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寧願自駕去上百公里的免費景區,也不願進家門口十幾元票價的景區,為什麼?

好郝問情


俗語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旅遊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別人呆膩的地方看看。因此,自駕上百公里去免費景區,也不願進自己家門口十幾元門票的景區,即便自己家門口的景區是免費的,估計也會捨近求遠的,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因為自己家門口的景區已經司空見慣太熟悉了,沒有新鮮感,因此很難提起興趣去逛。就像一次去位於紹興諸暨的西施故里,我們驅車幾十公里趕到,停車場的一位老大爺說他自小就生活在這一片,熟悉那裡的一草一木,沒想到成為景點了,而且還有這麼多人來旅遊。


再比如西湖,對於很多外地人,不遠千里打飛機來只為看上西湖一眼,但對於住在西湖周邊的居民來說,西湖只是他們早晚來遛彎的地方。一到節假日,對於杭州市民,首選的是外地的景點,比如去東北看冰雕,去西北看“大漠孤煙直”;但是對於西北人來說,江南的小橋流水也是別有一番韻味。

正是因為人們的這種追求新鮮感的心理,旅遊業才發展的如火如荼。


春天的小蝸牛


因為旅遊本來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別人呆膩的地方啊,人都是這樣的,自己天天看的到的風景,那就沒什麼可看的,如果是在家附近,那麼有可能就是以前不要門票的時候就去玩過,但是不怎麼喜歡,然後又開始收門票了,那更不會去了,至於外地幾百塊的門票,總歸是沒去過的,新鮮,當然是要去看一下嘍,至於幾百塊那是小意思。旅遊界不是有一句話嗎?不去終身後悔,去了後悔終身,旅遊不就是這樣的嗎?像我的一個朋友嫁到了武漢木蘭山那一塊,有一次我就像她諮詢,木蘭山怎麼樣,我去玩玩,她回我沒去過,她說她們家的人都沒去過木蘭山,說都是外地人去的地方,他們本地人都不去的,而且他們本地人還是免門票的,就是免門票也不去,還有武漢的黃鶴樓,本地人不去,戶部巷的小吃本地人也不吃,你提的問題估計也不是個別人是這樣的吧,全中國都差不多是這樣的。


栩栩如意也


是說我的吧,

我就是這樣的人。

其實,我的樂趣不在景區,而在去景區的路上,在於發現新奇,發現不同,有時候一個破爛的村莊會讓我流連忘返,有時候一段荒蕪的道路會讓我想起從前,有時候田間勞作的老大娘會讓我駐車拍照,也有時候負重前行的大爺我會停車捎上一程。我喜歡靜坐山巔觀流雲,也喜歡山道加速逐落日,柿子樹下我追憶童年,竹林旁邊我吟誦詩篇,景區的大門我只當山重水複,山間便道,我期待柳暗花明。幾口零食經常是我的午飯,三五個小時只見山不見人才覺得迴歸了自然。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那麼,我為什麼要去到哪人聲喧沸的景區呢?


月光琴藝


這個問題要分不同人群來理解。

喜歡自駕遊的人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就喜歡開車到處走,一天開幾百公里都不嫌累。他們的樂趣就是開車,這個和景區免不免費沒有關係。開車的油耗和路費都不少錢了,還會在乎幾十元的門票錢?

喜歡體驗不一樣風景的人

遠方的景區肯定和家門口的不一樣,也許家門口的景區已經去過很多遍了,已經看膩味了。這個時候就不是為了省十幾元門票才跑很遠的看風景。

想跳出當前生活的人

有人旅行不一定是為了看風景,他們出遠門是為了跳出當前公式化的生活,不想呆在生活的城市中,去遠方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這個和門票免費與否沒什麼關係。

喜歡網紅打卡的人

有些人追逐網上一個網紅打卡地,也許家門口的景區沒有網紅地,也許是附近的網紅地已經都打卡過了,需要去較遠的一些地方繼續打卡,這和門票是沒有關係的。

我想到的理由大概這麼多,還有什麼理由歡迎補充!


我是蘇青瓷,關注我,和我一起去看世界吧!

蘇青瓷


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針對你的問題,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旅遊就是追求新奇感,旅遊也是從自己待膩的地方去到別人呆膩的地方,所以寧願去到別的地方,也不願意在家門口。去到別的地方可以體驗一下別人和自己不一樣的生活方式,還可以看一看不一樣的風景,從視覺上就是一個衝擊,從心情上就是一個突破。所以如果是我,我也會選擇去到另外一個地方。

其次,開車上百公里去的另外一個景區沿途本身就是風景欣賞的過程。而且看到自己感興趣的,隨時可以停車,滿足自己的好奇感,新鮮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僅代表我個人觀點。我曾是一名導遊,現在專門分享有關於旅遊的知識,如有對旅遊感興趣的朋友們歡迎關注並點贊;如有其他想法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娜姐正能量


1、根據鳳凰網顯示:目前外出旅遊人群25歲-44歲之間比例為:67%。從以上可以看出旅遊消費主力大部分中青年人群。

2、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2017 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 25.37 億人,同比增長 13.5%,實現國內旅遊收入達 2.17 萬億元,同比增長 15.8%。2017 年上半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達 6203 萬人次,同比增長 5.1%

從以上可以看出您看到的現象是對的。外出旅遊甚至出境旅遊近年來爆發式增長,究其原因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隨著國家經濟的健康穩定增長,人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人民需求已由原來物質需求上升至精神需求,人民有能力到更遠的風景名勝地疏解生活及工作壓力。

2、人群偏好,目前外出旅遊人群主要為25-44歲中青年人群,該人群偏好刺激、冒險、精力旺盛,更願意去遠方尋求心靈的釋放或開闊眼界。



鄭飄那些事


家門口的景區真要好,那也會去的。例如北京植物園、鳳凰嶺之類的。但就怕是那種毫無特色,隨便一個山包、溪谷就建牆收費的。再說人都有炫耀的心態,去個人人都知道的地方,那有什麼意思呢!



京郊王


有人寧願自駕百公里而不願花幾十塊錢的景區 ?

對於這個問題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吧

很多人喜歡的是自駕 樂在其中 有人說 最美的風景是沿途的風景 而景區只是把優選的部分美景集中展現而已

隨著現在自媒體時代的發展潛力很多人都有一個自媒體的夢想 ,這就催生了 徒步去西藏新疆 拉車去西藏 自駕遊的火熱 。

很多人夢想著一邊自駕一邊直播滿足自己的自駕需求。

然而很多時候是事與願違的。

曾見過自駕沒錢吃飯的 也見過在景區大門拿著攝影器材各種猶豫要不要進去的

所以自駕幾百公里或許是為了感受自駕的樂趣 或許感受自媒體帶來的衝動 。

不能說好與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開心就好。


疆來旅途


我說說我的觀點,我也喜歡開車去免費景點。

理由如下:

家門口的收費景點,大多是開發商開發的,是人工建造的景點,而且商業化氣息比較重,這是我不喜歡家附近收費景點(古建築、古蹟除外)。

上百公里的免費景點大都沒怎麼開發,自然景觀居多,能更好的欣賞自然風光。

另外駕車旅行,本身也是旅遊的一部,駕車領略沿途風光,也是一種享受。

免費景點也未必省錢,省的門票錢都用在加油上,我是懷著出去看世界的心態遊玩的。

因此,我更愛駕車去遠行。


薇姐愛旅行


這不說我呢嗎,主要是想開車轉轉,在路上的感覺,累了服務區歇會活動活動,就稀罕山,家在平原,沒山沒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