橫向縱向提拔的機會就多,即便提拔不了領導職務,還有職級並行,可以享受相應待遇,縣區公務員只要不犯大的錯誤,工作過得去,到退休拿個副處待遇即四級調研員是很正常的事,這在縣區事業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4、社會地位存在區別。前面已經說了,公務員主要是從事行政執法和管理工作,是管人管事的,比較強勢。而事業單位的定位就是公益服務,只有服務職責,沒有行政職能,屬於被管理對象,處於相對弱勢地位。一個管理,一個被管理,地位孰高孰低一目瞭然。

5、入口方式略有差異。機關事業單位原則上要求逢進必考。公務員必須參加國考和省考,國考由中央相關部門主導,招考對象為中央部委及派駐機關,省考負責招錄省直、市直和縣區、鄉鎮公務員,由省級組織部門(以前是人社廳)負責,均為統考統招,考試難度、競爭激烈程度不亞於高考,殺出重圍相對不容易。而事業單位基本上由地方人社部門負責,無論在關注程度、考試難度、管理嚴格程度上都不在公務員考試一個檔次上,上岸機會相對較高。而且,事業單位除了統考,還有單位的招考以及直接面試考核方式,像直接面試考核,不用筆試通過面試考核也能入編,考試難度明顯比統考低。有的單位比如醫院、高校、科研院所,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甚至可以免試入編;部分政策性人員,比如公費師範生、委培生、特崗教師,包括三支一扶人員等等,很多符合條件也可以通過過渡考試入編,而公務員幾乎不可能。在入口方式上,事業編明顯比公務員寬鬆不少。

6、改革方式和未來不一樣。歷次機構改革,黨政機關分分合合,單位名稱、機構設置發生過諸多變化,但機構性質、人員身份從未改變,公務員身份不會因為改革丟失最多是換個單位換個崗位而已。未來的大趨勢會保持穩定。而事業單位不一樣,一直是體制改革的重點,去行政化、公益化、服務化、市場化是大方向。目前行政類事業單位已經完成清理,不再保留,執法類事業機構正在推進改革;公益類整體保持現狀,但根據職能相近原則,會進行新一輪的撤併整合,部分公益二類可能轉企;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已經非常明確將全部轉企,人員將隨職能劃轉分流安置;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和高校正在試點取消編制,實行備案制管理。所有的改革不可避免會涉及到在職在編人員,有的人因此可能失去參公身份,有的人被劃到了全額撥款單位,但編制還是差額,有的人直接取消了編制,成了企業人員……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將在今年底完成,很多事業人可能面臨轉崗、換單位甚至脫離體制,事業體系會面臨較大調整,不少人為此擔憂,而公務員基本上沒有這種煩惱。


80後小公


1.發起機構不同,事業單位考試發起機構是各用人單位的人事部門,公務員考試發起機構是國家。

2.舉辦的統一性不同,事業單位考試目前尚無全國招考,一般是各個單位單獨發公告招考,公務員考試國家每年一次。

3.報名方式不同,事業單位考試一般規模大的採取網絡報名,人數少的則現場報名,公務員考試是網絡報名。人事編制不同,事業單位考試錄用後是事業單位須參加公務員考試並被錄用後才轉為公務員編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